- 图说三十六计(图说天下.典藏中国系列)
- 李明宇
- 4334字
- 2021-03-30 20:08:42
第四计·以逸待劳
《孙子·军争篇》有云:“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子·虚实篇》也有“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看法。用休整好的军队迎击疲惫不堪的军队,用饱食的部队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是人为造成实力差距的做法。
原文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②;损刚益柔③。
注释
❶困敌之势:让敌方陷入困顿。❷不以战:不依靠战争。❸损刚益柔:《易经》“损”卦,呈现出刚柔互换的态势。这里比喻通过消耗敌人的实力,让对方战斗力下降,这样等于我方的实力自然增长。
按语
此即制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译文
使敌人陷入困境,不一定都要通过使用武力,只要能将敌方的锐气消耗,己方的力量也就增长了。
这是取胜的良方。兵书里说过:先赶到战场等待敌人的一方安以待敌,后赶到战场的一方鞍马劳顿。因此善于作战的,事事赶在敌人前面,而不是被敌人的节奏整垮。这里讲的既是对具体战争的控制,也是对抽象局势的控制。其关键并不是待在原地等敌人到来,而是以简洁的思路应对复杂的局面,以不变应万变。就像是门怎么样开来开去,合叶都不会动一样。管仲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合一,以加强战备;孙膑在马陵道成功伏击庞涓;李牧戍守雁门关,长时间修养士卒闭门不战,一战就击败了匈奴。
原典解读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逸待劳之计的奏效,要依赖于以下条件。首先要善于选择战争的时机和地点,在敌人的疲惫达到最高点时,在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地形条件下,一举发动进攻。同时要有耐心,时机不到条件不成熟绝不动手,绝不能被敌人的挑战所激怒。另外,如果能有高城深池作为屏障,坚守不出,不断销蚀敌人,松懈他们的精神,则更为理想。
经典故事
|坚持不动,后发制胜
拖延战略决战,或者坚守不出,是以逸待劳的最好办法。这种战略对身为东道主的一方尤为有利,因为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所以不存在给养方面的问题,只要耐心地拖下去,就能获得绝佳的战略机会。
公元前684年,刚刚回国继位的齐桓公恼怒鲁国帮助自己的兄弟争夺君位,于是派兵攻打鲁国。由于两国的实力不均衡,鲁庄公为激励士气御驾亲征,曹刿随军前往。两军对垒之时都要击鼓,其作用在于鼓舞士气,也作为进军的号令。当日齐军接连擂鼓三通,鲁军都没有回应。齐军进攻了三次,鲁军都稳住阵脚,就在齐军三鼓之后,曹刿才命令击鼓进军。已经奔忙了三次的齐军猝不及防战线大溃,鲁军乘胜追亡逐北。
事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获胜的道理,曹刿说出了千古传扬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敌人的气势正处于最高点,这不是硬碰的好时机。第二次擂鼓时,只要守住阵脚不被冲散,就能极大消耗敌人的耐心。敌人第三次擂鼓,只能使疲惫的齐军勉强上阵,在此时军队擂鼓出击,一定能击败疲惫不堪的齐军。击鼓三次才能用多少时间?但只要抓住了这个时差,就能以弱胜强。
|装疯卖傻,忍出个天地
以逸待劳,“待”字是关键。在机会没有出现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贸然出击。为了拖垮敌人,要忍得住一切挑战甚至羞辱,直到把敌人胖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就讲述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羞辱,隐忍不战,最终逼迫诸葛亮退兵的故事。234年,诸葛亮北伐中原,司马懿和诸葛亮再次交手。司马懿在谋略水平上不及诸葛亮,数次吃败仗。然而和蜀军相比,魏军的巨大优势是本土作战,后方稳固。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运输受到地形的限制并不顺畅,司马懿深知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以逸待劳,只要自己坚守不出,诸葛亮的粮草用完了自然会退兵,同时,自己也可以乘胜追击。但诸葛亮也深知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停派人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
四川武侯祠
唐代诗人杜甫观览后,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
当时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恶化,自知不久于世的他就把一套妇人的缟素衣裳放在大盒之内,并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军营寨。诸葛亮在给司马懿的信里说:“您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一决雌雄,像这样躲避刀箭,和妇人有什么区别?现在送您一套女人衣服,如果您还有男子胸襟,请早日决定决战的日期。”京剧《胭粉计》中就描述了司马懿在接到这套衣服后,亲自穿上衣服并搽脂抹粉拿腔作调地来到阵前,扮作女人。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成功,反被司马懿气得病情加重。在戏里诸葛亮唱道:“仰面朝天自嗟叹,司马懿可算得将中魁元。有刚有柔是好汉,诸葛亮比司马难上加难。思想起司马懿心中大患,不由我鲜血往上翻。”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纵观《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老对手多年来的交锋记录可以发现,诸葛亮很早就名震寰宇,而在那时司马懿还只是曹操手下的文学之士,只在很小的圈子内小有名气。当诸葛亮辅佐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之后,才发现对手从姓曹和姓夏侯变成了姓司马。219年,关羽失荆州。222年,刘备在夷陵遭到惨败。自此之后,刘备集团损失了一半的势力范围和数十万的兵力,蜀汉政权的实力大打折扣。在此之后诸葛亮不断北伐,其目的就在于不断消耗魏国的实力。但是由于失去了荆州,诸葛亮北伐只能依靠险峻的栈道和川陕陇之间的崎岖山路,和后方的联系不便,军粮运输非常困难。因此诸葛亮的北伐是一种机会主义冒险,时时面临军粮不济的风险。在两军交战之际诸葛亮每每主动求战,希望速战速决。而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难处心知肚明并坚守不出,屡次用以逸待劳的计策拖垮诸葛亮,堪称识大体的英雄。
|库图佐夫“拖死”拿破仑
1812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亲率50万大军进攻俄国。由于法军气势强盛,强悍且足智的“独眼将军”库图佐夫带领俄军一退再退、一败再败,一直退到了俄国的首都——莫斯科城下。在许多人看来,首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失去首都就意味着亡国。但是,库图佐夫却放弃了莫斯科,甚至不惜烧毁莫斯科。当拿破仑率军进入莫斯科时,发现到处都是熊熊烈焰。目睹此情此景,拿破仑突然感觉到此次对俄国战争胜利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库图佐夫率领的大军一路往东向俄国广袤的腹地撤退,而且一路上实行“焦土”政策,坚壁清野,不给法军留下任何可资利用的东西。就这样,法军循着俄军撤退的路线一路追击,致使补给线路越拉越长,不得不从数千公里之外的地方获得粮食、饮水,几乎陷入绝境。
正当拿破仑束手无策之际,迎来了俄国历史上最严寒的一个冬季。由于法军在出征之时,均穿着夏季服装,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大量士兵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当撤退至涅曼河时,拿破仑身边仅剩下不足3万官兵。对于这位身经百战、不可一世的法国统帅而言,他遭遇到了人生之中唯一的一次没有跟敌人决战就撤退的战争,从而导致了随后的滑铁卢败北以及被囚圣赫勒拿岛的人生悲剧。
|制造假象,令敌自乱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国爆发了“七国之乱”。大将周亚夫被汉景帝拜为太尉,领命率军迎击叛军。
兵法云“兵贵神速”,周亚夫统军后,稍作整顿,即火速出击,大军行动十分神速且隐蔽,在敌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军已经秘密经过蓝田、武关、洛阳,并攻入荥阳的武库。看到犹如神兵降临般的汉军,叛军极其震惊。
不过周亚夫当然明白,自己虽然师出有名,不过跟叛军相比,毕竟兵力寡弱,如果与之正面交锋必难取胜,于是决定将大军驻扎下来,长期坚守,等到敌军锐气稍减后另行计划。
当时,吴国与楚国的叛军的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可谓危在旦夕。梁王接连数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援,不过都被周亚夫拒绝了。当然,不是周亚夫不肯救援梁国,而是他另有打算,为使自己占据更有利形势,周亚夫派出一支骑兵,攻下东北的昌邑,在昌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样防御的纵深得到大大加强,更加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坚守。
梁王数番求援均被周亚夫拒绝,不由恼羞成怒,直接上书汉景帝,请求景帝下旨责令周亚夫前来救梁国。汉景帝出于兄弟之情只得同意。
不过当汉景帝的使者对周亚夫宣读圣旨后,周亚夫表现却很冷淡,他只是将圣旨接下,却并没有发兵援助梁国的意思。汉景帝的使者有些愠怒,斥责道:“周亚夫,你想抗旨吗?”
周亚夫像
周亚夫(?~前143),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名将,被誉为真将军,汉朝名臣周勃之子。
周亚夫十分恭敬地答道:“属下不敢。”
“那你为何还不速速发兵救援梁国?”
周亚夫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给予我军队的指挥权,令我率军抗敌,至于军队的调配问题应该视战场具体情况定夺。我知道梁国现在处于非常危急的情况,不过梁国有守兵五万,粮草军备都很充足,再坚持一些时日不成问题。我大军远道而来,虽然士气正旺,不过久行军必疲惫,目前敌军实力强大,且锐气正足,现在不是决战的时候。等到决战的良机到来,我自会出兵。”
使者对周亚夫的回答非常不满:“难道圣命你也要违抗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望圣上明鉴。”
使者无奈之下只得回去复命,将周亚夫不肯出兵一事告知汉景帝。
周亚夫不肯出兵救援梁国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到吴楚将领的耳中,叛军将领认定周亚夫胆小怕死故不敢出兵,于是放松了警惕,全力攻打起梁国。
谁知,周亚夫可不是省油的灯,趁着叛军疏于防范,迅速调动一支奇兵切断了敌军的粮道。粮草一失,叛军军心大乱。叛军将领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梁国的攻打,转而与周亚夫的军队一决胜负。
周亚夫屡次激怒敌军,渐渐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过敌人突然调转头来与自己一搏,周亚夫自然明白,叛军欲作困兽之斗。周亚夫自然会力避与对方正面交锋,所以,不管敌方如何挑衅,坚决不出战。几天后,叛军因为粮草危机,军心涣散,敌军将领欲走不甘,欲战不能,再加上周亚夫多次派出骑兵在夜间进行一再二再而三的扰袭,不过数日,叛军上上下下无不斗志全失,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此时,周亚夫又巧施了一个诡计,他故意让自己的军队显现出编制混乱、管理松懈的假象,令敌军主动进攻。叛军将领早就想一战定输赢,但对方一直避而不战,这让他们找不到任何出手的机会。此时,突然发现进攻良机,便迅速整顿军马,在夜色的笼罩下,悄无声息地攻进来。
周亚夫的大本营设在西北方,不过敌军却虚张声势地攻打东南方,周亚夫一眼看出敌人使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便悄无声息地将重兵埋伏在西北大营,向东南方派以老弱病残。敌军以为周亚夫上当,立即派遣大军杀向周亚夫的西北大营。谁知,大军还未冲到汉军大营,便与对方的伏兵撞个正着,一时之间喊杀之声四起,吴楚叛军身陷重围,阵形大乱。
经过一夜激战,吴楚叛军受到重创。眼见大势已去,吴王刘濞只好拔剑自杀。
梁国之围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