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阴症阳症辨(1)

伤风伤寒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若不辨明杀人多矣虽仲景张公有伤寒专门之书我可不必再传然而各有不同正不可不传也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人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腑则为阳邪入于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人之脏腑之阴阳也然而腑又不同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方名转春丹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方即名回春丹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此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余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转春丹桂枝(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麻黄(三分)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 白术(三钱) 半夏(三分) 神曲(一钱) 苏叶(八分) 水煎服回春丹麻黄(一钱) 石膏(二钱) 青蒿(五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当归(五钱)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芥(二钱) 人参(三分) 玄参(二钱) 水煎服

中风

中风之症世人以风治之误之甚矣盖中风之症乃人阳气虚与阴气涸而中之也何尝有风哉人见其疾之忽然而来有如暴风疾雨遂以风名之其实乃中气而作中风也治之法一治风无不死者必须治气始能有效然而中气不同也内有中阳气之虚有中阴气之涸又不可不辨也中阳气之虚者奈何其人一时卒倒口吐白沫痰声如鼾目直视胡言乱语者阳症也若中阴气之涸者亦一时卒倒目不知人时而躁时而静欲睡不能言痰如锯吐不绝口中流涎不止盖阴症也二症亦相同者均不知人最难辨而最易辨也易辨者何辨之眼而已矣眼直视者气虚也眼双闭不开者阴虚也二症皆能遗尿手撒皆不治之症也然而遗尿手撒亦可治之大约十人中亦可救四五者非尽不可救也倘阳虚而中者用三生饮必须用人参二两或三两始可回生与其日后用之不若乘其欲绝未绝之顷多用人参可转死回生之易也至治阴虚而中者又不可纯用三生饮古无专方留下我今酌一奇方以救世人之阴虚中风者神效方名十宝丹一剂即回春也此方俱是纯阴之剂然又何以兼用人参不知无阳则阴无以生必须加参为佐使则阴生于阳之中而阳回于阴之内两相须而两相成也苟或舍三生饮以救阳虚之中风而改用祛风祛痰之药我未见能生者即或用三生饮矣而少用人参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风与偏枯等症以三生饮治阴虚中风亦无不死者苟听吾言用吾之方自庆生全倘怪吾药品之多改重为轻恐难免半支偏枯之症矣愿人敬守吾训盖吾之方必须照吾分两以治国中之时不可妄自加减或用此方之后以病患脾胃之弱量为加减亦未为不可但切不可加入风药一味以杀人于俄顷也慎之慎之十宝丹麦冬(三两) 熟地(三两) 山萸(二两) 白芥子(二钱) 人参(五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钱) 沙参(五钱) 五味(三钱) 丹皮(二钱) 水煎服

吐症

大吐吐症多是胃气之伤然而胃气不同有阴阳之别如吐而有声或痛者阳症也倘吐而无声又纯是清水或今日饮食而明日尽情吐出者乃阴症也或腹中不痛或遇寒即发无非阴症倘辨之不清妄自用药必致杀人我亦更传一法以辨阴阳之殊亦看舌之滑与燥而已矣大约阳症口必渴而舌必燥阴症口不渴而舌且滑也治之法阳症之吐用方名为引火止吐汤此方之妙妙在茯苓至一两盖火势之上冲由于水道之下闭用茯苓以健胃又利水下行黄连止心火余俱调和得法自然火不逆而水下通又何至吐逆之生耶至于阴虚作吐实为难治不比阳吐一剂便可奏功也盖阴虚而吐乃肾中之火虚也肾火既衰则脾无火养食留脾中成为阴寒世界下不能化自然上涌而吐矣法当温补命门之火使火生水中然后土生火内方用济火神丹服后即用饮压之一剂轻二剂更轻十剂愈三十剂全愈矣盖阴病之吐其来非一日矣不大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或求速效再加人参三钱于方中可减十分之二然终不若原方之妙盖病是纯阴不必再借阳药况方中原有白术阳药在其中矣又何必更用参之多事哉人不知生病之重惟求速愈或改用吾方或别求治病未必不反害之也引火止吐汤黄连(一钱) 茯苓(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一钱) 人参(二钱)砂仁(一粒) 藿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济火神丹肉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五味(二钱) 茯苓(五钱) 山药(一两) 肉果(二枚)白术(一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泻症

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辨之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阴症之泻则又不同虽此方亦可相通而终不可执之以概治也另传方者名为扶火消水汤二方之妙各有深意前方泻水而不耗其气后方补火而培其气也导水止流汤车前(一两) 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甘草(三钱) 肉桂(一分) 陈皮(一钱) 白术(五钱)神曲(五分) 泽泻(五钱)水煎服扶火消水汤白术(一两) 车前(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薏仁(五钱) 肉桂(三钱) 五味(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

疟疾

疟疾皆起于外来之风邪然而内无痰与食终不能成疟也虽然无痰不成疟与无食不成疟虽感于外来之风邪然亦内之阴阳之气各有不足三者始能相合而成疟然则乌可不辨阴阳乎若阳症之疟也必发于昼或一日一发或两日一发必寒多而热少其势若盛而其病实轻盖阳气能与邪气相战故作战栗之状而齿击有声也若阴症之疟亦有一日一发者或两日一发或三日一发然发之时必发于夜发必寒少而热多齿不战击身痛亦不甚口必不十分大渴其症似轻而实重虽二症皆是邪侵而成而治之法均不可徒治其邪但补其正均能愈疟原不必更为逐邪之计也然而补正之中而少带散邪之品未为不可用之得当病去如扫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疟一治阴疟阳疟方名为扶阳散邪丹一剂轻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凡阳疟不论一日二日无不全愈神方也阴疟方名为益阴辟邪丹无论一日二日三日四剂全愈倘四日两头发之疟久经岁月者方中药料加一培增入人参五钱亦四剂全愈但愈后必须多服十全大补汤不致再感而重发也倘人不信吾言动用祛邪之品置阳气阴气于不问虽心欲去疟适所以坚疟鬼之城也扶阳散邪丹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柴胡(二钱) 半夏(三钱) 青皮(一钱) 鳖甲(三钱) 当归(三钱)生何首乌(三钱) 山楂(二十粒) 甘草(一钱)水煎服益阴辟邪丹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何首乌(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鳖甲(一两) 白芥子(五钱) 柴胡(一分) 山楂(十粒)水煎服

痢疾

痢亦不同有阳痢阴痢之分世人不知也皆为湿热所致动言痢无止法而不辨其阴阳之异故往往杀人可慨也阴阳之痢内经亦未分别我今日亦泄天地之奇大约便血腹疼后重噤口者阳痢也腹不痛以手按之而快者粪门无急迫之状日能食无血而白痢者乃阴痢也虽用药得宜一方可以兼治然终不识症之阴阳犹为不知痢症之人也不可不明辨之庶几用药可分轻重尤易奏功如响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痢一治阴痢阳痢方名为扫痢神丹一剂即止血二剂即止痢不必三剂也阴痢方名为化痢仙丹一剂轻二剂止三剂全愈人见血痢为重而不知白痢感于阴分未尝轻也但阳痢火重而湿轻阴痢火轻而湿重耳阳痢之方妙在用黄连于大黄之中使火毒迅扫而去不久留肠胃之中阴痢之方妙在用芍药之多平肝以扶脾土使土安而水易去其余皆是祛逐邪秽之物各用之咸宜所以奏功尤易也扫痢神丹黄连(三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广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 枳壳(一钱) 大黄(五钱)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化痢仙丹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三钱)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一钱)水煎服

癫狂

癫狂之症世人以癫为阴以狂为阳是矣然而癫之中未尝无阳症狂之中未尝无阴症也何以见之癫如羊癫牛马之症此发之阳气之不足阳虚则阴邪自旺此谓之阴症宜也然而其中又有花癫之病见男子而思亲逢女子而不识呼喊叫号昼夜不止倘亦为阴症而用桂附之品则立刻发狂而死矣狂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此发之阳邪之有余谓之阳症宜也然其中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如见人则骂逢物则 燥扰不宁欲睡不安欲行不得口渴索饮见水则止倘亦视为阳症而投之竹叶石膏汤下喉即死矣然则二症终于何处辨之亦辨之于两目有神无神而已如阳症则目必红而阴症则目必白也吾定二方一治阳癫一治阴狂之症阳癫方名散癫汤此方之妙妙在白芍用至一两自能平肝栀子用至五钱自然散其郁结之火其余柴芥术苓皆去痰去湿之妙品自然心清而火降脾健而癫除也阴狂方名解狂散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二两于群补真阴之中解散其浮游之火木足而火自消亦火息而狂自定也苟或辨之不清妄投药饵生死存亡正未可定矣散癫汤白芍(一两) 白术(五钱) 当归(五钱) 炒栀子(五钱) 菖蒲(五分) 茯神(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三钱) 丹皮(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解狂散熟地(一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玄参(二两)白芥子(三钱) 菖蒲(三分) 生地(五钱)水煎服

咳嗽

咳嗽初起多是阳邪之感咳嗽日久多是阴气之虚然亦不可拘于此论也有初起而即是阴虚者有日久而仍是阳虚者又不可不辨也何以见初起之即犯阴经也如日间不嗽而夜间嗽者或朝咳之轻而夜咳之重者虽有风邪袭之终是阴虚使然开手即宜用补阴之味而佐之散风之品则邪易去而正气不耗也何以见日久之犹是阳经也如嗽必抬肩咳必声振吐痰而结成黄块塞鼻而长流清涎或昼重而夜反安然或坐躁而卧转宁贴此阳气之未虚而邪气凭之而不散也必须仍用祛风荡痰之品而少兼之滋阴之味则邪自散而阴气不伤也吾今留二方一治阴经之咳嗽一治阳经之咳嗽阴经方名护阴止嗽丹此方有调济之宜看甚平常而奏功实神也阳经方名散邪止嗽丹此方虽是散邪而仍然补阴而不补阳者何故盖阳既旺而邪自难去补益其阴则阳气自平阳平而邪亦难留矣倘不知阴阳之异即一味偏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不特咳嗽难愈而且变症百端矣可不慎哉护阴止嗽丹麦冬(五钱) 紫菀(五钱) 百部(五钱) 天门冬(三钱) 熟地(五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二钱) 玄参(三钱) 沙参(五钱) 陈皮(五分) 款冬花(五分)水煎服散邪止嗽丹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黄芩(一钱) 石膏(一钱)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 生地(五钱)麦冬(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