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五灯全书
  • 超永
  • 3060字
  • 2015-12-26 18:03:42

南嶽慧思禪師

武津李氏子。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甚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何處更有眾生可化 示眾曰。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偈曰。頓悟心源開寶藏。隱顯靈通現真相。獨行獨坐常巍巍。百億化身無數量。縱令畐塞滿虗空。看時不見微塵相。可笑物兮無比況。口吐明珠光晃晃。尋常見說不思議。一語標名言下當 又曰。天不能葢地不載。無去無來無障礙。無長無短無青黃。不在中間及內外。超羣出眾太虗元。指物傳心人不會。

天台山修禪寺智者禪師

諱智顗。荊州華容陳氏子。在南嶽誦法華經。至藥王品曰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於是悟法華三昧。獲旋陀羅尼。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泗州僧伽大聖

或問。師何姓。師曰姓何。曰何國人。師曰。何國人。

天台山豐干禪師

因寒山問。古鏡未磨時。如何照燭。師曰。冰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道看。師曰。萬德不將來。教我道甚麼。寒山拾得。俱作禮而退 師欲遊五臺。問寒山拾得曰。汝共我去遊五臺。便是我同流。若不共我去遊五臺。不是我同流。山曰。你去遊五臺作甚麼。師曰。禮文殊。山曰。你不是我同流 師尋獨入五臺。逢一老人。便問。莫是文殊麼。曰豈可有二文殊。師作禮未起。忽然不見。

天台山寒山子

因眾僧炙茄次。將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麼。僧曰。這風顛漢。山向傍僧曰。你道。這僧費却我多少鹽錯 因趙州遊天台。路次相逢。山見牛跡問州曰。上座還識牛麼。州曰不識。山指牛跡曰。此是五百羅漢遊山。州曰。既是羅漢。為甚麼却作牛去。山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山曰。作甚麼。州曰。蒼天蒼天。山曰。這廝兒。宛有大人之作。

天台山拾得子

一日掃地。寺主問。汝名拾得。因豐干拾得汝歸。汝畢竟姓箇甚麼。拾得放下掃帚。叉手而立。主再問。拾得拈掃帚。掃地而去。寒山搥胸曰。蒼天蒼天。拾得曰。作甚麼。山曰。不見道。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 國清寺半月念戒眾集。拾得拍手曰。聚頭作想。那事如何。維那叱之。得曰。大德且住。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

自稱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廛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葅。纔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 一日有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其背。僧回首。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曰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福曰。為祇如此。為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 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裏作甚麼。師曰。等箇人。曰來也來也。師曰。汝不是這箇人。曰如何是這箇人。師曰。乞我一文錢 師有歌曰。祇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若覩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祇明無學地。非聖非凡復若何。不強分別聖情孤。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擕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子細思量奈我何。寬却肚腸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我有一布袋。虗空無罣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吾有三寶堂。裏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來者難得樣。智慧解安排。千中無一匠。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又有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三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其後復現于他州。亦負布袋而行。四眾競圖其像。

法華志言大士

壽春許氏子。弱冠遊東都。繼得度於七俱胝院。留講肆久之。一日讀雲門錄。忽契悟。未幾。宿命遂通。獨語笑。口吻囁嚅。日常不輟。世傳誦法華。因以名之 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師曰。本來無一物。一味却成真 集仙王質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青山影裏潑藍起。寶塔高吟撼曉風。又曰。請法華燒香。師曰。未從齋戒覓。不向佛邊求 國子助教徐岳。問祖師西來意。師曰。街頭東畔底。徐曰。某甲未會。師曰。三般人會不得 僧問。世有佛不。師曰。寺裏文殊 有問。師凡耶聖耶。遂舉手曰。我不在此住 慶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謂人曰。我從無量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化。今南歸矣。言畢。右脇而逝。

扣冰澡先古佛

建寧新豐翁氏子。母夢比丘風神炯然。荷錫求宿。人指謂曰。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於武宗會昌四年。香霧滿室。彌日不散。年十三求出家。父母許之。依烏山興福寺行全為師。咸通乙酉。落髮受具。初以講說。為眾所歸。棄謁雪峰。手擕鳧茨一包醬一器獻之。峰曰。包中是何物。師曰鳧茨。峰曰。何處得來。師曰。泥中得。峰曰。泥深多少。師曰。無丈數。峰曰。還更有麼。曰轉有轉深。又問。器中何物。曰醬。峰曰。何處得來。曰是合得。峰曰。還熟也未。曰不較多。峰異之曰。子異日必為王者師。後自鵝湖歸溫嶺結庵。(今為永豊寺) 繼居將軍巖。二虎侍側。神人獻地。為瑞巖院。學者爭集。嘗謂眾曰。古聖修行。須憑苦節。吾今夏則衣楮。冬則扣冰而浴。故世人號為扣冰古佛 後住靈曜。上堂。四眾雲臻。教老僧說箇甚麼。便下座 有僧。燒炭積成火龕曰。請師入此修行。曰真玉不隨流水化。琉璃爭奪眾星明。曰莫祇這便是麼。曰且莫認奴作郎。曰畢竟如何。曰梅花臘月開 天成戊子。應閩主之召。延居內堂。敬拜曰。謝師遠降。賜茶次。師提起槖子曰。大王會麼。曰不會。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辭。至十二月二日。沐浴陞堂。告眾而逝。王與道俗。備香薪蘇油茶毗之。祥曜滿山。獲舍利五色。塔於瑞巖正寢。諡曰妙應法威慈濟禪師。

千歲寶掌和尚

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質。左手握拳。七歲祝髮。乃展。因名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常不食。日誦般若等經千餘卷。或贈偈曰。勞勞玉齒寒。似迸巖泉急。有時中夜坐。堦前神鬼泣。一日謂眾曰。吾有願。住世千歲。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歲稱之。次遊五臺。徙居祝融峰之華嚴。黃梅之雙峰。廬山之東林。尋抵建鄴。會達磨入梁。就而扣請。悟無生忍。武帝高其道臘。延內入庭。未幾如吳。有偈曰。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二浙遊。更盡佳山水。順流東下。由千頃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鳳蕩。盤礴於翠峰七十二庵。回赤城。憩雲門。法華諸暨漁浦赤符大巖等角。返飛來。棲止石竇。有行盡支那四百州。此中徧稱道人遊之句。時貞觀十五年也。後居浦江之寶嚴。與朗禪師友善。每通問。遣白犬馳往。朗亦以青猿為使令。故題朗壁曰。白犬銜書至。青猿洗鉢回。師所經處。後皆成寶坊。顯慶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問其徒慧雲曰。此肖誰。雲曰。與和尚無異。即澡浴易衣。趺坐謂雲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將謝世。聽吾偈。曰。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又囑曰。吾滅後六十年。有僧來取吾骨勿拒。言訖而逝。入滅五十四年。有刺浮長老。自雲門至塔所。禮曰。冀塔洞開。少選塔戶果啟。其骨連環若黃金。浮即持往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顯慶丁巳。攷之實一千七十二年。其在此土。葢歷四百餘歲。開元中。慧雲門人宗一者。甞勒石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