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北门》是一首怨诗,是一个位卑任重、处境困顿的小官吏的怨愤。这位小吏公事繁忙,终日辛劳却不受重视,也没有加官晋爵的希望可言,一腔苦闷无处诉说,只能一个人在路上发牢骚,埋怨这不公平的生活。
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而上司不但不体谅他,还一味给他加派任务,使他难以承受。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难怪他志不得伸,牢骚满腹。《北门》一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全诗以这位小官吏的口吻叙述,情感真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开篇小官吏就开始倾诉烦恼:“我从北门出城,一路上烦闷不已,陷在忧伤之中无法自拔。生活既困窘又贫寒,没人知道我的艰难。”接着他发出了愤然的慨叹:“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又能怨得了谁呢?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能有什么办法!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第二章小官吏提及公事的繁重和家人的苛责:“王家有差事又派给我做,衙门的公务也日益增加。我从外面一天到晚辛勤忙碌,回到家,家人却纷纷责备我。责备我不顾家,骂我俸禄少。”诉苦之后,他再次发出悲愤之语:“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还能有什么办法!
第三章重复第二章的诗意,官吏反复倾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他第三次叹道:“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事已至此,算了吧,什么也不要追究了,一切都是命,都是天命。
全诗纯用赋法,直言铺叙。从首句的“出自北门”到后来的“我入自外”,皆是小官吏直抒胸臆之语。诗中连用数个“我”字,主观色彩强烈,直言心声,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表面看来,官吏将自己所遭受的困厄归因于天,不敢对这种现状做任何反抗和辩驳。但实际上,这三句正是悲愤的心情无以复加的表现。这种表达方式与“不怒反笑”的意思相近,笑并非怒气的消解,实是已怒至极点,无从表达。此处,小官吏身负不平命运,愤然至极,只好三叹天命,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力。
【大师导读】
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
——清·邓翔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
——清·牛运震
卫国朝廷的小官吏,俸禄微薄,不够养家,而朝廷的琐细事务,辛勤的劳役,都要他去担任。他既受统治者的压迫,又苦家庭生活的困难,因作此诗。
——高亨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①。惠而好我②,携手同行。其虚其邪③?既亟只且④。
北风其喈⑤,雨雪其霏⑥。惠而好我,携手同归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⑧,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注释】
①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用。雱(pánɡ):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②惠而:爱。
③虚邪:徐缓。
④亟:急。只且:语助词。
⑤喈(jiē):寒凉。
⑥霏(fēi):雨雪纷飞。
⑦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⑧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
【赏析】
《北风》一诗构建的风雪世界,仅有凄惶的萧索,没有丝毫美感:放眼望去,破落的车队在泥泞的路上走走停停,北风刺骨,吹乱了车帷和须发,大雪纷纷,遮盖了本就辨识不出的道路。车中之人,既不是久征沙场的战士,也不是终日辛劳的农人,而是一批锦衣玉食的贵族。
这些贵族因为“卫国并为威虐”(《毛诗序》)而逃亡。“既亟只且”,紧急的局势一触即发,“赤狐狂奔,黑乌乱飞”,凄凉的环境如影随形,让人悚然心惊。短短数十字,逃亡者内心的焦灼和痛苦,跃然纸上,纤毫毕现。无怪朱熹《诗集传》中说此诗“气象愁惨”。
《诗经》历来擅长渲染情感,其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章法,最能感染读者的情绪,使诗作的内蕴得到有力的彰显。《北风》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反复诉说,使情感叠加于字里行间。其中只改了三个字,每次改变,都是从不同角度的追加,最终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张扬。
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不断地强调北风的寒意。不仅“凉”而且“喈”,加深了“凉”的程度,充分表现出逃奔者身心俱寒的景状。把“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前者纷然飞扬,后者密集飘落,从不同角度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强调逃离的意向,也体现出贵族们对目的地的渴望:把去处当成了家,不是“去”,而是“归”,从而反衬逃亡前的无归属感。
诗作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个“其”字,语气更加缓和,形象地表现出逃亡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如此急缓相间,使诗句富于变化,也使一个个又冷又怕、哆嗦不已、犹豫退缩的逃亡者形象,呼之欲出。
当时的虐政如风雪般密而不透、寒凉无比,让人无法承受,只得迁徙逃亡。行程过程中的北风与风雪,既是对下文的起兴,也是逃亡者对现今生活的概括,象征着奔逃过程的艰辛和走不出严寒的痛苦,表现出逃亡者脱离苦厄的艰难和逃亡途中心态的焦急不安。
后世的诗人对此诗青睐有加,多有效仿。如《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便是本于此诗。诗中的语言采用当时常见的口语,如“北风其凉”一句,既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表现力;既切合人物的口吻,又将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勾勒出来,自然而又工巧。
【大师导读】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按今谚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
——钱钟书
《北风》,刺虐也。百姓相约逃难之词。诗义自明,《诗序》是也。……《序》所谓百姓乃《诗》、《书》时代之百姓,当是泛指其时一般之贵族。且苍黄避难之际,虚徐有车,明非庶民也。贵族如此,其庶民之困苦颠连为何如哉!
——陈子展
静女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彤管有炜⑦,说怿女美⑧。
自牧归荑⑨,洵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shū):美好。
②俟(sì):等待。城隅(yú):城角隐蔽处。一说城的角楼。
③爱而:隐蔽的样子。
④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
⑤娈:面目姣好。
⑥贻(yí):赠。彤管:一说红管的笔,或红色的管乐器。一说和下文的“荑”应是同一物。
⑦炜(wěi):盛明的样子,有光彩。
⑧说怿(yuè yì):即“悦怿”,喜悦。
⑨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初生的白茅,象征婚媾。
⑩洵(xún):实在,诚然。异:特殊。
【赏析】
《静女》一诗历来备受关注,因为它美,且美得别有风韵。不仅文字熠熠生辉,诗中的女子亦文静美好,令人神往。旧说多拘泥于礼教,或认为其表现“后妃无德”,或认为其为“淫奔”之诗,皆没有认识到此诗纯真美好的本质。今人则达成共识,均将这首《静女》视为男女青年幽会的爱情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由此句可知,这首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进行叙述。他对恋人的外貌极尽赞美,对她待自己的情意极尽夸耀,从中可看出他的喜悦心情。这位男子仿佛在向世界昭告: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等待他。他迫不及待地早早赶到约会地点,四处张望,但是眼前有树木房舍之类的东西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抓耳挠腮,焦急难耐,在原地徘徊。“搔首踟蹰”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形象细腻地传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出男子的痴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小伙子站在那里等着,心中开始回忆起两人的甜蜜过往。他想起心爱的女孩送给他的彤管,这个礼物精美至极,色泽鲜艳,一如姑娘的容颜。所以小伙子对它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