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勇敢说出真心话(2)
-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 黄颜 北方
- 4920字
- 2015-12-28 12:01:58
美国的女权运动者经常抗议企业或政府将一些谈判、公关、外交或制定重大决策的职务留给男性,甚至连那些处理犯罪现场的心理策略专家、谈判专家或危机公关的角色,也几乎都被男人包揽。
但是,任何事情也都不是绝对的。经过调查显示,女性只要经过专业、严格的训练,也可以表现得和男性一样出色。
美国联邦调查局内部就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女性调查员,包括政治危机处理小组和重大犯罪部门,都有让男性不敢低看的女性杰出成员。
因此,女性再也没有借口可以“有话直说”了,更不能把率真、随性的言辞归咎于自己的性别,除非你希望别人把你当傻瓜或者认为你的轻率是别有用意。
射人先射马
中国有句古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处理危机的关键在于找到危机的源头。这样,就能把握住得胜的关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提了粽子的绳头,可以拎起一长串的粽子”,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英国大百科全书公司工作的史密斯,曾以相当于100元人民币每套书的价格,向他的同事购买拒绝他们的客人名单。其他销售人员无法说服的顾客,史密斯又是怎样成功地说服了其中的一些人呢?
“大百科全书里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包括了。有了它,就像拥有了一个随身的智囊团一样。我相信,在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它的地方一定很多。”
“我想我不需要。我是干手艺活的,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厚的一本书。而且,我一读这种书就想睡觉。”
“是吗,您太谦虚了。您不觉得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知识的吗?”
“嗯,是这么个道理。当然了,有总比没有强。但是,我现在做的工作并不是需要翻字典才能够完成的。我只靠自己的一双手就足够了。我看你还是到用脑子多的人那里去试试吧。”
“谢谢您给我的这个建议。我看见外面有一辆小自行车,您的孩子今年几岁了?”
00“6岁了,在上幼儿园大班。”
“这么说,明年就上小学了。现在孩子读书挺不容易的吧?”
“是啊,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得去上课外补习班。”
“嗯,好像是这样的。我高中没有读完就退学了,所以也不知道上补习班是怎么回事。”
“啊,是吗?我还以为你是上过大学的人呢。而且,你卖的又是大百科全书这种东西。”
“您误会了,这只不过是我的工作而已。但是您也许不相信,通过这东西我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呢。虽然我没有学历,但真正的知识,我可一点也不比一般大学生知道得少。”
“是啊,是这样。”
“您的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他是不是经常问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是啊,问得我都有点烦了。他常常问一些我都没法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太太也为此觉得头疼。”
“您知道吗?父母与子女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如果孩子问了家长,家长回答不了,次数多了,孩子以后也就不再问了。统计数据表明,小时候不爱问问题的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也不会问的!”
“哦,是这么回事啊。”
“我认为大百科全书是一座架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如果孩子问您:‘这是为什么?’而您又不知道的时候,就可以对他说:‘这个爸爸也不太清楚,要不我们一起来查查大百科全书吧。’这样不是可以养成孩子勤奋好学的习惯吗?”
“说得确实有道理。你很有说服力呀!”
“您过奖了,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美国不是有一句谚语说‘习惯是第二天性’吗?如果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就会对智力开发大有好处。即使您的工作用不着,那也可以拿回家和孩子一起用啊!您觉得如何?这本书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而且又是彩色印刷,翻开看看也是一种学习呀!”
“说的也是……我太太也在抱怨,说等孩子上了小学,到了高年级就辅导不了他了。”
“是啊,现在的小学生经常需要背很多的东西,已经不是家长能教得了的啦。”
“是啊。那么,这本书需要多少钱?”
所谓“射人先射马”,用来说明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可以看出,只要抓住对方真正想要的或真正感兴趣的,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上面这个例子正是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愿望才最终下定决心购买的。
总而言之,无论多么清高的人、多么高级的商品,只要对方认可,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射人先射马”的技巧,那么留给对方的印象就会更明确、更具体,沟通就轻松许多了。
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的舌战中,也常常用“射人先射马”的方法。舌战的目的说穿了其实就是说服,方法自然可以互相借鉴。
王若飞被捕在狱中等待审判时,法官诬蔑他“卖国”,理由是:“马克思、列宁都是外国人,你是中国人,中国人讲外国人的主义,难道还不是卖国?”
王若飞发现法官犯了论据推不出命题的错误,于是抓住这一点作了有力的驳斥:“法官先生,你竟然无知到这样可怜的程度,真是怪事。对你说话,我得讲一点普通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的犹太人,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赶走了德国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吗?”
法官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
有位清洁工在街上打扫卫生,一位妇女随手扔下了一些果皮纸屑。清洁工对她说:“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
这位妇女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不扔,还要你们清洁工干什么?你们就该失业了!”
这位妇女的错误在于论据与命题对不上号,有人清扫是事实,乱扔纸屑也是事实,但不能说因为有人清扫就允许乱扔纸屑。
可以这样责问她:“清洁工的存在与否,难道是根据你乱扔纸屑来决定的?清洁工是否失业,与你乱扔垃圾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因为有人清扫就允许乱扔垃圾,那么有了公安局和法院处置违法犯罪的人,你怎么不去违法犯罪?”
秦宣太后在宫中守寡,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两人不避耳目,打得火热。
但好景不长,太后后来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她舍不得魏丑夫,就下令要他殉葬。
有位叫庸芮的大臣自告奋勇进宫去说情。庸芮见到太后就说:“人死了还有知觉吗?”
太后说:“没有。”
庸芮接着说:“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要把生前所喜爱的人活活埋到坟墓里和死人葬在一起呢?更何况,要是死人还有知觉的话,先王的积怒也一定是很久了,太后到阴间请罪还来不及,还有什么空闲和魏丑夫相好呢?”
庸芮说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太后呆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那就算了吧。”
这位固执的太后为什么会收回成命呢?就在于庸芮采用“射人先射马”的方法,把她借以支持论点的论据“人死后还有感觉”做了透彻的驳斥。
“马”被射倒了,“人”当然也就掉下来了。
还有这样一个小题目,答案中隐藏着一个小技巧。
假设你的邻居家有一棵大树。这棵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先让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
著名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就上面的小测验,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际检测。他按照支配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再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里10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同时,安排一半的小组讨论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进行,另一半的讨论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进行。拉尔夫·泰勒发现,分组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这位主人是低支配能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所谓的“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里进行,尤其在谈判时,应避免到对方熟悉的地方进行,这样对方也不会占据“居家”优势,使得谈判更加公平的进行。
通过科学家的验证,答案不言而喻。在我们繁重的日常生活中,可大方地利用这些优势,使工作和生活更加从容、顺利一些。
真诚地赞美对方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胖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面伤心地流泪。她想:为什么我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起来,她唱了一首又一首歌,直到唱累为止。“唱得真好听!”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从那以后,小姑娘每天都要来到公园把歌唱给老人听。
许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变成了大女孩,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里有名的歌星。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的那个老人。一个冬天的下午,她特意到公园里寻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里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她才知道,老人早已经去世了。“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女孩惊呆了:那个天天屏声静气听她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是啊,一次不经意的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试想:如果小女孩没有得到耳聋老人的赞美,也许她会一直自卑下去,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行为专家认为,赞扬是认知行为的催化剂,它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调动人体各系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人体潜能。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美,只是大多数人都把这种需求隐藏在内心深处罢了。受赞美意味着自己被别人认同、接纳、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给人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
有这样几则小故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赞美的威力。
星空下,一个年轻男子凝视着女朋友美丽的双眸,突然说了一句话:“你爸爸是不是小偷?”
女孩惊诧又气愤地抬起头:“我爸爸是警察!你怎么说他是小偷?”
男子接着慢慢说道:“那就奇怪了,如果他不是小偷,怎么能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放到你的眼睛里呢?”
女朋友一听这话,又惊喜又害羞地投入了年轻男子的怀抱。
不可否认,这名男子是个说话的高手,手段高超在于他不是直接把自己搬上展示台,而是借着展示对方的优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一家卖家常菜的餐厅里,同时有两位客人要求老板添饭。其中的一位皱着眉头说:“老板,为什么这么小气,饭给的也太少啦!”
老板听到这话,很不高兴皱眉说:“我们的米饭也是要成本的。”
最后结账时,一点优惠也没有。
另一个客人则是笑眯眯地说:“老板,你店里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我们一下子就吃完了。”结果,结账时不但有折扣,老板还为他们这一桌免费送了一大锅香喷喷的三鲜汤。
大家要知道这一点,在我们的言谈话语中,尤其是说服对方的时候,赞美一定比语带不善更加有效。
有位传统产业的总经理曾请教一位公关专家:“为什么我的员工总是死气沉沉的?上班一点精神也没有?”
公关专家反问:“你上一次公开批评员工大概是什么时候啊?”
总经理马上说:“就是昨天。”
公关专家又问:“那么你上一次公开表扬员工又是什么时候呢?”
总经理想了很久说:“不记得了!”
与此相反,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以一流服务著称。他们每次收到顾客的赞美信时,相关员工就会马上得到嘉奖,公司也会通过网站向全体同仁通报这件事情。
这种行为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也能激起员工之间竞相效仿的良性竞争,从而让公司的服务更加理想。
如果有一天,上司穿了一套新西装,你可以真诚而坦率地赞美他“今天您可真精神,这套西装也很有品位”。相信他一定会很高兴。
学好英语,不能只是在脑子里默念,而是应该试着大声说出来,这样才会进步。赞美的话也是一样,不能只是在心里想,重要的是要试着说出口。不少人对上司会有些惧怕,但如果能有勇气跟上司打招呼,说不定会因此和上司建立崭新的人际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虽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但强迫自己讨好不喜欢的人也是违反人性的。那么,面对不喜欢的人,不妨放松心情,降低一点姿态,用“赞美”的态度去应付,避免和对方正面冲突,这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彼此的关系不会恶化。
因此,除了会说话,还要学会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事物。经常发自内心地去赞美,不吝啬美好的语言是必需的。多一些微笑,多一份赞美,肯定能多一些收获,多一份成功。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豪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面说好话和背后说好话的效果大不相同。在背后说一个人的好话比当面恭维说好话效果还要好。当面说好话容易让人误会成奉承、讨好。背后说好话,大家都会认为是出于真诚。背后说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