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对人财产之罪 窃盗之罪(2)

犯左开诸件者,处五钱以上、五十钱以下科料:一,于桥梁、堤闸、保护水害之地而擅系舟筏者。二,横放牛马诸车、堆积木石薪炭及其他物品于道路,有碍行人者。三,并牵车马有碍行人者。四,于水路连舟并行,有害舟行者。五,投弃冰雪尘芥等于道路者。六,经官吏督促不肯扫除道路者。七,不受官吏制止,游戏路上有碍行人者。八,牵牛马者不系绳而有碍行人者。九,于禁止出人之场而滥行出入者。十,犯禁止通行之标示而滥自通行者。十一,路上放歌高声不受制止者。十二,醉卧路上或喧噪者。十三,消灭路灯者。十四,贴纸于人家墙壁或妄书者。十五,毁损邸宅之号数、标札、招牌及租屋、卖屋之招帖,与其他报告标示等类者。十六,人他人田野园囿采食菜果及采折花卉者。十七,犯公园规则者。十八,乱行他人田园,又牵牛马人他人园圃者。第四百二十九条。前数条所载外,因各地方之便别定有违警罪规则,犯者各从其罚贝处断。第四百三十条。

卷三十二学术志一

外史氏日:余观周秦间儒者动辄日墨,日儒墨,以昌黎大儒推尊孟氏,谓不在禹下,而亦有“孔必用墨,墨必用孔”之言。窃意墨子之说,必有以鼓动天下之人使之尊信者。今观于泰西之教而乃知之矣。余考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其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同”也;其谓“爱汝邻如己”,则墨子之“兼爱”也;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墨子之“尊天明鬼”也。至于机器之精,攻守之能,则墨子备攻备突、削鸢能飞之绪余也。而格致之学,无不引其端于《墨子·经上下篇》。当孟子时,天下之言,半归于墨,而其教衍而为七。门人邓陵、禽猾之徒,且蔓延于天下。其人于泰西,源流虽不可考,而泰西之贤智推衍其说,至于今日。而地球万国行墨之道者,十居其七。距之辟之于二千余岁之前,逮今而驳骏有东来之意,呜呼,何其奇也!

余足迹未至欧洲,又不通其语言文字,未由考其详。顾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日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宣之情。其人皆乐善好施,若医院,若义学,若孤独园,林立于国中。其器用也,务以巧便胜;其学问也,实事求是,日进而不已。其君子小人,皆敬上帝,怵祸福。其法律详而必行,其武备修而不轻言战。余初不知其操何术致此,今而知为用墨之效也。余读《墨子》诸篇,每引尧、舜、禹、汤之事以证其说。其说之善者,容亦有合于吾儒,而独其立教之要旨,专在于尚同、兼爱,则大异。彼谓等天下而同之,擞遂万物而利之,天下之人喜,人人得自伸其权,自谋其利,故便其说之行而乐趋之。交相爱则交相利,苟利于众,则同力合作,故事易举。无所甚亲于父兄,无所甚厚于子孙,故推其爱于一国,而君臣上下无甚差别。相维相系,而民气易固。学问则相长也,工巧则相示也,故互相观摩,互相竞争,而技艺日新。而又虑其以同裨同,无所统而易于争乱也,故称天以临之,使人人知所敬而不敢肆,由是而教诫修焉。明法以范之,立义以制之,使人人知所循而不敢逞;讲武以防之,使人人有所惮而不敢犯。由是而政令肃焉,由是而武备修焉。彼欲行其尚同、兼爱之说,而精详如此,行之者其效又如此,胥天下而靡然从之,固无足怪。

然吾以为其流弊不可胜言也,推尚同之说,则谓君民同权,父子同权矣;推兼爱之说,则谓父母兄弟,同于路人矣。天下之不能无尊卑,无亲疏,无上下,天理之当然,人情之极则也。圣人者知其然而序以别之,所以已乱也。今必欲强不可同、不能兼者兼而同之,是启争召乱之道耳。幸而今日泰西各国物力尚丰,民气尚朴,其人尚能自爱,又恃其法令之明,武备之修,犹足以维持不败。浸假而物力稍绌,民气日嚣,彼以无统一无差等之民,各出其争权贪利之心,佐以斗狠好武之习,纷然其竞起,天之不畏,法之不修,义之不讲,卒之尚同而不能强同,兼爱而无所用爱,必推而至于极分裂、极残暴而后已。执尚同、兼爱以责人,必有欲行均贫富,均贵贱,均劳逸之说者。吾观欧罗巴诸国,不百年必大乱。当其乱则视君如弈棋,视亲如赘旒。而每一交锋,蔓延数十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更有视人命如草菅者,岂人性殊哉?亦其教有以使之然也。

前夫今日,争乱之事吾已见之矣;后乎今日,无道以救之,吾未知其争乱之所底止也。然则韩子之用墨,举其善而言之也;孟子之辟墨,举其弊而言之也。日本之学术先儒而后墨,余故总论其利弊如此,作《学术志》。一,汉学。二,西学。三,文字。四,学制。

汉 学

日本之习汉学,盖自应神时始。时阿直岐自百济来,帝使教太子菟道稚郎子以经典。十五年,又征博士王仁,帝谓阿直岐曰:“汝国有愈于汝者乎?”曰:“有,王仁者,邦之秀也。”遂征王饥仁始赍《论语》十卷、《千文》一卷而来。应神十五年当晋武帝太康五年。考李暹《干文注》日:“钟繇始作《千文》∥此盖钟氏《千文》也。至继体七年,百济又遣五经博士段扬尔。十年,复遣汉安茂,于是始传五经。据《日本记》,以《礼》、《乐》、《书》、《论语》、《孝经》为五经。继体七年,当梁天监十二年,是时始传《书经》,相传日本有逸书者谬矣。日本于孝武、光武时,均通驿使,及魏并封王赐诏。而崇神时,有任那国入贡,垂仁时,有新罗王子归化,当时均不闻赍归汉籍,至君房所赍之书更荒远不可考矣。欧阳公《日本刀歌》曰:“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亦儒生好奇想像之辞耳。然汉籍初来时,仅令王子、大臣受学,第行于官府而已。及通使隋、唐,典章日备,教化益隆。逮夫大宝益崇斯文,自京师至于邦国,莫不有学,京师有大学,学有博士。国博士每国一人,学生大国五十人,上国四十人,中国三十人,下国二十人。自神龟以降,令博士兼三四国。学必藏经典,神护景云三年,太宰府言:“此府为天下一大都会,其学徒稍众,而府中惟蓄五经,未有三史正本。志在涉猎,道尚不广,伏请列代诸史各给一本,以兴学业。”诏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各一部。可知五经等籍,国学皆藏之也。才必为贡人。其教之之法,有《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之七经,七经皆立之学官,《易》立郑康成、王弼注,《书》立孔安国、郑康成注,《三礼》、《毛诗》立郑康成注,《左传》立服虔、杜预注。《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而《孝经》、《论语》则令学者兼习。《孝经》立孔安国、郑康成注,《论语》立郑康成、何晏注。宝字元年,特敕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若有不孝不顺者配诸陆奥、出羽。贞观二年,敕《孝经》用明皇御注。敕曰:“大唐开元十年撰御注《孝经》,作新疏三卷。考世传郑注,比之他经,义理殊非。又稽之郑《志》,康成不注《孝经》。安国之本,梁乱而亡。今之所传,出自刘炫,事义纷荟,诵习尤难。故玄宗为之训注,冀阐微言。乃敕学士佥议可否,硕德儒林成共嗟伏,应自今立诸学官。”考日本惟《公》、《谷》二传不列于学,后有遣唐使直讲博士伊与部家守传二传以归,于是家守初讲三传,然未建以为例。延历十七年,式部省奏:“窃检唐令《易》、《书》、《诗》、《三礼》、《三传》,各为一经,今请以二传准小经,永听教授。”诏允之。此外有算学,以《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六章》、《缀术》、《三开》、《重差》、《周髀》、《九司》各为一经。有书学,以巧秀为宗,不讲字体。有律学,有音学,日本之传汉籍,有汉音,有吴音。汉音盖王、段博士之所授者,吴音则传于百济尼法,明初来对马,以吴音诵经,故吴音又呼为对马读。有唐人袁晋卿者,于天平七年从遣唐使来归,通《尔雅》、《文选》音,因授大学音博士。延历十年,诏令明经之徒习音。十七年,又诏诸读书一用汉音,勿用吴音。有天文、阴阳、历、医等学。其养之之法,于大学置劝学田数百町,以资费用;于大炊寮每日给百度饭一石五斗,以赏其劳。其取之之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大学生取五位以上子孙及东西史部谓汉直、河内、文首爸姓之类,汉直之先为同知使王,文首之先为王仁,皆出刘汉之后。累世继业,或为史官,或为博士,因赐之姓,总谓之史部。史部所居在帝城左右,故曰东西。以补于式部。国学生取郡司子弟以补于国司,国司既试,则随朝集使造于官,至则引见于办官,并付式部试,而得第则叙官。而朝廷之上,自帝王以至公卿,皆喜为诗文,以相提倡。文武帝尝谒学行释奠礼,清和帝并诏修释奠式于五畿七道,以示尊崇圣教之意。大学、国学皆以岁时祀先圣孔子,初称孔宣父,神护景云二年亦谥日文宣王。大学配以先师为颜渊,从祀者九座,则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有、季路、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也。国学专祀先圣、先师,惟太宰府学三座为先圣、先师、闵子骞。所有典章制度一仿唐制,而遣唐学生所得学术归辄以教人,以故人材蔚起,延喜、天历之间,彬彬乎称极盛焉。王纲解纽,学校渐废,及保、元以降,区宇云扰,士大夫皆从事金革。源、乎迭起,互争雄霸,一切以武断为治,无暇文字。惟足利氏尝建一校,汇藏古书而已。世所谓足利学校是也。尔时惟缁流略习文字,国家有典章词令皆命僧徒充其役,斯文一线之传,仅赖浮屠氏得不坠地者三百余年。逮德川氏兴,投戈讲艺,专欲以诗书之泽销兵革之气。于是崇儒重道,首拔林忠于布衣,命之起朝仪,定律令,忠出藤原肃之门。时尚未有讲宋学者,忠年十八,遂聚徒讲朱注于西京,博士舟桥秀贤日:“自古无敕许不得讲书,朝绅犹然,况处士抗颜讲新说乎?”议欲逐之。家康闻之日:“林某可谓特达之识。”遂召见,被宠遇。俾世司学事,为国祭酒。及其孙信笃,遂变僧服种发,称大学头,而儒教日尊。先是,文艺之事一归于僧徒,藤原肃始倡程、朱学,然初亦为僧。及林信胜出,有僧人知其聪颖,强其父命之剃度,信胜坚执不可。德川氏既定国,儒者乃别立名目,然犹指为制外之徒,秃其颅不列于士林。信笃慨然以谓:“儒之道即人之道,人之外非有儒之道,而斥为制外,可谓敝俗,乃请于德川常宪,始许种发。此元禄四年正月十四日事廿。幕府既崇儒术,首建先圣祠于江户,德川常宪自书“大成殿”字于上,鸟革翠飞,轮奂俱美。诸藩闻风仿效,各建学校。由是人人知儒术之贵,争自濯磨,文治之隆,远越前古。自藤原肃始为程朱学,肃,字敛夫,号惺窝,播磨人。初削发入释,后归于儒。时海内丧乱,日寻干戈,文教扫地,而惺窝独唱道学之说。先是,讲宋学者以僧元惠为始,而其学不振,自惺窝专奉朱说,林罗山、那波活所皆出其门,于是乎朱学大兴。物茂卿曰:昔在邃古,吾东方之国泯泯乎罔知觉。有王仁氏而后民始识字,有黄备氏而后经艺始传,有营原氏而后文史可诵,有惺窝氏而后人人知称天语圣。四君子者,虽世尸祝乎学宫可也O'师其说者凡百五十人,尤著者日林信胜、一名忠,字子信,号罗山,西京人。林春胜、一名恕,字之道,号鹅峰,信胜子。林信笃、一名戆,字直民,号凤冈,春胜子。林衡、字德铨,号述斋,本岩村城主,嗣林氏,为信胜八世孙。木下贞干、字直夫,号锦里,西京人。新井君美、字在中,号白石,江户人。室直清、字师礼,号鸠巢,江户人。柴野邦彦、字彦辅,号栗山,赞岐人。那波觚、字道圆,号活所,播磨人。山崎嘉、字敬义,号同斋,西京人。浅见安正、字纲斋,近江人。德川光国、字子龙,号常山,水户藩主。安积觉、字子光,号澹泊斋,世仕水户藩。贝原笃信、字子诚,号益轩,世仕筑前藩。中井积善、字子庆,号竹山,大坂人。佐藤塑字大道,号惟一斋,江户人。尾藤孝肇字志尹,号二洲,伊豫人。古贺朴、字纯风,号精里,世仕佐贺藩。古贺煜、号侗庵,朴子。赖襄。字子成,号山阳外史,安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