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医就在你身边—《黄帝内经》与日常生活

从常见的“东西”、“南北”谈起

《黄帝内经》里的很多内容都蕴藏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每天都在用但自己却体会不到,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日用而不知”。比如,它一开篇即讲到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力求让人们的身体顺应自然,把整个身体与大自然相联系,做到天人合一。这其中,就涉及了一个我们平常所说的“东西”与“南北”的问题。

中国骂人也是很讲究的,两个人在吵架骂人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你这个人真不是东西”。不过,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说“这个人不是东西”,怎么不说“这个人真不是南北”呢?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东西南北方位图就明白了。

南归属于火,北归属于水,骂人的候,说你不是东西,那既然不是东西就只能是南北了,南为火,北为水,水火是无情的,说你不是东西,其实就是说你这个人无情无义。

再比如购物,我们不说“购物去”,而常常说“买东西去”,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东归属于木,西归属于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木和金都是可以用手拿得到的,而南为火,北为水,而火和水是用手拿不走的,所以中国人说“买东西”而不说是“买南北”。

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由此可见,中国的有些东西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学习《黄帝内经》恰恰能让人领悟到这种文化的内涵。

◎东西南北方位图。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民间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冬天很冷为什么还要吃凉的萝卜,夏天很热为什么还要吃很热的姜呢?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阴阳平衡”理论的应用。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要符合四季的阴阳变化,随时随地调节身体的阴阳,使身体的阴阳保持平衡。这样,人便可避开病邪,延年益寿。

在《黄帝内经》看来,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地开始外散,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已经外散到了末梢。由于夏天阳气到了末梢,人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时候要吃点热的东西。很多人在夏天觉得热,就会喝很多的冷饮,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喜欢喝冷饮实际上是胃里有胃寒,热出来攻这个寒,所以就形成一种燥热,而这个时候越喝冷饮就会越渴,反而喝一点温水更好。在古代,夏天不主张吃肉,即使吃也要剁得特别碎。冬天吃萝卜的道理跟夏天吃姜的道理正好相反,吃萝卜就是用这种比较清凉通气的东西,把内热的局面稍微通调一下,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这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另外,古代特别讲究吃东西。春天的时候,一定要吃粮食。因为粮食就是种子,要想养春天的生发之机,一定要靠粮食种子的力量去养。《黄帝内经》就是告诉我们:只要吃好了,睡好了、不要违背自然,身体就好了。所以,冬天可以吃一些凉的东西,而夏天一定要喝温水才不会损害胃气。

四季中的阴阳变化

正常人体的阳气与阴气随季节的变换而变化,春天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体外;夏天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秋天时,体表的阳气逐渐减少,毛孔开始关闭;到了冬天,阳气便会收敛,沉到肾水之中,安静地休养,为来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也是如此,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开始活跃;夏天,阳光强烈,阳气也达到一年中最高潮的时候;秋天,阳气由“长”转为“收”,;到了冬天,阳气由“收”转“藏”,阴气升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左女右”

在中国,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男左女右;中医诊脉,男取脉于左手,女取脉于右手……

“男左女右”的习俗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日神是伏羲,由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女娲,由盘古氏的右眼所化。这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中“男左女右”习俗的由来。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北象征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称“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

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既然“男左女右”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约定俗成的习俗,那么它就有存在的道理,我们要尊重它,不要轻易打破。

◎万物都有阴阳,人体也分阴阳,养生就要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衰老得快

我们通常的观点和一些调查数据都显示,女人比男人衰老得更快,但是女人比男人更长寿,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中指出:女子代表阴,女子的生命节律以七为一个阶段;男子代表阳,其生命节律以八为一个阶段。

《内经》原文是:“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齿”,牙齿骨之余,是北方肾的表现,代表收藏。“发”是头发,是肝气的表现,代表生发之机。女性的生命戒律以七岁为一个周期,女孩约当七岁时开始换牙,乳齿脱落长出恒齿,头发也开始成长。约当十四岁时,任脉畅通、冲脉也变得充盛,于是有了月经,生理渐趋成熟,具备怀孕生子的能力。二十一岁时,女子的肾气已经长足了,生发之机也到了顶点。二十八岁时,筋骨发展到最坚固的阶段,女子的各方面身体要素都达到了一个顶点,所以古人提倡女子在20岁左右结婚,就是让她在28岁之前要生一胎,我们现在经常讲最佳生育年龄是在23到28岁之间,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到三十五岁时,开始由盛转衰,女人就开始长皱纹了。四十二岁的时候,三阳经脉经气也开始衰退,开始有白头发了。七四十九就闭经了,生育功能也丧失了。从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女人从35岁就开始衰老了。

而男人呢,他的生命节律以八岁为一个周期,从八岁才开始发育,到十六岁的时候青春期才开始,“能有子”。到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是男子弱冠的年龄,就是刚成年,这个时候身体还比较弱,不适合结婚行房。男子最适合结婚的年纪是在四八三十二岁的时候,这时他的身体达到一个顶点,才真正成熟,所以古人提倡男人三十而娶。五八四十岁时,男人的身体才开始走下坡路,到六八四十八岁时才开始真正衰老,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才真正进入老年。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男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比女人晚了5年,到正式进入老年时,男人和女人之间已经有了15年的差距,所以女人比男人老得快。

成长与衰老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地说明了人类由出生到死亡的生理过程,并观察到有“天癸”—类如激素物质的存在,并且指出“天癸”对生长、发育、及衰老有直接关联。在《灵枢·天年》一篇中,更主张人类正常的寿命应该可以逾百岁,之后才逐渐衰老而逝。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类的提早衰老、罹患种种疾病而缩短生命呢?《内经》对此归纳了几个主要因素,即是:起居无常、饮食不当、劳逸无度、及精神调摄不当。这些都是导致人们健康不佳,或生病、早衰亡的原因。现在,我们透过《黄帝内经》,来了解人类正常生理周期及延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