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豫省田溝路溝疏乾隆二十七年
胡寶瑔
臣查豫省地勢。在諸省中最為平衍。其恃以宣洩者。溝渠之功。實與河道相為表裏。所當隨時講求。不可暫廢者也。前蒙大發帑金。修濬河道。臣於二十三年工竣之後。敬籌經久事宜。即將民田溝洫宜開。每年加挑路溝。及小港廢渠宜復各緣由。臚列陳奏。是年每一州縣中。計開溝自十數道至一百數十道不等。其長自里許至數十里不等。寬深自數尺至數丈不等。皆以足資蓄洩為度。其路溝。除驛路加挑外。凡商旅通行之路。亦一律開溝種樹。其時皆民間業佃。各就地頭施工。雖有綿亙一二十里者。而一人一戶承挑無幾。是以民易為力。當復將普開溝洫情形。具奏在案。自是每歲或於春融。或於農隙。通飭地方官隨時勘辦。令專司水利道廳等員。俱來督率。臣及兩司。於巡查各屬時。隨處查勘。總緣民間連獲有收。已享其利。每歲加修。更屬力少而事便。是以逐處寬深。鮮有水患。即上年被水。皆由外河沖決。無內水瀰漫之處。且節節疏通。就下甚利。是以田地皆得速涸。不誤耕種。尤其明也。今年農務早畢。即於九月內。臣囑令護撫臣輔德。通行各屬。照舊勘辦。已據報竣者十之八九。茲蒙諭旨訓示。臣復通行飭查。令凡可以加寬加深之處。甯可有餘以資蓄洩。至於勸用民力。相習已久。田溝固有業主。即路溝亦緊與民田相傍。其修濬為農田之利。愚民亦所易曉。惟因勤惰不一。眾力難齊。不無扞格。今得官為督率。則通力合作。自屬樂從。且各就地出夫。則貧富自均。而就役亦便。又皆令渠長地保管理。不經胥吏之手。一無擾累民情。實屬相安。嗣後應請各照舊辦理。其有民力難以全收之處。自應酌助口食。查工多而田畝亦多。仍屬眾擎易舉。惟工多地少之處。則須為酌助。但歲修一事。究非特興大工可比。向於各州縣額設公費動給。已可敷用。嗣後應請仍以公費動用。臣更當親加稽查。總期為之有實。俾小民咸蒙其利。而不至少有滋累。以冀仰副聖主殷懷耳。
覆奏興濬溝渠疏乾隆二十七年
方觀承
為欽遵諭旨事。查河南巡撫胡寶瑔奏辦豫省溝渠一摺。奉旨。國家雖久停力役之征。而開挑溝洫。實為農田之利。通力合作。亦小民所宜自為謀也。今豫省每一州縣所開溝。自十數道至一百數十道不等。田溝固有業戶。路溝亦徬民田。民間業佃。就地施工。若工多地少之區。民力難以全任。則於各該州縣額設公費內酌助口食。用力甚便。而其事易集。行之已有成效。直豫地屬接壤。乃近年以來。偶值雨水稍多。遂至積潦瀰漫。皆由各該地方官平日不能心講求。至被水成災。又不亟籌疏洩。殊不思溝洫深通。不特有水之年。可資宣導。即雨澤勻調之歲。更可資灌溉之益。著將此摺寄方觀承。令其閱看。董率所屬倣而行之。實因利利民之道也。欽此。臣查直隸各府州屬。地勢雖有卑亢衍之不齊。而田間多設溝渠。開道溝。一律深通。支湊聯絡。蓄洩均宜。實為地方要務。即如宣化府屬。地多高阜。雨過不。而有洋河渾河各長渠。支分派衍。瀝水並皆蓄注。足資灌溉之益。最窪如天津寶坻文安等處。一經漲汎。輒致瀰漫。然當河淀安流之年。平田雨積。亦藉溝渠之宣導。至於平衍之區尤關切要。臣嘗見民間阡陌縱橫。皆有細路交錯其中。年久踐踏平槽。雨後順其地阞。即係天然之溝洫。但由此下注之水。如古河舊渠。每多淤墊。濬渠須開溝。始能引入。又或窪地仰阻鄰田。非官為督辦。難容越界分疏。臣於此等情形。每歲通飭地方官隨宜籌度。派河員協勘。惟正定順德廣平大名趙州定州等處民力易集。出夫甚便。即工多地遠。亦皆如期赴役。如遇需用物料。例動州縣辦公。倘難獨任。則上下游皆協助。各守成規。略與豫省情形相仿。即如近年漳治故道。滏洺殘渠。隨時修濬。在在通疏。是以連年雨澇。惟附近河流間有漫及。未至積潦為患。田禾均屬有收。是其明驗也。近年河間府屬。河港已多開通。瀝水消退。較前為速。保定四境。開渠種樹。亦已定有章程。其餘各屬。則民力嘗不能齊。而工作亦有非民力所能全任者。向來辦理。俱係核定土方。按名按日。酌借倉穀一升。准其免息還官。茲值歉收之後。仰蒙聖恩。興工代賑。臣遵即通行勘辦。所有開溝疊道等工作。正定以南。仍循舊例。不入代賑。其餘各處。俱已先後開工。比因凍後暫停。至於田間溝洫。與大道或分或合。要使水有歸宿。除祇就舊蹟加修者。即飭興工趕辦。其或有關上下游機宜。或此損彼益。易啟爭執。須權其輕重者。更有窪坎實無去路。惟分疏水勢。俾其易涸。為一水一麥之地者。俱飭令各州縣詳細講求。繪圖貼說。臣逐加覆核。復委道廳勘議。分飭辦理。向後正當青黃不接之時。貧民咸資力食。經臣行令地方官為曉諭。靡不感頌皇仁。踴躍趨事矣。至此次開濬之後。應請責成渠長圩頭。按年勸用民力。隨時經理。官為稽查。如或民力不給。即當酌助口食。時當春月。即以例借之穀為董率之資。乘便集事。更易為功。總期事不勞而民無擾耳。
邑中水利論華亭縣志
世之言水利者。謂松江西北地低。勿使之瀦。東南地高。勿使之涸。河面宜闊。河底宜深。昔賢所論。一一宜遵。殊不知今時之水利與往昔異。一縣之水利與一府異。我邑之水利與他邑異。東南河港。昔與河通。賴堰以禦鹹潮之入。故宋邱移築運港大堰。修復十八舊堰。其功甚偉。今海上土石二塘。屹若崇墉。可無須於堰矣。禹貢云。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宋元以來。三江失其故道。而泖澱諸湖。又為圍田所壅。宣洩不暢。故其時策治水者。皆主決圍開江。自明夏尚書用葉宗行言。浚范家後。上源之水出浦徑捷。至今利賴。可無藉於洩矣。所謂與昔異者此也。府之統轄者廣。官西北者。則使疏其來源。東南者。則使通其去委。可傳檄以致工。若區區百里之地。欲疏其來源。而來源則在他境。欲通其去委。而去委則非我疆。甚至一河而兩岸各分。一港而兩頭異隸。此欲開而彼欲塞。殊多掣肘。未易設施。所謂與府異者此也。婁金山有蓄有洩。水旱無虞。青浦窪下。久而為沴。人必薦飢。然止水靜深。不必勤加疏鑿。上海南匯奉賢。浦潮去來較近。其停淤猶少。非若以我華亭為水口。直抵浙西。長落在所必由。乍長渾潮。淤澱較甚。落罷水弱。衝刷無力。故我邑諸河港湮塞尤易。所謂與他邑異者此也。且也華亭之地不憂澇而憂旱。惟志載米市塘東北為張蕩。厥田最下。遇旱乃收。外此若車墩以東之莘莊。朱家行亭林以南之山洋蔣莊。一遇旱歲。田皆龜坼。故浦北之盤龍六磊。浦南之鹽鐵龍船。最為關係。而乃今歲不濬。明年不開。致泥沙淀積。淺若蹄涔。即或上奉憲檄。下據民詞。一旦議舉。而此欲自開本河。彼欲協濟他港。書吏高下其手。官長調停其閒。牽制遲延。直至清明後始行開濬。畚挶未幾。農事已興。泥夫潦草以應役。董事苟且以告成。眼前暫通。未幾復塞。浦潮不至。車水何來。昔為膏腴。今成大鹵。九年三熟。非虛語耳。故為今日計。如欲興一邑之水利。要以工不出區之法。俾小民各自開其灌溉之河渠。支幹畢深。曲折並到。南阡北陌。水澤滿盈。而又於水口之處夾岸置閘。潮來則扃之。候潮平始開。則泥沙淀於閘外而不入內河矣。潮落復扃之。候落急始開。則衝決有力。而泥沙仍隨流而去矣。其法最善。否則設為鐵掃帚混江龍犁船等法。時時拖去浮淤。亦可久而不壅。乃近有好事之徒。或因自己風水起見。或借地方公事斂錢。引昔人不能為閘。但能修舉壩堰。其利亦溥之說。煽惑愚氓。呈請當事。以逞其私。殊不知一經壩斷。有利於此。必礙於彼。且也施之急流巨浸。則衝決難成。施之小小涇。亦未便舟楫。是當禁止不行者也。
一邑之中自興水利與全局大工不同存此以備賢牧令心民事者采擇至浙江水利壩閘兼用此則情形各異在相地酌勢行之
論開河
陸世儀
西北治水。其大要在黃河。導河入海。則西北之水患息矣。東南治水。其大要在震澤。導震澤入海。則東南之水患息矣。書所謂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也。
凡諸水之泛溢。皆從山水來。山水之暴發。皆從霪雨來。雨下諸山。悉入太湖。倉卒不能歸海。則泛溢田間而為大害。治之者。不過欲其安流入海而已。安流入海。大是難事。郟亶之說。欲合江南七郡。同心并力。開河築圩。置壩建閘。必使江高於海。浦高於江。水由地中。節節有制。此真治水良法。暗合井田溝洫之制。婁江之塞。自己卯庚寅已然。時張儀部受先。每以為憂。舊例三江之開。必合蘇松常杭嘉湖六郡。議同築舍。予與受先商。欲於六郡會計中。每畝加升合。代太倉漕糧。而免太倉一歲之灡。令其開河。此說行。在六郡止毫釐之費。而仍收水利之功。在太倉雖一時之勞。而亦有免漕之樂。在朝廷則正賦不損錙銖。而已收百年之利。計無便此者。時受先以余議達州守上請。已得允。已而中止。
開河之法。莫詳於耿常熟水利書。彼撮古人之成法。又酌以今人之時宜。修水利者按冊而稽。舉其成法。則思過半矣。然其要處。全在算土派工。算土莫善於徐元扈送上海縣宰條例。派土莫善於坐圩起夫。圩長督工。田主給米。此亦耿常熟之法。而吾友陳確庵試之於蔚。顧殷重試之於朱涇者也。
算土之弊在欺隱丈尺。假如河一千丈。彼則偽云一千二百丈。將此虛河。賣與業戶。名為開河而實不開。若十丈為。兩一樁。處處可覆。則虛河之弊絕。派工之弊在欺隱田畝。假[如](加)某都田一萬畝。只作八千畝。其二千畝得業戶銀錢則不註冊。若竟照魚鱗圖冊實在田數。而止令公正算總數。不開業戶主名。則派工之弊絕。
凡開河若從平陸施工。或地方乾硬處。可用牛犁起土。以筐車運土。殊省工力。昔人有於開河處得古犁頭。大於尋常之犁數倍。乃知昔人用犁起土。以四五牛駕之。一往即成一小河也。思亦奇矣。
量河須用三。二分兩旁之長。一定中心之闊。用一非法也。至轉灣處便有零餘。難以派算。
溝洫事宜示乾隆二十三年
陳宏謀
一境內有開通之榦河。近河田地有水。可以直洩入河。隔遠者不能俱入。必須開一小溝。以達榦河。其溝或就地勢窪下。或向有舊溝古河。或道路兩旁小溝。均可開通。洩水入河。其溝寬自三四尺至五六尺不等。深自三四尺至五六尺不等。附近有池塘者。引其流入池塘。
一附近無開通之大河。則擇其通流之處。另開大溝。寬自七八尺至一丈不等。長則以水入大河為度。大溝既開。水有去路。然後逐節開小溝。以達於大溝。小溝不拘長短。總以達於大溝而止。中間有高阜山埂不能存水者。則不必開溝也。如係湖蕩不能築圩圍田者。仍留為蓄水。亦不必開溝洩水。與水爭地也。凡黃河灘地。不可開溝築圩。
一開溝之土。務散鋪於兩岸地內。以成平坡。不礙種植。不可堆於溝旁。又成土埂。阻水不能入溝。且恐隨後卸入溝中。將溝淤塞。其附近有低窪處可以堆土。不散地內者更好。如現有麥苗之地。其土尤須酌量散鋪。不可多壓麥苗。
一路旁開溝。即將土堆積路面。俾溝日以深。路日以高。但須墊於坑窪及低平之處。取其平坦。不可專堆高處。又成土埂。亦不可隨意亂堆。坑陷難行。
一道路可以兩旁開溝。兩溝洩水。更為有益。如道路低窪。則即以道路作溝。於邊旁高處別開為路。如有一面原係高埂高坡。難於成溝。則止須就低窪一面開溝。或上半節於東面開溝。下半地高。不能開溝。則移於西面。但須路中駕一小平橋。俾水仍通流。無致壅積。路旁原有溝塘。則不必再開。
一開溝不拘長短縱橫。總期水有去路。如中間遇有十字路。則須駕橋。橋下水仍通流。其橋或石或木。均須鋪土。以便車行。雖非通衢。而為農人車載糞草赴田之處。亦須駕橋鋪土。不可因開溝而阻行車也。
一地土窪下。或涸出湖蕩。則開溝以洩水。即以開溝之土。築為圩岸。以作圍田。每圍自五頃以至二三十頃。不可太少費繁。其圩岸三四尺不等。總期可以禦水。
一凡築圩圍。均於圩根設立涵洞。旱則引水入田。潦則放水外出。其涵洞或用磚石圈砌。或用燒成瓦筒。埋於土中。揚州淮安所屬。湖蕩相連。多有宜於圩圍之處。此外凡有低窪蕩地。逐一照行。其原係平坡旱地。則止須開溝洩水。不必定築圩圍也。
一去冬今春所挑之河。其土現皆散堆河岸。儼同土牛。乘此未曾沖散。加工收拾。補缺鋪平。以成子。撒仍草子。明春生草。便為圩岸。既資捍衛。又免雨水淋漓。行人踐踏。仍落河中。有淤河身。如防內水漲滿。則酌缺口涵洞。為洩水出外之計。
一此次各處開河。用帑至數百萬。原為工大費多。民力不能興作也。今積水皆有去路。其開溝築圩。原以農民修治田功。俾久棄之曠土。變為常稔之美產。佃戶出力。田主給以口食。定例已久。不便請動官帑。果有長大溝洫。或寬大圩圍。此中貧富不一心力不齊者。準借給口食。每土一方。借銀二分。通力合作。計口成功。所借之銀。於田主名下。分作三年扣還。凡有借者。田主土民公議。連名赴縣具領。地方官定議詳明候示遵行。工本無多及眾擎易舉可以力作者。不準濫借。
一開通路溝。則按路旁之田出夫。其平地開溝。則按洩水之田出夫。均不得視同官工。派之通縣。有捐資及捐口食以開溝築圩者。詳報分別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