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张奎良(9)

再比如,关于“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等说法,也不是很确切的。

正因为这样,当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到成熟时期以后,他对自己从前的某些不确切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就不能感到满意了。为了不给人以“可乘之机”,他不能不对自己“用哲学词句表达的”一些不太确切的习惯用语,如“异化”、“人的本质”、“类”等概念加以节制或改造。

最后,受恩格斯的影响。历史事实表明,恩格斯在他的理论活动中,很少使用异化概念去思辨地解释社会现象。在我国翻译过来的恩格斯的文献中,除了在1844年2月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篇短文中有几处使用异化概念外,其他著作中很少或没有提到过异化一词。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恩格斯特别注重经济分析,注意材料,注意调查研究。这是恩格斯理论研究的一个特点和长处。

1843年底,当恩格斯还处在转变过程中的时候,他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本书对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影响很大,马克思称之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1844年9月,恩格斯开始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这本书中,只字未提异化概念。同一时期,恩格斯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神圣家族》中他所负担的开头的一部分,在这里,恩格斯仍未讲异化。但是,马克思的接续部分一上来就讲异化问题。虽然没有任何直接材料,但从这些事实中,人们可以设想或假说,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历和所受教育之不同,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对哲学的兴趣要比恩格斯多些和深些,与此相关,他在异化问题上所受到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比恩格斯大些。反之,青年恩格斯在哲学方面的理论准备虽然可能不像马克思那样从容充裕,其中包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对他的影响要少些,但是,他在经济学方面却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从1842年起,他到英国经商以后,从实践中加深了对经济关系决定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他在1844年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英国工业的这一番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72]这个思想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存在这种差别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正是这两位天才的导师在他们成长的青年时代就得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前进的条件。

由此可以设想,从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互相发现观点一致时起,特别是当1845年恩格斯也移居布鲁塞尔,两人决定共同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时,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必然是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矫正、互相影响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他们当时要清算的是黑格尔的哲学思辨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自己的影响,表明他们的见解和先师们的对立。这里,清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辨和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影响,当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既然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感到异化概念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并且实际上放弃了先前过分依赖异化概念的哲学表达方式,那么,就可以推测,一向注重经济分析而不喜欢搞异化思辨的恩格斯必定会在这比较突然的转折中施加自己的影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可能是马克思逐渐不用或少用异化概念的一个次要原因。

马克思最初使用异化概念而后来不用或少用异化概念,这个事实说明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是个历史的概念。它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占有不同的地位。

在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的著作中,异化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出发点,这个概念不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的历史的分析中得出来的,相反,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它不是被经济和历史事实说明的,而是用来说明经济和历史的。因此,这时的异化概念是主动的,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起主导和奠基的作用。

异化概念特别是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对于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它为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树立了正确方向,奠定了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在马克思还没有可能对社会的经济和历史的事实进行直接的理论分析和概括的时候,当他还没有形成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崭新的概念的时候,他不免要倚重异化概念,因而,这时的异化概念不能不带有它脱胎的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就是说,或多或少地带有从哲学出发,逻辑地演绎经济和历史的思辨性质。这正是马克思后来不用或少用异化概念的根本原因。

但是,当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直接从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历史分析的时候,异化概念就失去了先前出发点的意义。这时,异化概念不是用来说明经济和历史,相反,它需要用经济和历史来加以说明。因此,对成熟的马克思著作来说,异化概念已不复起主导和奠基的作用,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具体的内容。而当马克思在经济学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哲学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后,一条新的道路开辟出来了。这时,剩余价值、商品拜物教、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一系列崭新的科学概念担负起异化概念的职能,对异化概念的内容作了最深刻的揭示。哲学的历史也像人类的历史一样,总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现在,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于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它就像哲学史上的实体、反思、自我意识等概念一样,只能作为历史保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注释

[1]选自张奎良:《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58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同上书,103页。

[4]同上书,103页。

[5]同上书,103页。

[6]同上书,10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2~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同上书,110页。

[9]同上书,122页。

[10]同上书,12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同上书,10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同上书,31页。

[16]同上书,31页。

[17]同上书,18~19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同上书,107页。

[21]同上书,108页。

[22]同上书,122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6]同上书,574页。

[27]选自张奎良:《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58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5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同上书,14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81~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7]同上书,45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9]同上书,91~92页。

[40]同上书,93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3~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2]同上书,98页。

[43]同上书,100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7]同上书,100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9]同上书,102页。

[50]同上书,102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2]同上书,73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4]同上书,39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9]同上书,18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61~2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2]同上书,316~317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5~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5]同上书,354页。

[66]同上书,277~278页。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8]《列宁选集》第2卷,4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6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