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画·中国名画(彩图精装)
- 青木
- 1731字
- 2024-11-04 10:11:02
手持莲花和金刚的菩萨
必知理由
◎ 东方壁画艺术的精粹,印度壁画艺术之冠
◎ 享誉世界的画廊瑰宝——阿旃陀石窟壁画的杰作
◎ 阿旃陀第1号石窟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 鲜艳的色彩,经典的人物造型,不同内心、情感的表现
〉名画档案
名称:《手持莲花和金刚的菩萨》/创作时间:约580年/类别:壁画/收藏:印度,阿旃陀石窟
名画欣赏
古代印度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佛教兴起后,许多表现佛教题材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宗教艺术。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一条风景如画的幽谷里,是一座享誉世界的佛教石窟艺术群。相传这处石窟开凿于前2世纪阿育王时代,历时千余年之久。我国的唐代高僧玄奘曾对它作了最早的记载。佛教没落后,这处石窟艺术曾长期被掩埋在荒山野草、泥土流沙之间,直到1819年,一位上山打猎的英国军官偶然发现了它,这一艺术瑰宝才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阿旃陀石窟壁画建成时间不一,形态各异,特色各具。但整体壁画绘制精美,布局复杂而严谨,用色考究,堪称印度壁画之冠。壁画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性的,题材大多取自佛经,也有表现世俗生活的,场面宏大,构图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阿旃陀石窟共有29座洞窟,有佛殿、僧房之分。佛殿内有藏放舍利的佛塔;僧房是供修行者居住的地方,内有简单的石床、石枕等。
这两幅壁画来源于阿旃陀石窟中的第一座洞窟,它们正好左右相向而对。左壁上画的是一个右手持莲花的菩萨,他低垂着头,身子微微弯曲,颈、腰、臀三处各有一个折弯,身体表现出一种扭摆的平衡美。他的头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宗教装饰品,颈上挂了一串念珠。表情虔诚、庄重,充满了佛教中特有的宁静与平和的内蕴。菩萨的左右两侧是金刚和天母等侍奉。与他相对的是手持金刚的菩萨,他的身子微微右倾,右手形成特有的佛教手印。头上戴着插满了各种装饰品的艳丽而复杂的头冠。他的眼睛没有手持莲花菩萨的谦和,带有几分冷傲和肃穆的世俗情味。他的身上有金玉米一样的饰物,周围是各种各样的莲花图案和其他的佛教人物。
阿旃陀第1号窟是阿旃陀石窟群中开凿较晚的一个,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此画描绘了一位头戴珠宝饰冠、身上缀满华贵首饰、手持莲花的菩萨像,菩萨全身构成了柔和优美、极富节奏感的“三屈弯式”,这是古印度菩萨像中常见的姿态法则。此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手持莲花和金刚的菩萨 约580年 印度阿旃陀石窟 第1号窟入口左壁
这处洞窟因为空间深度较大,光线进入很少,壁画的颜色还十分鲜艳,是阿旃陀石窟中保存较好的四个洞窟之一。经研究,壁画上的颜料除炭黑外都是矿物质成分,所用的青金石蓝等颜料是特意从阿富汗输入的,极为昂贵。调合颜料用的是水乳胶材料,所以画面齐整艳丽,经历了上千年之久,看上去色彩仍十分华丽醒目,熠熠生辉。
在印度的艺术传统中,对烘托整个人物内心情感的绘画氛围十分看重,构成了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被称为“味画”。在绘画中,佛教人物的面部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表现了平静、悲悯、虔诚、庄重、凶狠、恼怒、暴戾等各种各样的不同情绪,体现出了人物形象不同的内心世界。因而在印度的绘画中,人物举手投足每一处微小的不同,都表达着极其微妙的人物内心情绪的不同或变化。比如画中的这两个菩萨,虽然都是相同的修行阶次,但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情绪是不同的,手持莲花的显然是极端谦恭和平静的心绪,表现的是“悲悯”味,体现了皈依佛教后“同体大悲”的佛教情怀。而手持金刚的菩萨则有几分世俗的冷艳和傲然的气韵,表现了对世俗尘世的眷恋和怀念,是“艳情”味的表露。所以在观察这两幅画时,观赏者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身心体会。印度人曾总结了八种不同“味”的审美情调,在阿旃陀石窟中,主要是“悲悯”味和“艳情”味这两种基本的审美感情基调。
阿旃陀石窟艺术是举世瞩目的画廊瑰宝,对中亚和我国新疆的石窟壁画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83年阿旃陀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绘画知识
石窟艺术
佛教产生后,为了扩大影响,在一些深山崖壁上,开凿出各种石窟,并在其中雕刻佛像、绘制各种佛像壁画等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代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等地都产生过许多石窟艺术精品,印度的阿旃陀石窟、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