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言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

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颻,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已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卿)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志)〔忘〕其亲,所繇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諡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露布)〔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三国志》卷三十四《蜀志·甘皇后传》。

上事表

臣先遣虎步监孟(琥)〔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以二十日出骑万人,来攻(琥)〔琰〕营。臣作(竹)〔车〕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太平御览》卷七十三。

祁山表

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嘱)〔瞩〕其丘墟,信为殷矣。《水经注》卷二十《漾水》注。

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

举蒋琬密表

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蒋琬传》。

临终遗表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盲)〔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於官,不自治生。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蜀志·本传》。

街亭自贬疏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料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蜀志·本传》。

正议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後永戒。魏不审(戒)〔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刑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於元祸苟免者耶!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方)〔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合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纂。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四海)〔海内〕,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千)〔干〕拟者哉!《蜀志》本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绝盟好议

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策之上者。若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分)〔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後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於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上先帝书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亥)〔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於雒城之分,主於将帅,多凶少吉。

为法正答或问书

(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偪,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狠)〔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行其意耶!《三国志》卷三十七《蜀志·法正传》。

答法正书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匕)〔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蜀志·本传》裴注引郭冲五事。

答关羽书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卷三十六《蜀志关羽传》。

与杜微书

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人)〔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著勳於竹帛也。以谓贤愚不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三国志》卷四十二《蜀志·杜微传》。

答杜微书

曹丕纂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其)〔道〕灭之。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於山野。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田)〔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同前。

答李恢书

行当离别,以为惆怅,今致氍(毹)〔 〕一以达心也。《太平御览》卷七百八。

与刘巴书

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

与刘巴论张飞书

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同前。

答李严书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耶!《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又与李严书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北堂书钞》卷三十八。

与张鲁书

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艺文类聚》。

与张裔书

君昔在(柏)〔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为悲(难)〔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吾)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许)〔谢〕也,况吾但委意於元俭,而君不能忍耶?○《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杨洪传》。

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姜维传》。

又与张裔蒋琬书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同前。

又与张裔蒋琬书

令史失赖,掾属丧杨禺,为朝中损益多矣。《三国志》卷四十五《蜀志·杨戏传》注。

与蒋琬董允书

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陈震传》。

与孟达论李严书

部分如流,趣拾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

与孟达书

往年南征,岁(未及)〔末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 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托空)〔空托〕名荣,贵为(华)〔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费诗传》。

与步骘书

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马(家)〔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水经注》卷十八《渭水》注。

与陆逊书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令)〔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三国志》卷六十四《吴志·诸葛恪传》裴注引《江表传》。

与孙权书

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纂逆,蔓延及今,皆思剿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於祁山,狂寇将亡於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艺文类聚》。

又与孙权书

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答司马懿书

使杜子绪宣意於公威也。《三国志》卷十五《魏志温恢传》裴注引《魏略》。

与(足)〔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岸)〔崖〕阁道书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岸)〔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桂)〔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注。

与兄瑾言大水赤崖桥阁悉坏书

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同前。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谿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水经注》卷十七《渭水》注。

与兄瑾论陈震书

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陈震传》。

与兄瑾言孙松书

既受东朝厚遇,依依於子弟。又子乔良器,为之恻怆。见其所(吴)〔与〕亮器物,感用流涕。《三国志》卷五十一《吴志·孙翊传》。

与兄瑾言殷礼书

(感)〔殷〕德嗣秀才,今之侨肸者也。《太平御览》卷一千。

与兄瑾言子乔书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於谷中。《蜀志·本传》裴松之注。

与兄瑾言子瞻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蜀志》本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