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
【译文】
秋季,九月癸酉日,齐景公去世。
经冬,叔远如齐。
【译文】
冬天,叔远到齐国去。
经闰月,葬齐景公。
【译文】
闰月,安葬齐景公。
传不正其闰也。
【译文】
记闰月是不对的。
哀公六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九年)
经六年,春,城邾瑕。
【译文】
六年,春天,鲁国在邾瑕修城墙。
经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译文】
晋卿赵鞅领兵攻伐鲜虞国。
经吴伐陈。
【译文】
吴国攻伐陈国。
经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译文】
夏天,齐卿国夏和高张逃到鲁国。
经叔还会吴于柤。
【译文】
叔还在柤地会见吴王。
经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译文】
秋季,七月庚寅日,楚昭王去世。
经齐阳生入于齐。
【译文】
齐公子阳生回到齐国。
经齐陈乞弑其君荼。
【译文】
齐国的陈乞杀死国君。
传阳生入而弑其君,以陈乞主之何也?不以阳生君荼也。其不以阳生君荼何也?阳生正,荼不正。不正则其曰君何也?荼虽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内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阳生其以国氏何也?取国于荼也。
【译文】
阳生回国杀了君王,为什么认为陈乞是主要杀手?不愿意让阳生把荼当做君。为什么?因为阳生应为君,荼不应为君。为什么还称荼为君呢?因为他已经得到命封了。用入字,表示国内不肯接受。荼不该为君,为什么不接受阳生?因为荼已受命当了国君,可以说不接受。为什么阳生以国名(齐)当做姓?因为他从荼那儿得到了齐国。
经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译文】
冬天,仲孙何忌领兵攻伐邾国。
经宋向巢帅师伐曹。
【译文】
宋国的向巢领兵攻伐曹国。
哀公七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八年)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译文】
七年,春天,宋国的皇瑗领兵侵犯郑国。
经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译文】
晋大夫魏曼多领兵侵犯卫国。
经夏,公会吴于缯。
【译文】
夏天,哀公在缯地会见吴王。
经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译文】
秋天,哀公攻打邾国。八月己酉日,攻入邾国,把邾国国君抓到鲁国。
传以者,不以者也。益之名,恶也。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其言来者,有外鲁之辞焉。
【译文】
用以字,表示不该把邾国国君带回鲁国。称邾君的名,是表示厌恶他。春秋经记事,有拥有整个天下的语气,有拥有一国的语气,有拥有一家的语气。用“来”,有自外来鲁的意思。
经宋人围曹。
【译文】
宋国围攻曹国。
经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译文】
冬天,郑大夫驷弘领兵援救曹国。
哀公八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七年)
经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译文】
八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宋公进入曹国,把曹伯带回宋国。
经吴伐我。
【译文】
吴国攻伐鲁国。
经夏,齐人取讙及阐。
【译文】
夏天,齐国取得讙,阐二地。
传恶内也。
【译文】
憎恨鲁国的做法。
经归邾子益于邾。
【译文】
让邾国国君回国。
传益之名,失国也。
【译文】
称邾君的名,是因为他失去了国家。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译文】
冬季,十二月癸亥日,杞僖公去世。
经齐人归欢及阐。
【译文】
齐国把讙城和阐城归还给鲁国。
哀公九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经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译文】
九年,春天,周王二月,安葬杞僖公。
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译文】
宋国皇瑗领兵在雍丘打败接收了郑国军队。
传取,易辞也。以师而易取,郑病矣。
【译文】
取,表示轻而易举的意思。宋国轻易地得到了军队,是由于郑国太衰败了。
经夏,楚人伐陈。
【译文】
夏天,楚国攻打陈国。
经秋,宋公伐郑。
【译文】
秋天,宋国攻伐郑国。
经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哀公十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五年)
经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译文】
十年,春天,周王二月,邾隐公逃到鲁国来。
经公会吴伐齐。
【译文】
哀公会合吴国攻伐齐国。
经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译文】
三月戊戌日,齐悼公去世。
经夏,宋人伐郑。
【译文】
夏天,宋国攻伐郑国。
经晋赵鞅帅师侵齐。
【译文】
晋国的赵鞅领兵侵略齐国。
经五月,公至自伐齐。
【译文】
五月,哀公伐齐归来,告祭祖庙。
经葬齐悼公。
【译文】
安葬齐悼公。
经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译文】
卫国的公孟彄从齐国回到卫国。
经薛伯夷卒。
【译文】
薛惠公去世。
经秋,葬薛惠公。
【译文】
秋天,安葬薛惠公。
经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
【译文】
冬天,楚国的公子结领兵攻打陈国。
经吴救陈。
【译文】
吴国援救陈国。
哀公十一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
经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译文】
十一年,春天,齐卿国书领兵攻伐鲁国。
经夏,陈辕颇出奔郑。
【译文】
夏天,陈国的辕颇逃到郑国去。
经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译文】
五月,哀公会合吴国攻齐。甲戌日,齐卿国书领兵跟吴军在艾陵作战。齐军大败,国书被俘获。
经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毋卒。
【译文】
秋季,七月辛酉日,滕隐公去世。
经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译文】
冬季,十一月,安葬滕隐公。
经卫世叔齐出奔宋。
【译文】
卫国的世叔齐逃到宋国。
哀公十二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三年)
经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译文】
十二年春,实行按田亩收税。
传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译文】
古时耕种公田缴纳十分之一的田税。按田亩数收税,是不对的。
经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译文】
夏季,五月甲辰日,鲁昭公夫人去世。
传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讳取同姓也。
【译文】
孟子是谁?是昭公夫人。为什么不称夫人?忌讳说娶了同姓女。
经公会吴于橐皋。
【译文】
哀公在橐皋会见吴王。
经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
【译文】
哀公在郧地会见卫侯和宋国的皇瑗。
经宋向巢帅师伐郑。
【译文】
宋国大夫向巢领兵攻打郑国。
经冬,十月二月,螽。
【译文】
冬季,十二月,蝗虫成灾。
哀公十三年
(公元前四百下二年)
经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喦。
【译文】
十三年春,郑国的罕达领兵在喦地打败接收宋国的军队。
传取,易辞也。以师而易取,宋病矣。
【译文】
取,表示轻而易举的意思。把宋军轻易得到了,是由于宋军太衰败了。
经夏,许男成卒。
【译文】
夏天,许元公去世。
经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译文】
哀公在黄池会盟晋侯和吴国国君。
传黄池之会,吴子进乎哉,遂子矣。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其籍于成周,以尊天王,吴进矣。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吴能为之,则不臣乎,吴进矣。王,尊称也。子,卑称也,辞尊称而居卑称,以会乎诸侯,以尊天王。吴王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译文】
黄池这次会,吴王进升了,于是称吴子。吴,是夷狄之类的国家,剪去头发,身上刺以花纹,想学习鲁国的礼仪,夺晋国的权,穿上成套的黑色礼服,戴上帽子,依靠周王朝,尊敬周天子,吴王进升了。吴,是东方大国,屡次召集小国,会盟诸侯,迎合中原诸侯国。吴能进入大国之林,就不称臣了,吴国进升了。王,是最高的称呼,子,是低于王的称呼。吴不称王而称子,以此来会盟诸侯,尊敬周天子。吴王夫差说:“好帽子拿来”。孔子说:“大胆呵!夫差还说不出帽子的差别却想戴帽子。”
经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译文】
楚国公子申领兵攻伐陈国。
经于越入吴。
【译文】
越国攻入吴国。
经秋,公至自会。
【译文】
秋天,哀公从黄池回国,告祭祖庙。
经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译文】
晋国的魏曼多领兵侵略卫国。
经葬许元公。
【译文】
安葬许元公。
经九月,螽。
【译文】
九月,蝗虫成灾。
经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译文】
冬天,十一月,在东方出现了彗星。
经盗杀陈夏区夫。
【译文】
强盗杀死了陈国的夏区夫。
经十有二月,螽。
【译文】
十二月,蝗虫成灾。
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
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译文】
十四年春天,在西部打猎,猎获麒麟。
传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非狩而曰狩,大获麟,故大其适也。其不言来,不外麟于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国也。
【译文】
麒麟被圣人吸引来,才得以捕获的。打猎要记载地点,不记地点就表明没打猎。没打猎而记打猎,得到麒麟是件大事,所以就从大的角度记载了打猎的方向。不用“来”字,是不愿意说麒麟是中原诸侯国以外的仁兽。不用“有”字,是不愿意说中原诸侯国不常有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