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世事包容,人间和美——星云大师谈包容(2)

原谅也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格兰只是将水晶乌龟这样一颗定时炸弹似的礼品换成了一对代表幸福和快乐的天鹅,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变了一个人冰冷的内心世界。而年轻人也因此宽恕了自己,重新获取新生的勇气,去直面他人人生中的另一个幸福时刻。

宽容,意味着你有着良好的心理。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无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星云大师只望世人能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计较,有了一颗坦荡的心,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感到愉快而宁静。

【星云开示】

人与人之间的你来我往中,免不了会有摩擦和误会,心不存愤恨恶念,语不带尖酸刻薄,不伤害、诽谤他人,而是坚守善美的心念、清净的语言,可为自他的心地栽种一株株慈悲的草,宽容的花,一朝人生的大原野就能绿意遍满,白云游天,驰骋其间就是“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潇洒自在。

尊重比黄金更重要

【智慧分享】

古往今来,许多盛世王朝都采用“和亲”的政策安抚周边的民族。一桩婚姻胜过十万雄兵,所以皇帝们以永结姻亲的修好来抚慰战争过后的创伤。而且越是盛世的时候,去往塞外和亲的公主就越多。不是兵力不足而无法征战,而是以礼待之,让其明白:尊重有时比黄金更重要。

【人生道场】

《易经》随卦上六爻说:“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意思是说只有拘禁起来强迫命令他,他才不得不顺服追随,再用绳索捆绑紧,这样才能追随到底。

随卦是“无咎”的,为什么到了这里要用强迫的手段呢?这是因为上六爻高居最上位,物极必反的缘故。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要别人追随自己,强迫的手段只是迫不得已时的办法,真正的长久之计是以德服人,即使居于高位者也应放下身段与大家平和相处,别人感受到你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加尊重你。应知每个人的思想和做法都不尽相同,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与我们的行止完全一样,所以在不失圆融的大前提下,对对方表示尊重,对方也会回以信服和尊敬。因为尊敬就如同一缕春风,它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春风拂面。

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星星监狱的监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可是20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研究报告将功劳归于劳斯,当他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些都源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有三个孩子。劳斯成为监狱长时,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她就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心中的想法是:“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当凯瑟琳得知一名被判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时,她立刻前去看望。

她握住犯人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

“什么是‘点字阅读法’?”犯人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人每次想起她还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曾经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基督的化身。

后来,她在一场交通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监狱长管理监狱的工作。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材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不是很远。代监狱长早晨散步时惊愕地发现,一大群看上去最凶悍、最冷酷的囚犯,竟齐集在监狱大门口。

他走近去看,见有很多人正在流泪。他知道这些人爱着凯瑟琳,在思索再三后,他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之下,走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

结果,当晚回来报到的囚犯,一个都没少。

这就是尊重的力量。一个人无论地位和才干平凡还是卓越,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做天地间大写的人。每一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尊严,给别人以尊重胜过给别人以黄金。尊重能换来情感,情感却不是黄金能买到的。黄金能使人弯下自己的腰,尊重却能使人付出自己的心。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是真正能虏获别人心灵的人!

学会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每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这样,你的生命也会在他人的尊重中肆意绽放,在与他人的和谐中,变得更加富有美感。

【星云开示】

尽管思想不尽相契,但在圆满的大前提下,仍能互尊互重,实是“融和”的最佳典范。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智慧分享】

法国的启蒙者伏尔泰说:“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西方人对尊重个体与尊重自由的呐喊。而在东方,讲究的是包容,是海纳百川,是泽被万物,是儒家这一主体思想对外来佛教的包容与融合。是接受彼此的差异化,求同存异,是和谐共处,因此这一文化之源流几千年不断绝。

【人生道场】

星云大师谈到佛教传到中国时,颇有感慨地说道:中国和佛教始终是和谐的。佛教文化被悠久的中华文化所接纳,并且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的佛教。佛教对得起中国,中国也不负佛教,正是两者之间相互的包容造就了这一切,接着,大师说了一句朴实但也振聋发聩的话: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这不仅适用于对宗教的信仰,也适用于每个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做人需要求同存异。

在喜马拉雅山中有一种共命鸟。这种鸟只有一个身子,却有两个头。有一天,其中一个头在吃美果,另一个头则想饮清泉,由于清泉离美果的距离较远,而吃美果的头又不肯退让,于是想喝清水的头十分愤怒,一气之下便说:“好吧,你吃美果却不让我喝清水,那么我就吃有毒的果子。”结果两个头都同归于尽。

还有一条蛇,它的头部和尾部都想走在前面,互相争执不下,于是尾巴说:

“头,你总在前面,这样不对,有时候应该让我走在前面。”

头回答说:“我总是走在前面,那是按照早有的规定做的,怎能让你走在前面?”

两者争执不下,尾巴看到头走在前面,就生了气,卷在树上,不让头往前走,它看到头放松的机会,立即离开树木走到前面,最后掉进火坑被烧死了。

无论是两头鸟还是这条头尾相争的蛇,因为不知道求同存异的这个道理,两败俱伤,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那只鸟的一个头能够先让另一只喝到水,再过去吃鲜果,那自己也不是没有什么损失吗?只是哪个先哪个后的问题。人有时候实际上和这两只鸟一样,不愿意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的损失,别人的一点要求也不能满足,所以到头来自己也是一无所获。

这世上的事物千奇百怪,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众多的差异,生活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价值观等的差异,让我们的相处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无所谓希望或者失望、信任或者背叛,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真诚相对,不必强求一致。

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客观上便要求我们要做到“求同存异”,即寻找相互之间相同的地方的同时尊重相互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因此,要做到“求同存异”,“尊重”是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耐心、能包涵、心胸开阔。如果能将这一条与取长补短、开诚布公协调运用,那么,不仅双方能表达得更为舒畅,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不少的新东西。

我们要逐渐学会求同存异,保留相同的利益要求,与人相处也要照顾别人的利益,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之间求中间值,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都得到实现,否则谁会让自己完全吃亏,而让你最大限度的获益呢?

如果我们不懂得求同存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在面临差异与分歧的时候会不顾同根生而相煎太急,最终使双方都受到巨大的伤害。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与他人相处。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往往是我们打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也是求同存异的前提条件,并且在共同点的基础之上相互尊重对方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与对方进行合作,并且最终取得双赢的局面。

【星云开示】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智慧分享】

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看得远,不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当然容易有成就;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琐碎小事就能扰乱他的心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减少了。

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要做到“遭恶骂时默而不报,遇打击时心能平静,受嫉恨时以慈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