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礼政一礼论(2)

叔孙通论

赵进美

人主之治天下。举一世而整齐约束之。而人不敢贰。无异术也。礼与兵二者而已。二者其功相辅。不可偏废。然人主之用。必有所独重。而世亦因之以为治乱。不可不慎也。故礼不足则任法。法不足则恃兵。兵者。礼之穷而法之变也。兵可止乱。亦可生乱。以生乱者止乱。是取黄良乌喙之效。愈而不已。其病将大于未愈也。己强而欲人之弱。己暴而欲人之仁。己猜而欲人之愚。是皆恃兵之弊。而秦之所以亡也。孔子曰。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古之治居其功。而乱不居其弊者。其惟礼乎。礼之说微矣。其最着而易见者。别亲疏。分贵贱。严进退。谨取与。忠孝所由出。而廉耻所由生。人道之所赖以立也。三代之时。上下前后。截然而不相踰。衣服起居。秩然而不相乱。其人主垂裳正绅。不深求天下。而世已循循称治焉。秦之无礼也。自商鞅始矣。至李斯之徒。又从而甚之。奸而获利。猾而避法。薄亲让而仇名义。相为贤智。世溺而不返。赵高所云。时不师文而决以武力。贫者富之。贱者贵之。远者近之。是固商鞅李斯之遗意。而高袭取之耳。夫礼犹饮食菽粟也。今使人日绝其饮食。而又加之黄良乌喙之药。未有不殆者矣。秦之亡也。岂徒赵高之罪哉。秦亡。汉帝以布衣取天下。时未能偃兵。而幸有叔孙通者起而救之以礼。至为绵蕞野外习之。其心岌岌矣。汉不危于鸿门荥阳。而危于拔剑击柱之时。通之功岂可与绛灌并论哉。若鲁二生者。必俟百年积德而后起。是不知礼之为饮食菽粟。而宜乎求即效者之以黄良乌喙杂然而并进也。

礼论绿野斋文集

刘鸿翱

自三代后唐虞夏商周之典章文物。徒为学者考古之资。而帝王之治天下。不获其用。其弊一在于趋时者之灭古。一在于矫时者之泥古。灭古者习为刑名法律之术。以轻简便易率天下。谓先王之委曲繁重。乃厌苦斯人之具。一切扫除而更张之。秦之所以为二帝三王之罪人也。而拘牵之士。曲曲拾灰烬之余。必尺寸争古人。不辨真伪传闻之迹。其有扞格难通。则强为之解。此执一说。彼又执一说。致世主有聚讼之叹。呜呼。古道之不可复。岂尽在趋时者之灭古与。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圣人之所谓因。乃君臣父子年妇昆弟朋友之伦。 亲义序别信之道。天之经。地之义。人之纪。虽更衰乱。犹相与维持而不敢尽泯者。至于郊庙朝廷享祭燕会之度。宫室车旗服物采章之制。升降拜跪周旋裼袭之文。虽夏之礼不尽可用于殷。殷之礼不尽可用于周。故必损之益之。而后一代之制定焉。今儒者生秦汉以后。必尽执夏殷周之仪文。谓毫厘不可复议。亦已惑矣。且夫周官之为害于天下也。论者谓新室之所增益也。若仪礼。乃周公之遗。孔子所叹为郁郁者。在圣人当时。未尝不起以义。而在后世。未必尽顺乎情。善哉郝敬之言曰。仪礼有不宜于今日者。如士冠礼。不论有爵无爵。辄用命服。今可乎。士婚礼。女子既许嫁。笄矣。出教于宗室三月。今可乎。士相见。宾五请。始得主人一出。又不升堂。止于大门外一拜。今可乎。臣侍食于君。不待君命。先饭。尝饮食。今可乎。古人无纸笔。故书必刀。文必篆。册必竹简木板。古人无棹椅。席地而坐。故食必用用豆用鼎。祭祀之孙为祖尸。父拜其子也。丧纪之父在母丧与妻同服也。庶子后父为其母缌也。此皆礼之难用者也。夫尧舜禹汤文武之盛。固非后世所及。然即圣人复生。古礼之宜于今者。圣人复之。其为众之所不安者。圣人亦必不尽复也。今礼之为有道君子所病者。圣人去之。其乖于人情而或大害于义者。圣人去之。其适于人情而无大害于义者。圣人亦必不去也。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四者。岂足备为邦之制哉。四者之外。圣人之创造岂少哉。然则如之何。曰圣人一以酌古。一以准今。

请修礼书疏康熙二十六年

御史陈紫芝

伏闻经世安民。莫大乎礼。历代人君。每当功成治定之后。必命儒臣详定典礼。专辑成书。以纲纪四方。而昭垂万世。如周有周礼仪礼。至今奉之为经。是后两汉叔孙通曹褒之礼。不传于世。他如唐之最备者开元礼。宋之最备者政和五礼。明之最备者集礼。其书皆流传至今。条目卷帙。凿凿可据者也。我 朝今日海宇荡平。车书万里。正当治定制礼。功成作乐之盛世。而恭值皇上千古制作之圣君。伏读数番上谕。祀事必极诚敬。朝仪必期整肃。民用必归节俭。天下万世。咸仰我皇上之神明斋戒。恭己正人。事事以典礼为念矣。至所行 郊 庙 宫 朝之仪制。八旗满汉人等服用之式。与婚丧之礼。固本 祖宗家法。节经酌定。见入会典。而特未有专辑之礼书。且我 朝开局纂修。无书不备。独此典礼大节。尚少一书。传之万世。似为阙事。虽会典总括六部。为 本朝法度之书。而未可为礼书。如明时亦有会典。唐宋有六典会要。而礼书皆在其外。再即今日吏部有品级考。户部有赋役全书。兵部有中枢政考。刑部有大清律。皆在会典之外。合而观之。有会典又不可无礼书也明矣。查康熙二十三年间。部覆原任刑部尚书魏象枢疏。俟会典成后。择礼制之关官民者。另编简明一书。颁刻民间在案。此只就晓谕民间而言也。若为万世垂示。终须汇集通辑。方号全书。况就会典所载。止见行礼制。大纲固已毕举。细目未必悉张。非专辑而详定之。何能一一无遗耶。如前五月二十日。皇上躬亲求雨。万姓欢呼。固系常祀而外。为民祈 天之旷典。诸臣未深明雩礼。以致清道陪祀。举措多愆。则他礼之或阙。可类而推矣。查唐宋明礼书。大同小异。皆分吉凶宾军嘉五礼名色。而益以冠服仪仗卤簿乐歌等项。合无请于今八月间。会典告成。进呈 鉴定后。特选老成宿学熟于典故者。专修 皇清典礼。仍仿历朝体式。分项成编。以会典已定者为主。有未定者增之。其已定而尚未详明者。稍加修饰之。至民间则仿明书参用文公家礼之意。撮其大纲。略为厘定。务使贵贱咸守。小大皆由。既以制礼作乐。示一代之典章。亦以止僭防侈正四方之风化。将 本朝制度。上与周礼仪礼垂。非汉唐宋明可同日语矣。

请厘定制度疏康熙 年

胡煦

伏见我皇上自御极以来。凡一切利民之事。罔不兴举。一切病民之事。罔不剔除。业已周详尽善。毫无渗漏。臣蓬蔀庸才。学识短浅。乌能仰佐高深。第念古之帝王。称盛治致隆理者。莫不奉道以为枢衡。故其创制立法。亦皆有深意存乎其中。今观三重之道。以考礼制度为先。而万国遵行。惟一道同风为盛。故成周初政。遂有谨权量审法度之文。而月令所颁。亦明着角斗甬正斛之事。法度不一。则商贾或迷于所往。而奸人罔法。皆得显然各遂其私。恐非使之必尊必信必从之深意也。臣谨按各省之斗斛。有以十二筩为一斗者。有以十三四筩。十七八筩。及三十六筩。而始为一斗者。是多寡之在各省。原不一其量也。又按各省之戥秤。有苏法广法之不同。其秤亦有十四两。十六两。十八两。二十四两之不同。是轻重之在各省。原不一其衡也。又按各省之尺度。有以两手为一尺者。有以三手为一尺者。又有以一度为一尺者。又有直立于此。伸手挈布疋而上之。俟其下垂至地。始为一尺者。是长短之在各省。原不一其制也。且非特省殊制异也。即在一省。已先不能齐而一之。臣思法制不彰。恐非所以立无外之模。示建中之极。将愚贱之信从。亦无自而定矣。请下该部。酌量多寡轻重长短大小之宜。定为一成不易之制。颁发直省。务使家守其程。户遵其度。薄海内外。罔不倾心慑志于 国家之盛制。于以鼓守典奉法之心。启一道同风之盛。将遵王之道。顺帝之则。未必不由制器尚象中。振兴而激劝之也。

定制崇俭疏

陈廷敬

窃惟 国家久安长治之计。关于风俗。风俗盛衰之故。系乎人心。正人心厚风俗之机。存乎教化。故品节度数。必有定制。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使天下移风易俗。回心向道。尤教化之急务也。洪惟皇下尧仁舜哲。禹俭汤勤。总揽天下之大权。先教化而后刑罚。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而宏奖官方。廉为尤重。臣愚谓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然而不能遽致者。则积习使之然也。臣伏见我皇上盛德渊纯。躬先节俭。御服无奇丽之观。尚膳鲜兼珍之味。早朝晏罢。谨小慎微。与中外臣民。共登古之风。一时公卿大夫。是则是效。宜蒸蒸有丕变之机矣。臣谓风俗未能尽俭者。盖古者衣冠舆马服饰器用之具。婚丧之礼。贱不得踰贵。小不得加大。今或等威未别。因而奢僭之习未尽化也。百金中人之产。一裘之费。奚啻百金。绮纨之服。机丝所织。花草虫鱼。时新日异。旧者犹新。新者已旧。贫者循旧而见嗤。富者即新而无厌。转相慕效。积以成风。外官之任者。或拥傔从数十百人。衣轻策肥。车马阗咽。震惊道路。泥沙之用不惜。贪饕之行易成。由是则富者黩货无已。贫者耻其不如。冒利触禁。妄冀苟免。幸不罹于法。则以高赀夸耀闾里。愚民无知。见其如此游末趋利。多离南亩。弃其本业。贾谊所谓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无饥。不可得也。百人织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无寒。不可得也。其始由于不俭。其继至于不廉。其卒至于天下饥寒。饥寒切于其身。奸宄因之而起。此所以刑罚未能衰止也。然则风俗何以厚之。亦曰正人心而已。夫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之失堤防也。是教化之所宜先务矣。伏祈 敕下廷臣。博考旧章。详议定制。御赐之衣物。许其服用。及近御之人。照常不议外。官员士庶。冠服衣裘饰用之制。婚丧之礼。有宜更定者。斟酌损益。务合于中。其浅近易行。如貂猞猁狲。昔有官品之分。今则庶人服之矣。如缎绸。昔有官民之别。今则杂然无辨矣。并宜厘正。使永远遵行。至若外任官舆马仆从。不得过侈。制度既定。罔敢陵越。则节俭之风可以渐致。工者不必矜能于无用。商者不必通货于难得。奇技淫巧弃本趋末之民。将转而缘南亩。田畴辟则民无饥寒。民无饥寒然后可以兴于礼义廉耻。而国之四维以张。太平无疆之盛治端在于此。又岂惟劝廉吏而已。

请禁宴会疏顺治四年

给事中杨时化

臣闻乱亡之祸。多滥觞于荒淫。创垂之猷。必作法于劝俭。未有革命维新之世。犹仍敝朝侈靡之旧。而加甚焉如今日者也。即如宴会一节。自恒情视之。不过往来之常。纵极暴殄。有何关系。不知废职诲贪。养交乱政。此为厉阶。岂徒糜费货财。败伤朴已耶。请为我皇上备陈之。明季万历天启之际。海内富庶。盛极而衰。浸淫奢靡。固其宜也。尔时虽朝夕过从。觞筹交错。一席之费。未满一金。而有识者。已预忧夫官邪赂彰。民穷财尽。既而果然。今海内幸蒙圣武底定。然疮痍未起。闾里萧条。此正君臣吁咈相戒。殷鉴不远之时。而诸臣年来日从事于宴会。笾醢之费。三倍于昔。加以优伶戏剧。五倍于昔。俸入几何。堪此淫纵。臣不知于何得此财。而于何偿此费也。欲其饬簠簋而禁苞苴。不可得也。且臣子朝干夕惕。犹虑旷官。今纔出公署。即赴宾筵。甚有一日几家征召者。人止有此精神。精神既疲于宴会矣。欲其勤于政事。无尸厥官亦不可得也。孟子所谓流连荒亡。乃见于圣作物睹之际。岂翼为明听之英。所宜有耶。圣天子在上。三尺森严。万万不敢淫朋比德。第当丝竹迭奏。优伶献笑之时。欲其言必及义。思切赞襄。商政事之得失。问民生之利病。有此迂腐不近情之事乎。臣故曰。废职诲贪。养交乱政。此为厉阶也。覆辙在前。势所必至。非敢过为不必然之虑。妄渎圣聪也。伏望我皇上鉴前警后。崇俭退奢。塞贪墨之原。革偷惰之习。下礼部严为申饬。制之度数。庶人知廉勤。风还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