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绪论(2)

三、话语分析的方法论

这是由法国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方法论,后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社会和历史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这种方法具有政治化的特性。同时受到20世纪语言哲学转向的影响,侧重于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网状关系的研究。简要地说,为了维持或达到某种权力目的,知识将变成一种策略技巧而加以运用,抛开权力、意识形态等政治化因素,此次耶儒对话中,朱宗元试图宣扬天主教信仰,但他处于儒家士人的圈子中,而黄宗羲则有些与之相反,他要将儒家文化借天主教思想阐扬开来,甚至以此来共同对付佛教文化,也就是说,两者都将文化作为手段来利用。但在两种文化话语的龃龉和矛盾中,既能寻找两者的共通,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确实需要极高的叙述技巧和话语策略,否则,一是容易招致其他学者的极力排斥,二是也难以说服自己的内心。当然,话语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真正到达这一步,也就剩下取舍这类简单的问题了。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介绍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之前,先辨析基本概念,再罗列主要观点与研究之目的,以便更好地清理研究思路。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概念辨析

本书中的“明清之际”有三层含义:第一,宁波在天主教大规模东传的早期,就成为重要的繁盛之所,具体地说,也就是在朱宗元时期;第二,黄宗羲所经历的“天崩地解”的时代,即明清之际的朝代更替,此时的黄宗羲对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忧心忡忡;第三,较为准确的历史记载显示,天主教传入宁波的时间是明末,而其发展一直持续到因“礼仪之争”而禁教时停止,直到鸦片战争重新恢复传教活动,为了一览宁波天主教发展的简略概貌,本书有意将时间稍为延长到1949年前。

“宁波”主要指鄞县、余姚、慈溪、奉化等地,即今天所说的宁波地区。至于天主教(天教)、西学和天学等概念的辨析则较为简单,天主教指的是一种宗教信仰,从历史文化上看,西学这一概念则主要指历算、水利、数学和火炮等西方科技知识,本著作也是如此。明清之际的士人经常将天主教和西学分开来看,这主要是大部分对外来文化有好感的士人都愿意接受其科技知识,但对天主教信仰则比较排斥,本著作论述时也采取这一做法。但实质上,天主教和西学这两者是难以区分的,既然将天主教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就理应包括这两部分内容。因此,为了以示区别,“天学”概念指的就是这两者的结合体。

这些概念含义混乱复杂,相互交叉而难以廓清,本书研究着意也不在此,就课题名称“明清之际宁波天主教思想研究”而言,在“明清之际”的时间观念和“宁波”的地理空间上取其通常之意即可,本著作侧重于明清之际宁波的重要士人对天主教的回应上,这其中包括入教儒士朱宗元、张能信;教外士人黄宗羲;以及黄氏的弟子门生万斯同、黄百家、全祖望等人的天学观。因此,本书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明清之际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上,即朱宗元和黄宗羲时期,黄氏的弟子门生被纳入进来考量,也主要是在文化思想上的继承关系,时间上有些延长,另外,在本著作中黄百家是弟子门生中阐述最多的,就是因其科学知识的贡献上,尽管他对天主教教义持一种简单化的排斥态度。

二、本书研究的主要观点

本书研究坚持认为,在天主教东传中,天主教教义和科技知识两者不可分,否则会对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文化的理解造成片面化甚至产生误解。事实上,国内学界对此的理解就是基于分开的角度,而忽略了近代科学精神和科技发展所依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根本;在西方文化的理解上需要全面深入,但作为文化利用者来说,他们往往只就某个或某些方面加以接受并发展。能做到在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接受、利用和创造,毕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但明清之际的儒士难以做到,儒学的正统地位依然是座很难跨越的大山。因此,本著作对有跨越性的发展创造,如朱宗元创造出来的新观念,黄宗羲利用天学来发展儒家以及所开创的经世致用之学等,都是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这也是本书撰写之目的所在。

天主教东传作为外来刺激物,不仅宗教信仰和科技知识是合一的,而且对天主教文化的其他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明清之际的儒士将其分为科技和信仰两部分,实质上也是对其的理解和阐发。本著作不得不依此进行思考与分析,但同时也认为,天主教文化可以分三个角度来理解,即从文化思想、宗教信仰和机构制度等三个维度来考量它在明清之际的传播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大部分儒家士人都同意将天主教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来接受,甚至机构制度的建构也是允许的,但要作为宗教信仰却无法认同,尽管这三者都是需要作用于人心或灵魂才能在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中起功效——正因为害怕其深入人心,刘宗周才会激烈而全面地反对天主教的传入——但宗教信仰却让人认信,并以之作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导,这会导致儒家思想最终丧失其应有的作用,毫无疑问,这涉及到大统的问题。而作为文化和制度的天主教,也可以如道教、佛教那样与儒家文化相安无事,不同文化之间可以互相砥砺、共同成长、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但天主教教义要使人在心灵上认信,容不得其他文化思潮,尽管现代西方社会并非独尊唯一,而是各种文化思潮争相开放,可一上来考虑要抵达宗教认信的维度,这种霸道的行为容易使人产生反感,所以利玛窦等传教士才会采取文化传教的策略图谋发展,这也是“礼仪之争”而禁教的原因所在,尽管禁教有着各方面的政治因素,但主要还是在认信、对人心的占有上互不相让,即灵界冲突的结果。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的来说,本书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展现一幅明清之际天主教发展的地方性图景,即宁波天主教发展的历史;二则将天主教文化作为外来刺激物,来展现宁波士人对此的所思所行;三是剖析在耶儒对话中文化观念的交流、碰撞和沟通,为了文化目的所采取的话语策略和表述技巧,以及最终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本著作在介绍完宁波天主教的发展概貌后,就从三个维度展开宁波士人对天主教传入的回应及其所产生的态度和成果。首先,从入教儒士的角度来分析,以朱宗元为主要例子,突显朱氏宗教信仰的动因,即心灵永恒安顿的人生终极性问题,并以此来展开其阐释的路向:天儒会通、天学补儒和天教超儒,在以天学为本的基础上,结合儒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第二,从教外士人的回应出发,以黄宗羲为主要例子,在维护儒家文化的统一下,阐述其对天主教文化的吸收与利用,发展出的实学思想。教外士人对天主教的态度,简要地说有两种,一是持有效吸收的态度;二是全面反对的立场。后者以刘宗周为代表,因所属地域的关系,本著作没有详论其天主教的态度,但其所创立的蕺山之学影响了大部分浙东学人,如全祖望对天主教的态度更接近刘宗周而非黄宗羲,但全氏的主张只是简单地表明一种态度,而没有任何详细的阐释,不如黄宗羲不仅将天主教教义进行文化利用,还吸收西方科技知识而加以创造性发展。最后,本著作以黄氏的弟子门生中万斯同、黄百家、全祖望等著名人物为例,考察了他们对蕺山之学和黄宗羲的天学观的传承,尽管黄宗羲和刘宗周亦有师承关系,但两者毕竟有别。

浙东学派以实学为主,不会考虑朱宗元这位天主教教徒的文化思想,学界对朱氏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海外资料发现的结果,本著作有意称浙东学术而非浙东学派,也是希望能重视天主教传入的教义影响的维度及其所阐出来的文化思想。换言之,明清之际针对天主教的传入,浙东学术形成了黄宗羲、朱宗元和黄百家三足鼎立的局面,前两者在耶儒对话中有关联,黄百家则继承并发展了其父的科技知识。后两者中,一位是天主教教义的阐发者,另一位则是西学的发扬者,合起来便是天主教文化,而黄宗羲则是通天地之大儒。这三者全面深入地回应与阐释了天主教传入的文化思想,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其功绩足以垂范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