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次后有二问答。两重除障。初净业章除我入觉。后普觉章依师离病。此皆观行中障。故同大科。初中虽约计执浅深说有四相差别。然唯是我见。故经文除别列四名之外。节节皆有我字。若除此执便是圆觉。故云入觉。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同上。陈辞句中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 前总明观行。一向称理而修。犹可领解。今于一味之中。广张诸轮屈曲差别。差别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故不思议

一切如来因地行相 远成所答文殊之问

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悟因行也。夫果德称真约理可照。因行治染体解是难。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如琉璃瓶盛多芥子。故深庆矣。二问后又三。一正问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此中问意不说本来都迷。意明已知觉性圆明诸法清净。何得凡心宛在不合觉源。所作所为情犹憎爱。自他全别难自浑融。比对果人天地之远。觉心本净悟即应同。更有何法染污。令我用心异佛。故云因何迷闷不入。二情后

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 法性者诸法之性。若直谭本体则名觉性。若推穷差别之法。皆无自体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豁融诸法。全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前经文但云觉性。唯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三结意

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下三唱仿前

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正说长行中四。一总叙过由。二别释四相。三存我失道。四断惑成因。初中总叙四相。为过患之因由。文二一明过患本起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未曾悟故。故下有生盲之喻

妄想执有 无中横计

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统唯我相但由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四名复有二相。一迷识境。二迷智境。初者谓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如金刚两论所说。迷智境者。即此经说。至文当知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真我本有。迷之谓无。妄我本空。执之为有。四皆横计。故云尔也。二明过患滋多文四。一展转生妄。二违拒觉心。三动息俱迷。四结成障道。今初展转者初四句由迷起惑。次二句由惑造业。次二句由业招报。后一句反于五道堕于二乘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 谓由执四相为实我体。所以于自生爱于他生憎。顺我者爱。违我者憎。如是爱憎皆由执我。故曰由此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四大五蕴迷性妄生。众缘假合已是虚妄。更于其上重执我人。故云尔也

二妄想依生妄业道 由前二妄故。生起造作种种妄业。业能引至苦乐之果。故名为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 业成即受生死流转。生死流转是所至之果

厌流转者 厌三界不安皆如火宅。息缘断惑

妄见涅槃 趣寂耽空志在灰身灭智。然上十句总当二乘宗中生灭四谛也。谓初六句集谛。次二句苦谛。次一句道谛。后一句灭谛。二违拒觉心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 正是结答前问。前问云何迷闷不入。今答云。由认四相展转生过。纵离六道复堕二乘。是故不入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 前问云因何使诸众生不入。故此答云。非觉违拒使之不入。但由认我故不入也。如梦身未忘不能合于本身。非本身违拒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释成非觉违拒。意云。入时若是觉入。不入即是觉拒。既入者自是信解行等。觉体元无出入。入与不入何责于觉。三动息俱迷文二。一正明

是故动念 即前苦集八句

及与息念 即前灭道二句

皆归迷闷 结成不入二征释文二。初征

何以故 动念既为背觉。息念即合契真。何故皆称迷闷。二释分一一直释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 最初根本而起。又从本源而起

为己主宰 由将无始住地无明为我主故。动是我动。息是我息。我相既在动息俱迷。二转释。前是对征之释。此又委细释于前文本起之义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 未曾悟故。如人若十岁二十始盲。则眼前虽不见物。说之即能了知。若胎中无目生来便盲。则对色之时种种为说终无所益。则先须金錍抉膜然后指示是非。故涅槃经说。如盲人不识乳色。他人为说展转譬喻贝米雪鹤。竟不能得识其乳色

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前得本起因地。则所修皆是佛因。此用本起无明。一切皆是魔业。又前以觉圆明故根尘普净。结云一切是觉。今以无明为本。故云皆是无明。前如金为千器器器皆金。此如土为千器器器皆瓦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由爱故得身。若断身即违爱。如人身纵卑陋病苦亦自保命终不能断。断余或可。自断诚难。认我亦尔。断一切烦恼恶业。容有得者。欲令断我其可得乎。何以故。我终不能还断我故。又有我故必不觉我。如眠不自见故。必情忘想尽与觉一体。觉是真我则妄我本无。方名为断。如梦身纵令至劣至苦梦时终不肯断。必须觉来合于本身方嫌梦苦复无可断。四结成障道

是故当知 指前意势。直从我体起憎爱已来。乃至不断命等。此都结之以成障道所以云

有爱我者我与随顺 对顺生爱以明我

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对违起憎以明我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 双指上二唯滋无明。故知迷心修道纵令勤苦种种行门。但助无明何成佛果

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正明障道。言相续者。本从无明而生憎爱。憎爱还熏无明。种子现行相续不断。将此求道毕竟不成。故宝积经云。于身生宝爱。不离于我人。彼作是修行由斯堕恶趣。二别释四相。然此我等行相殊常。常者但约迷执。初果已除。此乃直就修证。罗汉未晓。文中即为四段。一约事验我。二悟我成人。三了迹迹生。四潜续如命。初谓验其任运分自他者是其我相。文中二。一标释粗相。二结指细相。初中二。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夫我难自见。约事证知。但验自他各殊。即证自中有我。设令修道舍妄证真。但觉有心。总名我相。二约喻以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紧急)缓 缓慢皆是支体不调手足失度之状

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此况道者燕居静室或隐深山。心绝经营境无违顺。习闲成性暂得忘情。不觉自他谓证无我。若违顺所逼宛有心生心。既未平方知我在故下云。若复有人叹谤其法即喜恨等。二结指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 上能下所

如来毕竟了知 于所证中又上是能了知也

清净涅槃 所了知也

皆是我相 谓非但了知二乘涅槃为我相。设使了知如来涅槃亦是我相。然涅槃但是觉体。非别有可证。今既证得涅槃不忘能所。即是我相。二悟我成人。悟前非者是此相矣。文二。一粗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觉前非也。者字正名人相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 不作证心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 同前非也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 绝所证之过。除能悟之累

悉为人相 结成也。二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 不取能所故

俱是我者心存少悟 此智不袪为存悟矣。非诸差别故云少也

备殚证理 无非不尽故曰备。殚尽也

皆名人相 结成细相。三了迹迹生。谓前二相俱是心迹。总不执之故免我人。然此了心又亦是迹。故云了迹迹生。文三。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觉前能悟悟是所觉。悟既成所觉又名能。展转无穷皆成能所。能所及处皆是相待。了此无定。故离前非计所不及。谓免诸过。不觉此计又是众生。众生者不定执一之谓也。二举喻征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 借世人语辞以为义势。显众生相

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 双标非也。下自释云

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以自是众生故非我也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 以云我是众生不云彼是众生故非彼也

非彼我故 非彼人之我也。又显于自于彼不计我人。故非彼我。三指前对辨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我相)了悟(人相)皆为我人 指前二相也。下对之以辨众生之相云

而我人相所不及者 了证者空则我不及。了悟者空则人不及。不执主宰故离我人

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心不忘故即。上者宇四。潜续如命谓。都无所执但拟修行由。不起心免前三过。即此无执之业智相续未忘。非故生心。故言潜续。文二。一征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可知)心照清净 即心之照故云清净。即自觉也

觉所了者 觉前三相即觉他也。证悟等尽彻于真源。无别能觉。故上云心照

一切业智 拟将此智修习一切无漏之业故

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虽能除妄而不自除。故不自见。不自见故犹如命根。如命根者。兼取相续不断之义。二展转细释又三。一以义正释

善男子若心照见 是此门之相

一切觉 是前三相

者(通二)皆为尘垢 双指过患下释过患所以云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由将此心见前诸觉故不离尘。以心未忘故。二以喻反释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 汤销冰尽同成一水。更无能知尽者。反明此业智既照前三相皆尽。则是我病未尽。如冰若言我尽。即此言尽之冰便是不尽。若细配合则水喻真性。冰喻四相。汤喻智慧。煎水名汤。悟心名智。故谓水冻成冰。还煎水以销之。冰汤俱尽湿性独存。以喻心迷成我还悟心以消之我智俱尽照体独立。三以法正合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若以同喻反合。应云无别有我知我尽者。今翻喻势顺前正释。故云正合三存我失道文二。一总标失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 由前四相皆有取证

终不能成一切圣果 既将此心修行。则行行。皆带能所。故不成圣。正同华严多劫六度不名菩萨

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正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时。修则皆证。末世之时人多取相。今既取证相。则正法亦同末世。若遇此教了达病源。则虽末世还同正法。后展转广释文四。一认我为真。二说病为法。三将凡滥圣。四趣果迷因。初中二。一征释其过。二结成障觉。初中六。一久修如何不证征。二认我取证非真释三取证云何妨道征。四爱寂憎喧非脱释。五何知证法非脱征。六赞喜谤嗔验我释。今初

何以故 劫数既多行又勤苦。以何义故不证圣果。释中二。一法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良由认我以为涅槃故。虽多劫勤修终无所益。如认梦身以为自己。勤为家业种种疲劳。终无一事益于资产。二喻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贼若在外犹可堤防。养之为儿如何捡慎。又知贼是贼贼无能为。认之为儿宁免破败。以喻六根取境犹可制御藏识妄我难以辨明。故如来藏中功德之宝念念衰耗。由此贪穷难集福智。三证何妨道征

何以故 纵使认我取证。何以便妨于道。憎爱非脱释

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夫生死轮回本自憎爱。欲求解脱须尽二源。今爱涅槃还是本爱。今憎生死亦是本憎。弃苦欣乐虽殊。憎爱元是本习。带之修道佛果岂成。伏我爱根为涅槃者。由伏之故不起。不起之相似涅槃相。以似为真故云尔也

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本爱涅槃拟除生死。爱心既在即生死根。爱根憎苗岂名解脱。五何知证法非脱征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法者涅槃。由前释知爱涅槃者名不解脱。故此征云。若爱生死许是系缚。今悟涅槃是寂灭法。以何相知云不解脱。六赞毁验我释者。谓实证者必无我无我故即无嗔喜。今为法嗔喜。即知证法非真。我未尽故。文中二。一标我未尽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已微证为自清净 外知根尘假合。内觉性体寂然

由未能尽我相根本 正标未尽。二以境验知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 然世境违顺粗重易明。唯就法门最难觉察。但言为法嗔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相

则知我相坚固执持 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无间断

潜伏藏识 种子也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现行也。遇境则发相续流转。通而言之。谓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执犹坚潜藏相续。虽慧军数举魔众频摧。且阿赖耶城难攻主宰。末那常侍防护牢强。意识谋臣经营内外。旁监五识之将。以镇六根之门。由是贼主频通游戏。时时偷号惑我法王。往往侵强扰我观境。虽外怯般若。昼伏夜行。而内挟无明昼夜不断。二结成障觉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二说病为法文一。一正释其非二结成障觉。初中二。一覆推。蹑前为法嗔喜之次推穷。以成说病为法之过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恐闻嗔喜是我便拟忍受不嗔用为无我。故推征云。若见彼是毁人我被彼毁而不嗔者。此亦是我。故云。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既见有毁我者则未得我空。亦应云。若知我空无我说法。故次云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然毁者是彼。说者是我。经文于毁者言无。反明过也。于说法者言有。顺明过也。翻覆推过者。下拟决断为病故

众生寿命 阙人相者。取其文润成句

亦复如是 例于我也。二决断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 指前所推之过也。即是四相四相若存总名为病

是故名为可怜愍者 以病为法诚可怜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