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错在自己还是别人

职场冷暴力对受害人来说是一种摧残,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冷暴力的产生并非完全是人们想象中的施“暴”者一手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自己能力不够,心态不正、不能严格自律等因素都是致使自己面临工作困境,遭遇职场冷暴力的“罪魁祸首”。如果能通过自身努力弥补,杜绝这类冷暴力的产生,对你今后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黯然的孔雀

小瑾 公司职员 优越感强烈——被孤立

亚芬到我家来串门,闲谈中说起她们单位的同事小瑾。

“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没法说,太自我中心啦,太骄傲啦,好像全世界都应该关注她,向她行注目礼、投去惊叹的目光她才满足。”亚芬显得很不屑,也很不满。

“她第一天来上班,进了办公室就说:‘咱们这北京啊,交通实在是不好。今天我爸开着丰田车送我来上班也跑不起速度,险些迟到。’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们家有辆丰田车。单听这一句话,我当时就感觉到她是个爱炫耀的人。但刚开始接触,其他同事对她都还比较客气。加上她长得不错,干活也挺利索,我们也并不排斥她,出去玩或者有什么活动也会叫她一声。但是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个人太爱炫耀了,什么时候都希望别人注视她、羡慕她。她的项链、戒指之类的首饰,总要让别人知道是从哪买的,多少多少钱,她的皮包、衣服、鞋子,都要一一把价格报给我们听。‘这个包啊,是从英国带回来的,是正宗的LV哦,1000多英镑呢。’”亚芬学着她的语气说。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经常说她们家怎么怎么有钱,到哪里去旅游,一下子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有,总喜欢显得比别人有学问,不就是个硕士生吗?总爱说自己读的那个学校怎么有名,自己成绩怎么好,在哪里发了文章啊,诸如此类的,真让人讨厌。前一段时间她跟了个单,整个过程控制得比较到位,后来那单生意给公司带来了不少赢利,部门领导挺高兴的,给了她一笔奖金,在开会的时候也表扬了几句。就这件事,她在办公室里说了快一个月,动不动就说她那单生意,一遍一遍重复领导对她的表扬,听得我们都快烦死了。

“最可气的是,有一次在阅览室里看到一本专业杂志摆放在书架上,她拿过来看了一眼封面,就对在场的人说:‘这本杂志是为我订的吧,专业性这么强的东西,只有我们这些重点大学毕业的人才能看得懂。’你说这样的人,谁愿意和她在一起啊?不就是家里有几个钱吗?不就是个硕士生吗?不就是工作上出了点小小的成绩吗?至于那样在我们面前显摆吗?

“我们大家都很讨厌她,尽量不跟她交往,能躲则躲。单位要派人去做市场调研,我们一看她报名参加,都推托有事不愿意去。为什么?还不是避免跟她搭档呗。现在她在单位里只有独来独往了,没有人愿意靠近她。年终的时候评优秀员工,要民主评议,同事之间无记名投票,结果她只有一票,肯定是她自己投给自己的,我们是不会给她投票的,没有投反对票就已经很给她面子了。”

孔雀开屏,的确能吸引不少目光,但是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动不动就开屏,时时处处都希望别人向它投去惊羡的目光,久而久之,这种孔雀必定遭人冷落。在职场上也是这样,如果你过于炫耀自己,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开始的时候别人可能还看你几眼,时间长了必定遭人厌恶。显然小瑾还很不成熟,大肆炫耀自己的物品、学识和业绩,最终引起同事的不满,从而遭到了孤立。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在工作场合更是这样。即使你真的卓尔不凡、有着经天纬地的韬略、潘江陆海的才华,也不要在别人面前炫耀。第一,炫耀会让你显得很肤浅,因为真正有内涵的人是懂得韬光养晦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满罐子不荡,半罐子咣当”;第二,没有人愿意永远当你的观众,坐在观众席上看你表演。如果你总是炫耀自己的高明之处,就是对其他同事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从而让人对你产生厌恶和排斥的情绪。像小瑾,对一些根本没有必要展示的东西还大肆炫耀,就更加表现出她做人的不成熟,如家里经济实力雄厚,比如受到的教育比较良好,这些都属于个人的私事,你自己感觉良好就够了,何必拿出来刺激别人呢?这样做无疑是把自己同别人隔离起来,别人又怎么愿意接近你,愿意跟你搭档,愿意选你当优秀员工呢?

在工作场合,过分地表现和张扬,甚至是炫耀,不但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为自己招致冷暴力。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为了让自己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为了让自己免受职场冷暴力的伤害,在做人方面作些修炼是很有必要的。

1.尽量满足别人的表现欲,而对自己的成绩轻描淡写。人都有这种心理,希望自己被人注视,但又不希望别人在自己面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韬光养晦,让别人表现个够。

某工厂人事处调配科科长是一位相当有人缘的人,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可他却把跟大家的关系处理得相当融洽。当然,这也是长时间积累经验的结果。在他刚做调配科科长的那段日子里,在同级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自信满满,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某某人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礼……同事听了之后,不但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对他的态度相当冷淡。后来他意识到症结所在,便很少谈自己而是多听同事之间的谈话,因为他们也有许多事情要“吹嘘”。每当有时间与同级闲聊时,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并与对方分享其成就,而只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这就是智慧,让别人表现,自己并不吃亏;相反,却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2.放低姿态,在工作中尽量表现出平和、谦逊、圆融和忍让。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低调在很多时候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智谋。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游客在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的同时,也为他完整无缺的保存下来而唏嘘不已。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的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因倾倒而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先保全自己而最终成全了自己,这就是一种智慧。在工作中,我们不妨学学跪射俑的处世智慧,放低姿态,莫因逞一时之能,而丧失了同事的帮助和支持,陷入冷暴力的打击圈中。

跳蚤的烦恼

慎远 公司职员 频繁跳槽——领导不信任

周末下午4时,我按约准时来到咖啡时间。慎远已经先到了,墙角位置上一个神情落寞的小伙子正盯着桌子上的咖啡发着呆。直觉告诉我:他就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慎远。

果然没错,见我到来,除了点头承认自己的身份,他只是扯动嘴角生涩地笑了笑,算是问好。但看得出来,这个沉默的小伙子内心十分焦躁,急切地想表达什么,却又感到头绪纷繁。

片刻的沉默之后,慎远终于开口了。

“我现在很不爽,想辞职不干了,但又担心下一份工作也不好。如果好不容易换了份工作,等待我的还是不开心,还是没完没了的加班,还是老板的不信任和同事的不理解,那我还是不辞职的好。但是迁就现在的这份工作,又着实令我非常痛苦。”在这个简短的开场白里,我能大致窥见慎远的不安和苦闷。

“从哪里说起呢?我是学计算机的,毕业后到一家网络公司干了三个月。一开始的时候也踌躇满志,想要好好干。可是干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前景并不好,当时在公司里对技术研发也不重视,研发部的工作量很小,我觉得学不到东西,于是跳槽到一家专搞弱电的公司。新公司业务很丰富,电子、通讯、计算机都用得上,但是工作枯燥无味,天天要加班,搞得人相当紧张疲惫,而且公司里气氛非常沉闷压抑,所以我就辞了。

“经过好几个月的寻找,我好不容易找到现在这家公司。当时面试的时候,老板看到我换了几家公司,就问我为什么就业时间不长,却频繁跳槽。我当时就感觉他不太欢迎常跳槽的人,似乎有些不信任。不过后来他还是录用了我,我想既然接受了我,就应该接受我的过去。谁知当我正式到单位之后,才发现他还是对我心存芥蒂,总对我不是十分放心。这让我觉得非常憋屈,工作起来束手束脚的。现在我感到压抑、困顿、工作没有任何乐趣,完全是一种煎熬。”

“老板怎样对你心存芥蒂呢?”我忍不住问道。

“我们总公司在上海,我当时应聘的时候就是冲着总公司来的。可是在总公司培训之后,老板竟然把我调到无锡的分公司。那边的规模不大,并且市场也不是十分成熟。我所负责的工作也不太顺利,因为业绩平平,而且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几次向老板申请要回到上海来继续发展,但是老板好像根本不信任我,每次都说我的工作态度有问题,然后就把我调去其他的分公司,就这样我一直“游荡”在外。这家公司越来越不像我最初进来的那样了,我很失望,甚至是绝望。我不明白老板为什么那样对待我。

“前一段时间,大学同学聚会。好几个同学都升职加薪了,有的还做到了管理层,只有我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每月工资少的可怜的失意小职员。当时挫败感特别强烈。这几年“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头来竟然落得在职场上如此不得志。老板不信任我,不肯对我委以重任,连同事也不肯接近我,好像我身上有刺似的。很多时候,当我需要同事跟我配合,希望他们支持我的时候,他们总是站得远远的,不跟我来往,致使我工作很难开展,自然也难出成果。现在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开始就太失败了,根本看不到前途。特别是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们都有了好的发展,我心里更是像猫抓,不好受啊。

“我不过是想找个好的单位,适合自己发展,收入比较合理,职业前景可观。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可是为什么跳了几次槽,大家就觉得我是个怪人,是个不好管理、难以相处的人呢?实在是弄不明白。”慎远喝了一大口咖啡,我注意到他好像对咖啡有一种特殊的依赖。

“没办法,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就靠这个了。”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表情却相当颓唐,似乎阅尽人间沧桑。

像慎远这样频繁跳槽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工作干得不开心了、薪水不满意了、加班太多了、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了、个人成长空间不大了……任何一个地方不满意都可以成为他们跳槽的理由。对他们来说,不管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而是跳槽,以为跳槽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老板对他们的信任、同事对他们的了解、公司给他们的机会都在他们不安的跳跃中丢失了。结果,当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想好好投入干一场的时候,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处境相当困难。

在慎远的故事中,应该说老板和同事对待慎远的态度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就企业来说,人才的频繁流动,极可能造成企业文化的断层、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阻断,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一些企业实行项目经理制,一个员工可能在一个项目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干到一半就走人,很有可能会使整个项目半途而废,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更欢迎愿意长期为公司效力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跳槽的“跳蚤”。

此外,在同事关系上,如果你花了大量的精力频繁地换工作,而不太注意建立并维护同事之间的关系,彼此不熟识、相互不了解,自然合作起来有困难。加之若你给其他同事留下了浅尝辄止的印象,别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要拍屁股走人了,当然不愿跟你深交。虽然领导和同事采取这种态度对待慎远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故意的,但是这种方式又的确给慎远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伤害,从而成了冷暴力的受害者。这也是慎远在现在的公司感觉压抑和困顿的主要原因。

既然跳槽让慎远遭遇了领导和同事的冷遇,从而阻碍了他的工作发展,那么是不是说从一而终,永远都不要换工作才是最好的呢?那倒也不是。跳槽要把握时机、认准形式,必须跳的时候才跳,不要动不动就一跳了之。太过频繁的跳槽容易使人本身缺乏对事业的成就感,从而做事马虎、不负责任,不利于其敬业精神的培养。而且,这也会影响你的个人形象,让人觉得你太过浮躁、太急功近利、缺乏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所以有许多管理者不愿意把机会提供给那些经常跳槽的员工。而且,频繁跳槽还有可能为职场冷暴力埋下种子。

如何理性对待跳槽这个问题?怎么避免因跳槽而遭遇职场冷暴力的寒流呢?在决定跳槽与否之前,最好扪心自问几个问题:

1.你想换工作的念头每天都有吗?

如果是一时冲动、情绪低潮,那也只是两三天的问题,这不会让你每天都想换工作。

2.我喜爱现在的工作吗?

每个人都希望寻找一份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经常有人按照爱好来寻找工作。其实,这并不容易。如果你能宽容地对待手头的这份工作,每天早起和工作时脸上都带着微笑,那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拿这种幸福去做未知的冒险?记住这句格言,“做你喜欢的事,钱会随后而来”。

3.如果换了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你能从头来过吗?

重新开始一份工作,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你周围的同事、工作环境,可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培养,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不断需要磨合的过程。如果你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那么你可能很难快速融合到这个新集体中,你被淘汰可能性就很大。

4.最后做决定之前,再问自己两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决定是不是与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愈来愈接近?我会因此而活得更快乐吗?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换工作,那么,在寄出履历表之前,再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希望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吗?

2.这项工作职务需要何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我有吗?

3.我要进入哪一个行业?它是我所熟悉的吗?从哪里收集到以上资料?

4.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如果还有不足之处,是否需要再进修?

这样,你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如果不是很清楚,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只是为了换工作而换工作,这是相当危险的转职念头。当你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之后,就要弥其不足、突其优势。如果自己能力上去了还是不得志,这时再换工作也不迟。

细节里的魔鬼

旭红 培训机构职员 不拘小节——被迫辞职

时间是上午10点,地点在海淀图书城旁边的一家冷饮店。今天约见的人是旭红,一家培训机构的职员。

时间已经过了5分钟,还不见她过来,我开始随意翻看刚买的一本书。过了一会儿,身着淡紫色休闲服的旭红风风火火地来到我面前,大大咧咧地打声招呼,并没有为自己的迟到解释和道歉。她画了淡妆,但仍然遮不住眼角的憔悴。

我默默地注视着她,等她开口。

“我打算辞职不干了,在现在这家单位待得太难受了。”旭红的语气很冲,显得激扬澎湃。

“再过两个月,我到这家公司来就有一年了。这一年来我工作很出色,业绩相当好,可是没办法啊,人家不认这个啊。前些日子我们部门主任调走了,副主任扶正,需要在部门里挑选一个人担任副主任。明明我的业绩最好,能力最强,可是领导偏偏像没有看见一样,让在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小魏当了副主任。我也不是一定要当这个副职,主要是上面的这种做法让人生气。凭什么啊?这不是明显地打压我吗?想来想去还是辞职算了,有这样的领导,再干下去估计也难得翻身了。”

“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吧,他们没必要刻意针对你一个人吧?”我知道自己有些冒昧,但还是忍不住说出来。

“领导太吹毛求疵了。平时迟到几分钟,或者有事情早走半个小时他们都非常不满。有时候跟朋友联系比较多,会在工作的时候打几个电话,聊会儿天。你说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吗?他们招人来不就是为了干活吗?我把活干好了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有必要在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吗?”旭红一直在质问,显然她认为自己很有道理,无法理解公司的刻板和迂腐。

“前几天,我吃饭的时候拿了几张复印纸垫餐盒,被财务部的领导看见了,就说我浪费。你说我创造的价值还不值几张纸吗?怎么那么斤斤计较啊?”

大而化之,不拘小节是很多职场年轻人的通病。这些人往往拥有过人的能力和水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只关心“宏图大业”,而忽视了诸多的办公室细节。有很多人认为迟到、早退、打个私人电话、浪费一张打印纸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没有必要小题大做。然而正是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给领导留下了不遵守公司制度、不懂为公司节约、不值得信赖的印象。一旦给同事和上司留下这种印象,你在企业中的发展就很困难了,就只能看着别人升职、加薪了。

对企业而言,一些小事在很多时候恰恰反映了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如果有人忽视制度中的细节,自然会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和领导的不信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细节影响着你在同事心中的形象,决定着你在领导眼中的位置,如果你忽略细节的作用,即使你工作再努力,业绩再出色,也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会在阴沟里翻船。旭红的情况就是这样。

对职场中人来说,小事不可小视,因为“魔鬼就藏在细节里”。1485年,查理三世在波斯战役中大败,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竟然是一颗小小的马钉。所以,后来人们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可见,有时候小事并不小,而忽视小事则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正是公司从细节上注重员工的原因,也是员工不注重细节而错失升职良机的原因所在。

细节,在很多时候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遨游,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在进行宇航员的选拔中,加加林是凭借什么过人的素质脱颖而出的呢?不要以为是技术或者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别,因为经过层层选拔,在最后角逐的20多名宇航员中,大家的素质都旗鼓相当,不分伯仲。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加加林拔得头筹呢?是细节。在确定人选的最后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之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罗廖夫感觉到,这个27岁的小伙子对飞船非常珍爱,这表现了加加林的个人修养。也正是这种修养最终成就了加加林的太空飞行。

正如脱鞋这一小小的细节成就了加加林一样,你对待工作中的小事也会成就或阻碍你的职业生涯。工作无小事,任何小事都值得你用心地去对待。相传,苏格拉底让自己的学生每天把胳膊往前甩300下,再往后甩300下,别人都觉得这样的事情做不做没什么两样,做不到了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一点都不重视,随随便便。只有一个学生却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坚持做着重复而又单调的动作,后来他成了影响世界的哲学大家,他的名字叫柏拉图。

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导致成败两重天的症结常常就在他们对待细节和小事的方法和态度上。公司的领导者也十分注意从小事上观察员工的言行举动。在他们看来,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体现的正是一个员工的内在的素质和实力。所以,优秀的职场中人都十分注重在细节上完善自我,而不是让细节成为自己的阻碍,给自己带来麻烦。

争吵之后可怕的沉默

刘凡 公司技术支持 跟同事的辩论变成了争吵——冷战

“我受不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这是刘凡在电话里说的第一句话。在所有打电话的受访者中,他的情绪最激烈。

“怎么回事?慢慢说。”

“还不是我们部门那个邓沈杰啊,在今天的业务例会上又跟我过不去,弄得我很没面子。这样的事情最近两个月几乎天天发生,你说他老这么弄是什么意思?好玩吗?”虽然隔着电话,但我还是感觉刘凡相当恼怒,非常苦闷。

“他就只针对你一个人吗?”

“对啊,他就是跟我作对。”

“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他却把问题弄得很复杂。”听刘凡这么说,我知道可能有内情。

“5月份的时候,我们一起合作一个项目,由我主持。在项目进入推广的时候,我提出了一套推广方案。他也提出了另一套不同的方案,由于两个方案存在着冲突,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我可能语气强硬了一些,言辞方面也激烈了一点,他也是不甘示弱。本来是想好好讨论的,最后却演变成一场充满了火药味的争执,结果大家不欢而散。我自己觉得这不过是正常的工作探讨,有点小争执在所难免,也没多放在心上。但他自从那次以后,开始对我冷眼相向,充满了敌意。前一段时间公司新成立的项目小组,要我们两人牵头,工作需要密切配合。但他屡屡与我为敌,在项目例会上,每当我提出什么想法,他几乎不假思索地与我唱反调,从各个方面否定我的想法,工作上相当不配合,弄得我很被动,很窝火啊。”

刘凡认为自己和邓沈杰的矛盾,根本不值得一提,是很小的事情,对方根本不应该为此耿耿于怀。但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且推己及人。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想。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在心”,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很可能会令对方极为反感,从而产生误会,更何况激烈的、充满火药味的争执呢?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进行一下换位思考,也许会理解对方为什么于自己反目的原因了。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本来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你的生活跟别人没有交集,不会对别人形成任何影响的话。但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不跟别人交际,更何况是在时常需要密切配合的职场中。所以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不妨少一点自我,多为对方着想,如果能这样,相信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少很多,即使产生矛盾也好解决。

在工作中,如果能和同事精诚合作,建立深厚的友谊,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对工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相反,如果和某个朝夕相处的同事关系紧张,则会带来很大的情绪污染,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对自己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作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接触就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部门间的利益发生冲突,可能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欠妥当,也可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甚至仅仅是没有处理好个人情绪而带到工作中导致的无所谓冲突。同事之间因为工作关系发生冲突是很难避免的,关键是发生矛盾之后要及时化解矛盾、修复关系,否则造成相互冷战的后果,就相当伤人了。

冲突一旦发生,保持沉默是不对的,当没事发生更不可以。正确的态度是坦诚地沟通。而且,不要拖,事后沟通越早越好,时间拖得越长,双方心理上的芥蒂越深,化解起来就越麻烦。因为在办公场所发生争执,对其他同事和同事间的正常关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尽快一方面会在芥蒂未成之前化解,另一方面在其他同事面前也能表现出一切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情感的态度,这样对你个人形象的塑造和以后工作的开展有百益而无一害。

在沟通的时间和场合上,不必非常正式,可以借助一些机会,比如,利用联系工作的机会主动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觉得工作时间不方便,可以约个时间一起吃顿饭,在轻松平静的情绪下彼此交换一下看法,态度一定要诚恳,不要再争辩谁对谁错,关键是把事情说开。

在沟通的内容上,要针对具体事情做讨论,做到“对事无情,对人有情”。应该看到,大家出现分歧和争执是由于各司其职,但是总的出发点是要维护公司利益。在这个共同的前提下,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谈的。只要双方都是真诚的,看似麻烦的事也会变得简单。

如果双方的脾气都很大,无法彼此妥协,可以考虑找一个双方共同的朋友、同事,甚至完全中立的第三方来帮助调解。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和你犹如夙敌,你再怎样妥协,再怎样真诚地想和他们化解矛盾,他们就是不拿正眼瞧你,摆出一副非要将矛盾带到坟墓里去的样子。对待这种人,没必要费劲与他们解释或和解,选择调换岗位离他们远一点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实在躲不开,也不要过于计较,不要在意他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更没有必要为他们的过错而惩罚自己,否则你将不胜其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为这样做不仅有损你的形象,还可能给你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吃独食的下场

周晟 某公司技术员 独享荣耀——同事不与其合作

周晟很准时,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我的住所。

“喝茶还是咖啡?”我问他。

“随便。”他一脸随意地说。我泡了一壶红茶,坐下来跟他聊。

“我们老板最近对我态度很冷淡,我很不理解。上个月我们这个地区有个大型的展会,按惯例都是我代表公司去参加,我都做好准备了,老板却让大魏那个毫无经验的家伙去了。你说这是什么居心啊?

“还有,我手下的那几个员工,之前一直都是归我调遣的,现在他们竟然经常跟在大魏屁股后面跑,很亲密的样子。我也懒得过问,他们爱跟谁亲密我无所谓。但是前天我拿到一个项目,请他们协助我,结果那几个家伙竟然都说没时间,说手头有不少事情要做。我不信,跑去一查,发现那些人根本没什么事情,完全是在骗我。这不是摆明了不跟我合作吗?气得我七窍生烟。”周晟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似乎这个世界都对他不起。

“在此之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小心翼翼地问。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落,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我也想知道啊!”听周晟的语气,仿佛发生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完全是上司和同事无理取闹,故意谋害他。但是直觉告诉我,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把你能想到的原因都说一下,从你身上找原因或者从对方身上找原因都行。”我执意想要挖掘一些背后的消息。

“可能是他们嫉妒我吧,前一阵我的业绩非常好,总公司对我进行了奖励,我挺高兴的。那些同事大概是看不惯别人比他们强吧。自己没本事,还不允许别人领先,真是太狭隘了。”我见过很多人,出了问题都习惯找别人的原因,认为是别人不对,周晟也是这样。

“你们那边有比你业绩更好的同事吗?其他的同事是怎么对待他的?”我问周晟。有时候比较是一种不错的区分方法。

“有人业绩比我好啊,我们部门那个郭峰业绩就很好,但是其他人对他还挺不错啊!至少没有像我这样。”周晟被我的提问弄糊涂了,他之前坚信的理由轰然倒塌,不得不再找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吗?比如你前一段时间的业绩为什么会那么好?是有原因的吗?”跟周晟谈话好像在剥洋葱,必须一层一层去剥开,才能接近事情的真相。

“业绩好当然是有原因的啦!是我工作努力的结果啊。”

“仅此而已?能具体说说吗?”剥开洋葱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

“我是做市场推广工作的,之前的工作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我自己经常在想,用什么方法能尽快地将我们的产品全面地推向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恰巧前不久遇到一个朋友,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告诉我,能够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这样覆盖面很大。而且他能帮我联系到比价低的广告投放价格。我一听就来劲了,赶紧回公司联系销售部和客服部的同事,大家一起设计出了一份非常完美的市场推广计划书。然后在我那个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的推广效果非常好,几乎可以说是一炮打响,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不过为了这次推广,我们几个部门可是辛苦了啊,策划、准备、实施足足忙了一个多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取得了成功。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卖火了,老板非常高兴,给了我一笔奖金,开会的时候也专门肯定了我的工作,还把我作为榜样,让我为同事们讲讲我的经验。”

“那你怎么说的啊?”我问他。

“话实说呗,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就把自己是怎么想到这个推广方案、怎么完善它、怎么实施的,整个过程讲了一遍。然后感谢领导对我的奖励,就这样,有什么问题吗?”

“丝毫没有提到其他同事对你的配合吗?”

“没有啊,领导是让我说自己的成功经验啊。再说了,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我促成的,没有我就不可能有这次推广的成功,这个荣誉本来就是属于我的,我为什么要往别人身上推啊?他们只是做了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又不是很重要。”周晟对同事的工作不屑一顾,难怪别人不肯与他合作。一个没有下属支持的小头头肯定也难出什么业绩,所以也难怪领导冷落他了。

谈到这,无须多说,我已知道症结所在了。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工作,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无足轻重,只有自己的工作才是成功的唯一的因素,成功之后不愿意跟同事分享你的荣耀,那么等待你的当然是众叛亲离。而且领导看到你独享荣耀,心里肯定也在想,你这个人在做人方面还不成熟,有待磨炼,也就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所有的成就归功于自己,那样会让你失去其他人的支持。

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越是好的东西,越舍不得让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比如小孩子吃饭,只要妈妈端出好吃的菜,他们就会很快吃掉,并且担心别人跟他抢。然而,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你需要懂得分享。好吃的“菜”,也不能吃独食。在工作场合,这好吃的“菜”就是荣誉和利益。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获奖的明星们首先发表一系列的感谢,这不是做秀,而是一种必要的礼貌,一种做人的谦逊态度。也许有人会说:“我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何必让给别人?”这种想法是很幼稚而肤浅的,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单凭自己是很难办到的,多少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在功成之后向大家表示感谢,让那些曾帮助过你、关注过你、与你合作过的人分享你的喜悦,分享你的荣耀,不仅丝毫无损你的荣耀和功绩,反而会令你的荣耀更显得理所当然,而且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格魅力更有助于你日后工作的开展。

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许多人却一直搞不懂,他们完全被功劳名利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双眼,紧紧地攥着功劳簿不放,甚至连起码的感谢都不说,浑然忘记了别人为他的成功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这种过河拆桥、自私自利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职场的黄金原则就是要与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当你在职场上小有成就时,当然值得庆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集体的功劳,离不开同事的帮助,那你就不能独占功劳,否则其他同事会觉得你抢夺了他们的功劳。只会打眼前的算盘、短视近利的人,将来一定会吃大亏。但是如果你把荣誉和别人分享,甚至让给他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你把成绩归功于上级,那么受礼让的上级会觉得“我欠了此人一份人情”,从而会产生“此人很体谅我的辛苦,所以才会把功劳礼让给我,知道感恩,是个可造之材”的想法,从而对你产生了好感。总有一天,上级会设法还你这笔人情债,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而如果你把功劳让给同事,他们会觉得你这个人淡泊名利,值得跟你交往,愿意与你合作。这其实就是“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所在。

独占让你失去信任和支持,使你的人际关系紧张。礼让却能让你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后者更具智慧。

此外,有一点必须注意,无论你把功劳礼让给上级还是同事,都不要四处宣扬。这样做比独享功劳的影响还要恶劣。而且万一没有得到上级的回报,你也不要生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上级对你所怀的善意对你来说仍然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