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办事前必知的准备和忌讳(2)

所以,你需要不断检查、修补关系网,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及时调整自己手中的牌,修补漏洞,及时进行分类排队,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整关系网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1)奋斗目标的变化。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这需要你及时调整关系网,以便为以后的大战商海有效地服务。

(2)生活环境的变动。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关系结构的变化。

(3)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在悲哀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虽然,调整关系网有被动调整和主动调整两种,但不管是何种调整,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结构。

此外,在与朋友交往时,你需留心地记录下和对方有关的各项事情,针对朋友的需求及特质修正自己的态度及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搞好人际关系。能打动对方的周全的准备则需要完整的情报,你不妨建立一个联络簿,联络簿就是情报的记录,完整的联络簿可以帮助你增强交际手腕。

不管怎样,如果你想把事情办理得又快又好,那么就赶快为自己编织好一张有效的关系网,并细心维护、随时调整。

第二节求人办事要掌握好进退

求人办事要抓住时机

求人办事,把握住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摸清了对方心理之后,并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时,应该学会当机立断,避免犹豫不决,贻误良机,这样就可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拿李莲英的故事做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慈禧喜欢别人称她“老佛爷”,自然也喜欢故意摆出不杀生、行善积德的样子给人看看。特别是她60大寿之际,她更要做出一番“功德”来,好让天下人都知她慈禧有好生之德。李莲英为了能够在众臣面前求得慈禧对自己的宠爱,以保自己的势力。于是,他绞尽脑汁地想出并试验出一些绝招来奉承慈禧。

60大寿这一天,慈禧按预先安排好的计划,在颐和园的佛香阁下放鸟。一笼笼的鸟摆在那里,慈禧亲自抽开鸟笼,鸟儿自由飞出,腾空而去。等李莲英让小太监搬出最后一批鸟笼,慈禧抽开笼门后,鸟儿就纷纷飞出,但这些鸟儿在空中只盘旋了一阵,又唧唧喳喳地飞进笼中来了。慈禧又惊奇又纳闷,还有几分高兴,便向李莲英说:“小李子,这些鸟怎么不飞走哇?”李莲英很是得意,知道自己做的准备已经让主子高兴了。于是,跪下叩头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泽及禽兽,鸟儿才不愿飞走。这是祥瑞之兆,老佛爷一定万寿无疆!”

一般说来,李莲英这个马屁可谓拍得极有水平,但这次却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慈禧太后虽觉拍得舒服,但又怕别人笑话她昏昧,于是脸上露出了阴森的杀气,随即怒斥李莲英道:“好大胆的奴才,竟敢拿驯熟了的鸟儿来骗我!”

李莲英并不慌张,他不慌不忙地躬腰禀道:“奴才怎敢欺骗老佛爷,这实在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所致。如果我欺骗了老佛爷,就请老佛爷按欺君之罪办我。不过在老佛爷降罪之前,请先答应我一个请求。”

在场的人一听,李莲英竟敢讨价还价,吓得脸都白了,哪个还敢吱声。大家知道,慈禧虽号为老佛爷,实在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许多因服侍不周或出言犯忌的都被她处死,哪个敢像李莲英这样大胆。慈禧听了这番话,立刻铁青了脸,说:“你这奴才还有什么请求?”

李莲英说:“天下只有驯熟的鸟儿,没听说有驯熟的鱼儿。如果老佛爷不信自己德威天地,泽及鱼鸟禽兽,就请把湖畔的百桶鲤鱼放入湖中,以测天心佛意,我想,鱼儿也必定不肯游走。如果我错了,请老佛爷一并治罪。”

慈禧也有些疑惑了,她随即走到湖边,下令把鲤鱼倒入昆明湖。稀奇的事情真就出现了,那些鲤鱼游了一圈之后,竟又纷纷游回岸边,排成一溜儿,远远望去,仿佛朝拜一般。这下子,不仅众人惊呆了,连慈禧也有些迷惑。她知道这肯定是李莲英糊弄自己,但至于用了什么法子,她一时也猜不透。

李莲英见火候已到,哪能错过时机,便跪在慈禧面前说:“老佛爷真是德威天地,如此看来,天心佛意都是一样的,由不得老佛爷谦辞了。这鸟儿不飞去,鱼儿不游走,那是有目共睹的,哪是奴才敢蒙骗老佛爷,今天这赏,奴才是讨定了。”

李莲英说完,立刻口呼万岁拜起来,随行的太监、宫女、大臣,哪能不来凑趣,一齐跪倒,个个都向他们的“大总管”投来了奉承的眼光。事情到了这份上,慈禧太后哪里还能发怒,她满心欢喜,还把脖子上挂的念珠赏给了李莲英。

且不论李莲英的为人如何,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抓住时机讨巧的功夫实在高明至极。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抓住时机尽快办成自己要办的事。

一个人办事的成功,除了依赖一定的条件之外,机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就连韩愈也在他的《与鄂州柳中丞书》中写道:“动皆中于机会,以取胜于当世。”

比如你要升官晋职。由于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者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工作突出被提拔了,或者到了法定年龄,离休、退休了,或者因工作犯了错误而被解职了,总之,使原来的职位出现了空缺,这个空缺就为你创造了一个升迁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来临之时,你却不知道想尽办法抓住机会,甚至是在工作中犯了错误,那官运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提升是因为自己已有某些才能。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谁都知道,一个人被提升时,首先要有职位。没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被提拔到一个“悬空”的位置上。当然,我们不否认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级配备一个地区的领导班子,为了体现年轻化的原则和要求,规定这一类班子的平均年龄均不得超过45岁。由于几个领导年龄较大,在选择最后一个人选时,他的年龄就必须在35岁以下。于是,有关部门不得不放弃35岁以上的优秀干部的人选,而把眼光集中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来。通过挑选,总算把一个年轻的副乡长选了上来。这个人刚当了一年副乡长,虽然素质不错,但主要还是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走上地区的领导岗位。

时机对于办事效果就是这样,时机不出现,有时任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办不好,办不成功;一旦时机出现了,你不想办,却反而歪打正着,然而,这属于一种非普遍的机会。

就正常而言,大多数办事机遇,都是办事主体努力创造的结果,如下级主动承担某项重要工作而获得了广为人知的成绩和显露出惊人的才华,从而引起领导的重视、赏识而晋升成功。

所以,要想办事成功,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主观努力来把握住时机。

把握住时机,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时机。所谓时机,就是指双方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对方愿意接受的时候。一个人在车祸丧子的悲痛中还没解脱出来,你却上门托他给你的儿子保媒说媳妇,无疑你会碰壁的;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下面的这两种时机可以说是求对方的最佳时机。在办事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把它牢牢抓住,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对方情绪高涨时

人的情绪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人的思维就显现出封闭状态,心理具有逆反性。这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赞颂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况是求他办事。而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其思维和心理状态与处于低潮期正好相反,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情愉快,说话和颜悦色,内心宽宏大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求助,能原谅一般人的过错;也不过于计较对方的言辞,同时,待人也比较温和、谦虚,能程度不同地听进一些对方的意见。因此,在对方情绪高涨时,正是我们与其谈话的好机会,切莫坐失良机。

2.在为对方帮忙之后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你为他帮了一个忙后,他就欠下了对你的一份人情,这样,在你有事求他帮忙的时候,他必然要知恩图报。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前提下,他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托人办事的时机,我们是可以进行预先创造的。

先为自己留好退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会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办事情时,先为自己留好退路。 尤其是有些事情,一旦办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东汉时期,光武帝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想给女儿再选附马爷,于是就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后来,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才干,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听说后就有意要促成这门亲事。过了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然后光武帝带有暗示性地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听完后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很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因为臣子宗弘有妻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当然皇帝也知道,所以就事先为自己留有退路,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顺利地推脱了事情。

所以,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在办事情时,既要考虑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考虑到有失败的可能,两者兼顾,方能周全。在欲进未进之时,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万一不成怎么办?以便及早地为自己留一条退路。例如: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在任左都御史时,员外郎海升的妻子吴雅氏死于非命,海升的内弟贵宁,状告海升将他姐姐殴打致死。海升却说吴雅氏是自缢而亡。案子越闹越大,难以做出决断。步军统领衙门处理不了,又交到了刑部。经刑部审理,仍没有结果。原因是吴雅氏之弟贵宁,以姐姐并非自缢,不肯画供。

后来,经刑部奏请皇上,特派朝中大员复检。

这个案子本来不复杂,但由于海升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审理官员怕得罪阿桂,就有意包庇,判吴雅氏为自缢,给海升开脱罪责。没想到贵宁不依不饶,不断上告,惊动了皇上。皇上派左都御史纪晓岚,会同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带同御史崇泰、郑徵和东刑部资深已久、熟悉刑名的庆兴等人,前去开棺检验。

纪晓岚接了这桩案子,也感到很头痛。不是他没有断案的能力,而是因为牵扯到阿桂与和珅。他俩都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并且两人有矛盾,长期明争暗斗。这海升是阿桂的亲戚,原判又逢迎阿桂,纪晓岚敢推翻吗?而贵宁这边,告不赢不肯罢休,何以有如此胆量,实际是得到了和珅的暗中支持。和珅的目的何在?是想借机整掉位居他上头的军机首席大臣阿桂。而和珅与纪晓岚积怨又深,纪晓岚若是断案向着阿桂,和砷能不借机整他一下吗?

打开棺材,纪晓岚等人一同验看。看来看去,纪晓岚看死尸并无缢死的痕迹,心中明白,口中不说,他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见。

景禄、杜玉林、崇泰、郑徵、庆兴等人,都说脖子上有伤痕,显然是缢死的。这下纪晓岚有了主意,于是说道:“我是短视眼,有无伤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无,既然诸公看得清楚,那就这么定吧。”于是,纪晓岚与差来验尸的官员,一同签名具奏:“公同检验伤痕,实系缢死”。这下更把贵宁激怒了。他这次连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一块儿告,说因为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这些官员有意袒护,徇私舞弊,断案不公。

后来乾隆又派侍郎曹文植、伊龄阿等人复验。这回问题出来了,曹文植等人奏称,吴雅氏尸身并无缢痕。乾隆心想这事与阿桂关系很大,便派阿桂、和珅会同刑部堂官及原验、复验堂官,一同检验。终于真相大白:吴雅氏被殴而死。海升也供认是自己将吴雅氏殴踢致死,制造自缢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