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 什么是发自内心,装腔作势者太多而却鼓吹是真情告白。发自内心是一种崇敬、感激、羡慕、感染所带来的一种需要。我看到一个单位的领导面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讲话,领导只要有短暂的中断,孩子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的鼓掌也许在事前老师有所交代,但他们的掌声却不是为了应付而应付,他们的掌声听不出半点吝啬。他们淳朴,他们听到了希望,他们需要这种关爱。这种关爱或扶持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精神动力,那么花费这点掌声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种真诚的掌声我们现在很难听到。我们听到的许多掌声都是虚假的,都是面具下的机械动作或无奈。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却吝啬自己的掌声,事实需要他掌声的时候他却故作高深,这种人大凡都自视清高或没什么修养。

❖ 行走、读书、观察、感悟、体验、记忆、想象,这大概就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经常读别人的文章而谴责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写作和收获呢。比如去过泰山,别人写出了文章,自己却没有写出来。我想这与一个人是否有所准备和思考有关。但事实上我会承认,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写出一些东西来,因为知识是靠积累的,发现是靠沉淀的。过去的事,我们今天看来谁也没想到今天要去诉说或记叙,但今天却做到了,今天靠的是回忆,这种记忆就是靠一点点累加起来的。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作家或事情很多你很忙,你不会在那里细细品味和琢磨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但无形中它已走进你的脑海,融入你大量的记忆中,甚至藏起来不易觉察,等到某一天由于联想触动的原因它就会被唤醒,蹦跳出来,变成你的行动,变成你的语言和文字。

文学性写作就是靠记忆和在记忆基础上的想象来完成的。

❖ 在19世纪,法国总统受邀参加一个大富豪举行的晚宴。到场后,总统的席次竟然是第十六位,排名第一位的是铁路工程师,第二位是文学家,第三位是化学教授。一位来宾问主人为何如此安排,主人回答:“这是真正伟大的排名,所谓伟大,是指那人不可或缺,不可取代。”就是说,排名第一的工程师是因为他掌握世界最尖端的技术,谁也不能取代。第二位也是一样,但总统却并非他才能当。

这个故事令人向往。不分职业,不分权位,没有尊卑贵贱,而看成绩和实力。如今各种场合的位次让你摸不着北,争抢着坐上位,争抢着上镜头,美其名曰董事、顾问、赞助商,滑稽又可笑。

❖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两个弊病,一个是学问成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本来应用的生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以为唯有实用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为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我知道池田大作不仅仅是指日本,就我观察,此论点带有普遍性,在中国,这些教育的弊病也很突出,一味强调科学技术和商业经济,而忽视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迟早会有一天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的。由于人们缺少精神支柱,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就会打着主流价值体系的旗号乘虚而入,将人们引上歧途,甚至要了他们的命。

❖ 人是说对了,失败、光明、黑暗、成功与否,往往只差一步,好像感觉前面困难重重,如果你迈出这一步,其结果会截然不同。而你如果当时犹豫不决,不但自己想获得的东西不能得到,而且在心中还郁结了一大块。勇气也是这样,走出去就算勇气,停滞不前退下来就是怯懦。许多情况下,倒不是客观因素的问题,却是心理问题。心理的障碍和鸿沟有时更可怕,比事实上的万丈深渊和刀山火海更能消长人的勇气和斗志。心松了还有什么希望。只需那一步,跨过去,你也许会觉得你当初太可笑了,如此轻松,不需要任何力量就会海阔天广。而当初思想包袱差点把自己压趴下了。

❖ 人有时还得敢于放弃,不受现有环境和思维的局限,去寻找去尝试才可能发现,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关键是许多人的思想里还有一个铁饭碗的根基在作怪。许多人而且是大部分人是深受其害的,比如当初农民出去打工、做生意,没有几个人敢于离开和愿意离开的。但是出去的却思想开阔了,腰包鼓了,那些羡慕的人已后悔莫及。

因此不能守旧,要敢想,要敢创。走出自己狭小的圈子,大千世界便呈现在你眼前。

❖ 你看现在,苟活者不少,奢侈者不少,放纵者不少。实际鲁迅先生早就提醒过:“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 每天脑子里不停地思考,某一个时候灵感和观点就出现了。

❖ 经过燕山,真正发现山是有生命的,山是长出来的,或众星捧月一峰独秀,或争先恐后群雄竞逐。只不过有些生命力强健,有些甘于沉默而已,但生机一直贮存着。

❖ 树绿了,花红了,起风了。

树与花尽情舞动。原来风是有颜色和形状的,难怪风婆婆用口袋能装住它。风是绿色的,形状是树冠,是一行树,是一片林;风是红的,形状是花朵,是一束花,是一面旗。

❖ 以色列人认为“创新等于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才令世人刮目相看。而在中国,却有许多官员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政绩。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一目了然,天壤之别。

❖ 读懂人生的人,才能读懂使命。读懂使命的人,才能读懂人生。

在解读人生的过程中,自己才发现自己的使命是与众不同的,有时并不能刻意地要求别人或希望别人怎么样怎么样,那不是别人的使命而是自己的使命。因为别人没有读懂人生或只把人生当作自己的事,那别人只要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你不行,因为你觉得人生根本不是你个人的事,你必须去履行你理解的使命,否则你读懂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 很多人不干正经事儿,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哪里热闹哪里凑,或以自己为中心闹出一个热闹来。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无非是想当个看客,从中获取一些满足来。这是一大痼疾,也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

❖ 我突然坐不住了。

我想出去走走。

我近来一直想在城市里寻找一些乡村的影子。

去不了远方,公园里大概能寻找一点。

从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中来到这里,我感到有些刺眼和炫目,鸟语花香。麻雀从一棵树上蹿到另一棵树上,树枝晃晃的。沙枣树喷着花香。好久没见土壤了,这儿,却有一个花农挖一个坑又一个坑,栽一朵花又一朵花,问他说叫荷兰菊。今天,我才发现树是各有价值的,不管它高还是矮,不管它直还是歪。有些树就是供人爬的,有些树就是供人笑的,有些树就是供人用的,有些树已经枯死被人锯掉只留下一个树墩,也许人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下或站在上面看一个较远的地方,有些树就是让风雨歇歇脚的。

坐到水边,水里有许多影子。水中的影子,那只是影子吗?不是。为什么水中的影子会模糊、会晃动呢?那一棵树,那一块石,那一个楼阁并不模糊没晃动呢。显然,它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那水中向下生长的生命体。水中的云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水中的天空,比头顶的天空更加神秘。

❖ 人一直在时间里行走,人既不知道时间的头,也不知道时间的尾。自从有了人类和人会思考以后,实际时间早就存在着,已经很长很长了,谁也没法计算。所谓历史,只是生命之一——人的历史,时间没有历史,即使有也只是猜想。人一直想追赶时间,但时间怎么能追赶上呢。你死了,他出生了,他接着你走;他死了,另一个他出生了,另一个他接着他走。一个人的一生只是时间的一瞬,也许连一瞬都不到。人类只要不胡乱来,也许还会在时间里走一段的。实际也就是一个人一生一个人一生的连接,一群人一生一群人一生的连接。

你要把接力棒交好呀!不要走得太短,不要走得无声无息。

❖ 一只小山羊在幼儿园里哀诉、哭喊,“咩”“咩咩”“咩哇哇”,我实在不忍心听。

那天,幼儿园不知过什么节,老师们都穿得花枝招展,在绿树红花草坪中,大家争相拉着一只小山羊照相,或靠或卧或牵,形态各异。小山羊应该是供小朋友观察学习的。照完,小山羊被拴到一棵小树上,四周是青青的草坪,小山羊不怕锇肚子。没想到半个月过去了,小山羊一直在“咩”“咩”“咩”地叫,我想象不出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

幼儿园里拴着一只“咩咩咩”叫个不停的小山羊,她的爸爸呢?她的妈妈呢?她的小伙伴呢?

是谁家的孩子被拴到那里了呢?

因为我分明听出她是在哭爹喊娘呢,“爹——爹——”“妈——妈——”

她成了一个孤儿。

❖ 在观看夜晚广场文化活动的人群边缘,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蹬着一个小小的三轮车,三轮车上坐着一个慈祥和善的老奶奶,大概已七八十岁了,想必是他的母亲。他停在一个有利的位置,边用手指着舞台上的演出,边附首贴近母亲的耳朵细说着什么,母亲不时点点头。过了一会儿,男人蹬着三轮离开了,我骑车跟随了一段,我看出男人的自豪和骄傲,我看到了男人高昂的头颅。

这是儿子的孝,这是母亲晚年的福,我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这样做会有多少人呢?

❖ 李光耀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文化出不了企业家,因为中国是儒家文化:叫学而优则仕。而美国只改了一个字,叫学而优则商。”这有很大的道理。尽管不能排除选拔有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担任行政领导,但“发一顶官帽,害科学家一生”的现象令人担忧。而且在高科技的高层次人才中官本位、权力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当前中国博士和博士后流行当官的趋势且不可轻视。不从根本上引导和转变官本位观念,势必将长期制约中国的全面发展。

❖ 两个护士长查房,一个病人失禁拉出黑便,第一个发现的护士长装作没看见,准备扭头出去;第二个看见的护士长却伸出双手迎了上去。护士、家属都看在眼里。瞬间,职责、品行、态度、人格大白天下,天壤之别,让人感慨万千,让人唏嘘不已。

❖ 夜间乘车,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忽听急急的雨点敲打,以为是阵雨,原来是蜜蜂借光撞车,汽车前面的大玻璃上全沾上了蜜,视线模糊,用水冲洗不掉,用布擦也费事。

一路上不知撞死了多少蜜蜂。飞蛾扑火,这些小生灵还未贡献出一点自己的甜蜜就这样香消玉殒,又能引起谁的惋惜和悼念呢?惋惜和悼念又将如何呢?

人的命运有时是和蜜蜂一样的。

❖ 本性的、良性的东西最好不要刻意去改变,如果为了某种利益和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扼杀自身固有的一些良性,那无疑是在扼杀人性和失去自我。

❖ 人只能挑战某个极限,这个极限也是相对于人来说的。所谓人定胜天和人能征服自然也只是人对自然的某一个侧面而言。人挑战自然被自然击败似乎是能被人认可的事情,大概也合乎情理,人在自然面前毕竟是渺小的。反差巨大的是人被自己内在的东西所打倒,比如身体内的疾病。人可以挑战珠穆朗玛峰,但人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人多么希望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缓解一下或消除一下疼痛。所以有人希望来个痛快的,有人祈求安乐死。

因此说,人往往在自己面前是最脆弱的。

❖ 海是与众不同的,的确与众不同。

应该看海去,应该住在海边。

我见过高山、沙漠、湖泊、戈壁、森林,但当我看见海时,当我听到海的声音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博大、宽广、深邃、神奇。

海风、波浪、沙滩、贝壳、渔船,海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活泼灵动,让你流连忘返。

我现在才明白许多人为什么愿意将骨灰撒向大海而不愿意埋入地下或洒向别的地方。

❖ 以泪洗面,是痛苦伤心还是激动感涕,还要看他的表情和眼神。

不要让泪水蒙蔽了你的双眼。

泪有双重性。

哭会有泪,笑也会有泪。

❖ 最精彩的往往在最后面,但精彩往往需要一个积蓄、酝酿的过程,也有专门的安排。有人早早退场了,因为他忍受不了一种孤独和寂寞,他认为没有精彩或已经欣赏到了精彩。

❖ 写作主要依靠记忆和想象,好的作品大都是以记忆为轴,以想象为翅的。所以小小少年和太老的人不会有超常的发挥,因为少年缺乏记忆,而老人想象已逐渐萎缩。当然有的写作则倚重于思考,比如哲学和思想。

❖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其次。

关键是人一思考,常常伴随的是痛苦。

思考不同于穿衣吃饭,思考需要用心琢磨,专心致志,思考所带来的痛苦是因为人脑不是万能公式和高级的计算机以及所思考的问题对象也不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痛苦的根源在于要解决欲望问题和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 中午似睡未醒之际,几架飞机呼啸而过,声音甚是凌厉,像是急赴前线的战机,像是来犯的轰炸机。

我未经历过战争,只是看过影视作品,看过新闻消息。我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可怕,但当战争一发生,人还是不得不参与其中,生活其中。

一旦战争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会怎么样呢?也许那时我不会像现在我想象的那样可怕,我会适应恐惧。

那时,你会怎么样呢?

❖ 一个男同学讲他父亲的蛮横和专制,他痛恨但无力反抗,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许多理想无法实现,他大学毕业了有时还暴打他。他说毕竟是我父母,要不然……

一个女同学对我说,母亲太看重家里人,老让她呆在家里,电话都不敢来,来一个电话都要审查三遍。为此她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许多朋友,多亏性格开朗,否则都成神经病了。要不是母亲有病,她可能都要出走了。她痛苦但无奈。

我在同情他们的时候,真的庆幸起我了,身为农民的父母给予了我们能够享受得到他们能够给予的自由。如果我生在那样的家庭,我会发疯的。

❖ 卖红薯的父女脸都冻得像红薯一样,只不过父亲的粗糙,女儿的光滑。

❖ 我时常见一些老人,或垂着头,或眯着眼,或像树根一样在那里张望。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但他们一定在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想,也有这种可能。

我想大多数老人头脑里都有风暴,陈年往事,喜怒哀乐在他们的脑子里跳跃翻滚,一幕幕闪过。老人大都不展望未来的,他们靠记忆支撑着。他想到了一次鲁莽行动,他低下了头;他想到了挨饿,肚子不禁抽搐了一下;他想到了自己在事业顶峰的荣光,他的眉毛扬了一下。

老人就这么一天想着,但都不大说出来。这是他最后的权力。

❖ 年轻人靠向往生活,年轻人想象未来的时间很长很长,未来的生活也很精彩。

老年人靠回忆生活,老年人想象过去的时间总是很长很长,过去的生活也很让人留恋。

❖ 有件事,我请人帮忙,说出了口。其实别人并不一定能帮得了,而且我不一定要靠别人帮忙的,最终会解决的。

但别人却记住了,别人就当自己的一件大事来考虑,甚至也要请别人帮忙。这倒使我不安起来,我的不安是因为我觉得给人家添了负担,尽管人家一再说没事没事,还很乐意的样子。

我的不安也说明人家把你和你的事真正搁在心上。这样,人家就让我同时感动了。

❖ 除了拂晓,雄鸡要引吭高歌外,在白天的时候和在黑夜的某些时候,鸡也会鸣叫。狗也不只是在夜深人静听见声响才会叫的,狗在白天也时常吠起。鸡鸣狗叫,有它们自己的事,可惜人类知道得太少。

每一种生命都有生存的理由和伟大的使命,不光光人类独有。

人类在某些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在音乐声中,看到这里,我心揪了一下。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能看见了命运的构造?”这些本身就有很强质感的文字经音乐这么一冲击,我的鼻子一酸,泪水差一点夺眶而出,我马上合住书,不忍再看其他的文字。

这是坐轮椅的作家史铁生散文《故乡的胡同》中前后两处的几句话。

❖ 空间只不过是时间的一个个客栈而已,不论你躺在床上还是坐在飞机上,时间永远在流淌,时间不会因为空间的变化而加快或减缓。但对时间的概念和判断是通过空间物体和思想、运动来感知的。不过,正是因为一个空间,人们往往忘记了时间。

❖ 一个很小的孩子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妈妈打了他一巴掌,打得他脖子冒泡泡。大家哈哈大笑说这个孩子说话真有意思,我却被这个小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折服。

小孩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的确比大人强得多,大人有时应该向小孩虚心学习。如果大人在小孩面前老自以为是,那是大人显得幼稚而滑稽可笑了。

❖ 城市一直在潮声中沉浮。城市的潮声是车辆的轰鸣,是人的叫喊,是机器的转动,是冰箱,是空调,是抽油烟机,是打情骂俏,是城市的烦躁和牢骚。城市没有一刻宁静,即使在深夜里也有刺耳的摩托声和紧急的刹车声突如其来,让你惊惧不已。有人耍疯了,有人喝醉了,有人遭抢了。罪恶和丑恶往往在黑夜中发生。

❖ 一只小飞虫落到书上,只有针尖那么大,是我留心最小的一只小飞虫。我将一枝短铅笔放倒,它大概就立刻毙命了,再没有丝毫的动弹。其实我本意并不是要它命的。我真的不知道这小小的生命来到世上要干些什么,它想必也有自己的事情,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它有喜怒哀乐吗?它痛苦吗?它痛吗?半截铅笔对它来说就是泰山压顶。它是希望忍受痛苦而愿多活一个时辰看看这陌生的世界,还是愿意突然死亡而不愿忍受痛苦呢?我真的不知道,谁知道呢?

❖ 没有比冷漠的心更让人可怕和悲哀的了。

❖ 人们常说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我认为却忘掉了最重要的东西,真善美这一边是智,假恶丑这一方是愚。智慧最高贵,愚昧最低贱,智慧即可谓真、善、美,愚昧即可谓假、恶、丑。智慧不可脱离,愚昧急需废除。无智则无真善美可言,有愚则是假恶丑使然。

因此今后完整的叫法应该是真善美智,假恶丑愚。

❖ 英国哲学家洛克有句名言:“权力使人堕落,不受制约的权力使人不受制约地堕落。”

这大概说到了权力和腐败的要害。所以老百姓才称包公为包青天,称一心为民的官为父母官。

❖ 理性和信仰的追求永无止境。由于时空的无限和人想象力的无限,理性和信仰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也没有终极答案。个人追求到的无非只是他们所期望的一种可能或真实,所谓的终极价值实质就是追求过程本身。

❖ 有时在一个地方或闲聊或闲逛或闲坐得久了,我会忽然怅然若失,心绪不佳,索然无味,我何必在这里耗着呢?心绪的影响在于我会猛然间感到这是多么的浪费时间,到底在干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收获了什么。很大程度上什么也没有,这让人感到后悔和震惊。时间到底有多少呢?剩下的那些时间并不完全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拥有的时间有多少呢?关键是你要抓住你自己能拥有的时间,关键是你别让你自己能够拥有的时间让别人或别的事情给占领消耗掉了。

❖ 周末我把钥匙丢了。

我的另一把钥匙在单位,单位的同事却到外县去了。

我想到几个朋友家里去,也没联系上。我突然感到自己无家可归,我成了城市的流浪者。

其实我在城市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如此想来,家对城里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钥匙丢了,就感觉是家没了,就不知所去,就不知所措了。还好有一把钥匙的希望,要是门永远打不开呢,要是门永远消失了呢?

反过来想,家又把人给束缚住了,家把人养得四体不勤,不敢冒险。我实在佩服那些四海为家的浪人。因此说家并不只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也可能是寄生惰性和怯懦的温床。

❖ 每个人可能都想过长生不老,从而每个人也都思考过死亡。正是在不断的思考中,对死亡也就变得坦然而且减少了恐惧。

❖ 据国外的统计专家测算,假若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1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20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生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抹鼻涕10天,最后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工作。

这大概是数年前的测算,如今吃饭、旅游、梳洗、上网等花费时间更厉害了。

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呢,什么样的时间可以节省呢?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说:“楼梯的作用不是让我们在上面休息,而是让我们暂时把一只脚放在上面,然后好让另一只脚往上抬。”

看似很简单的例子,但事实上有些人对此并不清楚或忽略不计。人们常常不知某些东西的功用,这是人常常犯错误或失败的原因之一。比如许多人常常躺在原来的成绩上吃老本,忘乎所以,不思进取,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 大家庭不外乎有两种好处,一种是对外来说是一种影响的威慑,例如贾府;一种是如果大家庭中一个或几个具有艺术细胞的人,必然对他们的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产生大作品,像曹雪芹之于他的家庭。至于其他方面,则一言难尽,谁解其中味。

❖ “给我自由”“我没自由”,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呼声和叫喊。仔细想来,连他们对自由的认知也是模糊的,自由并不等于没有约束,自由并不等于没有限度。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在障碍解除、束缚松懈、压制缓和之后的一种的气氛和感受。好吃懒做是一种自由,但这是一种很简单低级意义上的自由。自由更多的是指思想和精神上放松和愉悦。通常意义上的身体物质的自由的无约束状态,最终会导致思想和精神上的不自由。讨饭者在别人看来是自由的,但当他伸出双手露出乞求的目光,他是自由的吗?精神病人在别人看来是自由的,他能体会什么是自由呢?他享受的更多的是不自由的照顾。

如果人为地剥夺一个人的自由,自然就是一种残酷和野蛮。

❖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性的弱点自然就会暴露无遗,比如忧虑、烦恼、自私、嫉妒、悲观、自卑,伟大的人和快乐的人是很好地克服、抑制、化解、转化弱点的两种人,否则难成伟人,否则难有快乐。

❖ 欣赏巴尔蒂斯的画,我说不出准确的感受。当我看到加缪的评论:“在他的作品中,极其平常的东西会给人一种遥远的陌生感和朦胧的神秘感,一种微妙的共鸣。”我知道,加缪理解和恰当地表达了巴尔蒂斯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