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釐剔錢弊。 皇上允該部疏請著為銀七錢三分之令。刊入大糧由單。使上可行于下。而下亦得行于上。上下通行。全無阻礙。固宜錢貴錢賤。民用日舒。而 國儲日裕也。乃爾來銀不加賤。錢不加貴。而錢法未見疏通者。則以銀七錢三之法甚善。而有司未之實行者。以于有司不便耳。既無戥頭之折。即無羨餘之入。以貯私囊則取不便。以敬上官則餽納維艱。所以由單則照例分派。而收時則不用錢而用銀。是名雖銀一兩派錢一千。而其實錢一千仍收銀一兩也。與不派錢無異矣。甚有巧于立法。自設錢桌數張。每錢一文。必得銀二釐。然後換給。若非官桌所發之錢則不收。是納錢一千。用錢四千。較之用銀反一倍而二倍矣。銀七錢三之法。至此不幾窮乎。是欲以疏通而反以壅滯。此所以錢日賤銀日貴。欲寶源之流行無礙也不可得矣。以臣愚見。除銀七之數照常置櫃收貯外。其錢三之數。另置一櫃。另設一役。專司錢責。如收錢而仍收銀。以及收錢而多方取巧者。撫按官立時指參。有司計贓坐罪。收役重則處死。輕則流徙。如撫按隱匿不報。許臺垣指實糾參。庶有司知所警惕。而錢法疏通矣。
軍需報銷疏
慕天顏
臣惟今日之錢糧。無項不應節省。苟有銷算浮冒。則經管官員欺朦之罪。固所當誅。而核報督撫扶混之愆。更難自逭。惟是江南供應滿漢各營。節年米豆草價各案。不蒙准銷。屢駁屢核。萬難減報。不得不直陳仰冀 睿鑒者也。臣查康熙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年。採買放給旗營提鎮與夫過往官兵支應米豆草束。未銷價值。前撫臣與臣暨總督臣安撫臣具題。駁覆之案。不下數十件。部臣皆以侍郎臣溫代訪報之價與請銷之數不符。節行駁減。但部臣溫代在康熙十五年秋初所訪江北舒桐之價。一隅耳。一時耳。貨物市情之不齊。即二三百里內外。一兩月日前後。亦有異同。何況遠及千餘里。歷經歲月二三年之久。豈能一律較量乎。若執此為一定不易之數。可以遠近垂永久。何以下江蘇松接壤之浙杭。與上江安廬接壤之江右。是年一體報價。可以允銷。而獨駁江南為浮多乎。至于產處價賤而遠販則貴。初收價賤而過時則貴。米豆則盤剝水腳。納稅耗折。種種滋費。草束則蓬鬆艱運。堆貯灰爛。實多虧損。是以積算加增。而舒桐偏僻一隅。不通商販。適當收成之候。本地莊家爭售。又不過關納稅。價值自然較省。前安撫臣靳輔。今安撫臣徐國相。于錢糧等事案內。歷歷陳明。即臣亦于議折豆草一案疏內。敷對詳晰。而積案久懸。終難銷結。細查康熙十三四年。正當 王師雲集。商賈絕跡之時。糧料市值騰湧。而司府各官。倘買備稍遲。法當身膏斧鉞。竭力多方。購求充用。迨造冊報奏銷。原已再三減過。實實無浮。至十五年以後。訪據各地時價。業已損之又損。今若遵依再減。責之經辦窮員。萬萬無力賠補。而追商則買賣人無定。名姓亦無可紀。追兵則飼秣久已果腹。苦戍曷堪苛求。勢必以紙上虛言塞責。及至追無可追。乃請豁免。究莫裨于餉需。是欺 君也。臣將有據而可信者數端。仰懇 特賜敕議。如部臣溫代。先後兩經舒桐地方。即在兩三月間。而前訪之價甚賤。及後隨又頓昂。此部臣溫代現在可問也。蘇松密邇浙江。為程僅三百里。舒桐距蘇松二千里。近者價必相彷。遠者價必懸殊。即安徽亦近江右。今浙江江西歷年已銷之案可查也。商貨必從市牙發賣。草束必藉村農搬運。價之輕重。牙戶鄉愚。一經博訪。直吐如繪。臣與地方官。安得人人囑制之。此小民之萬口可信也。各該年豆草。給與營伍。倉廒出入之虧耗。遠近買運之艱難。昭昭耳目。則本色時價。為將弁兵丁之所熟知。此又在營之弁兵可詢也。江南孔道往來。使節甚多。先後奉差滿漢官員。甯無一二心民事者。某地之出產何若。某年之物情何等。必所周知。而且江南人之立 朝為大臣。為言官者亦多。此又在 廷之諸臣可諮也。 皇上遣官密訪。惟獨江南江甯鎮江蘇松徽池駐兵之處。則未蒙訪報。臣今敢請 特敕 廷臣會議。將臣等報銷節年各案。原題疏冊。與浙江江西相聯道里遠近。報銷多寡。嚴加磨對。博詢旁諏。倘臣扶同罔上。臣甘治罪。而追賠于各官。亦復何辭。則是非不難立辨矣。
苛駁宜禁疏
靳輔
臣惟錢糧應銷與否。自有一定項。如原未動用。而報銷。與所用本少。而開銷甚多。希圖侵烹肥[己](已)者。自是難容 國法。若實支實用。並無朦報用少開多之情。則斷不宜屢行苛駁。以啟科派部費之弊也。查邇來各省銷算錢糧。科鈔到部。承議司官。雖不乏從公議允之案。然偶值一事。或執一[己](已)之偏見。或信部胥之唆使。任意吹求。苛駁無已。錢糧數目繁瑣。頭緒牽雜。非精於核算。洞悉項。熟知卷案者。萬難得其要領。司官專司其事。設或稍欠精詳。便為吏胥朦蔽。況堂官不過總其大概。止據說堂數言。安能備知底裏。加以從慎重錢糧起見。自是一照司議。由是而部胥之權重矣。部胥之權既重。則經用錢糧之官不得不行賄以求之。所謂部費也。此項部費。官無神輸之術。勢必問之於民。若清廉之官。費一歛一。民猶不至大困。一遇貪劣不肖之官。借此居奇。或費一歛二。或費一歛三。甚至歛四歛五歛十。均不可定。而民困滋甚矣。 國家滋厚歛之名。而部胥得婪賄之實。有司多一分之費。而百姓出數倍之資。其害可勝言哉。臣前任安徽巡撫之時。知有江安兩藩司積案一件。動用錢糧數百萬兩。而部駁不准開銷。暑往寒來。歷十餘年而始得清結。今臣帶管漕務。知邳宿等州縣。康熙元二三四五六年分。民欠漕項錢糧三萬餘兩。業已屢奉 恩蠲。經漕撫兩臣數次題請豁免。而部議堅執不允。坐以明係官侵之名。而嚴著追比。臣據司道各官痛切呈詳。已經具題請豁在案。又部議裁減運軍耗贈銀米一案。臣帶管漕務。據各屬屢詳。灼知斷不可裁之故。是以仍請照給。昨閱邸鈔。部議又復不准。
且稱此項銀米。從前原無。皆係順治六九等年添給之項等語。殊不知順治六九等年添給此項銀米。彼時原非得已。祇因旗軍費用不敷。往往勒索里民。兼之盜賣漕糧。拖欠甚多。公私交困。是以議加銀米。自此銀米一加。軍民兩安。國儲不欠。已歷多年。今部臣若必欲議裁。勢必仍蹈前轍。里民遭勒索之苦。漕糧多盜賣之弊。豈 國家之益耶。況錢糧自有地額。其地方官民因時制宜。另為調劑之項。原在額外。惟因恐涉私派之嫌。是以不得不為題明。要之原非司農之項也。在司農總會計之權。止當稽其額徵。不宜收及額外。若將里民自願樂輸求免勒索之項。而又裁歸司農。則里民既已出資。而仍遭勒索。恐亦司農之所不忍聞也。諸如此類。臣聊舉三案。其他可知。伏乞 皇上嚴飭部臣。嗣後一切錢糧。如有不肖官員朦銷。用少開多。部臣察出實情。訪知的弊。即便據實題參。將不肖官員置以重典。督撫知情者同罪。不知情者亦照失察處分。若並無朦銷多報情弊。則應銷者即銷。應豁者即豁。可裁者裁。不可裁者即止。毋再徒為混駁。使在外不肖官員。得以藉口部費。肆行科斂。致傷國本。抑臣更有請者。錢糧之難於核算者。以尾數太繁也。查銀自一分以上。方可稱其重輕。米自一升以上。方可量其多寡。若銀止於釐則難稱。米止於合則難量矣。又或銀至絲毫。更至於忽。則不過微末之間。米至於勺抄。更至於撮。則不過顆粒之間。失銀至於微末。米至於顆粒。數亦可以止矣。乃銀之尾數自忽之下。尚有微纖沙塵埃渺漠逡巡灰等算位。米之尾數。自撮之下。尚有圭粟顆粒黍稷禾糠粞等算位。不惟無益。而適足以滋奸胥之駁竇。尾數多則清算難。清算難則可藏奸逞弊。若一目了然人人可核之數。則部胥從何弄權耶。臣請嗣從錢糧尾數。算至忽位為止。如一忽之外。尚有餘零。竟作二忽科算。米麥尾數。算至撮位為止。如二撮之外。尚有餘零。竟作三撮科算。餘俱倣此。裁無益之算位。以剔無窮之弊端。其於國計民生實均有裨益也。
覆部議禁米囤核城工疏乾隆十年
陳大受
戶部議覆條奏。令察禁商販收米不即發糶。質當典鋪更購買之弊等因。臣竊以除弊務去其太甚。立法必求其便民。固當因地制宜。體察妥辦。查商販之資本稍豐者。每有於秋成後收積待價之事。然得價亦即出糶。仍為本處食用。市價亦藉此不致愈昂。豈可概為察禁。如令其隨收隨糶。則市價太賤。勢將販往他處。一至青黃不接。民間轉致全無積蓄。其何所恃。況米糧非比他物。可以收貯數年。富民積粟。於次年秋前發糶。斷無留待下年者。是一歲所收。原供一歲之用。出產只有此數。儘先賤糶。而不計日後之缺。曷若藏之於民。而源源出售之為得也。又部議辦理城工嚴核估計一條。伏查各項工程。委員估計。每多浮冒。若不嚴加核實。必致虛耗帑金。然或意在節省。而不計工料之是否敷足。則工程究多苟且。難於經久。二者均非持平之道。臣愚以為浮冒侵蝕之弊。若委任得人。稽察嚴密。自可杜絕。倘用匪其人。漫無查察。即大為核減。而經手之員復肆侵漁。則工程萬不能堅固。現在雖有節省之名。而未久坍廢。前功盡棄。其虛耗帑金。殆有甚焉。伏思城垣一項。內地則為民生保障。沿邊沿海則為疆圉重務。應修應建。必期為千百年之計。而不可為目前苟且之圖。所有工程。應節省者。固不可不詳為綜覈。而實需之費。亦當妥勘估。忽令簡率。但使地方大吏。留心稽察。遴幹員而任之。其有不肖之員。偷減侵冒者。立予參劾。則工程自有實濟。而鞏固可期矣。
此本兩疏因從年譜內錄出未見全文難于分載故合為一篇存之
與當事論經費書
陳宏謀
為國理財。節慎為要。量入為出。自是正論。然愚見當問所用之為何事。倘事在可已。無關利害。費雖少亦所當惜。若事關民務久遠利害者。雖重有費。亦當不惜。就大學生財大道而言。如此經久有益之費。乃在為之者疾生之者眾之內。不在用之者舒之內也。況事勢成敗。各有其漸。當為之事惜費不行。後雖多費而不及行。或能及行而所傷已多矣。在司計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可免目前駁詰。又可少日後干係。實於私計甚便。第恐人人如此。事事如此。地方諸事。日就廢棄。亦非長策也。事關久遠之計。均非可以常例相拘。亦未可以旦夕見效。而行之稍有疑難。便成話柄。旁觀者不謂作事之無恒。動謂事不可為。日趨于苟且旦夕之圖。以為穩著。司庫者皆以慎于出納。免於侵挪為能事。勢必作不終日之計。費小時不肯為。必至害大費重而後為之。聖人以出納之吝列於四惡之末。正此意耳。寒素書生。家無長物。幾歷仕途。豈不知動帑之難。豈不念賠累之苦。而事屬應行。費當不惜。有時不費固省。有時多費而亦省。惟熟計其事之有益與否。不能懼一[己](已)之後累。而忘 國家之遠圖也。竊謂居官不費心思物力。一說便就者。必無好事。縱好亦不能經久。凡經久好事。必有許多阻難。必受許多熬煎。官所動色相戒。以為何苦乃爾者。我能看透機關。力任不辭。乃能於事有濟。迨至事成。從前之波折。皆為磨勵之具。自古如斯。又不獨今日也。
請杜設法名色疏
張玉書
方今民窮財盡。多因有司私派。在廷諸臣。人人能言之。而有司敢行私派。無所顧忌者。每借口督撫之憲檄。與內部之咨文。每年正供賦額。各有抵銷。遇有別項費用。部臣輒請 敕該督撫酌量設法。不得動用正項錢糧。在部臣之意。原以各省事難遙度。須本地方官從長商榷。庶無貽累小民。法非不善。但百姓除正供糧稅外。別無餘物可以設法。名為設法。實則加派而已。夫額外因事量增。原應一時不得已之用。獨是部文一下。貪婪官吏。借端侵漁。本應設處者十之一。而私派者己十之五。百姓但見奉部文轉行。不敢復向有司問多寡之數。而有司之申詳督撫。督撫之轉報內部者。與科歛小民之額。多不相符。百姓不得知。內部亦不得知也。取敲骨吸髓之金錢。填官吏無窮之谿壑。豈不重可惜哉。臣請 敕下部臣。凡遇正項外。一切別項費用。應作何挪辦者。須酌量妥確。行文該督撫。遵照奉行。仍請 敕該督撫嚴飭州縣有司。不得事外借端科派。庶幾各省貪吏朘削之害。可以少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