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钱乙,创立六味地黄丸的儿科神医(2)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 罗大伦
- 4895字
- 2016-03-14 17:28:33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啊!
原来梦里常常出现的那个模糊的身影就是父亲啊!
原来自己坐在小板凳上被抛弃的梦境也是真的啊!
原来自己的亲生父亲可能还活着啊!
钱乙慢慢地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放声大哭。(乙号泣。)
在痛哭一场后,他仔细地想了很久,然后擦干眼泪,来到了姑父的床前,郑重地对姑父说了一番话:“姑父,您把我抚养成人,我们情同父子,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您当做自己的父亲来看待的。”
姑父感动地望着钱乙。
钱乙接着说:“至于我的生身父亲,不管他是死是活,我也要去寻找他。他虽然对我不公,但我毕竟是他的儿子,孝道还是要讲的。如果他还活着,现在也应该老了,需要人照顾了。他对我可以不尽抚养之责,但我不能不尽侍奉的义务啊。”
姑父吃惊地点点头:能以孝道立命,这孩子的一生一定会走得很好啊。
谷雨日。
阴雨连绵。
钱乙的姑父——吕医生去世了。这个善良的乡村医生是值得尊敬的,他培养出了一位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实在可叹啊。
现在家里只剩下钱乙和他的姐姐——姑姑和姑父留下的一个孩子。
钱乙必须担当起支撑一个家的职责了。他按照对待父亲的礼仪,安葬了自己的姑父。
葬礼办得很隆重。
受过吕医生恩惠的乡亲们,听说了吕医生去世的消息后,从十里八乡纷纷汇集而来,向一位在乡村奔波多年的医生表示敬意。
有很多医生,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富贵,但是身后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怀念,哪怕你只是为他治好过一次疮痈,他都会对后代讲好多次。
这就是乡村医生,从古至今,他们一直都是这样不求回报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葬礼后,钱乙开始打听谁家的公子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并且人品等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
终于,有人提起邻村王秀才的儿子人品很好。
于是钱乙托媒人登门,没想到双方都非常满意。
婚期定下后,钱乙开始为姐姐筹办出嫁的事宜。
过去,父母去世的三年内是不能办喜事的,那是为了表示对父母尽孝。
但是,在丧期内出嫁孤女,那更是守孝道的表现,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可含笑于九泉之下。
于是,周边的父老乡亲们都在含泪关注着这场婚礼。
到姐姐出嫁的日子了。
钱乙穿上了自己最干净的衣服,以女方家长的身份送姐姐出嫁。
时辰到了,鞭炮响起,大门打开了。
大家看到这个家里仅剩下的两个人走了出来,姐姐和弟弟。
弟弟在送姐姐出嫁。
在姐姐坐上轿子的那一刻,钱乙的眼泪流了下来,他闭上了眼睛,心中默念:“姑姑、姑父,你们该安息了!”(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行葬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婚礼之后,钱乙把姑父留下来的房子卖掉,然后把钱送到了姐姐那里。
姐姐看他背着行囊很诧异,便问道:“弟弟,你要去哪里呢?”
钱乙笑着回答:“姐姐,这里的事情都结束了。我要去寻找我的父亲了,如果他活着,他该需要我了。”
千里寻父之路
农历六月五日。
芒种。
大风。
钱乙起程了。
风吹动钱乙的衣摆,呼呼作响。
风从海上来,带着海草的味道。
钱乙昂起头,逆风而行。
钱乙的父亲钱颢到底去了哪里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谜,我们只看到文献里记载的“东游海上”,这范围可大了去了,我觉得只能靠想象来写了。
估计钱乙当时所知道的情况比我们多不到哪儿去,反正是向东,大方向是没有错误的,然后一定要去海上,估计要从山东半岛乘船出发。
这是个艰苦的旅程,如同大海捞针,估计和寻找一个真正的神仙所费力气相仿。钱乙一边沿途给别人治病,一边打听自己父亲的下落,这个工程耗费了钱乙好几年的时间。
大家不要小瞧了出海,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古代,那绝对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的(现在好像也差不多)。出发前还要点炷香好好拜拜龙王,稍微一个不留神,就会葬身海底喂乌龟。所以,钱乙就在海边建立了一个大本营,然后等着老天爷给个笑脸,伺机出海。
这样的远洋业务钱乙同志一共进行了五六次,估计此时的他已经是个航海老手了,比现在的驴友们要专业得多。
苍天真是照顾有孝心的人啊,就是这么一个近乎无法完成的寻人计划,却真的让钱乙给完成了。几年后,他终于打听到了父亲的所在地(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敢情这位钱颢同志还没有成仙啊!
那么他在干什么呢?让我来放胆猜想一下吧。
首先是他已经老了——显然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
其次是他并没有再娶妻生子,因为后来他跟着钱乙回来养老了。
按照我的想象,他此刻正在日本的某个小岛上卖烤鱿鱼给旅游者呢。
他已经白发苍苍了,蹲在地摊上一边用扇子扇火,一边不停地嘟囔:“啊!喷香的鱿鱼串啊,大大地好吃,各位快来咪西咪西吧!”
这时周围的一个人跑来告诉他:“钱桑,听说,你的儿子,来找你的干活,你的,快快地去见见。”
钱颢呆住了,衰老昏花的眼睛半天没有眨,片刻,又开始摇扇子:“不会,我的,没有儿子的干活。”
这么说话太别扭了,我们还是让他说正常的中国话吧:“不会吧,我的儿子,应该不在了啊。”
来人说:“听说,他的名字叫钱乙啊。”
钱颢终于停住了手里的扇子,张着嘴,说不出一句话来,半晌,才说:“千万不要带他来见我!千万不要!”
可是,钱乙已经来到他的面前了,他从众多的地摊小贩中,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熟悉的面容,这个在他的梦境里出现过无数次的模糊面容,现在已经苍老了。
就是这个人,当年把几文钱放在自己的身边,然后背着行囊远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钱乙张开嘴,涩涩地喊了声:“爹。”
钱颢如雷击般怔在那里,慢慢地抬起头,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面容。
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吗?那个好多年前坐在小板凳上,睁大眼睛望着自己离去的孩子,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吗?
钱乙轻声地说:“爹,跟我回家去养老吧。”
眼泪从钱颢昏花的眼睛里流了出来,他蹲在地上说:“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呢?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啊?”
然后,他放声大哭:“我心里有愧啊,我亏欠你太多了,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啊!”
“因为,你是我爹啊。”
大海波涛澎湃。
浪花拍打在岸边的岩石上顿时水花飞溅。
回家的路漫长而艰辛,父子俩一共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回到家(又积数岁,乃迎以归)。
没人知道钱乙和他父亲去的地方到底是哪里,日本是我猜的,没有文献可考,各位千万别拿这个说事儿——说钱乙到过日本成就了中日友谊的佳话等。但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去的地方看来确实很远。
回到家时,钱乙已经三十几岁了。
当钱乙带着老父亲出现在乡里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该不是父子俩都成仙了吧?上来一问,敢情还是凡夫俗子,只是受尽了千辛万苦。好多人都感动得哭了(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大家齐声赞叹,这可是真正的孝行啊。
邻村的张孝廉和陈孝廉还特意挥动了笔杆,写了几首得意的诗歌来赞颂这件事情(多赋诗咏其事)。
从此,钱乙有父亲了。他精心地照顾父亲,同时开始了稳定的行医生涯,白天行医,晚上陪着父亲喝上几杯(钱乙后来的酒量也不错,估计就是这个时候练的)。
七年以后,钱颢去世了。钱乙用隆重的葬礼安葬了自己的父亲。
钱颢东游,是想寻找天上的幸福,却没有想到,真正的幸福就在他的家里,在他儿子的孝心里。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基本分析出钱乙同志的一些性格特征。首先,他儿童时代的心理是有创伤的,这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但却恰恰使得他对儿童抱有极大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最终上升成为一种博爱精神,成为他为儿科治疗奋斗的动力;另外,从他处理姑父和亲生父亲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同志极其质朴、孝顺,其道德水平是很高的,这使得他能够在日后不断进取,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以上是对钱乙同志前一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的总结,供同志们参考。
儿科医生钱乙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乙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他的医术也日趋成熟。
这么来形容钱乙的工作量吧,估计他是把周边地区的孩子都扫荡了个遍。但凡找个没病死有幸长大成人的,拉来问问:“小时候有病是谁给瞧好的啊?”回答:“钱乙叔叔。”估计就是这样的。
这其中,有两个孩子还非得提一下不可。一个孩子叫阎季忠,这个孩子在五六岁时,患了好几次病,这病重得好多大夫都说治不好了,准备后事吧。孩子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在须城做官,急得就差点儿当着同事们的面哭了,后来有同事看不过去了就告诉他:“东平的钱乙那可是儿科专家啊,估计人家能有办法,你不妨试试。”
于是他就把钱乙请来了,结果很快就把阎季忠给救活了,就这么着,两家还成了朋友。
您该问了,这事估计在钱乙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小事吧,唠叨这个干吗呢?
我唠叨的原因是,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看到钱乙老师救了这么多的人,感到这是一件好事情,为了“使幼者免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他就把钱乙老师经常用的药方和方法给记了下来。这可是真传啊,钱乙老年时亲自给他掰开了讲了讲,各个方药怎么怎么用的。
后来,阎季忠把这些讲稿整理整理就给出版了。请各位注意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钱乙的书,就只有阎季忠出版的这一本,独一份,如果没有阎季忠,那钱乙的学问就绝世了,我们就会根本不知道钱乙是怎么看病的。可见,阎季忠的功劳很大啊!这正是:钱乙给了这个孩子第二次生命,而这个孩子,也成就了钱乙学问的传承。
另外一个孩子叫董及之。这个孩子当时也病得不轻,他患的是斑疹,由于治疗不当,结果变成了危候,斑疹已经黑紫内陷了,这是说明正气已经大虚,如果再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危恶殆极),家长这个时候也是急疯了(父母已不忍视),怎么办?这时有人提出来了:“听说钱乙治疗小儿病那是一绝啊,怎么不请来呢?”
对啊,董及之的父母如梦初醒,赶快请来了钱乙。结果钱乙用一种叫牛李膏的药,给孩子服下去后,孩子就开始拉出了像鱼子那样的大便,接着,斑疹开始变红,最后慢慢地发了出来。这种病,就怕斑疹往里走,那叫内陷,危险着呢;如果往外走,发出来就好了。
孩子救活以后,家里人惊奇无比,就问钱乙:“钱老师,您太厉害了!可您用的这个牛李膏是怎么做的啊?您能告诉我们吗?万一孩子以后再患这个病呢?”
人家钱乙也不掖着藏着的,就直接告诉他们了:“嗨,就是牛李子,等到九月份后摘下来,熬成膏,少放一点麝香就可以了。”
中医有好多民间的方子特简单,但疗效非常好,各位看官有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给董及之看完病以后,钱乙也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患者太多了,有时想记住都难。后来,钱乙年老时,从太医丞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到故乡。一天,有个叫董及之的年轻医生来拜见他。
董及之?钱乙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个名字了,那就请进吧。
董及之进来,拜见了钱乙后,拿出了自己写的一个小册子,叫《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钱乙打开一看,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写得好啊,这都是我平时研究的内容,可我还没来得及写出来呢,你居然已经掌握了(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予乃不言传而得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且还如此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传授给大家(有惬素所愿以授人),真是难得啊,这样吧,我来给你写几句评语放在卷尾吧。”
看来钱乙是真的看好这位年轻医生了,就以他太医丞的地位给写几句话,还是那么客气的话,真是太难得了。
写完了钱乙就问,你怎么会找到我这里呢?(意思是我不大认识你啊!)
董及之说:“您可能不大记得了,我小的时候您救过我的命啊!”
然后提了些细节,钱乙这才想了起来,原来是这个孩子啊,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还成了一个医生!
董及之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当时有人描述了他的行医状态,说“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意思是说,无论严寒或酷暑,只要有患者来找,他都立刻奔赴患者家中,患者中有贫穷的,他都要周济一下。
真是一个好医生啊!
钱乙以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在这种高超医术的感召下,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
医道,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承的。
后来,当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出版的时候,就把董及之的这个小册子也附加在书尾一起给出版了。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容,这本小册子很有意义,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温病的治疗思路,是后世温病学派的众多起源之一。
在这种繁忙的诊疗工作中,时光慢慢地流逝了。一转眼,钱乙已经50岁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段未知的旅程正等待着他。
网友互动
Zongsan:
读到钱乙夜观天象,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我忽然想起一位美国中医,他叫倪海厦,据说可以根据黄历来诊病。倪医生的教学光碟分针灸篇、神农药学篇、内经篇、伤寒篇、金匮篇,一篇就是1000美元,说实在的,我是有点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