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内集(9)

骨痹者,肾脂髓枯而不满,故寒冷。甚则至骨,痹痛蜷挛,其人身寒,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然不能振栗者,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肾孤脏,一水不胜二火,故不能振栗也。茎缩者,肾窍二阴,冷则痿弱不举,甚则缩入,俗云脱阳症也。股内后廉痛者,少阴脉起于足小指,走足心,循内踝后入筋中,上内廉股内后廉贯脊故也。黑颜者,冷郁久则精枯不能上注,故面黑颜衰,肌枯肉瘦。

补以熟地枸杞鹿茸,钟乳粉、龟板、龙骨、虎骨、五味子、锁阳、山茱萸、杜仲、山药、知母、莲肉、芡实、覆盆子、桑螵蛸、牡蛎、小草、牛膝、当归、玄参、石楠、合欢、五加皮、楮实。

泻必苦茗猪苓琥珀;泽泻、茯苓。肾本无泻,此言泻者,伐其邪水邪火也。

温以沉香菟丝附子,干姜、肉桂、巴戟、葫芦巴、补骨脂、柏子仁、乌药、石楠藤。

凉必知母黄柏牡丹皮。

地骨皮、玄参、竹沥。

吁!早卧晚起阳气复,冬三月,天地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四时有肾病者,亦宜体此以养微阳。凡肾病皆因快情纵欲,失志伤肾,过服丹药。华佗云:阳剂刚强,则天癸竭而荣卫涸。

静坐独眠藿豆飧。

静坐则肾水自升,独眠则房色自节。藿、葵、黑豆味咸,黄黍、鸡、桃味辛,肾病宜食。

膀胱上口阔二寸半,而盛溺九升九合;中广九寸正,而重九两二铢。无出窍也,资气海以施化,府名津液;膀胱以虚受水,为津夜之夜。有上窍而无下窍,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泻;气海之气不足,则秘隐不通。

透绝顶也,司升降之消息,官号州都。

经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应在毛发,系通心肺;验于皮骨,脏属肾俞。

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风搏头疼眼旋目泪,恶心筋骨不利;气滞项拔背强腰折,尻痛胫尤拘。

膀胱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其别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挟脊,揭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前者,从腰中下脊,贯臀,入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脾,挟脊,内过膊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故病如是。

恶心者,膀胱移邪于小肠,故恶闻食臭。

热结腹满而胞塞,甚则狂发;热结下焦,则小腹苦满,难于俯仰,胞转闭塞,不得小便,令人发狂。

冷即多唾而带下,甚则沥余。

冷则湿痰上溢则为多唾,湿痰下渗则为带浊,甚则小便沥余,或频数。叔和云:冷败则遗尿不知。

虚症脑转耳聋,房事举亦无力;血病鼻衄淋(沥)痔(疮),茎囊肿或被吹。

阴茎阴囊肿大,皆湿热以致血瘀。小儿多虫蚁、地风所吹。

温以荜(澄)茄茴香乌药,凉必生地防己地肤(子);黄柏、防风、甘草梢、防葵。

泻以车前瞿麦滑石,芒硝、泽泻、萱草根。

补必橘核益智菖蒲。

龙骨、续断、黄芩。

吁!寡欲一念真秋石,今人不知吾身自有秋石。谚云:泄尽真药服假药,十字街头买秋石。

节饮三杯固尾闾。

酒水好停下焦为邪,节之尾闾自固,不患漏泄。

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广之间;命门,即右肾,言寄者,命门非正脏,三焦非正腑也。命门系曲屈下行,接两肾之系,下尾闾附广肠之右。通二阴之间,前与膀胱下口于溲溺之处相并而出,乃是精气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则子户胞门,亦自广肠之右,膀胱下口相并而受胎,故气精血脉脑,皆五脏之真,以是当知精血来有自矣。

上为心包,而膈膜横连脂漫之外。

心包即命门,其经手厥阴,其腑三焦,其脏心包络,其部分在心下横膈膜之上。竖斜膈膜之下,与横膜相粘。其处黄脂漫包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此胞络也。

配左肾以藏真精,男女阴阳攸分;命门为配成之官,左肾收血化精,运入藏诸命门,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气为主,坎水用事,故蒸气为精而色白,如带火者,精亦能红。女子以血为主,离火用事,故血盈为经而色红,如挟痰气者,经亦能白。女人属阴,阴极则必自下而上冲,故乳房大而阴户缩也。男子属阳,阳极则必自上而垂下,故阴物垂而乳头缩也。盖阳无形,阴有质,男子内阳而外阴,女人内阴而外阳,男子背属阳而腹属阴,女人腹属阳而背属阴。又男子督脉主事,自背尾闾行至龈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阳气而髭须生。女子任脉主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上与阳合而无须。宦官去势,亦无须,一理也。

相君火以系元气,疾病死生是赖。

相火之脏,元气系焉。凡病虽危,命脉有神者生,命脉无神者死。

风则肘臂挛急,腋下肿红;心包支脉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

气则胸膈支结,胁不舒太。

心包脉起于胸中下膈,循历络三焦,故病有胸病及息贲者。

热逼五心烦,而目赤善笑,溲便亦难;火盛故也。

虚乏四体软,而头旋耳痛,精力不锐。

火衰则土不运,而四体若无骨然。头旋者,命门带系上透泥丸,阳虚则头旋也。耳痛者,肾窍于耳,虚气壅则痛,壅塞则聋也。精力不锐者,交感精来不快,平时无力不足以息。

血衰面黄,而心下崩且烦:面色紫光者,肾无苦也;色黄黑者,肾衰也。经曰:悲哀太甚则心下崩,数溲血也。盖悲哀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包络绝而阳气内鼓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心下崩,谓心包肉崩而下血也。

冷极阴痿,而肢体厥且痹。

肾气冷极,前阴痿弱不举,病则四肢发厥如冰,骨痛为冷痹。

泻以乌药枳壳,补必苁蓉葫芦巴;沉香、黄、肉桂。

凉以黄柏山栀,黄连、柴胡。

温必附子肉桂。

腽肭脐、川芎、补骨脂、沉香。

抑又疑,左右受病,同归于膀胱;小便清利,脉沉而迟,是冷气归肾;小便赤涩,脉沉而数,是热气归命门。是命门与肾脉同者,谓其所受病同归于膀胱一腑也。

冬夏司天,两分于水火。

所以左属水,右属火者,左尺膀胱停肾水,右尺三焦腐熟谷食。俗呼小便曰水,大便曰火,水火之义较然。况六气司天,左为寒水,司冬为寒;右为相火,司夏为暑。

盖其同者,有形之质,均属乎水;其异者,无形之火,不司乎寒。司天既有寒暑之异,在人岂无水火之分?肾合膀胱,左尺之脉纯乎水;命合三焦,右尺之脉纯乎火。

似同而实异者,阴阳之所以为妙也;宜静不宜动者,左右之所以相同也。

凡病莫非火之所为,火盛则热怯虚劳,火衰则阳虚气弱。左右之脉皆沉,诊而贵乎沉滑,惟相火司令,则滑而带浮。非其时而数且大者,皆谓火动。

叔和脉不立部,同断乎症;丹溪图不尽意,妙存乎心。

丹溪脉图始补命门、包络。

三焦如雾如沤如渎,虽有名而无形;主气主食主便,虽无形而有用。

上焦,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处;中焦,脐上中脘;下焦,脐下膀胱上口。上焦主出阳气,温于皮肤分肉之间,若雾露之溉焉,故曰上焦如雾。中焦主变化水谷之味,其精微上注于肺,化而为血,行于经隧,以荣五脏周身,故曰中焦如沤。下焦主通利溲便,以时传下,出而不纳,开通秘塞,故曰下焦如渎。又曰: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主纳,心肺若无上焦,何以宗主荣卫?中焦主不上不下,脾胃若无中焦,何以腐熟水谷?下焦主出,肾间动气应焉,肝肾若无下焦,何以疏决津液?是三焦者,引导阴阳,分别清浊,所以主持诸气,有其名而无其形。寄生胸中,以应呼吸而行气血。夫气者,上至头而不能下;而血者,下至足而不能上。皆三焦之用,壅逼鞭碎,使气血由是而贯通焉,故谓无形而有用。

发为无根之相火,寒热异常;三焦为丙火之腑,故其发也,则为无根之相火。游行诸经,令人恶寒发热异常。

位寄膻中与血海,男女相共。

膻中即上焦,血海即下焦,男女均有此气血,均有此血海。又名血室,乃荣卫停止之所,经脉流会之处。但男子则运而行之,无积而不满;女人则停而止之,有积而溢下为月经。

募在石门,真元会合以始终;石门在脐下二寸,为三焦之募,诸气之所会聚,聚而复分于十二经,与手少阳厥阴相为表里,故曰:为元气之始终也。

腑在气冲,水谷资胃以传送。

气冲在小腹毛中,去中行各二寸,乃阴阳道路,阳明脉之所发。足阳明主腐熟水谷之气,三焦发用,贯通十二经络,往来上下,腐熟水谷,营运气血,皆其所主。是知气冲为三焦行气之府,盖气血必胃气以为本也。

升中清,降下浊,造化出纳无穷;胃中浊气下降而为溲便,清气上升而为荣卫。上极必返于下,下极必复于上,造化自然之妙,循环无穷。

至于水谷之所入者,自上而中,自中而下,糟粕转输传导而无底滞,故云:水谷之道路也。

养精神,柔筋骨,襟怀喜气若烘。

粹然清和之气,上入中焦,则佐上德,翕受五谷,变化精微,内养精神,外柔筋骨。中焦既治,其气上烘,入于膻中,以司入内,襟怀开害,喜乐由生。

虚则引气于肺,而中寒痞胀,甚则溺窘耳鸣;手少阳支脉从耳入耳中。经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流,即为胀候。耳鸣者,手少阳支脉从耳后入耳中也。

热则上结于心,而胸中烦满,甚则口渴咽肿。

手少阳脉从膻中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风若萦缠,小指次指,肘臂肩肋外皆疼;手少阳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循手表腕上贯肘外,上肩而交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胞而下膈循肋,属三焦。故病实则挛痛,虚则不收。

气为是动,时秘时泄,耳后胸前目锐作痛。

气症或秘或泄,手少阳别脉,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其支脉自耳中走耳前,交颊至目锐,故气滞则作痛。

血凝痿痹泣流,血凝于肤者则为痹,凝于脉者则为泣,凝于足者则为痿。因卧汗出而风吹之也。凡吐衄便溺诸血,皆三焦所生也。

冷败汗多栗冻。

冷败则自汗不止,发为振栗,四肢冰冷如冻,甚则阴头缩入,名脱阳症。

泻心痹以去中焦之热,连柏猪牛相宜;泻心:黄连、黄柏、山栀、连翘、薄荷、生地、麦门冬、柴胡、桔梗、木通、龙脑。

泻脾:猪苓、牵牛、泽泻、赤茯苓、枳壳、木通、槟榔、芒硝、大黄、浓朴。

补肺胃以济中焦之寒,参姜术可供。

人参、黄、干姜、白术、甘草、益智仁、良姜。

下热凉肝,荆防地皮剂皆轻;荆芥、防风、地骨皮、银柴胡、菊花、石膏。

下寒温肾,附子补骨脂性重。

当归、熟地、木香、地榆、阿胶、蒲黄。

噫!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约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

焦者,元也,一元之气而已矣。

《五脏穿凿论》曰: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与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

观形察色问证

观形察色

以治未病。凡脏腑未竭,气血未乱,精神未散者全愈,病已成者半愈,病势已过者危矣。

第一看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肥白人多湿痰,黑瘦人多火热。或形肥色黑,或形瘦色白,临时参证,或从形,或从色,不可泥也。

活润死枯肥是实,瘦为虚弱古今传;谦体即知腰内苦,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行艰苦脚间疼;叉手按胸胸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但起不眠痰夹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身蜷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身面目黄脾湿热,唇青面黑冷同前。

观形察色问证

听声审音

五音以应五脏,金声响,土声浊,木声长,水声清,火声燥。如声清,肺气调畅。声如从室中言,中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夺气也。先轻后重,高厉有力,为。先重后轻,沉困无力,为内伤。

第二听声清与浊,鉴他真语及狂言;声浊即知痰壅滞,声清寒内是其源;言语真诚非实热,狂言号叫热深坚;称神说鬼逾墙屋,胸膈停痰证号癫;更有病因循日久,音声遽失命归泉。

观形察色问证

问证

试问头身痛不痛,寒热无歇明;掌热口不知食味,内伤饮食劳倦形;五心烦热兼有咳,人瘦阴虚火动情;除此三件见杂症:如疟如痢必有名;从头至足须详问,证候参差仔细听。

头痛否?痛无间歇为,痛有间歇为内伤。

目红肿否?或暴红肿,或素疼痛。

耳鸣耳聋否?或左或右。久聋者,不敢纯用补涩之剂,须兼开关行气之药。

鼻有涕否?或无涕而燥,或鼻塞,或素流涕不止,或鼻痔,或酒。

口知味否?或不食亦能知味,为风寒;或食亦不知味,为内伤饮食。

口渴否?渴饮冷水者为热,渴饮热水者为虚,夏月大渴好饮者为暑。

舌有苔否?或白,或黄,或黑,或红而裂。

齿痛否?或上眶,或下眶,或有牙宣。

项强否?暴强则为风寒,久强则为痰火。

咽痛否?暴痛多痰热,素惯痛多下虚。

手掌心热否?手背热为,手心热为内伤,手背手心俱热为内伤兼。

手指梢冷否?冷则为感寒,不冷则为伤风,素清冷则为体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