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宽恕众生,是苦自己: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2)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 卢莉 墨墨编著
- 4660字
- 2015-12-28 12:14:21
心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大
小沙弥问禅师:“师父,你整天说‘境由心生,一切唯心造,心为人之灵。’那么,人的心究竟有多大?”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先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座大山。”
小沙弥真的闭上了眼睛,在心里描绘起大山来,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师父,我的大山造好了。”
禅师又说:“你再造一根小草吧。”
小沙弥再闭目在心里造起了小草,又过了一会儿,他告诉师父小草造好了。
禅师说:“你心里想着到寺院门口去一下。”
小沙弥闭了眼,立刻就说:“师父,我已经到了。”
禅师说:“那再让你的心到天边去一次吧。”
小沙弥同样立刻就回答:“师父,我已经到了。”
禅师问他:“你到寺院门口用的时间长,还是到天边用的时间长?”
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一样长。”
禅师第三次发问:“大山很大,小草很小,大山上还长着无数小草。那么,你造大山时,是不是用全部的心思?而造小草时,是不是只用一部分的心思?”
小沙弥摇摇头,说:“不管是造长满小草的大山,还是单单造一根小草,都得用全部的心。”于是,禅师开示说:“在心中到天边与到门口用的时间一样长,可见我们的心无快无慢。制造一座大山,是用一个心;制造一株小草,也得用一个心,可见心亦大亦小,能大能小。”
心中世界的大小,完全在于心的大小。如果你的心胸狭隘,那么世界也就很狭小;如果你的心胸很宽广,就能包容宇宙。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尽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如果能把心扩大到无穷无尽的时间、空间里面,那么世界就会很宽广,即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方外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令苏东坡不服气的是,自己的文才与好友佛印禅师不相上下,并且自己的佛学功底也不浅,怎么总是被禅师占了上风。所以他百般用心,总琢磨着怎么才能赢过禅师。
一天,两人对坐默默坐禅,苏东坡脑筋一转,突然诘难佛印禅师说:“请问禅师,你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依我观之,居士好比一尊清净无染的佛啊!”
苏东坡听后,表现出满怀得意的样子。
此时,佛印禅师反问道:“居士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苏东坡正在忘形之时,看到佛印一身褐色的僧服,便揶揄道:“和尚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语,然后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
苏东坡很得意,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向妹妹苏小妹炫耀了一番,并且说:“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后,禁不住“呸”了一声,问他:“且问哥哥,是佛名贵呢,还是牛屎名贵?”苏东坡瞪大眼睛,不明白妹妹的话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笑道:“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啊!佛说‘相由心生’,因为佛印禅师内心清净,心里想的是佛,没有妄念,所以禅师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妄念纷飞,全是污秽不净的念头,所以你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了一堆牛粪,难道你这还不算输得很惨吗?”苏东坡听得瞠目结舌,方才恍然大悟。
语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心灵的图画,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言语不端,往往表明修养不好。言语有时虽然可以掩盖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心机。
万法唯心造,一个人的修养有多高,境界有多高,看出来的境物就有多高。拥有一颗澄明宽容的心,就会拥有一个澄明宽容的世界,如果你看人都是不好的地方,那么你的心灵也是阴暗的。如果你的心灵是污秽阴暗的,那你眼中的世界也不会是光明的。
宽容他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了。
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慧清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慧清法师讲了,法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
慧清法师又问道:“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因为我恨它!”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
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
慧清法师微微笑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
小沙弥抢着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脑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样,我就成了圣人?如此说来,做圣人也太容易了吧!”
慧清法师摇摇头,说:“圣人不仅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于化解对头的仇恨。”
小沙弥怔住了,呆呆地望着慧清法师。
法师说:“世人对待仇恨有3种做法。第一种是记仇,等于在心里搁了一个土块,自己总是生活在恨意带来的痛苦中;第二种是尽快忘掉仇恨,还自己平和与快乐,等于把土块弄碎,在上面种了花;第三种是主动与仇人和解,解开对方的心结,等于是摘下花朵赠给对头。能做到第三种,就与圣人的境界差不远了。”
小沙弥点点头。
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现了一条高于地面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弥修建的,之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蛇伤人的事情。
宽恕自己很容易,包容别人比较困难。如果我们经常以宽恕自己的心态去包容身边的人,那我们就会活得更快乐。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别人的缺点、不足,我们要学会包容。因为我们也有缺点、不足,我们也需要别人来宽容。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成。多原谅人一次,就能多一份福;多争一次强,就会多一份祸。如果只看他人的短处,不见他人的长处,或者看谁都有毛病,那么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包容不是看破红尘,在包容里也没有逃避与逃离,包容是时时面对,是不弃不离。包容可以化敌为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古时有个叫陈器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器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器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许多,知道陈器是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找到陈器,把多侵占的地方统统还给了陈家。
包容别人的缺点,不是忍让别人,而是宽恕别人。懂得宽恕,才能心情舒畅,相处融洽。因为懂得包容,别人才会有机会去改正。
不应过分地要求他人,应允许他人存在缺点。给他人空间,让他去包容自己的缺点;给他人时间,让他去改正自己的缺点;给他人机会,让他屏蔽自己的缺点。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就不要一味地批评他人的缺点,一味地抓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春秋时的宋国有一个君主叫宋闵公,非常小气。宋闵公手下有一个将军叫南宫长万,同样也喜欢斤斤计较、没有度量。这位南宫将军原本是个武林高手,却不慎在与鲁国军队的一次作战中失手被擒。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小家子气的宋闵公却因此给南宫长万起了个外号:“战俘”。这让南宫长万心里非常恼火。
一天,君臣两人因为下棋发生了争执,宋闵公讥骂道:“你这臭‘战俘’,连棋都下不明白,还能干什么?”南宫长万听到这话,勃然大怒,说:“我能杀人!”说罢,操起棋盘砸死了宋闵公。随即起兵叛乱,给宋国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最后,他兵败被擒,被捣成了肉酱。
宋闵公和南宫将军竟然为了一件小事导致大的祸乱,把自己的性命都赔进去了。实在可惜、可叹。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人喜欢抓别人的“小辫子”说三道四,到处宣扬。不仅招惹了别人的怨恨,也使自己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甚至为此埋下祸根都不自知。
人需要包容,但包容不是忍让,更不是纵容。所谓包容,即是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包容他人的缺点与错误,包容他人的指责与误解,包容他人的侵犯与攻击。在宽容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心里也会多出一片空间。
宽容之心,自在之道
有个名叫仙叹的富人,他的钱财多得难以计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钱。
后来仙叹开始学佛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明白了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幻不定的,金钱和生命都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消失,所以不如多做些好事,多积点功德,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于是他立刻贴出告示说:假如有人缺乏钱财可以来他这里要,而且不限数量。自从贴出告示后,过了半个月时间也没人来向他要钱,他才想到自己所在的国家百姓生活富足、政通人和,大家都不是很需要钱。
于是仙叹又想:百姓虽然不需要钱财,但谁都会有生病的时候,不如买些药来给人们治病。于是仙叹开始四处采购名贵的药材,并在集市上免费送给有需要的病人,还专门找了一些治病的名医。仙叹的善良让大家都很赞赏,过了不久,仙叹的名声就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到这里来接受他的医治和布施。
过了很多年,仙叹的金钱终于慢慢地用完了,不过他依然四处为病人找药、采药。有一次,他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采药时,在路上看见几辆车上都是患有疾病的人。于是他上前问:“你们要去哪儿?”车上的人回答:“我们要到仙叹那儿去,请他救我们一命。”仙叹马上和他们一起回去,并向当地的富人借了许多钱来治疗这些病人。经过仙叹的治疗,这些病人都慢慢痊愈了。但是仙叹却因此欠下了巨债,过着窘迫的生活。
当时有一些商人为了赚钱常常几个人到很远的地方下海去打捞一些宝贝。仙叹为了还钱,也想试试运气,于是就和一伙商人出去寻宝了。大家经过努力,果然得到不少珍宝,之后他们便高兴地返回故乡。但是回去的路却不是很好走,又因为当时天气干旱,经过长途跋涉的人们都觉得口渴难忍。这时仙叹突然看到路边有一口井,就召集众人过去,他则走在最前面。商人们其实早就看到仙叹打捞的一些珠宝中有一颗灿烂的白珍珠,这是件稀世珍宝,商人都起了嫉妒之心,他们都想得到仙叹的宝物。商人们看仙叹正在井边喝水,于是商量好一起把仙叹推下井。
因为仙叹曾有过许多善行,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于是在这危急时刻,神在井底接住了仙叹,仙叹没有受一点伤。
那些商队回国后就去拜见国王。国王也知道仙叹跟商队一起出去了,就问:“商队回来了,可是怎么没看到仙叹呢?”商人们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对国王说:“陛下,我们也不太清楚,从我们出了本国土地之后,仙叹就和商队分手了,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去哪了。”国王并不满意这个解释,大声说:“你们是不是把他杀死了?”商人们一起极力否认:“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再说仙叹,他自被天神救起后,在神的帮助下,又从水井的另一个出口走了出来。经过几天的跋涉,他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国王看到仙叹很惊奇:“为什么所有的商人都满载而归,可是你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仙叹有些含糊其辞地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宝物,所以就空手回来了。”
国王听后顿起疑心,他觉得这其中肯定有原因。当时他就派人把跟仙叹一起出去的商人都招来对他们说:“仙叹已经回来了,你们把做过的事说出来还有条生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商人们都害怕了,就老老实实地把害仙叹的过程说出来。国王听后十分气愤,就下令先把他们关进监牢,过几天就要处死。
仙叹听到这个消息,就急忙进宫,并叩头请罪。国王说:“有罪的是他们,你是个受害者。”仙叹请求说:“陛下,他们也是一时愚昧无知,请求陛下原谅他们吧。”仙叹再三请求,国王不得不答应赦免了商人们的罪过,命令商人把仙叹的宝物还给他。商人们都很感激仙叹的不计较和救命之恩,都把自己最好的宝物拿给仙叹。可是仙叹只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商人恳求地说:“我们都因你的宽容才保住了性命,这是一点小意思,你一定要收下。”仙叹最后只好收下宝物,还了以前的债,又把剩余的钱继续用在百姓身上。世人皆对仙叹交口称赞,无不佩服他的崇高道德。
真正的佛心不仅存在于寺庙中,也不仅存在于名山大川的游方者那里。佛心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淡然无痕,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佛的踪迹,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那么他的思想、语言、行为都将是最真实的佛性的体现。我们不必苦苦追寻佛道,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则步步是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