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疏〕於俗無患累,於物無矯飾,於人無苟且,於眾無逆忮,立於名行以養蒼生也。

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

〔注〕不敢望有餘也。

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

〔疏〕每願宇內清夷,濟活黔首,物我儉素,止分知足,以此教迹,清白其心,古術有在,相傳不替矣。

宋鈃、尹文聞其風而悅之,

〔疏〕姓宋,名鈃;姓尹,名文;並齊宣王時人,同游稷下。宋著書一篇,尹著書二篇,咸師於黔首#18而為之名也。性與教合,故聞風悅愛。

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

〔注〕華山上下均平。

〔疏〕華山,其形如削,上下均平,而宋尹立志清高,故為冠以表德之異。

接萬物以別宥為始;

〔注〕不欲令相犯錯。

〔疏〕宥,區域也。始,本也。置立名教,應接人間,而區別萬有,用斯為本也。

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

〔疏〕命,名也。發語吐辭,每令心容萬物,即名此容受而為心行。

以聏合驩,以調海內,

〔注〕強以其道聏令合,調令和也。

請欲置之以為主。

〔注〕二子請得若此者立以為物主也。

〔疏〕聏,和也。用斯名教和調四海,庶令同合以得驩心,置立此人以為物主也。

見侮不辱,

〔注〕其於以活民為急也。

救民之鬥,禁攻寢兵,救世之戰。

〔注〕所謂聏調。

〔疏〕寢,息也。防禁攻伐,止息干戈,意在調和,不許戰鬥,假令欺侮,不以為辱,意在救世,所以然也。

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注〕聏調之理然也。

〔疏〕用斯教迹,行化九州,上說君王,下教百姓,雖復物不取用,而強勸喧聒,不自廢舍也。

故曰上下見厭而強見也。

〔注〕所謂不辱。

〔疏〕雖復物皆厭賤,猶自強見勸他,所謂被人輕侮而不耻辱也。

雖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

〔注〕不因其自化而強以慰之,則其功太重也。

〔疏〕夫達道聖賢,感而後應,先存諸己,後存諸人。今乃動強勸人,被厭不已,當身枯橋,豈非自為太少乎。

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

〔注〕斯明自為之大少也。

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飢,不忘天下,

〔注〕宋鈃尹文稱天下為先生,自稱為弟子也。

〔疏〕宋尹稱黔首為先生,自謂為弟子,先物後己故也。坦然之進,意在勤儉,置五升之飯,為一日之食,唯恐百姓之飢,不慮己身之餓,不忘天下,以此為心,勤儉故養蒼生也,用斯作法,晝夜不息矣。

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注〕謂民亦#19當報己也。

圖傲乎救世之士哉。

〔注〕揮斥高大之貌。

〔疏〕圖傲,高大之貌也。言其強力忍垢,接濟黎元,雖未合道,可謂救世之人也。

曰:君子不為苛察,

〔注〕務寬恕也。

〔疏〕夫賢人君子,恕己寬容,終不用取捨之心苟且伺察於物也。

不以身假物。

〔注〕必自出其力也。

〔疏〕立身求己,不必假物以成名也。

以為無益於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

〔注〕所以為救世之士也。

〔疏〕已,止也。苦心勞形,乖道逆物,既無益於宇內,明不如止而勿行。

以禁攻寢兵為外,

〔疏〕為利他,外行也。

以情欲寡淺為內,

〔疏〕為自利,內行也。

其大小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

〔注〕未能經虛涉曠。

〔疏〕自利利他,內外兩行,雖復大小有異,精粗稍殊,而立趨維綱,不過適是而已矣。

公而不黨,易而無私,决然無主,

〔注〕各自任也。

〔疏〕公正而不阿黨,平易而無偏私,依理斷决,無的主宰,所謂法者,其在於斯。

趣物而不兩,

〔注〕物得所趣,故一。

〔疏〕意在理趣而於物無二也。

不顧於慮,不謀於知,於物無擇,與之俱往,

〔疏〕依理用法,不顧前後,斷决正直,無所懼慮,亦不運知,法外謀謨,守法而往,酷而無擇。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

〔疏〕自五帝已來,有以法為政術之者,故有可尚之迹而猶在乎世。

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

〔疏〕姓彭,名蒙;姓田,名駢;姓慎,名到;並齊之隱士,俱游稷下,各著書數篇。性與法合,故聞風悅愛也。

齊萬物以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徧,

〔注〕都用乃周。

〔疏〕夫天覆地載,各有所能,大道包容,未嘗辯說。故知萬物有可不可,隨其性分,但當任之,若欲揀選,必不周徧也。

教則不至,

〔注〕性其性乃至。

道則無遺者矣。

〔疏〕萬#20物不同,禀性各異,以此教彼,良非至極,若率至玄道,則物皆自得而無遺失矣。

是故慎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泠汰於物以為道理,

〔注〕泠汰,猶聽放也。

〔疏〕泠汰,猶揀鍊也。息慮棄知,忘身去己,機不得已,感而後應,揀鍊是非,據法斷决,慎到守此,用為道理。

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後鄰傷之者也,

〔注〕謂知力淺,不知任其自然,故薄之而又鄰傷焉#21。

〔疏〕鄰,近也。夫知則有所不知,故薄淺其知;雖復薄知而未能都忘,故猶近傷於理。

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

〔注〕不肯當其任而任夫眾人,眾人各自能,則無為橫復尚賢也。

〔疏〕謑髁,不定貌也。隨物順情,無的任用,物各自得,不尚賢能,故笑之也。

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聖,

〔注〕欲壤其迹,使物不殉。

〔疏〕縱恣脫略,不為仁義之德行,忘遺陳迹,故非宇內之聖人也。

椎拍#22軼斷,與物宛轉,

〔注〕法家雖妙,猶有椎拍,故未泯合。

〔疏〕椎拍,笞撻也。輐斷,行刑也。宛轉,變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隨順時代,故能與物變化而不固執之者也。

舍是與非,苟可以免,

〔疏〕不固執是非,苟且免於當世之為也。

不師知慮,不知前後,

〔注〕不能知是之與非,前之與後,睧目恣性,苟免當時之患也。

〔疏〕不師其成心,不運用知慮,亦不瞻前顧後,矯性為情,直舉宏網,順物而已。

魏然而已矣。

〔注〕任性獨立。

〔疏〕魏然,不動之貌也。雖復處俗同塵,而魏然獨立也。

推而後行,曳而後往,

〔注〕所謂緣於不得已。

〔疏〕推而曳之,緣不得已,感而後應,非先唱也。

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所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

〔疏〕磨,磑也。隧,轉也。如飄風之回,如落羽乏旋,若磑石之轉。三者無心,故能全得,是以無是無非,無罪無過,無情任物,故政然也。

是何故?

〔疏〕假設疑問以顯其能。

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累,動靜不離於理,是以終身無譽。

〔注〕患生於譽譽,生於有建。

〔疏〕夫物莫不耽滯身己,建立功名,運用心知,沒溺前境。今磨磑等,行藏任物,動靜無心,恒居妙理,患累斯絕,是以終於天命,無答無譽也。

故曰至於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聖,

〔注〕唯聖人然後能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愚知處宜,貴賤當位,賢不肖襲情,而云無用賢聖,所以為不知道也。

夫塊不失道。

〔注〕歡令去知如土塊也。亦為凡物云云、皆無緣得道,道非遍物也。

〔疏〕貴尚無知,情同瓦石,無用賢聖,闇若夜游,遂如土塊,名為得理。慎到之惑,其例如斯。

豪桀相與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

〔注〕夫去知任性,然後神明洞照,所以為贊聖也。而云土塊乃不失道,人若土塊,非死如何。豪桀所以笑也。

〔疏〕夫得道賢聖,照物無心,德合二儀,明齊三景。今乃以土塊為道,與死何殊。既無神用,非生人之行也。是以英儒贍聞,玄通豪桀,知其乖理,故嗤笑之。

適得怪焉。

〔注〕未合至道,故為詭怪。

〔疏〕不合至道者,適為其怪也。

田駢亦然,學於彭蒙,得不教焉。

〔注〕得自任之道也。

〔疏〕田駢慎到,禀業彭蒙,縱任放誕,無所教也。

彭蒙之師曰:古之道人,至於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

〔注〕所謂齊萬物以為首。

其風寶然,惡可而言?

〔注〕逆風所動之聲。

〔疏〕窢然,迅速貌也。古者道人,虛懷忘我,指為天地,無復是非,風教窢然,隨時過去,何可留其聖迹,執而言之也。

常反人,不聚#23觀,

〔注〕不順民望。

〔疏〕未能大順羣品,而每逆忤人心,亦不能致蒼生之稱其瞻望也。

而不兔於魭斷。

〔注〕雖立法而魭斷無圭角也。

〔疏〕魭斷,無圭角貌也。雖復立法施化,而未能大齊萬物,故不免於魭斷也。

其所謂道非道,而所言之題不免於非。

〔注〕韙,是也。

〔疏〕韙,是也。慎到所謂為道者非正道也,所言為是者不是也,故不免於非也。

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

〔注〕道無所不在,而云土塊乃不失道,所以為不知。

〔疏〕雖復習尚虛忘,以無心為道,而未得圓照,故不知也。

雖然,槩乎皆嘗有聞者也。

〔注〕但不至也。

〔疏〕彭蒙之類,雖未體真,而志尚知,略有梗槩,更相師祖,皆有禀承,非獨臆斷,故嘗有聞之也。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

〔疏〕本,無也。物,有也。用無為妙,道為精,用有為事,物為粗。

以有積為不足,

〔注〕寄之天下,乃有餘也。

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衛有在於是者。

〔疏〕貪而儲積,心常不足,知足止分,故清廉虛澹,絕待獨立而精神,道無不在,自古有之也。

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

〔疏〕姓尹,名喜,字公度,周平王時函谷關令,故為之關尹也。姓李,名耳,字伯陽,外字老聃,即尹喜之師老子也。師資唱和,與理相應,故聞無為之風而悅愛之也。

建之以常無有,

〔注〕夫無有何所能建?建之以常無有,則明有物之自建也。

主之以太一,

〔注〕自天地以及羣物,皆各自得而已,不兼他飾,斯非主之以太一邪。

〔疏〕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蕩,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建立言教,每以凝常無物為宗,悟其指歸,以虛通太一為主。斯蓋好儉以勞形質,未可以教他人,亦無勞敗其道術也。

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疏〕表,外也。以柔弱謙和為權智外行,以空惠圓明為實智內德也。

關尹曰:在己无居,

〔注〕物來則應,應而不藏,故功隨物去。

〔疏〕成功弗居,推功於物,用此在己而修其身也。

形物自著。

〔注〕不自是而委萬物,故物形各自彰著。

〔疏〕委任萬物,不伐其功,故彼之形性各自彰著也。

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注〕常無情也。

〔疏〕動若水流,靜如縣鏡,其逗機也似響應聲,動靜無心,神用故速。

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注〕常全者不知所得也。

〔疏〕芴,忽也。亡,無也。夫道非有非無,不清不濁,故闇忽似無,體非無也,靜寂如清也。是已同靡清濁,和蒼生之淺見也,遂以此清虛無為 而為德者,斯喪道矣。

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疏〕和而不唱也。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注〕物各自守其分,則靜默而已,無雄白也。夫雄白者,非尚勝自顯者邪?尚勝自顯,豈非逐知過分以殆其生邪?故古人不隨無崖之知,守其分內而已,故其性全。其性全,然後能及天下,能及天下,然後歸之如谿谷也。

〔疏〕夫英雄俊傑,進躁所以夭年;雌柔謙下,退靜所以長久。是以去彼顯白之榮華,取此韜光之屈辱,斯乃學道之樞機,故為宇內之谿谷也。而谿谷俱是川壑,但谿小而谷大,故重言耳。

人皆取先,己獨取後,

〔注〕不與萬物爭鋒,然後天下樂推而不厭,故後其身。

〔疏〕俗人皆尚勝趨先,大聖獨謙卑處後,故《道經》云,後其身而身先故也。

曰受天下之垢;

〔注〕雌辱後下之類,皆物之所謂垢。

〔疏〕退身居後,推物在先,斯受垢辱之者。

人皆取實,

〔注〕唯知有之以為利,未知無之以為用。

〔疏〕貪資貨也。

己獨取虛,

〔注〕守沖泊以待羣實。

〔疏〕守沖寂也。

無藏也故有餘,

〔注〕付萬物使各自守,故不患其少。

〔疏〕藏,積也。知足守分,散而不積,故有餘。

巋然而有餘。

〔注〕獨立自足之謂。

〔疏〕巋然,獨立之謂也。言清廉潔己,在物至稀,獨有聖人無心而已。

其行身也,徐而不費,

〔注〕因民所利而行之,隨四時而成之,常與道理俱,故無疾無費也。

〔疏〕費,損也。夫達道之人,無近恩惠,食苟簡之田,立不貸之圃,從容閑雅,終不損己為於物耳,以此為行而養其身也。

無為也而笑巧;

〔注〕巧者有為,以傷神器之自成,故無為者,因其自生,任其自成,萬物各得自為。蜘蛛猶能結網,則人人自有所能矣,無貴於工倕也。

〔疏〕率性而動,淳朴無為,嗤彼俗人,機心巧偽也。

人皆求福,己獨曲全,

〔注〕委順至理則常全,故無所求福,福已足。

曰苟免於咎。

〔注〕隨物,故物不得咎也。

〔疏〕咎,禍也。俗人愚迷,所為封執,但知求福,不能慮禍。唯大聖虛懷,委曲隨物,保全生道,且免灾殃。

以深為根,

〔注〕理#24根於太初之極,不可謂之淺也。

以約為紀,

〔注〕去甚泰也。

〔疏〕以深玄為德之本根,以儉約為行之綱紀。

曰堅則毀矣,

〔注〕夫至順則雖金石無堅也,迕逆則雖水氣無更也。至順則全迕逆則毀斯正理也

銳則挫矣。

〔注〕進躁無崖為銳。

〔疏〕毀損堅剛之行,挫止貪銳之心,故《道經》云挫其銳。

常寬容#25於物,

〔注〕各守其分,則自容有餘。

不削於人,

〔注〕全其性也。

〔疏〕退己謙和,故寬容於物;知足守分,故不侵削於人也。

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疏〕關尹老子,古之大聖,窮微極妙,冥真合道;教則浩蕩而宏博,理則廣大而深玄,莊子庶幾,故有斯嘆也。

寂#26漠無形,變化無常,

〔注〕隨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