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原的历代建制沿革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固原伴随着华夏民族的进程,同样拉开了历史活动的帷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大量地下考古材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有位于海原县关桥村的番水遗址和海原县干盐池附近的唐儿坡遗址吉笃学,陈发虎,耿志强等.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J]. 人类学学报,2005,24(4):270~279.和位于宁夏之东南隅,地处六盘山东麓,西距固原市约60公里,属彭阳县城关镇姚河村的岭儿遗址群同①。。根据采集的碳屑标本和动物化石及骨器,其加速器14C年龄分别为18350~24840年。而在海原采集的标本,其加速器14C年龄分别在24760~25030年。因此,可初步推断,彭阳地点的石制品可能与海原两处的史前人群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论点,还有待以后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来论证。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频繁地活动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和调查,发现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常山下层文化、菜园文化及齐家文化等遗址数百处钟侃. 宁夏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概况[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 //钟侃等. 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的齐家文化遗址[J] . 考古,1964,5.。原始居民们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种类繁多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创造了纹饰多样、绚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这里的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内容丰富多彩著称于世。

商、周时期,固原为游牧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区。史书有对西北部族居住区贬称“鬼方”“北狄”“猃犹”的记述,其地包括固原地区。据《史书》载,“固原其地本属古雍州之地,为古西戎所居入”《固原州志》云:“唐虞夏商,戎狄种落。”禹贡属雍州地,居羌部。,“周王季伐西落水鬼戎”。《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落水(今宁夏清水河)出焉,而北流注于河(今从鸣沙堡流入黄河)。”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山海经》中的“落水”即是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西落水”蒙文通. 周秦少数民族研究[M]. 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51.,证明了“戎”民族确实活动于固原地区。西周时,周人已逾过陇山在这里活动固原县文物工作站. 宁夏固原县西周墓清理简报[J]. 考古,1983,11.

春秋、战国时期,“禹贡”分九州,固原地区属雍州方域大原,西周为义渠戎方国《括地志》宁州条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国之地。”,秦惠文王始有秦县义渠,后取乌氏,置乌氏县(今固原南瓦亭),此为固原地区行政建制之始。秦昭王时,“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逐起兵伐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元和郡县图志》原州平高县条下云:“秦长城在县北十里。”《固原州志》云:秦灭义渠,筑长城以御边,在州西北十里有遗址。又《水经注》河水注中对这段长城也有较详细记载。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几经实地考察,秦昭王时所筑的长城在固原北十里。//宁夏博物馆,固原县文物工作站. 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宁夏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R]. 文物出版社.1980.。此时,固原当属北地郡,领义渠、乌氏二县。秦惠文王打败了固原一带乌氏等少数民族,而沿用了乌氏部落的旧称,“置乌氏县也”贺次君. 括地志辑校[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先后有匈奴、羌、胡、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

汉承秦制,其地因袭旧名未改。汉初,国力薄弱,武帝前七十余年间,匈奴数寇边地,三困陇西《史记·匈奴列传》载:“汉孝文宣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侯骑至雍、甘泉。”。固原是匈奴人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汉文帝时,匈奴一度攻破长城,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火烧回中宫,就发生在固原境内。汉武帝刘彻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将匈奴赶至大漠以北地区。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汉书·地理志》载:“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县二十,一曰高平……”另见 《明一统志·陕西布政司》卷三十五。(今固原市原州区),领二十一县,属固原境内的有高平、乌氏、月氏道(今六盘山附近)、朝那(今彭阳县古城镇)四县地。

由于羌族起义(包括今固原一带),迫使安定等三郡内迁。《太平寰宇记》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定郡寄理(今陕西省武功县美阳故城)”《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卷三十二。;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又迁寄扶风郡界(今陕西省彬县);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分安定、扶风二郡,置新平郡,安定郡迁治临泾(今甘肃省镇远县西南),隶凉州。领八城(即八县),在今固原境内的有高平第一城《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高平。(唐)李贤注:“高平有第一城”。另见《后汉书·窦融传》:(光武)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辆,与大军会高平第一城。又参见《读史方與纪要》卷五八,平凉府镇原县条。、朝那、乌枝三县。

三国时期,固原地区属曹魏雍州的安定郡,郡置仍在临泾,领六县。《太平寰宇记》云:“高平,自移郡,至曹魏废。”《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卷三十二。后沦为匈奴余部居地。固原境内有朝那、乌氏二县。

西晋时,安定郡仍属雍州所辖,郡治临泾,领七县。今固原境内的有朝那(今固原东南)、乌氏(今固原南)和隆德县地增置都卢《晋书·地理志》卷十四。(今隆德县东北的六盘山附近)三县地。

司马氏建立东晋政权,统治于江南。其北方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十六国”。光初元年(公元318年),刘曜乘机起兵,灭汉国,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前赵分安定郡及汧增置陇东郡,以高平(今固原原州区)立朔州牧以镇守。公元319年,汉国镇东大将军石勒称赵王,史称后赵。后赵时属雍州安定郡,郡治临泾,所辖如西晋。

南北朝时期,固原属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地域。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置高平镇;北魏视高平为河西要镇,称之为“国之藩屏”罗振玉. 云窗丛刻:芒洛冢墓遗文四编于景墓志卷一[G]. 1914年古籍版.。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魏改高平镇为原州,置高平、长城二郡《二十二史考异》卷30作“平高”“里亭”。,州置高平、里亭(今固原南瓦亭)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上册卷一[M]. 中华书局,1990:90.、黄石、白池(均在今彭阳县境)四县。西魏改高平为平高,黄石县为长城县。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置原州总管府,以李贤之弟李穆为原州总管《册府元龟》卷782作“除原州刺史,又以李贤子为高平郡守,远子为平高县令”。。《周书·武帝纪》载:“天和四年六月,筑原州城。”《周书·武帝纪》卷五,武帝上,第76页。总管府领平高、长城二郡,平高郡辖平高、默亭二县,长城郡辖长城、白池二县。西魏恭帝年间,改高平为平高,北周因之。

隋、唐两朝相沿袭并置牧监,是陕甘牧马重地。宋置镇戎军,元立开城府,明置固原州,清同治时升固原州为直隶州。1914年废固原州,改为固原县。

1953年成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隶甘肃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固原县为宁夏固原地区所辖县之一。2002年撤地为市,固原县改为原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