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自信的小男子汉,说话时胆子大一点(4)
- 杰出男孩的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 王峰
- 4872字
- 2016-03-22 15:35:26
礼仪要发自内心,表示出自己的真诚和善意。无论是沟通还是做事,礼仪是年轻人首先要学的一堂课。下面便列出了年轻人需要注意的几方面礼仪。
(1)注重称呼
男孩在和别人的交流过程中,哪怕是初次见面,一定要尽量记住对方的名字,让自己在以后见到对方的时候可以准确地称呼对方,这会让别人感到惊喜与喜悦。因为记得别人的名字,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会说明别人在你心中有一定的位置。现实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对于一位自己毫不在乎的人,自己根本不会花心思去记住他的名字。如果下次相遇自己说错他的名字,会让自己感到很尴尬。如果连对方的名字都忘记,接下来双方的沟通就会感到受阻。既然已经记住对方的名字,又该如何称呼呢?男孩要注意除了自己熟悉的同辈朋友之外,对其他人最好不要直呼其名。如果清楚对方的身份,最好直接称呼对方的职务,比如“王总”、“赵会计”等;如果不清楚对方身份时,则可以以性别相称,如“李先生”、“张小姐”等。如果过于熟悉的好友,自己还用“某先生”或“某小姐”来称呼,会让别人觉得很别扭,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因此最好还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如果知道他的小名也可以直接喊他的小名。
(2)真诚握手
握手时,同样要向对方传达你的敬意。与他人,特别是客户握手时,要保持热情和自信,如果过于严肃、冷漠或是缺乏自信,对方就会认为你对他不够重视,因而也不会重视你。握手的时候尽量把手套取下来,就像对人敬礼时摘下帽子一样,也是一种尊敬的方式。
年轻人还要注意一点,一般来说都是地位较高的人先伸出手,地位较低的人再主动走到对方面前;年龄较长的人通常先伸出手;女性通常先伸出手。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无论对方年长与否、职务高低或者性别如何,都要等对方先伸出手,你千万不要太“主动”地与别人握手。
另外,握手的时间不要太长,力度不要太大。如果你是男性,对方是一个女性,那么握手的时间更要缩短;如果是同性之间,为了表示热情,可以紧握对方双手较长时间,但是也不要太长,同时握手的力度也要适中。
(3)保持距离
人与人交往中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同的关系之间,距离的远近也不同。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人际距离”可区分为四种:亲密距离(0-18英寸),通常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情人或恋人之间;个人距离(1.5-4英尺),一般适用于朋友之间;社会距离(4-12英尺),用于具有公开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如上下级关系、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等;公众距离(12-25英尺),比如老师和学生,演讲者和听众之间。
与朋友间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可以近一点,与领导的距离属于社会距离,适当地远一点。总之,要与对方保持合适的身体距离,如距离太远显得生疏,距离太近又会令对方感到不适。
(4)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语言要简洁,言简意赅。因为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啰嗦,而且对方也未必记得住。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你还可以利用名片加以辅助。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名字”。
自我介绍的内容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兴趣等。当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这些内容逐一说出。在领导和长辈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
(5)友善交流
说话时,保持端正的站姿或坐姿。面带微笑,表情柔和是友好的表现。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必须保持与其视线接触,不要躲闪也不要四处观望。说话时,音高、语调、语速要合适,语言表达必须清晰,不要含糊不清。
对方说话时,不仅要认真、耐心地聆听,还要给予及时的回应,以表达你的兴趣,比如“是真的吗?”“简直不可思议!”“我也这样认为!”等。
如果没有听清对方的意思,千万不要敷衍着应答,故意让对方重复一遍也未尝不可。比如:“你刚说的意思我没听清。”“你能不能具体说说?”说这些话,一方面,表示你听清了对方的意思;另一方面,也使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听。注意,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6)礼貌道别
如果是他人拜访你,那么,当对方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地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交往,当对方走时,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对方刚出门,马上就把门关上了,这样让人感觉你把他推出去了,他会从心里感到不自在。
如果是你拜访他人,千万要有时间观念,不要占用他人太多的时间,要适时地主动提出告别,不要做“聊不完”先生,粘住了别人。这样下次对方就不敢再邀请你了。
最后,有一些小的细节要注意。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及时道歉。
比如,双方见面的时候,你迟到了,当你知道对方等了很长时间,你一定要表示歉意,一句“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往往会让对方感到十分温暖,刚才的不耐烦也会随着你这句话烟消云散。
8.遇见怯场,要冷静对待
有的男孩一旦站到大庭广众之下就浑身发抖,不知所云。他们之所以屡屡怯场,是由于他们心情紧张造成的。如何克服怯场,也是一门难得的学问。
小王刚刚当上班里的组织委员,每到年末,他都要组织大家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校庆。可是他有一个烦恼:自己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讲话。于是他找到他们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老师告诉他,他这是怯场心里在作怪。老师鼓励他每天自己对着镜子喊话。老师的这一招果然灵验,过了一周,小王果然克服了怯场的毛病。
事实上,只要是参加过公共演讲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在登台之初自己都要经过一段心理的适应期,刚开始自己的心情总是会有一点点莫名的紧张,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有位名家说过一句话,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很多胸有成竹、登台表演的人往往由于不能战胜心里的恐惧而不能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地发挥。专家认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由于他们对场地感到很陌生,有时是对在场的观众的熟悉程度不够,还有准备不充分等等。
要想克服怯场这个心里的恶魔,以下是几个不错的方法。
(1)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这话说得很深刻。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必须有成功的准备,否则,没有准备好就出现在听众面前,与未穿衣服是一样的。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诚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同时,对演讲者来说,平时不但要做好演讲前的准备,还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训练和调适,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2)端正演讲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如果把演讲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演讲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演讲还未来临,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带着强烈的求胜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准备,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积越强烈,到了发挥时却事违人愿。因此,演讲者要学会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3)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些演讲者面对即将到来的演讲,感觉就像如临大敌,心惊胆颤,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担心,比如,在演讲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煞我们对演讲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我们都能看到人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发挥是不正常的。多学会给自己一种积极放松的暗示,用一些“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我一定可以超常发挥”等肯定自己的短句。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4)避免机械背诵演讲稿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背演讲稿对演讲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依赖的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地记忆不仅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心理麻痹。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故障等突然出事而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因而,在准备演讲中我们只要准备好大概的提纲,根据自己的语言、思路发挥更能打动观众。
(5)演讲前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
比如,可以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的意见,或是集中精力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6)以平常心态面对挑战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称雄排坛数年的中国女排,在与前苏联队一场比赛中,不仅以0:3败北,而且第一局竟创纪录地吃了零分,其中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基础,而在于心理的崩溃。演讲中的怯场同样也是一种心理崩溃的反映。事实上,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有所准备,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当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抱着平常的心态,不要好强求胜,也不要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怯场紧张心理。
(7)练习放松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可以借助深呼吸或肌力均衡运动来放松自己。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8)带点幽默感
幽默是演讲中的食盐。优秀的演讲人和有吸引力的演讲内容只有加上恰到好处的幽默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演讲。当你遇到怯场心理的袭击时,不妨加点幽默,在听众轻松的笑声中解脱自己。
男孩应与胆怯说再见,多多去各种公共场合去锻炼自己的胆量,即使自己刚开始比较羞涩,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心锻炼,他一定会大方自在地与别人交流与沟通。
9.多说赞美他人的话
学会赞美他人,把其运用到实际中去,就会使人不断进步。赞美他人并不是阿谀奉承,而是表示欣赏,希望他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双方关系,让自己可以和他人友善相处,共同进步。
有一天,余亮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他看到人家的客厅墙上有一幅山水画,情不自禁地赞许道:“这幅画真不错,给这客厅平添了几分神韵,显出了几分雅致,谁买的?眼力可真好!”余亮这不经意之间说的一句话,他的朋友会感到很欣慰,心中的滋味一定很不错。
对于业务人员,和顾客初次接触也可以这样。一番寒暄过后,身旁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恭维的话题。可以对接待室的装潢设计赞叹一番,还可以具体地谈及一下桌上、地上或是窗台上的花卉或盆景等,这些花卉和盆景造型如何新颖独特,颜色亮度等又是如何搭配得当,甚至还可以对它们的摆放位置用“恰到好处,错落有致”一类的词语来形容一番。
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使业务员经常找到对方身上亮点。因为赞美是说给人听的,赞美物件时,必须与人挂上钩不可,如果只是称赞东西有什么特色,是无法突出对人的赞赏的。要紧紧盯住对方的知识、能力和品味进行称赞。
赞美他人时要找到别人值得赞美的地方,即别人的“痒处”。当赞美正合对方心意时,会加倍增加他们自信的感觉,这是感化人心的最佳方法。而要想轻而易举找到别人的“痒处”,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最普遍的弱点,就要观察他们最爱谈的话题。言为心声,全心全意,他们心中最希望的,也就是他们嘴里谈得最多的。你就在这些地方去挠他,一定能挠到他的“痒处”。如果对于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士,要避免对她容貌的绝色进行赞美,因为她对这一点已经有绝对的自信。但是,当我们转而去称赞她的智慧、仁慈,而她的智力恰巧不如其他人时,那么称赞一定会令她芳心大悦。
赞美别人的时候,态度要自然而诚恳,不可以让别人有阿谀奉承的感觉。一个先生知道外国人非常喜欢他人的赞美,最爱听人们夸奖他们。于是当他出国后,他就试着去赞美别人,效果果然非同凡响。有一天,他准备去超市,迎面走来一位很胖的妇女。他习惯地说:“哦,女士,你真漂亮!”不料那位妇女白了他一眼,不满地说:“先生,你是不是离家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