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而谵语。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内热曰烦。谓心中郁烦也。外热曰躁。谓气外热躁也。内热谓有根之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可治。外热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不可治也。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迤逦复烦也。从烦至躁为热。未有不渐烦而躁者也。先躁后烦谓怫郁。怫然更作烦闷。此为阴盛格阳。大躁若欲于泥水中卧。水不得入口是也。此气欲绝而争。如灯将灭而暴明。

黄仲理曰。烦躁者。懊 不得眠也。懊 者。郁闷不舒之貌。烦者。气也。火入于肺也。躁者。

血也。火入于肾也。

李 曰。心热则烦。肾热则躁。烦轻躁重。先烦渐躁为阳症。不烦便躁为阴症。烦主气。躁主血。肺主皮毛。气热则烦。肾主津液。血热则躁。故仲景用栀子以治肺。豆豉以治肾也。

【纲】仲景曰。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目】朱震亨曰。烦躁者。气随火而升也。

陶华曰。伤寒烦躁。有阴阳虚实之别。心热则烦。阳实阴虚。肾热则躁。阴实阳虚。烦乃热轻。

躁乃热重也。

【纲】仲景曰。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症。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目】李杲曰。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躁。少气虚满者。加甘草。呕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汤。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火入肺。烦也。火入肾。躁也。烦躁俱在上者。肾子通于肺母也。发润如油。喘而不休。总言肺绝。鼻者。肺之外候。肺气通于鼻。鼻中气出粗大。是肺热也。发者。血之余。肾气主之。发润如油。火迫肾水至高之分。是水将绝也。仲景以发润喘大为肺绝。兼其肾而言之。发在高巅之上。虽属肾。肺为五脏之至高。故言肺绝兼肾也。大抵肺肾相通。肺既已绝。肾不言而知其绝矣。或曰。烦者心为之烦。躁者心为之躁。何烦为肺躁为肾耶。夫心者君火也。与邪热相接。上下通热。金以之而躁。水以之而亏。独存者火耳。故肺肾与心合而为烦躁焉。此烦虽肺。躁虽肾。实心火为之也。若有宿食而烦躁者。栀子大黄汤。

陶华曰。有人伤寒八九日。无汗身热。时时谵语。因下后大便不通。已三日矣。非躁非烦。非寒非痛。终夜不得卧。但心中无晓会处。许学士诊之曰。此懊 怫郁二症俱作也。胃中有燥屎。服承气汤。下燥屎二十枚。得利而解。故仲景云。小便不利。大便难。时有微热怫郁。有燥屎也。怫郁者。

阳气蒸越。形于头面体肤之间。聚赤而不散也。其症有分别。如大便硬而气短燥渴者。实也。大柴胡汤。汗下后有此症。饮水而哕者。胃虚也。桂苓人参汤加茯苓。初得病发汗不彻。并于阳明。续自微汗出。面色赤者。阳气怫郁也。解肌汤。或汗不彻。其脉浮紧者。麻黄汤。或小便不利。时有微热。

大便作难。怫郁不得卧。此有燥屎作实也。承气汤。

虚烦

【纲】仲景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目】许叔微曰。虚烦者。心中郁郁而烦也。若止云烦者。为表热及邪热传里。故有胸中烦。心中烦。虚烦之别。故凡烦皆热。以栀豉汤随症治之。所以涌去其热也。

柯琴曰。栀豉汤。本为治烦躁设。又可治虚烦。以此知阳明之虚与太阳之虚不同。阳明之烦与太阳之烦有别矣。

【纲】仲景曰。下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

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宜瓜蒂散。

【目】张云岐曰。虚烦之状。心中温温然欲吐。愦愦然无奈。欲呕不呕。扰扰乱乱。是名烦也。非吐则不能已。此二条均是烦也。药均是吐也。而有轻重之不同。汗吐下后邪气乘虚而入为烦者。谓之虚烦。栀豉汤。是吐剂之轻者。不因汗吐下邪结胸中则为膈实。瓜蒂散。是吐剂之重者。

柯琴曰。更烦。是既烦而复烦也。要知阳明虚烦。对胃家实热而言。是空虚之虚。不是虚弱之虚。

二条。是寒结胸中之脉症。心下者。胃口也。满者。胃气逆。烦者。胃气盛也。

【纲】仲景曰。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此二条与前发汗吐下后一条。皆是因吐下发汗而烦者。皆为内陷之烦。故俱用取吐法。以涌去其热。其有不经吐下发汗而烦者。则又是传经之热。不作膈实者也。如少阳症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少阴病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少阴病胸满心烦者。猪肤汤。是皆用和解法而彻去其热者也。

【纲】仲景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宜小建中汤。

【目】成无己曰。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烦之热者也。此心中悸而烦。烦之虚者也。以悸为虚。悸甚而烦。故亦为虚也。若少阳之邪入腑者。烦而悸。则又为热。大抵先烦而悸者是为热。

先悸而烦者是为虚也。

短气

【纲】仲景曰。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抟。则为短气。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虚者也。

成无己曰。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似喘非喘。有气上冲。而实非气上冲也。喘则张口抬肩。

摇身滚肚。气上冲。则腹里气时时上逆。所谓短气者。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也。要识其短气之真者。气急而短促。俗谓之气短者是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不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实者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汤主之。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表而短气者也。

陶华曰。短气者。呼吸短促。不能相续也。千金方谓少气不足以息也。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在里而为实。承气汤下之。心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桂枝汤解之。食少饮多。水停心下而短气者。小半夏汤主之。

李中梓曰。若汗出不彻。以致短气。葛根加人参汤。水停心下短气。五苓散。

【纲】仲景曰。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故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太阳病。医反下之。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里而短气者也。

成无己曰。虚也。实也。在表也。在里也。皆作短气。又何以辨虚实也。大凡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在里而为实也。胸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