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练就好口才,办事八面玲珑(2)

3.不说侮辱性话语

说到口才修养,不得不提口德,“德”可以说是口才的灵魂。生活中,有些词语我们应尽可能避而不用,尤其是有关生理特点的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身份卑贱的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白痴……

一个注重言语修为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自然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他的话也就可能被别人奉为圭臬。“文如其人”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言如其人”。心理上的专注力、耐受力、进取心等品质,也将使你更具个人魅力,使你的口才更富内涵。

口才是一种表达情意、与人交际的才能,但它不只是靠语言完成的,还要靠风度。

原则之五:场合决定说话的内容

鲁迅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前两个客人明显说的是假话,后一个客人说的是客观事实,但为什么待遇不同呢?因为后一个客人说话不注意场合,在人家欢庆时却说不吉利的话。

所以,说话时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言语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场合的表达需要来决定取舍,做到灵活自如。

1.非正式、非公开场合

一般说来,在非正式、非公开场合,如家人、夫妻、密友之间的私人交谈,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品茗闲聊,三朋四友酒席宴上的横扯竖侃,师生同事邂逅相遇的问候致意,可以随便一些、轻松一些,措辞不必那么讲究,即或出点格,也无妨。但如果与对方陌生或者不太熟悉,则有必要谨慎小心,不要随便开玩笑,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或令对方尴尬。

2.正式场合

在正式场合下,如作报告、演讲、谈判、辩论、会议发言、答记者问、主持节目、讲课,以及外事活动等情况下,就应严肃、认真,尽量选准词语,把握分寸,绝不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在这种场合更应注意。

在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晚宴上,情绪极好的斯大林,当着众人的面,喊他的妻子娜佳:“喂!你也来喝一杯!”这句话如果放在家里,是很普通也是很富有人情味的,但这毕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气氛庄严而又正式的国宴上,所以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谁的附庸物的娜佳,觉得斯大林的亲热随便中夹带着一种命令的语气,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于是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接着自己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愤然退出了会场。

3.说话应该与场合中的气氛协调

(1)在喜庆欢快的场合,说话应有助于欢快气氛的加浓,切忌说晦气话。例如,王蒙在《表姐》文中写道:

表姐非常关心别人,但关心往往成为担心,以不祥的预言的形式表现出来。邻居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很招表姐喜爱,表姐就说“真怕他得了脑膜炎……”表弟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就把“撞到汽车上”、“被贼偷走”等话挂在嘴上。我的功课学得好,她就说:“会累出病来的。”她总是在担忧,有些担忧显得可笑,住进新房子担心房屋倒塌,吃了西瓜担心得痢疾;但往往很多事情不幸被她言中……听着她的话,简直像一个猫头鹰的诅咒一样令人产生反感……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表姐,你也会很厌烦的。

(2)在丧葬场合,说任何喜乐的话、玩笑的话,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安慰丧亲的不幸者,说急于劝阻对方恸哭的话也是没有作用的,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压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

任何说话总是在一定场合中进行,并受其影响和制约的。说话艺术的高低、效果的优劣,不仅和表达的内容有关,也与具体场合密切相连。场合不同,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也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说话者对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听话者对话语意义的理解。

说话必须要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与初衷适得其反。

原则之六:把握分寸说对话

有人说,通往成功的路有多条,殊不知每一条路上都布列着大小不一的“分寸”二字,不管是与人说话、与人交往、与人办事,差不多都深深蕴藉着分寸的玄机。很明显,一个人在社会上把握不好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也更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这样的人,不识分寸的眉眼高低,怎么会顺利地跨过成功的桥梁呢?

纵观古今,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说话分寸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蜚声海内外的周恩来,他应变机敏睿智,言辞柔中有刚,就连谈判对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之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周恩来在谈判时“显示出赢超的技巧,在压力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恰得分寸”。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同时在北京揭晓,著名演员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的主角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词的时候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李雪健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话头话尾很有分寸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分寸”?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但中庸之道的抽象,不足以恰当地把握其中的内涵,而分寸之道,却是一种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具有可为人所用的实际操作性。

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讲的都是这种“火候”和“分寸”的问题。一方面,话说不到位不行,说不到位,别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非但事情办不成,也常常不被人瞧得起,这样怎么能换取别人的欣赏与亲善呢?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和器重呢?另一方面,话说得太过头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话说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实,有时会招来嗤笑;太絮叨,有时会招来反感;太直露,有时会招来麻烦;太幼稚,有时会令人瞧不起。

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讲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的体面,满足你的愿望。反之,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不识深浅,不知厚薄,就会人人讨厌,时时难过,事事难为,处处碰壁。

懂得讲话技巧的人,能把一句原本并不十分中听的话,说得让人觉得舒服。有一位著名企业的总裁,当他要属下到他办公室时,从来不说:“请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而是讲:“我在办公室等你!”

中国人办事儿讲人缘,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人缘依靠什么维护?靠的就是嘴上的分寸,一句话说过了,可能毁掉一生前途,正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句话说到位了,也可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所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体面地立足和顺利地奔赴成功之旅,就必须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第二节说话有方,办事自然事半功倍

使交谈升温的五个语言技巧

同他人办事时,需要注意交谈的语言,这可以是事情办得很顺利。为了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在与人交谈之初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这样,既便于双方交谈,又不影响他人。俗话说“菜的味道在盐里,人的身份在话里。”因此谈话时应注意场合,充分的准备谈话内容,以便分寸适当、有针对性,更改的表达自己交谈的技巧。

注意交谈的语言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语言简洁明了

俗话说:“说话要说在点子上。”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喋喋不休,不着边际,让人听了半天,弄不清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声音要适度

说话时的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说话要平稳轻柔;语调要抑扬顿挫,最好富有韵律和感情。

3.运用好敬语

敬语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常用的敬语如:称呼人时用“您”、“先生”、“夫人”、“女士”、“小姐”、“阁下”;称对方亲属时用“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指点说“赐教”;请求原谅说“多多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予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请求或答谢别人为自己办事先说“有劳”;未亲自迎接客人说“失迎”;责备自己礼貌不周说“失敬”;赞赏他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拜望”;迎接客人说“欢迎光临”;结识对方说“荣幸”;陪伴别人说“奉陪”;中途退场说“失陪”;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归还物品说“奉还”;赠送礼品说“奉送”;称对方来信为“惠书”;问老人年纪说“高寿”;询问别人年龄说“贵庚”;询问别人姓名说“贵姓”、“尊姓大名”;告诉别人说“奉告”;劝告别人说“奉劝”;送自己的作品给别人说“雅正”、“斧正”,等等。

4.运用好谦语

谦语是表示谦虚和友善的词语。常用的谦语如:称自己为“鄙人”、“不才”;称比自己辈分高和年龄大的亲属为“家父”、“家母”、“家兄”、“家姐”;称比自己辈分低和年龄小的亲属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子女为“小儿”、“小女”,等等。

5.运用好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用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以及有长辈或女士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是粗俗的话语。如用“几位”代替“几个人”;用“哪一位”代替“谁”;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方便”代替“找厕所”;用“谢世”代替“死”等。

注意交谈时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求人办事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巧用电话办事的两点建议

在日常生活里,被誉为“顺风耳”的电话早已成了现代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之一。即便在所有的现代联络手段中,它也不容置疑地位居排行榜之首。对于电话的好处,人们通常都心中有数。运用电话,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外界传递信息,而且还能够借以与交往对象沟通感情、维持友谊。

这意味着用电话办事和当面办事一样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一个不会正确地利用电话的人,难说他是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至少,他算不上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就电话的重要作用而言,他的上述观点绝非恐吓我们。

正确地使用电话,并不是每一个会打电话的人都能做得到的。要正确地使用电话,不只是要熟练地掌握使用电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的含意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表现。因为它是内在的反映,所以会使通话对象“如见其人”,能够给对方以及其他在场的人留下良好的、深刻的印象。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举止以及时间感等诸多方面构成。人们一般把它看做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利用电话主动与人联系。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事情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您就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因此,主动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试着每天打5到10个电话,不但能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还能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通10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50个,一个月下来,就可到达200个。平均一下,您的人际网络每个月大概都可多十几个。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懂得电话交谈的技巧,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作为职场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领导,就更应该掌握电话交谈的技巧,从而有效地与人沟通,也给自己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般而言,电话交谈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量适中

如果你打电话时声音变得愈来愈高,可以采用“铅笔法”:手握一枝铅笔,举到距离你约254公分的地方,然后对着它说话。如果感到你的声音在这个距离内显得过高,就把铅笔放在低于电话听筒,或与茶几同高的位置,并提醒自己降低音调。

保持生动和关注。某些鸟类在它们对异性产生兴趣时,会改变身体颜色来传达爱意,萤火虫则是用闪动的荧光来表示它求偶时刻的到来。你是否想过你在电话中说的“喂”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它很可能包容了你电话交谈中的全部基调,它能表现出你的情绪:可能是随意而松弛的,说明你正闲着;也可能是友好而活泼的,表面似乎是说:“我很忙,不得不立刻挂掉电话。”其实可能非常粗鲁无礼,预示着接下来是一场暴风骤雨。

要让这声“喂”真正传递出你所希望传递的意思。有些人说这个字时,显得十分傲慢、冷淡,甚至带有敌意,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会这样。因此,我们在电话中要特别注意“喂”的声调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