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十而立——慧眼识人,结识王有龄(1)
- 胡雪岩传(传记袖珍馆2)
- 王海林编著
- 3040字
- 2016-02-23 10:49:27
1.落魄公子王有龄
王有龄,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也不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如果讲述胡雪岩的一生,那么这个人就不得不被提起,因为他或许就是改变胡雪岩一生的人。王有龄是福建省福州人,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其祖上都曾做过不小的官职。到了王有龄的父亲这一辈,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中举,家境也就因此衰败。于是,日渐衰老的王父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够谋得一官半职,好能光宗耀祖。但是很可惜的是王有龄也是屡试屡败,不能中举,这让王父很是难过。
好在当时清政府推出卖官政策,于是王父就变卖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为儿子捐了个官职。但是在当时并不是只要有钱捐了官职就能够当得上官的,捐完官之后还要通过关系和金钱来进行补缺。补缺上了也还只是一个虚设的官位,要进一步地补实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官。但是对于王有龄的家境来说,父亲已经倾其所有,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补缺了,于是父亲决定带王有龄从福建北上进京,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通过关系来给儿子谋取官职。但是,很不幸的是刚到杭州没多久,王父就因为筹钱无计再加上水土不服而大病,于是父子俩暂时在杭州落脚,没过几天,王有龄的父亲终究没能熬过这场病而一命呜呼。王有龄由于在杭州无亲无故,钱囊又空,连给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去杭州的同乡会筹借了一点钱,给父亲下了葬。
王有龄在父亲去世后,心情变得更加郁郁寡欢,人也愈见憔悴,经常感叹上天不公。但是一想到父亲为自己一生四处奔波,最终而葬送性命,他就更加想要谋取到官位,以慰藉父亲生前对他的期望,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直到他遇见了胡雪岩,他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胡雪岩的人生也因为王有龄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2.兄弟情深,共谋发展
王有龄遇到胡雪岩也绝非偶然,胡雪岩当时还是在钱庄当一名出店,外出办事之余总喜欢到茶馆喝茶休憩,并且他一般会去同一家茶馆。有一回,他发现对面最近有一位客人经常来茶馆,但是表情抑郁不堪,似乎有什么解不开的难事,而且总是一个人。出于好奇和热情,胡雪岩走上前主动搭讪,才得知此人叫王有龄。王有龄看到胡雪岩并无恶意,于是就把自己的遭遇跟胡雪岩讲述了一遍,胡雪岩听后也觉得此人如果日后不在官职实为可惜,于是心里就想要帮助这位落魄的公子。
后来,胡雪岩经常约他一起喝茶,一来便于观察王有龄所说是否属实,二来胡雪岩也想帮助他尽早摆脱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也觉得聊得甚欢,于是胡雪岩心里也就下定了决心,要帮助王有龄渡过难关,谋取官职。他从王有龄那里得知从补了实缺到官位下来得需要五百两银子,当时还在做出店的胡雪岩凭自己的薪金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但是胡雪岩坚信一定会有办法,他认为人通常在最落魄的时候才会更需要别人的帮助。
正在胡雪岩为五百两银子而发愁的时候,忽然他看到远处的一家酒楼生意甚好,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家钱庄之前的一个主顾。这家酒楼的老板曾经在钱庄贷过五百两银子,后来老板病死,只剩老板娘一人打理,酒楼的生意也就垮了。还贷的期限到了,每每钱庄的人来要账,老板娘都会说没钱。也确实因为酒楼生意不好,没有收入,于是款子就这么一再拖着,时间久了这笔账就成为了死账。而如今,胡雪岩忽然发现最近酒楼的生意做得比以前还要红火了,于是就想起了这笔款子。胡雪岩来到酒楼,老板娘见是钱庄的人,还想着拖欠,但招架不住胡雪岩的伶牙俐齿和仔细盘算,于是没过两天就把五百两银子交到了胡雪岩的手上。胡雪岩有了这笔银子,就可以帮助王有龄补实缺,但是又一想,这钱始终是属于钱庄的,这样做就是私自挪用公款。但是,胡雪岩最终明白,这钱就当是借用,日后若王有龄真的发达了,自然会还上这笔钱。胡雪岩约了王有龄喝酒,尽兴之时,胡雪岩把银票拿出来给王有龄,王有龄顿时感动不已,但是心里却想,自己与他非亲非故为什么胡雪岩会帮助自己呢?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于是就提出要跟王有龄义结金兰,王有龄看到胡雪岩这么有情有义,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不怕丢了钱庄的工作而慷慨地帮助王有龄,是有原因的。在这个时候,胡雪岩已经是一名商人了,商人做事一定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倾其所有地帮助王有龄,是因为胡雪岩看到了散发在王有龄身上的光芒。他知道,王有龄是一位人才,只是怀才不遇,没有殷实的家境而已,一旦日后发达了,一定不会忘恩负义。再有就是,胡雪岩更多地是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而打算,如果这次赞助王有龄成功了,那么他日后对自己在商业上的发展会有巨大作用。
因为胡雪岩梦想的是以后自己开钱庄,而自己做生意就一定会需要人脉,人际关系是为商的重要法宝,如果等自己开起了钱庄再去笼络人际,那样就为时已晚。胡雪岩明白,用人要早交,并且用真心交,这样才能为其所用。除此之外,胡雪岩帮助王有龄也是因为看到王有龄落魄有难,出于善心和仁义而帮助他。胡雪岩没忘记从小父母就教导的乐于助人和施善于人,他为人行事坦荡,看到王有龄有难就会发善心相助,况且胡雪岩自小就崇拜出口成章、饱览群书的文人志士。王有龄也非等闲之辈,他深知自己此时虎落平阳,为有出头之日,不得不从胡雪岩那里得到赞助。同时他也看得出胡雪岩心中的抱负以及在商业上的非凡才能,想必日后一定能有大的作为,与这样的人结交也是一件幸事。于是,收下了这五百两银子,并发下誓言,日后若能为官一定不忘胡雪岩的恩义。胡雪岩是个有着长远目光的人,他不拘于小节、大义慷慨,这也正使王有龄感到相见恨晚,自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
3.王有龄如愿踏入仕途
王有龄带着胡雪岩赞助给他的五百两银子来到京城,在京城待了很长时间还是一直没有机会能够给自己补个实缺。王有龄心里不时地就会想起远在杭州的胡雪岩对自己的期望,于是他继续在京城不断地寻找机会。有一次,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当时任职的江苏学政何大人名字叫做何桂清,王有龄忽然想起,当年在渔歌陪伴自己读书的书生也叫何桂清。早年王有龄家曾经客居过云南,当时,何桂清家境贫寒,但是为人好学、勤奋努力,于是王有龄的父亲就让他跟自己的儿子王有龄一起读书。后来没过几年两家就分开了,各奔东西,从此也就再没有了联系。王有龄想到这些,不免觉得巧合,如果这个何大人真的就是昔日伴读的书生,那么自己的前途就有希望了。于是他就花了些银子打点一些人脉,得到了与何桂清见面的机会。
果然不出王有龄的意料,此人正是当年给王有龄作陪读的书生。于是他乡遇故知,见面之后,相谈尤佳。何桂清在得知王有龄的父亲因为为儿子买官而客死他乡之后不禁落下几滴眼泪,毕竟王有龄的父亲当年有恩于他,如今王有龄亲自上门求助,于情于理都应该帮助他。于是在何桂清得知王有龄想在杭州为官时,就立刻想到了黄宗汉。黄宗汉是何桂清的同门好友,在浙江担任抚台,如果让他帮忙,王有龄的事情必定能成。但是黄宗汉这个人见钱眼开,任何想让他帮忙的事情没有银子都是办不成的。想到这些,何桂清就又拿出了五千两银子连同书信一并交给了王有龄,让王有龄拿着银子和书信马上回到杭州。
回到杭州之后,王有龄将书信和银子又一并交给了黄宗汉,以黄宗汉和何桂清的交情这点忙还是要帮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五千两银子。于是王有龄就在黄宗汉的推荐和帮助之下,顺利地当上了一名海运使官,从此王有龄真正地踏入了仕途,走上了官路。后来,王有龄因为自己的能力顺利地坐上了海运局衙门“坐办”的职位,这个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局长,有着实际的权力和意义。当时负责政府粮食的运送,是个油水很大的差事,但是因为一定要保证粮食的准时抵达,因而也并非是容易的轻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