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中国
  • 马国川
  • 1366字
  • 2021-03-26 20:18:43

第二篇 言中国改革

本照片由王宁先生提供

罗纳德· 哈里· 科斯(Ronald H. Coase,1910—2013年),英国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计划公有制从法权上铲除了私产,主流意识形态几十年一贯地坚持“斗私”。可是,恰恰就在这样硬的约束条件下,产权改革还是在中国发生了,私产还是得以重建。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改革开放初期,这个问题曾困扰中国许多学者。仅仅从人性为私的假设来解释,显然缺乏说服力。他们不知道,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就创立了产权理论,可以轻松地解释这个问题。

经济学家周其仁回忆说,1986年他通过阅读张五常的著作,知道了科斯提出的问题与基本概念。尤其是对“产权”的界定,“从看到的第一眼起就受到很大的思想冲击,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把多年来我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中国农村经验讲清楚了。为什么‘自留地’?为什么‘包产到户’?无非都是产权界定的中国称谓,内容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产权约束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激励。”周其仁.中国做对了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就这样,借助张五常著作(最初还是私自影印的)的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起,科斯的产权理论就影响了一代年轻的经济学家。之后30年,产权理论是被谈论最多的经济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改革就是“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罗纳德·哈里·科斯是卓越的经济学家之一。1937年,年仅27岁的科斯完成论文《公司的性质》,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创立了产权理论。但直到40余年后,自由放任思潮在1980年的西方日渐高涨,科斯的理论才受到广泛关注,并最终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虽然科斯本人从来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但是科斯的产权理论对中国的改革影响深远。张五常特意把他的一本总结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书《中国经济制度》献给科斯,“他那权利要有清楚界定的理念,唤醒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张五常.中国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出生于1910年的科斯幼年时读到马可·波罗的游记,从此就对中国梦萦魂牵。他一直关注着太平洋西岸的东方大国所发生的一切,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

2008年,科斯慷慨地独自出资在芝加哥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论坛,探讨中国经济改革中复杂且日益重要的各项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关于中国改革最为认真的一次讨论。2010年7月,科斯再次资助了一场“生产的工业结构”学术研讨会。众多中国经济学家云集芝加哥大学,在中国经济的语境下,对生产的工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就在2010年的研讨会前夕,我通过科斯教授的助手王宁先生,给他发了一份采访提纲。时年整整100岁的老人认真地答复了每一个问题,而且都非常有见地,尤其是他提出的“思想市场”的概念,很快成为中国知识界流行的词汇2011年12月14日,科斯在《财经》年会上做了视频致辞,对中国提出的忠告发人深省:“回顾中国过去3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往前看,未来光明无量。但是,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威胁社会的稳定。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多样性的现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这能使中国复兴并改造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你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将有机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见财经网http://www.caijing.com.cn/2011-12-15/111524268.html.

两年后,科斯的新著《变革中国》在中国出版,受到了读者的推崇,因为这本书里有许多精彩的见解,一些论述就像警句一样。例如他说,“一个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就没有提高自身实力的压力,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要讨论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大转型中的作用,那它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逐步从经济活动中撤离,而不是它无处不在的政治领导,这是中国市场化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变革中国[M]. 徐尧,李哲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不幸的是,2013年9月3日,科斯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2岁。他没能等到中国“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的那一天。但愿,我们这一代人将有机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