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彩印版)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华图教育
- 56字
- 2024-12-22 19:33:23
第一章 逻辑填空
重点知晓
逻辑填空题的出题方式一般是设置一段15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从中抽取1—3个词语依次排列作为正确选项,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入画横线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得体。抽取出来的词语主要涉及实词、成语和虚词。因此,逻辑填空可分为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和虚词辨析三种题型。在具体考查形式上,既有单纯的实词、成语或虚词的考查,也有实词、成语、虚词中的两者或是三者的混合考查。其中成语辨析、实词辨析以及成语和实词的混合辨析是历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的考查重点。
知识点串讲
常考题型一 实词辨析
题型·概述
实词辨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实词的运用能力。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实词辨析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实词辨析的考查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从中抽出1—3个实词,要求考生将恰当的实词选入文段。实词辨析可能单纯考查实词,也可能是实词与成语、实词与虚词混搭考查。
真题·印象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大危害,是将文化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工具和仆佣,________文化本身的价值,由此将文化完全________为商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忽视 贬低
B.疏忽 等同
C.无视 异化
D.漠视 降格
视频讲解
【解析】实词辨析类逻辑填空题。通过第一空排除B选项,“疏忽”指因粗心大意而没有注意到,题中出现的问题显然不是疏忽造成的;通过第二空,排除A选项,“贬低”一词语意较重,若文段选择“贬低”,宣扬文化的同时也批判了商品;D项中的“降格”指降低规格、等级或身份等,与“文化”搭配不当;C项中的“异化”表示逐渐变得不同,与文段意思相符,表示令文化本身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故选C。
知识·精讲
对于实词辨析题而言,常用的解题技巧有词语辨析法和语境分析法,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 词语辨析法
实词词语辨析可以从词语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对实词理性意义的辨析分为词义轻重、词义侧重两个考点;对实词色彩意义的辨析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两个考点;对实词语法意义的辨析分为习惯搭配和词性功能两个考点。当然,从历年真题来看,实词辨析题很少会单纯针对某一考点进行考查,而是会综合多个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个考点的解题技巧。
(一)理性意义辨析
所谓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即反映人们对所称谓的事物的理性认识那部分内容。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可以从词义的轻重和侧重点入手。
1.词义轻重
词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浅、性质轻重的差别。题目的表述中为我们提供的语境,可以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作为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比如:“批评、批判”这两个词语均表达了一定的否定意味,比较差异可知其中“批评”表达的语义较轻,说话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听话人改正其不足或缺点;而“批判”表达的语义则较重,表示所犯错误非常严重。
词义轻重辨析通常分布在某道题目的某个空格,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涉及的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
哀求>恳求>请求;渴望>期望>希望;阻止>阻拦>阻碍;悲悯>怜悯>同情;拷问>质问>质疑;错误>偏颇;禁锢>束缚;妨害>妨碍;剖析>分析。
辨析时需要抓住这些词的轻重意义,选择语义程度最符合语境的词语。
典型示例1
(山西2013)国际市场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外汇资产缩水风险、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________,中国需要________考量应对,谋定而后动。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货币和财政的、战略和战术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国对策”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困境 郑重 迫在眉睫
B.考验 审慎 刻不容缓
C.局面 仔细 急如星火
D.局势 认真 十万火急
视频讲解
【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国际市场疲软给中国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是对此种情况的客观描述。A项的“困境”“郑重”含有主观色彩,应排除。第二空中,“审慎”意为谨慎、慎重,比“仔细”“认真”语义更重,用于此处更恰当,故排除C、D项。再验证B项的第三空,“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用于此处符合语境。故选B。
2.词义侧重
有些近义词因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表达的角度或意义方向会有些差异,辨析近义词还可以从词义侧重点入手进行仔细分析。词义的侧重点辨析是山西省考一个重要的考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侧重点辨析的两个词语具有相同的字,辨析这两个词语考生可以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述,然后比较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判断二者之间的强调重点何在。
(二)色彩意义辨析
词语除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语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词语色彩意义的辨析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是考试重点涉及的考点,这里着重讲述。
1.感情色彩
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褒义词是指词义中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如英俊、佳丽、夸奖。贬义词指词义中带有批评、否定感情的词,如丑陋、流氓、谩骂。中性词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感情倾向的上词。有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不是非常明显,但确实带着某种感情倾向性,因此从感情倾向性角度也可以将词语分为积极(如成果、经验)、消极(如后果、教训)、中性(如结果)三类。辨析近义词要把握它们的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从而明确其差异,选择和语境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最为匹配的词语。
典型示例2
(山西2014)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________,我真的是无限________于我赖以思考和交往的中国文字,并________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醉 钟情 震惊
B.陶醉 偏爱 惊讶
C.沉迷 垂青 惊叹
D.痴迷 倾心 震撼
【解析】实词辨析题。首先分析第一空,从表达倾向看,文段中“徜徉”“壮丽的景色”均表达积极色彩,因此第一空也应选择具有积极倾向的词语,而“沉迷”和“痴迷”具有消极倾向,排除C、D两项;再看第二空,要与“于”搭配,而“偏爱”是及物动词,不能与“于”搭配,排除B选项。故选A。
2.语体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具有庄重、严谨的风格,一般用于议论文、说明文中;口语则带有轻松、活泼、亲切的风格,常用于记叙文、散文或杂文中。比如:在“调解、斡旋”这两个词中,“调解”可以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矛盾的疏导;而“斡旋”一词则为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不能随意混用。
(三)语法意义辨析
实词除了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还有语法意义。所谓语法意义是指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1.词性功能
实词辨析考查较多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多作宾语和主语;动词多作谓语;形容词多作定语和谓语。考生可根据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句法成分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词性。对词语从词性角度辨析的考查通常并不多见,只需要考生掌握从词性角度来辨析近义实词的基本意义即可。如“品位”和“品味”,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希望”和“愿望”,前者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后者只能做名词。
典型示例3
(联考2013上)及时纠偏,________纠错,不仅体现一个社会的集体智慧,也是一个国家理性力量的表现。就像当初如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今天解决人口超负荷的难度就会低得多。因此,从及时纠错的现代理性角度看,适度容忍不同声音是相当必要的,多元价值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达到某种________,以免在一个方向上走得太远而使纠错成本过大。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早 制衡
B.彻底 均衡
C.公开 均势
D.坦诚 和谐
【解析】由题意可知,“及时纠偏,________纠错”为完全并列关系,因此第一空应填入与“及时”意思相近且词性相同的词汇,只有“尽早”最符合要求,“彻底”“公开”“坦诚”都没有时间紧迫的含义。对于第二空,多元价值强调的是各方之间的制衡。因此本题选A。
2.习惯搭配
词语的习惯搭配辨析是指通过词语的惯常搭配或修饰的对象来辨析两个近义实词的不同。比如:“期望”“希望”这两个词,虽然都表达一种好的意愿,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希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期望”一词则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习惯搭配需要考生对词语的惯常用法有所积累,掌握从搭配角度辨析近义词的方法。首先要分析语境,看要填入的词语需要与哪个词语搭配,再辨析选项,看哪个词在习惯搭配上符合语境要求。比如:
“抚养”通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通常用于同辈之间;“赡养”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
“承载”通常用于抽象的事物;“装载”通常用于具体的事物。
“灌注”通常用于和水有关的事物,如心血;“贯注”通常用于精神。
“爆发”通常用于火山、革命;“暴发”通常用于山洪、泥石流等,或暴发户。
“领略”通常搭配风光;“领悟”通常搭配道理;“领会”通常搭配精神、旨意。
实词的用法辨析不仅考查惯常搭配对象的不同,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一是主被动的不同。如“授权”和“受权”,前者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后者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如“突破”和“创新”,技术本身可以“突破”,但“创新”是由人发出。
二是主客观的不同。如“限制”和“干扰”,前者强调客观存在的,后者强调主观引发的。
三是肯否定的不同。如“捉摸”和“琢磨”,前者通常用于否定的语境,后者常用于肯定的语境。
二 语境分析法
语境分析就是分析横线所在的语句和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个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应该具有什么特征。要把握所填词语的特征,就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寻找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也就是与横线上所填词语形成照应的词语或句子。在一段材料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关系,一种是语义关系。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通过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来把握,如果没有出现关联词,那么就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
(一)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关联词语表示,常考的逻辑关系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并且确定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是形成正向照应还是反向照应,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需要具备的特征。
1.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 A甚至B; A更B。
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且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要重一些。即A和B的语义一致,感情倾向一致,B比A语义略重。A和B形成正向照应。
2.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A,但是B; A,而B; A,然而B; A,实际上B。
即A和B的语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A和B形成反向照应。
3.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A,所以B; A,因此B; B,由于/因为A。
因果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在语义上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即A和B的感情倾向一致,A和B具有因果逻辑关系。
典型示例1
(山西2013)负面新闻并不是永远都制造________,从商业角度看,负面宣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________销售,尤其在公司和产品不知名的情况下。曾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某些书籍的作者让读者感觉________,书被评为劣作却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它们的销量增加了45%。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害 促进 亲切
B.损失 带动 熟悉
C.悲剧 刺激 陌生
D.难题 提高 冷淡
【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本题的关键在第三空,“作者让读者感觉”与之对应的后果是“书被评为劣作”,可见A项“亲切”和B项“熟悉”无法与后文对应,可排除。另外,前文语境中还提到了“不知名的情况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只有C项的“陌生”。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并列关系
正向并列关联词:A和B; A与B;是A,是B。
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A,而是B;并非A,而是B; A,并不B;有的A,有的B。
另外还有顿号、逗号和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顿号和逗号一般表示正向并列,有时也表示列举(表示列举时不需要前后内容语义相近);分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表示正向并列还是反向并列。
正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内容语义相近,感情倾向一致,前后形成正向照应。
反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语义相反,即在某一个语义点上形成反向照应。
(二)语义关系
如果语境中没有出现关联词,或者要填入词语的特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判定,那么可以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由此来寻找提示信息,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通常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三种语义关系。
1.解释说明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分句的末尾,后面有冒号或者逗号,或者有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表示举例的词语“比如”“例如”等,后面的分句就是对这个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的解释说明。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把握这个解释说明的句子的意思。
2.归纳总结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末尾,后面是句号,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由代词“这”或表示对前文肯定的词语“正如”“正是”引导,起总结前文的作用,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是围绕前文提出的话题进一步展开论述,在这些情况下,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往往是对前文语句意思的归纳总结。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对前文语句内容或话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3.修饰限定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中间,后面没有标点符号,横线前后都存在这个句子的句法成分,那么可以从搭配和修饰限定两个方面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首先考虑横线后面的词语,看选项中哪个词语可以与之搭配,从而排除或确定选项。如果从习惯搭配的角度无法判定,那么再考虑横线前面的修饰语,要填入的词语应该和修饰语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一致,形成正向照应。
典型示例2
(山西2013)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时,与人类拥有同样的________。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的最后,写下了一段________的话语: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绕行太阳,从这么简单的起源,进化出无数最美丽、最奥妙的事物。这样的生命观,庄严、高贵而且壮阔。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待遇 深入浅出
B.地位 奥妙无穷
C.权利 发人深省
D.优势 耐人寻味
【解析】“待遇”一般与“享受”搭配,首先排除A项。第一空前面的文字是对其要填入词语的解释说明,第一句的意思是,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因此其他生物也应当和人类一样,有权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根据常识可以推断,生物的高低等级不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必然也不同,因此,其他生物与人类拥有同样的“地位”和“优势”是说不通的,故排除B、D项。故本题选C。
常考题型二 成语辨析
题型·概述
成语辨析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使用成语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所考查的一般是我们常用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成语中容易误用的。因此考生要注意有效地积累成语及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真题·印象
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________,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
视频讲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
B.生生不息
C.薪火相传
D.继往开来
【解析】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结合文段的意思,空格处应选择意为“中医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选项。C项中“薪火相传”符合要求,故选C。
知识·精讲
作答成语辨析题首先要掌握成语含义、用法及近义成语辨析的方法。由于成语的含义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考生通常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含义而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另外成语在搭配对象、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因此也需要考生从这些方面掌握辨析成语的方法。
掌握分析成语语境的方法也是作答成语辨析题的重要方法。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选择和语境最为匹配的选项。
一 成语辨析法
成语辨析的方法与实词辨析的方法基本相同,包括成语的侧重点、程度、感情色彩、句法成分、搭配对象五个方面。
(一)语义侧重点
成语的侧重点指成语含义中最为凸显的核心语义。通过侧重点来辨析,可以快速找到与语境语义最为匹配的成语。把握成语的侧重点来辨析成语有两种方法:
一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动词及其修饰语。如“风生水起”和“方兴未艾”, “风生”和“水起”强调迅速壮大的动态变化,“方兴”强调事物正在发展的状态。如“薪尽火传”和“涅槃重生”, “火传”强调一直延续,“重生”强调死而复生。
二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不同的字。如“不谋而合”和“一拍即合”, “不谋”强调不用商量,“一拍”强调“合”得迅速。如“危在旦夕”“危机四伏”“危如累卵”, “旦夕”强调时间短,危机的迫近,“四伏”强调到处都有,危险多,“累卵”强调危险的程度。
典型示例1
(山西2013)拉丁美洲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之害,这形成了拉美人民在苦难中反思和抗争的传统,并铸就了________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拉美电影在世界影坛 。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百折不挠 独树一帜
B.坚韧不拔 长盛不衰
C.矢志不渝 别具一格
D.奋发图强 独具匠心
【解析】由第一空前的“反思和抗争”可排除C、D两项,“矢志不渝”“奋发图强”与“反思和抗争”所表达的语义不符。“坚韧不拔”一般用来形容“意志”,排除B项。故本题选A。
【易错点拨】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其中“图”指谋求。
(二)语义程度
成语的语义程度指成语语义的轻重。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语义轻重上相匹配。如“事与愿违”和“雪上加霜”都有结果不理想的意思,后者语义较重。
典型示例2
(山西2012)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京剧缺乏了解,不懂得欣赏京剧的美;还有一部分人对舶来品________,认为都比国内的好,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却认为是老土的、过时的东西,而________。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 嗤之以鼻
B.一见钟情 充耳不闻
C.另眼相看 不屑一顾
D.青眼有加 不足挂齿
【解析】此题关键在第二空,该空概括一部分观众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的看法,根据文段中的“老土”“过时”可以判断一些观众对京剧等传统艺术持否定不予接受的态度。“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含有极端轻视的意思。这两个成语与文段语意不符。“嗤之以鼻”用在这里语义过重,故选C。
(三)感情色彩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也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感情倾向上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感情倾向上相匹配。如“声名鹊起”和“炙手可热”,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如“殚精竭虑”和“处心积虑”,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典型示例3
(山西2013)前些年翻看先生的这本书时,尽管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趣,对这本话语剪辑独出心裁的编排方式下潜藏的 常常默契会心,但读完仍是感到 。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至理名言 戛然而止
B.妙言要道 耳目一新
C.不经之谈 百读不厌
D.微言大义 意犹未尽
【解析】先看第一空,“至理名言”指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用“潜藏”修饰“至理名言”不恰当,“不经之谈”是贬义词,排除A、C两项。再看第二空,既然“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趣”,对这本书的内容又“常常默契会心”,说明对其内容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用“耳目一新”显然不合适,排除B项。所以本题选D。
(四)句法成分
成语的句法成分指成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即充当主语、谓语还是宾语。一般来说,名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如“真知灼见”和“见仁见智”,前者可做主语或宾语,后者可做谓语。
典型示例4
(联考2012下)文化不是有钱人的游戏,以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名牌包包一样,瞬间即可完成。文化也不是幻想者的梦想,以为就如魔术里的鸡变鸭一样,立刻即可________。如今,谈论文化、投资文化成为时髦。很多人以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文化就能一下子________;以为经济都可以在当年几近崩溃的边缘飞快地发展起来,以我国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的腾飞同样 。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胎换骨 升堂入室 倚马可待
B.面目全非 捷足先登 轻而易举
C.超脱尘俗 繁荣昌盛 稳操胜算
D.革故鼎新 登堂入室 信手拈来
【解析】由“如魔术里的鸡变鸭一样”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语意在强调变化巨大。“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多用做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超脱尘俗”没有强调变化。“革故鼎新”指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用在此处主谓搭配不当。故本题选A。
(五)搭配对象
成语的搭配对象指成语惯常的用法,也就是语法上的搭配要求,如一般用来指人还是指物,或者一般用于哪类事物,或者一般用于单数还是复数等。如“滔滔不绝”和“络绎不绝”,前者一般指话多,后者一般指人或车多。如“兼收并蓄”和“相辅相成”,前者通常用于一个事物对多个事物,后者通常用于两个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5
(安徽2012)好的小说应该是可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比如大仲马的小说,之所以流行百年而不衰,就是因为有着________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
视频讲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完美无瑕
B.津津有味
C.引人入胜
D.意犹未尽
【解析】完美无瑕:达到最好标准。显然,“完美无瑕”不可用于故事情节。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宾语,此处应填定语。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意犹未尽:指还没有尽兴,一般被用来形容活动感想。根据词义和语境,应该选“引人入胜”。故选C。
二 语境分析法
与实词辨析一样,作答成语辨析题时要对语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借助上下文去判断语境所需要填入成语的特征。
成语语境分析也分为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
一是逻辑关系。根据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判断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把握要填入的成语和提示信息所形成的正向或反向照应,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逻辑关系主要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分析语境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实词辨析的逻辑关系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语义关系。根据横线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判断要填入的成语和前后文的语义关系,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语义关系主要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根据语义关系分析语境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实词辨析的语义关系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当成语与实词或是虚词混合考查时,要看哪一个空更容易入手,要综合运用语境分析和成语、实词、虚词辨析的方法作答。
典型示例
(山西2015)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___剧作。
A.轻描淡写 不知不觉 复制
B.浮光掠影 潜移默化 认同
C.意犹未尽 耳濡目染 实现
D.囫囵吞枣 天长日久 模仿
视频讲解
【解析】成语与实词辨析题。通过“能翔实而真切”得出前面的词表示不细致的词语,只有“浮光掠影”符合此意,而且“潜移默化”也与“‘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相互照应。故选B。
三 字面照应法
成语中的某个字和语境的提示信息中能表达其核心意思的某个字词形成字面上的重合(即相同)或者形成正向或反向照应(即同义词或反义词),那么这个成语很可能符合这个语境,是正确答案。
这个技巧适用于部分成语辨析题目,其适用范围是:
第一,选项给定的成语的正确含义基本可以从字面得出,或者说成语中的某个字能体现出这个成语的核心语义。
第二,与成语中某个字形成照应的字词,要能够表达它所在的语境提示信息的核心意思。
典型示例
(山西2014)对一个领导而言,要想使事业获得成功,必须学会________,就是要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这样才会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________,选择恰当的时机与人选来完成任务。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势利导 一举两得
B.高屋建瓴 游刃有余
C.审时度势 有的放矢
D.统筹兼顾 全力以赴
【解析】成语辨析题。第一空的提示性信息为“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正确答案应与该句意思表达相同,A项中“因势利导”强调引导,B项中“高屋建瓴”强调从高处思考判断,均与提示性信息不符,因此排除A、B两项;再看第二空,仍是后对前的提示,提示性信息为“选择恰当的时机与人选”,强调的是“针对性”,并没有突出“全部力量”,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
常考题型三 虚词辨析
题型·概述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前四者常在考试中出现。副词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词。在近几年山西省考中,虚词辨析题考查较少,考生简单了解即可。
真题·印象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如果 甚至 而且
C.只是 也许 可见
D.虽然 也许 然而
【解析】分析语句逻辑:由“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以推出,前面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后面的句子强调小的程度,是递进关系;最后一句是对另一种优点的叙述,选递进关系连词。所以分别选择假设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只有B项符合。
知识·精讲
作答虚词辨析题同样也需要分析语境,看空格上需要填入一个起什么语法作用的虚词;辨析选项也是作答这类题型的有效方法,考生可通过观察选项中给定的虚词哪一个更符合或不符合语境,由此来排除干扰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一 虚词辨析法
虚词辨析可以从词性、功能、用法三个角度入手。
一是词性辨析。虚词与实词容易混淆,虚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必须附着在实词上,表示语法意义。
二是功能辨析。虚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辨析,特别是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的辨析,是公考容易出现的考点。
三是用法辨析。两个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虚词,可能在用法上有些差别,不同的词应运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典型示例
(河北2013)商品丰富了,产能过剩了,这本身并不完全是坏事________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________都是短缺的话,企业就没有了发展动力。________产能严重过剩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这样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 因此 不过
B.只有 否则 因此
C.没有 如果 而且
D.只有 如果 但
【解析】准确理解语句逻辑。首先是观点:产能过剩不完全是坏事。接下来采用条件复句指出在产能过剩时企业的竞争加强,采用假设复句指出没有适度的过剩,企业就会缺乏发展动力,最后转折指出尽管产能过剩不完全是坏事,但也需要警惕。符合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的连接词只有D项。另外,也可以观察横线后面句子的连接词:……才……就。“只有……才”“如果……就”是固定搭配。
二 语境分析法
虚词考点基本上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要判断应该填入什么关联词,首先要分析语境,特别是语境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选出相应的关联词语(见下表)。
典型示例
(广州2013)理想上,民主尊重缓慢的原则,________要让所有受影响的人有表达机会,然后大家沟通、讨论、决策,________不是一味追求效率。
视频讲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 更
B.不仅 而
C.因为 更
D.因为 而
【解析】通读句子可知,第二空前后的两个分句构成转折关系,而A、C两项的“更”表示递进关系,故可排除。“不仅”不能单独使用,而后文没有表示递进的关联词与之搭配,故排除B项。因此本题选择D项。
总结•笔记
重点:1.实词辨析中搭配范围的考查。2.________
易错点:1.成语语义侧重点的把握。2.________
技巧总结:1.语境分析法。2.________
专项练习
逻辑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