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带你一起走进梦的世界

2010年9月1日,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登陆中国,虽然影片错过了暑期档,它的热度却丝毫不受影响。在并未大力宣传的情况下,《盗梦空间》在短短几天之内便已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人们在感叹导演的奇思妙想,并试图用微积分、计算机编程、魔比斯环、经典几何等各种方法对其情节进行解读之余,对梦的世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使这个伴随我们一生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神秘领域成为焦点。

事实上,中国人对梦的深入研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便开始了。当时,人们生活富裕,平日乐于谈梦,唐诗中许多篇目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在《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中,韩愈写下“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表明他对噩梦的看法;杜甫也曾写下《梦李白》二首,以“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充分表达对李白的思念;而将梦与诗最完美结合的当属李商隐了,他不仅写梦,还用梦的意象手法来写诗,如《锦瑟》中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被视为诗中之谜,有梦的特征。此外,当时的人们不仅爱谈梦,还喜欢研究梦。不过,唐人更多的是把梦当做一种预兆,倾向谈论梦的预言性。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周公解梦》正是唐朝产生的。

不仅中国人如此,其他一些古代文明也都很早就有关于梦的研究记载。同样的,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把梦当做一种预兆。古埃及人认为,梦有预言未来的作用,他们从云的形状、猫的眼睛、羊器官上的血管图案等东西上寻找梦对未来的预言。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人们认为梦是天神的启示。荷马在他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描写了很多预言性的梦。随着后来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都发生了全方位的思想革命,心理学研究也进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而梦的科学研究也随之展开。

1900年,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根据自己的临床研究和严密论证,得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的观点,他把这种理论观点整理成书,于是有了《梦的解析》。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著作,这本书标志着梦的研究从此摆脱单纯的臆想与猜测,开始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研究。之后,荣格、阿德勒、弗洛姆、佩里斯、霍妮等一大批心理学家都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各种精彩纷呈的理论,大大地丰富了梦的知识,加深了我们对梦的理解。梦的神秘面纱慢慢褪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梦的五彩世界。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里,我们知道了梦的形成与潜意识有关,它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求;知道了有些梦与集体潜意识有关,它是我们的先祖留给我们的思想印记;知道了梦里的各种事物都有其象征意义,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意义存在差异;知道了通过梦里的种种细节,我们可以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知道了通过梦可以促进内心的成长,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

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梦是变幻莫测的,心理学也是一门神秘的科学。基于心理学理论对梦的知识所作的讲解,理解起来是有些困难,因此,普通读者朋友对近代心理学有关梦的研究成果,依然是陌生的,他们愿意了解梦却与梦保持着距离,他们渴望走进梦的世界,却不得其门而入。

本书并不是关于梦的心理学教材,也不是梦的专项理论研究,只是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常见问题来讲述梦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们正确地理解梦的实质,科学地解析梦的含义,快乐地利用梦的资源。无论你是否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心理学教育,都能够读懂这本书,理解梦的含义,走进梦的世界。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关于梦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算卦”,或者你仅仅想知道诸如“梦到了狗是什么意思”之类,很显然你对梦的了解与唐朝人一样,你需要赶紧更新一下你的知识;如果你困惑于自己每天做的各种或有趣或可怕的梦,被自己的梦搅得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盗汗连连,甚至开始感叹现实不如梦里的世界精彩,那么你需要学着掌控自己的梦别让它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知道梦是有意义的,如果你知道正确认识它对你的心理成长有帮助,如果你对梦有浓厚的兴趣但又不够了解,阅读本书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本书将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带着你和解梦大师一起揭开梦的神秘面纱,认识梦、了解梦、解释梦、利用梦,在梦的空间里自在徜徉,快乐飞翔。

本书所参考理论基础与选用的生动案例来自众多研究梦的先驱、大师许多不愿透露身份的人们,对于他们的贡献,我们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愿本书能够带着你走进梦的世界,一个五彩斑斓、真实而迷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