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治體七用人(6)

皇上猶將擢用之也。必爭自濯磨。不賞而勸。豈非轉移積習之一大機歟。抑先師有言。忠信重祿。所以勸士。無養廉之具。而責人之廉。萬萬不能。漢制官最卑者。食祿百石。名為百石。而月俸十六石。實歲八十餘石也。唐宋自俸田外。又有職田。春冬衣仗身人役等以優其力。而縣令圭租。有至九百斛者。夫既厚祿之。而猶貪污不法。置之重典。夫復何辭。當今制祿。視前代稍薄。兵興以來。又加裁省。官於京師者。輿從衣裘之費。常苦不給。頃奉  特恩。四品以下官。秋冬二季。准給全俸。仰見  皇上體臣之厚意。更願沛發德音。斟酌古今。增其祿餼。臣下見  皇上優卹如此其厚。無不人人感奮。豈非興廉教忠之一道哉。一曰培人才。國家設師儒之官。重衡文之任。登秀民於庠序而賓興之。以班朝蒞官。非通古今有學行之士不可。雖其間亦有不肖者。而歷代公卿將相之材。多出於其中。養士之道。無過於此。異時生員無定額。大縣考取或至數十人。自定為十五名。而士子已苦數窄。近年復減之又減。僅止四名。南方大縣。挾冊操觚之士。少者不下千人。而三歲之中。兩次考取。僅得八人。視鄉會中式。更難十倍。人絕進取之望。率改業而為他。士人之子。多不讀書。循此不變。數年之後。黨塾荒蕪。絃誦道息。甚可慮也。夫此生徒不費 朝廷廩祿。不耗縣官金錢。何妨國計而裁減及此。若以其不率教令。敗名壞檢。則  皇上遴選學臣。嚴為董率。其弊自革。至于抗違錢糧。有司得而申斥之。關涉詞訟。有司得而究治之。縱有敗類。豈可因噎廢食耶。且天下聰明才辨之人。不出於此。則入於彼。先王廣厲學官。固將收生民之雋異者。漸之以詩書。摩之以禮義。雖有梟雄桀岸之輩。循循然不敢為非。為國家計至深遠也。臣願  敕下部臣。酌復舊額。然後精學臣之選。簡師儒之官。士風不丕變。文治不誕敷。未之有也。以上數事。皆今要務。據臣臆。披瀝萬一。辭陋指淺。不足以仰贊大猷。惟  皇上鑒其愚悃。抑臣又有請者。向來諸臣條奏。  皇上下部議。部中多以無庸議奏覆。見諸施行者。十不得一。今  皇上重感天變。念積弊未釐。奮然思改弦更張以作新天下。當勵精圖治之時。雖臣言無足採。而諸臣所奏。必有讜言碩畫。鑿鑿可行者。伏乞  明諭部臣。俾虛衷酌議。勿拘成見。以無庸議罷之。則天下幸甚。

請崇恬退明禮讓疏

孫廷銓

竊惟古帝王既開功名之門以奔走天下士。而又必以禮進退之。所以養天下士大夫之廉恥。而正其趨也。夫人必有廉恥而後有事功。亦必知進退而後有廉恥。若舍此而言才言能。則其人品可知也。伏見近年以來。部院諸大臣。鮮能以禮引退者。前京官有甄別之舉。如禮部侍郎李奭棠。以疾罷去。先經自請而未得。工部尚書劉昌。引年致仕。 恩禮甚榮。而奉  諭自陳之先。可以得請而不請。是二者人皆惜之。或謂  皇上念諸臣經事之久。既不忍其遂去。在臣下何敢遽辭。然臣觀古昔主臣相愛。當必全始全終。若浮沉戀位。過積釁生。不知省改。則小者以罪廢。大者以法死。亦大負  主上愛臣之初心矣。且易進難退者。下士之行也。貪位持祿者。庸臣之態也。設令其陰懷貪位之計。而陽託戀闕之忠。其為大臣也難矣。  皇上本期其戀闕之忠。而或適遂其貪位之計。則所得於大臣之效。抑又微矣。臣愚以為養士大夫之廉恥。當自進退大臣始。凡其有父母之喪。及引年養病。體勘得實者。謂宜許其引退。若果才猷可念。 恩眷未衰。不妨逾時再行起用。不至流為苟且戀位之風。庶幾小臣庶士。瞻望下風。以相感發。廉恥之道明。而氣節事功。從此皆得實用矣。

臣又聞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故朝廷非禮不尊。所以辨明品秩。敬戒官聯。使尊卑大小。皆知遵 朝廷之制。而不敢踰越。即所以尊 朝廷也。 皇上御極以來。孜孜齊民以禮。如官民服物有辨。文武相見有儀。亦既著為令甲。屢旨飭行矣。顧沿習之久。積弊猶存。或上官而謾罵僚屬。士紳而不讓公府。庶民而僣品官之衣帶。下僚而襲侍從之威儀。古人之檢身也。取于自約。而今率託於自大。古人之接物也。取于相讓。而今率出於相凌。甚非所以安上下定民志也。伏乞敕下所司。斟酌舊章。再加詳定。其內外大小衙門。除章服已有定制外。諸如接見之儀。文移之式。稱謂之正。凡前令所未詳者。皆須徵據典文。辨白名分。確立章程。務使卑者不得上陵。高者亦不得下慢。如其率意肆行。僭侈非分。不特上陵者明為厲禁。即下慢者亦詳立嚴罰。庶大小有別。官民有等。俾中外臣民。人人遵 朝廷之制。而 朝廷益尊矣。

用人四事疏順治十七年

吏部尚書 孫廷銓

五月二十五日。恭讀上諭。引咎省躬。實心圖治。悔隱微之失。開直言之路。令部院等衙門。據實條奏。直言弗諱。以補闕失。甚盛德也。臣愚昧無以仰副至意。謹竭一得。臚為四款。為我皇上陳之。

一曰養廉恥。古者刑不上大夫。言大夫為士民之表帥。必素有以養其廉恥之心。而後可以漸化導及下也。近見內外滿漢各官。一挂吏議。拏送刑部者。其罪之有無。尚未經詳明。即加刑訊。雖曰所為不善。刑辱其所自取。亦何足惜。然于養廉恥之道。似有未符。臣等竊以為除謀反叛逆等項大罪。即行拏問。審真正法外。其餘別項情罪。不若先行詳覈明白。果係情真。方行擬罪。人至貪私壞法。良心已滅。及見  皇上仍加之以禮貌。而不欲遂使同于庶人。則感激之心。必生其愧悔之念。如此則于法既無虧。而又以廉恥之道勵士大夫。庶風化紀綱。兩有裨益。其關於  皇上道德齊禮之初心。非淺鮮矣。

一曰寬考成。有司牧民之官也。上關國計。下保民生。最為緊要。自錢糧考成。頭緒繁雜。以致降級革職者。一歲不可勝紀。人材摧殘。催科酷烈。為吏者止以考成為慮。安問百姓之賣兒鬻女耶。亢旱災疫。鮮不由此。臣等以為錢糧係軍國要務。催征自不容緩。但四部銀米物料款項不一。每件定為十分考成。則處分頭緒太多。顧此失彼。終日救過不暇。今莫若將考成則例。  敕下戶部。再詳加考訂。酌量寬減。上不至于虧 國課。下亦不至于詘人才。加惠百姓。仰答  天和。其于吏治亦有裨益矣。

一曰慎名器。查總督巡撫皆職司封疆。責任重大。自非蕩平寇盜。綏輯兵民。餘俱不足以言功。近如捐助賑濟完漕等事。應加級者。皆得加銜。如加侍郎尚書宮保銜者。固 朝廷優示鼓勵之意。但爵賞原以待有功。而宮保尤以畀有德。夫以重臣如督撫。而止就區區微勞。驟膺卿貳宮保之職。當其任者。莫不圖小功以邀大位。復誰肯竭智畢忠于封守之大計乎。如有封疆大功。又將何以加之耶。今後總督巡撫。除軍功考滿應行加銜之外。餘如捐助等項。止應酌量紀錄。其加級加銜。應一停止。庶名器不濫。而重臣益自奮庸矣。

一曰儲人才。古語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言儲才當豫也。今滿洲子弟。俊秀者正不乏人。科甲既停。學問益寡。殊為可惜。稽之漢代。期門羽林之士。皆誦孝經。誠以經學為人才之本。教化之原也。目今從龍之彥。固自多人。深恐後學不繼。致令有乏才之歎。今查國學內。每佐領下止有一人肄業。似屬太少。今酌量每佐領下再各添一人。共作二人。更選老成敦大通治體明經術之臣。以為之師。務得曉暢大義。以備 國家之用。數年以後。將見人才濟濟。而文武之選。皆得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