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6最新版)
- 华图教育
- 145字
- 2024-12-22 20:19:40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
★学习目标
本章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考查记忆性的基础知识,考生在备考时对邓小平理论包含的主要内容需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内容也要有较全面的把握。
★学前导图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
1.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到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3.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开始形成。
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了党章。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全面的阐述。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视频讲解
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这就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统一起来。
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包括了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的问题,同时还包括了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的著名论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强调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而且是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以及发展的艰巨性。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3.“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①改革的性质: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④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2.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一国两制”的构想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视频讲解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
(4)我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国际利益原则。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考点:邓小平理论
【真题链接——多选】下列属于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的有( )。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视频解析
【答案】ACD
【名师点评】1984年6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因此B项不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论断,不符合题意。1988年,邓小平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再次强调了这一论断。本题设问并未明确指出要选择首次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论断,因此D项符合题意。如果将本题理解为“首次提出”,则不选D项。A、C两项都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应为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