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6最新版)
- 华图教育
- 165字
- 2024-12-22 20:19:47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目标
本章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考查记忆性的基础知识,考生需熟识此部分内容。
★学前导图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者的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具体体现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坚持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扭住一个中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实施三大战略。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4.实现三个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5.牢记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把握一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贯彻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4.做到“三好三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三发展四一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关键。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2.“五个统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新“三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4.总体要求。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第四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生命线、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坚持一个中心是兴国之要、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视频讲解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通过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3.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4.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四、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扫一扫,登录手机APP考试通,免费获取更多练习。
题目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