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思·行:从达沃斯开始的思考:用“天下的眼光”做“天下的生意”
- 王建宙
- 2342字
- 2021-03-31 22:25:44
这里是达沃斯,没有什么不可能
每当与人谈起达沃斯,人们除了关心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内容以外,似乎更关心发生在世界经济论坛会场之外的所见所闻。
经常有记者要我讲一些有关达沃斯的小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更了解达沃斯。
故事太多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达沃斯平等的对话氛围。在这里,确实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
一次,我参加完一场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讨论会,在会场门口取衣服的时候,突然一位艺术家模样的人过来要求与我约时间见面。通常,都是企业界人士互相约见,我还从没有与艺术家安排过见面会。我估计他可能要谈手机音乐方面的事,就与他约了时间,晚上在会议中心见面。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俄罗斯音乐家,现已定居英国。他拿了许多关于歌剧《叶卡捷琳娜》的资料,包括照片、碟片和剧情说明,还有合作意向。原来他是要我帮助安排一个俄罗斯歌剧团到中国演出歌剧《叶卡捷琳娜》。他向我介绍了剧情、演员阵容和豪华的布景,当然还有费用。我说,我是电信公司的CEO,对歌剧演出事务一窍不通。他说,这里是达沃斯,没有什么不能谈。尽管无法帮助他,但我还是被他的热情所感动。此后,我还见过许多业外的人士,有趣的是,他们在谈正题的时候,总要说一句,因为这里是达沃斯,所以我才会来找你。
在达沃斯与人见面,不必拘泥于形式。我记得,MBA课程中曾有这样的说法,叫“电梯演讲”,英文为“Elevator Pitch”,意思是要用乘电梯的时间完成一个演说。人们特别喜欢告诫创业者要用“电梯演讲”来打动风险投资者。我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的演讲家,但是,把“电梯演讲”这个词用在达沃斯,倒是有点这个意思。在达沃斯,人们摩肩接踵,无论在会议中心还是酒店大堂,甚至小街小巷内随时都会碰到熟人。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遇到一位一直想找的熟人时,刚谈了两分钟,你就会发现有其他人已等在旁边,也要与他打招呼。如果不使出“电梯演讲”的本事,往往会搞得大家都很尴尬。
每年年会期间,我都有机会见到迈克尔·戴尔,与他讨论新手机的开发问题。但是迈克尔·戴尔是个大忙人,很多人都想见他。有一年的年会期间,我与戴尔在公共场所碰面三四次,但每次都只能谈上几分钟,因为总会有很多人等在旁边。迈克尔每到新年都会给我寄一张贺年卡,卡片上是他一家人的近照,温馨可爱。我与他的几次交谈,除了感谢他寄的贺年卡以外,谈的全部是戴尔公司新近开发的手机产品。迈克尔总是很兴奋,他先从左面衣服兜里掏出一个新手机,再从右面衣服兜里掏出一个新手机,并热情地向我介绍新手机的功能。
MySpace与facebook的启示
有一次,我与默多克(Rupert Murdoch)先生约好,晚上10点去他的住处见面。默多克先生住在达沃斯镇外一处偏僻的公寓,那天路上的雪很厚,路又很窄,坐在车上一眼望过去只见一大片厚厚的雪,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空地。在路上转了半个小时,打了无数个电话,司机仍无法找到他的公寓,最后我不得不放弃了这次见面。第二天白天开会,我在会场里到处找,还是没法找到默多克先生。但是,那天晚上,我进入贝尔韦代雷酒店,正接受安全检查时,突然发现默多克先生也在等待安检。这种意外的见面在达沃斯也是常见的。第二天,我见到新闻集团旗下《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Robert Thomson)先生,他问我是否已见到默多克,我告诉他一直联系不上却在酒店门口安检时偶然碰到了。他笑着说,这是“典型的达沃斯邂逅”。
我与默多克先生的相识,是在2006年中国移动向新闻集团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份时。那一年,我访问了新闻集团在纽约的总部,其后,中国移动与新闻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此之前,默多克作为“传媒大王”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不过,在我的印象中,默多克的名字总是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连在一起。但是,当我读了默多克2006年3月13日的一次题为“新时代的黎明”的演讲以后,我感受到了新媒体对新闻集团的冲击,也感受到默多克自身在观念上的改变。
默多克在他的演讲中说,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同意,今天世界变化速度之快是我们的祖先所没有经历过的。正像美国科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所说的,技术革命是爆炸式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地球,而带来了一个转速快了1000倍的地球。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那今后被毁掉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公司。
此时,新闻集团刚完成对MySpace的收购,他对互联网充满了热情。他说,互联网将快速发展,并将成为信息、娱乐、经营和社交联系的主要媒体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去年成功收购了MySpace。MySpace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已经发展了6000万注册用户,这是新的一代人,我们称之为“MySpace一代”。
2006年5月,我去新闻集团总部的时候,默多克又向我详细介绍了MySpace,给我上了一堂社交网络的启蒙课。
此后,我分别在北京和达沃斯见过默多克先生,MySpace经常是我们谈论的话题。
在以后的几年里,社交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使人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还刚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交网络facebook此后异军突起。
2010年12月,当我在北京与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见面时,年轻又充满活力的马克兴奋地告诉我,facebook的用户已经达到6亿户了。马克·扎克伯格被评为《时代》杂志2010年年度人物。在2011年的达沃斯年会上,facebook和马克·扎克伯格自然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与此同时,却又不断听到了MySpace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消息,用户数量减少,收入下降,经营不景气。甚至有媒体报道说,新闻集团愿意以低价出售MySpace。《商业周刊》发表封面文章,深度剖析了MySpace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与传统媒体的文化冲突、赢利压力、经营方向、自身形象和管理层动荡是MySpace“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重要原因。
2011年6月30日,媒体报道:当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的MySpace被Specific Media用3500万美元收购。MySpace的CEO麦克·琼斯(Mike Jones)发送致全体员工的邮件,宣布被收购的消息,并说:“为达成交易,我们将实施一系列重组行动,包括大幅裁员。”
听到这个消息,我百感交集。难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真的互不相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