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宽路就宽——星云大师谈宽心(1)
-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 史慧莉
- 4932字
- 2016-02-04 15:41:10
我们的心好像太阳、月亮,可以照破黑暗;我们的心好像田地,可以滋长善根,种植功德;我们的心好像明镜,可以洞察万象,映现一切;我们的心又如大海一般,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宝藏。
滚滚红尘,随处皆是梵音
【智慧分享】
禅如空气一般,将我们环绕其中。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深山古寺中能修行,红尘俗世中也可得道。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
【人生道场】
禅是静,禅是定,于滚滚红尘中踉跄奔走的众生能否聆听梵音佛唱呢?
只要心中有佛,外境又怎能阻碍人的修行之路?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心中有佛,耳中听到的都是佛的声音;心中有佛,说的话都是佛的语言;心中有佛,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这是星云大师所到达的禅悟境界,也是在俗世中摸爬滚打的众生获得心灵解脱的法门。
虽然生活在这污浊的婆娑世界,但只要心中有佛,凡尘俗世中也能聆听到曼妙梵音,凡夫俗子也能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白莲。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溪水是禅,青山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
禅就在身边,所以,参禅并非必须到庙宇之中。
无德禅师从法堂中走出来的时候,恰好看到一位女施主手捧鲜花,面色虔诚地走进了佛殿。于是,无德禅师朝她点头微笑。
女施主向无德禅师微微施礼后说道:“禅师,这是我今天刚刚从家中的花园里采下的鲜花,您看这花朵绽放得多么美丽!”
无德禅师回答说:“是啊,多么美丽的花朵!施主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必然会得到福报。”
听到无德禅师的评价,女施主非常高兴,她开心地说:“这是作为一个信徒应该做的。每次一走进庙门,我的心就会变得特别清净,所有的烦恼刹那间烟消云散。可是一旦回到家里,无数的烦恼又会涌上心头,我到底该如何消除心中的魔障呢?”
无德禅师并未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既然施主每天都来寺里献花,我很想向您请教,请问您是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的呢?”
“每次我将花采摘下来之后,都会将其泡在清水里,并且及时地为它换水。换水时,还会把花梗剪掉一段,因为花梗在水的浸泡下容易腐烂,一旦腐烂就无法正常地吸收水分和营养。”
“施主,这和在世俗生活中保持清净心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就像是那瓶中花,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是净瓶一样,唯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身心,检讨、修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获得快乐。”
女施主似懂非懂地问道:“谢谢禅师的开示,我很希望能在寺院中过一段禅者的生活,既能够向禅师多多请教,又可享受晨钟暮鼓和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到寺院中生活呢?”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座庙宇,呼吸之间就能够感受到禅意的清澄与圆融。
在自然天地之间,有无处不在的禅机妙意。一粒沙尘中包含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中蕴藏一个天堂,生命中缺少的不是风景,而是一双发现美丽风景的眼睛。道理是如此平常,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像孩童一般的单纯心灵来体悟。
一切世间的学问、智慧、思想,一切世间的事,都可以使你悟到般若在哪里——到处都是。在看花中能悟道,在风景中也能成佛。
【星云开示】
待人处世是修行,工作服务是修行,诵经拜佛是修行,谈话会面是修行,爱语赞叹是修行,改过迁善是修行,乃至休闲娱乐都是修行。
人生哪有时间老
【智慧分享】
人生几十年的匆匆岁月,转眼间,翩翩少年就变成垂垂老者。多少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禁感叹流年逝水,青春消散。这本是人之常情。但也有许多富有智慧的人,任凭双鬓染霜,皱纹堆积,却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要心有大志,淡定为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作出一番事业。
【人生道场】
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衰老,只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消极面对世事才会变为真正的老人。岁月不可避免地在你的皮肤上留下苍老的皱纹,但若保持热情,岁月便无法在心灵上刻下痕迹,只有忧虑、恐惧和自卑等消极情绪才会使人苟活于尘世之上。
岁月匆匆,年华飞逝。人的生命看似长久,但比起宇宙的寿命来说如同微尘。人们常常感叹自己“已经老了”,其实身体未必已老,而是心变得消极。生命本不应该因年老而尘封,很多人在垂垂老矣之际,依然能对社会、对身边的人报一桃李。
星云大师为此劝告世人,生活常需一点积极和进取,千万莫要服老。他还以一典故来比喻老当益壮之意。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是啊,人一旦忙碌起来,并且对他人有所贡献之时,又怎么会觉得时间的消逝呢?他忙于贡献,又怎么有时间去让自己变老呢?他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活跃,又怎么可能不保持年轻呢?
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星云大师说: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时间老,实质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和乐观态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而在祝福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青春永驻,永远年轻。但一个人的生命从年轻到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十足的精神,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衰老也便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对于一个积极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你若认为自己衰老,就会变得老气横秋;你若认为自己年轻,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岁月只能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才能使人的心灵起皱。人的一生必然从青年走向老年,只要珍惜和把握,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创造人生美境。
保持内心的年轻,意味着放弃固执的温室和停滞的享受而去开创生活,意味着具有超越羞涩、怯懦的胆识和勇气。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服老,即使到了60岁也不逊于20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注意自己的老去,所以仍旧年轻。
【星云开示】
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心安才能身安
【智慧分享】
世水流急,清净难寻。所谓“诗意地栖居”,说的不是身体,而是人的心灵。
在嘈杂的现代化都市,能够心生清净,不受外界干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实在是一件幸事。
【人生道场】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净。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其实,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星云大师曾说,“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待,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的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起心动念间,如果我们自己身心茫然,就会像小沙弥一样,不知所住,不知所往,甚至连自己究竟是对是错都分辨不清。
唯有我们秉持一颗初心,才能将世情堪破,听无声的声音,看无色的世界,处不动的环境,做到星云大师所提点的那般: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当我们心生清净,便会明白“心静佛土净,心安身也安”的道理。
【星云开示】
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待,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
心病还需心药医
【智慧分享】
世人心中之所以有诸多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净,如果不能去除淫心、贪心、怒心,人就会陷在尘世的各种诱惑、迷惘中不能自拔,从而难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乐。如果心灵是污浊的,人的道路就会坎坷不平;如果心灵是清净的,人的道路就会宽广平坦。
【人生道场】
佛家最重心的修行,正如一位居士说:心与佛土,非为二事,因山河大地,尽是心中一点微尘。更应知此心非指身中之心脏,乃指无形之心性。此心性自多劫以来,为一切烦恼,密密染污,所以不净,故有种种之污秽现相。如水腐孑孓生,木腐菌霉生,水木不腐,方是好水好木,自无出孑孓菌霉,心断烦恼,便是净心,自无污秽现相。
确实如此,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镜,心是什么颜色,眼中看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物体本身都只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存在,因为人的心不净,所以才会对外在事物作出所谓净与秽的评断。
如果在一个人的心里,看待各种事物时还有净秽的分别,那么此人必定没有真正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