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首辅之路——从起初的跌跌撞撞到后来青云直上(3)

冯保,号双林,是河北真定府深州人,十岁的时候就净身入了宫。由于做事小心谨慎,冯保得到了世宗皇帝的喜爱。冯保非常聪明,进宫之后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慢慢地,他有了一些儒雅的风范,于是世宗皇帝就提拔他做司礼监的执笔太监,平日掌管皇帝所审阅的文件以及奏折。

穆宗皇帝登基后,冯保就不再受皇帝喜欢,首辅大臣高拱也了解皇帝的态度,于是处处为难冯保,因此两人之间也积怨颇深。在隆庆三年(1569年)到隆庆五年(1571年)之间,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曾有两次空缺,如果按照后宫的规矩,应该由冯保来接任,可是高拱却偏偏没有让他如愿。在高拱的干涉下,这两次机会都落到了别人手中。冯保非常气愤,但又不能公然与高拱对抗,只能将怨恨积压在心里。高拱的权力欲望十分强,他经常控制一些官员并且在内部安插自己的门生。经常遭受排挤的冯保将高拱视为敌人,他发现高拱在朝中也经常借机打压张居正,因此张居正便与冯保联手对抗高拱,于是便有了穆宗驾崩后的假传遗诏之事。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年仅三十六岁的穆宗因病而亡,穆宗的儿子,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就是后来的神宗。神宗皇帝登基的时候,冯保一直站在皇帝身边协助他,并且假传遗诏称:“内阁与司礼监同受顾命。”满朝的文武都对此事感到震惊,而冯保正式地与内阁首辅大臣高拱、次辅张居正以及高仪同时成为神宗皇帝的顾命大臣。但是,高拱对于遗诏中的“司礼监同受顾命”的说法却十分不满,于是他指使有地位的大臣提出“还政于内阁”的说法,进而弹劾冯保。但是此时执掌司礼监的冯保看到这些奏折后,立即将这些奏章压下并且与张居正商量如何应对高拱。

后来,冯保利用高拱在穆宗皇帝驾崩后,说过的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来大做文章。冯保和张居正同时弹劾高拱,并且向李太后和皇贵妃说明了情况。

当初,李太后是一名普通的宫女,是张居正和冯保为她争取来了贵妃的头衔。按照明朝的惯例,神宗皇帝登基后应该封隆庆皇帝的皇后为皇太后,封生母为太后。后来,冯保与张居正商量,试图将隆庆皇帝的皇后陈氏封为仁圣皇太后,将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封为慈圣皇太后,两人呈并列的地位,这样就提高了李氏的地位。这令李太后感恩不尽,因此李太后平时也非常倾向于张居正、冯保两人。

同年六月,在一次早朝中,神宗皇帝下旨废去了高拱首辅大臣的职位,并将这个职位交由张居正担任。随后,慈圣皇太后李氏又将辅佐以及教导神宗皇帝的任务交给了张居正与冯保,于是张居正与冯保正式全面执掌朝政。冯保也如愿地从执笔太监升为掌印太监,协助李太后照顾年幼的神宗皇帝,而冯保对神宗皇帝的教育也是尽心尽力。据记载,有一天张居正摘来了白莲、抓了一只白燕,并将这些送来给小神宗皇帝玩耍,这时冯保对张居正说:“皇帝尚幼,不应该让皇帝因为这些东西而变得贪玩。”另外,冯保还经常约束自己家族的人,警告他们不要为非作歹,所以百姓对冯保的评价一直很好。另外,冯保为人处世也非常圆滑,他知道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比不上张居正,因此他一直坚定地与张居正保持同盟的关系,并没有任何想夺政的举动。

5.在“王大臣案”中渔翁得利

万历元年(1573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那就是有名的“王大臣案”。

王大臣是常州府武进县人,也是抗倭明将戚继光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因为违反了军规而逃跑回了京城。逃跑后的王大臣在京城里四处游荡,后来混进皇宫做了太监的杂役。在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二十日的清晨,王大臣偷了太监的衣服在乾清门附近闲逛,正巧碰到刚刚登基的神宗皇帝坐着轿子前去早朝。王大臣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威仪,在惊吓之余撒腿就跑,几名侍卫上前抓住了王大臣,并且从他身上搜出了利器。就这样,王大臣被误认为图谋行刺皇帝,立刻被送入了东厂由冯保亲自审问。在冯保的严刑逼供下,王大臣说出了自己是戚继光麾下的士兵的实情。冯保立刻将此事告诉张居正,张居正听闻也禁不住紧张起来,因为戚继光不仅手握重兵,而且还是张居正的心腹大臣。一旦这件事情泄露出去,戚继光和张居正都要被牵连。更重要的是,戚继光所守的边防也会出现问题。

当张居正向冯保分析了其中的利害之后,冯保也觉得此事非比寻常。但是如果审问无果又无法向皇帝交代,因此必须有人扛下刺杀皇帝的罪名。冯保想到了已经被罢官回乡的高拱。冯保一直担心高拱会东山再起,所以他想借这件事情打击高拱。冯保认为只有将高拱的九族全部杀光才能以绝后患。因此,冯保在秘审王大臣的过程中拿来了一些珠宝,并且对王大臣说:“你不要再提你是戚继光总兵下属的事情,以后你要对别人说是高阁老在幕后主使了这次行刺皇帝的行动。你小子要识相点,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做,我保你荣华富贵,否则你就等死吧!”王大臣也不是傻子,立刻答应了这件事。

冯保决心要将这件事办好,并且让高拱永无翻身的机会。于是他让自己的心腹大臣辛儒进入大牢与王大臣朝夕相处,同时教他如何陷害高拱的儿子高本与高来。当王大臣一案再次公审的时候,王大臣果然按照冯保的意思叙述案情。接着,冯保派了四个人火速前往河南新郑县,名义是抓捕高家人,其实是想私下逼死高拱。这四个人到达新郑县之后先去了县衙,知县知道冯保在朝中的势力,所以对四人百般巴结。四人之中的一个是高拱的心腹下属,他告诉知县此次前来的目的是监视高拱一家,于是知县马上派人将高府包围起来。高拱看到这种状况以为皇帝下令要治高家死罪,于是便要自缢,但是在家人的百般劝阻下放弃了。高拱责问包围高府的校尉:“你们这是干什么!还有没有王法了?”校尉回答:“我们这不是要为难高府,是怕有些事惊扰到您,所以过来保护高府的安全。”高拱虽然不明白事情的缘由,但是听到校尉此行的目的不是赐死自己便稍微心安了些。

王大臣一案使京城到处流传着各种谣言,一些曾被高拱提拔的官员也担心自己被牵连。人人都想办法自保,没有人敢为高拱说情,只有掌管刑事的给事中为高拱打抱不平:“此事关系到刑科,若无一言,遂使国家有此一事,吾辈何以见人?”随后,给事中上疏要求将王大臣一案交给法司来审理,不应该交给东厂密审。

正月二十二日,张居正上奏说:“发生这样的事情,臣等无一不感到震惊。经过内阁的商讨,臣等认为宫廷之中防守严密,如果没有熟门熟路的人,刺客岂会如此顺利地接近皇上?王大臣一案显然是蓄谋已久的,必然会有主使之人,臣等请旨令刑部追查,务必要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这个奏章暗示高拱就是此案的主谋。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挺身维护高拱,并且上疏要求将王大臣一案交由刑部以及都察院共同审理,张居正由于底气不足只上疏请旨让左都御史葛守礼以及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一起会审。

正月二十九日,王大臣一案的会审正式开始。按照明朝的惯例,在会审前要先将犯人拖上前痛打五十大板,王大臣看到这个架势立即开始大喊大叫:“原先说给我官做,永享富贵,为何又打我?”冯保听后十分愤怒并且要王大臣说出到底是受谁指使前来行刺的。王大臣突然咬定受冯保指使,冯保看到王大臣供出了自己非常紧张,但是还仍然装做不知情,他责问王大臣为什么要陷害自己。王大臣突然说:“我根本不认识高阁老,是你教我说这些的。”为了帮冯保掩饰,朱希孝厉声喝道:“大胆奴才,竟然连问官也敢攀扯,真该直接乱棍打死。”会审就在王大臣的大喊大闹中结束。冯保怕王大臣供出自己,便暗地里指使人毒哑了王大臣。最后的结果是,三司看到王大臣已经成了哑巴,深知不会再问出任何结果,于是直接将王大臣判处死刑。

在这次的事件中,冯保与高拱都没有捞到好处,而大臣们都对冯保十分厌恶,经常防备着他。张居正却是渔翁得利,没有被牵扯到任何流言蜚语中,在朝中仍然十分受宠,并且稳稳地坐在首辅大臣的交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