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才少年——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1)
- 张居正传(传记袖珍馆2)
- 杨雯婧编著
- 3023字
- 2016-01-04 10:28:53
1.张居正的家族史
张居正于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在荆州府江陵县出生,而他的祖籍却并不是在这里。张居正的家谱十分简单,只能向上推算到元末。张居正在他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里记载,张家族谱上的远祖是张居正的七世祖,名为张关保。张关保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的后人,家住凤阳府定远县,就是现在的滁州。张关保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与明朝的开国名将李善长也是同乡。在元朝末年张关保加入了红巾军的队伍,和乡亲们一起造反。在这期间,张关保一直追随朱元璋打天下。
据张居正的记载,张关保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人,一直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小兵,以至于在徐达以及汤和做了开国元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关保还一直是徐达麾下的小兵。后来,张关保在一次战役中立下了军功并得到了封赏。那是在一次渡江战役中,徐达及其麾下成员的目的是要占领采石矶,在攻占的过程中,张关保非常英勇,率先冲入敌阵勇猛杀敌,最后成功地占领了采石矶。战役结束后,张关保得到了封赏。在后来的战役中,他又屡屡立功,受到了非常多的封赏。张居正在《先考观澜公行略》中也为张太保的功绩感到自豪。张居正说:“张关保,国初以军功授归州安御千户。”就这样,张关保因军功而被授予了军职并分配到了荆州府的归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秭归。
当时的明朝实行军分区的军事制度,和现在的军分区是一个性质,就是在各府的要地设立卫,而卫就是指整个的一个军分区。卫下设立五个千户,每个千户直接管辖一千二百多人。由此看来,当时的地方军事将领的势力非常大。另外,那个时候千户是一种世袭的荣耀,可以代代相传。而张关保的千户荣耀只传到了后辈第四代,到了张居正那一代便更无缘了。
张关保的儿子叫张唐,张唐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张旺,次子名为张诚(张居正的曾祖父)。按照传统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千户,如果没有出现特殊的情况,次子不能继承千户。张诚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早早地就从归州搬到了江陵自己谋生路,李白诗句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就是这个地方。
张诚迁往江陵不久就成家立业了。一开始他的生活十分简朴,随着他的努力,日子越过越好,家庭也逐渐成了一个小康之家。但可惜的是,张诚与荣耀无缘,他认为自己不能光宗耀祖,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张诚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为张钺,次子名为张镇,第三子名为张。张诚三个儿子的名字都带有金字旁,也都和青铜器有关,因为青铜器是国之重器。但是让他失望的是,三个儿子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他的一腔热血也被浇灭。张诚的长子张钺经商,第三子张也能勉强维持生计。唯独次子张镇(张居正的祖父)每天吊儿郎当过日子,没人愿意与他交往。张诚反而最喜欢张镇,对张镇非常溺爱。有了父亲的溺爱,张镇变得更加游手好闲,结交了一群不学无术的狐朋狗友。但是张镇也有优点,传闻他非常讲义气,为人也比较豪爽,有大侠的风范。后来张居正在执政那段时间里也颇有他爷爷当年飞扬跋扈的风范。
张镇只顾着自己玩乐,一直没有正式的生计。在他刚刚成家的时候,日子十分拮据,但幸运的是,他谋到了一个好差事,就是到江陵的辽王府内做侍卫。由于儿子的种种表现,张诚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没有办法实现了,因此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后来,张镇也有了儿子,就是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这个名字是张诚起的,其含义就是文治武功、公卿名相。张诚希望孙子将来能通过科举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被祖父寄予厚望的张文明一直刻苦读书,但是他似乎与荣耀无缘——他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每一次都以落榜告终。张文明有四个儿子,长子是张居正,直到张居正考中进士,张文明也没有考中举人。最终,张文明放弃了科举考试,一心栽培儿子。
2.荆州神童张白圭
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张居正呱呱坠地。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在《文忠公行实》中这样记载:张居正的母亲赵氏在怀胎十二个月的情况下生下了张居正。通常妇女怀胎十月就能生下孩子,而赵氏的情况被大家认为是祥瑞——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不凡。
张敬修的文章中还记录了两个梦,据说在张居正出生前的一晚,他的祖父张镇和曾祖父张诚两人都做了十分古怪的梦。
张镇那晚梦到家里突然出现很多水,整个屋子都泡在水里,张镇非常奇怪,于是问下人:“哪里来的这么多水?”下人回答说:“水是从张少保地里流过来的。”那时候的少保是一个官职,是太子少保的简称,宰相有同等地位。这让张镇更是疑惑,祖孙三代连举人都没有考中,哪里来的少保一说?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梦到自己半夜在院子里散步时,看到院内水缸里飘上来一只特别大的白乌龟。黑色的乌龟常见,而白乌龟确很少见。古人认为,看到稀有颜色的动物是一种吉祥之兆。张诚十分激动,他认为张家马上要出圣人了。
孩子出生后,第二天张诚为孩子起名为白圭,白圭与白乌龟谐音。张白圭也就是后来的张居正。
张白圭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希望,他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并给予万分宠爱。张白圭也不负众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在张白圭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奶娘抱着他在院内玩耍,这时,他的堂叔龙湫正在读《孟子》,这引起了小白圭的兴趣,他待在旁边认真地听着。龙湫看到此情景就跟小白圭说:“孩子,大家都说你聪明伶俐,但是如果不识字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天才。你看我这本书上有两个字‘王曰’,也就是王说的意思,如果你不认识这两个字就算不上是天才。”其实龙湫只是想逗孩子玩,因此并没有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更没指望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能记住这两个字。而结果却在他意料之外。第二天,奶娘再次抱着小白圭来到院子玩耍,龙湫又在读《孟子》。这时,小白圭晃晃悠悠地朝堂叔走去,龙湫把小白圭抱在怀里,接着小白圭指着堂叔手中的《孟子》说到:“王曰。”小白圭的这个举动不仅让堂叔十分惊讶,也令全家人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因此家人更加肯定地认为小白圭是个小天才。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白圭便开始学习认字,五岁开始读书作诗,七岁就知晓六经大义,十岁的时候就能够写诗词,小白圭也成为荆州府赫赫有名的小神童。在十二岁的时候他参加了荆州府的考试,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中了秀才。其实,民间还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传闻。
当时的考官是名叫李士翱的荆州知府。在张白圭参加考试的前一天,这名知府做了一个十分古怪的梦,他梦到天帝让他转交给一个小孩一个包袱,他打开包袱后看到一块玉玺,而那个小孩就在旁边,梦里孩子的长相也特别地清晰,因为只是个梦,所以知府李士翱并没有放在心里。
考试结束后,李士翱开始阅卷。当他看到张白圭的考卷时,对张白圭的文采十分赞赏。在荆州府公布成绩的时候,知府李士翱第一个念出了张白圭的名字,而他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做的那个梦:白圭就是白的玉印啊!他突然醒悟过来,接着他让张白圭走上前来。这时,李士翱十分肯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孩子。李士翱十分的疑惑:他现在已经叫白圭了,我怎么还要把玉印交给他呢?
最终,李士翱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张白圭说道:“张白圭,我已经看过你的考卷,非常不错,你将来一定是一个人才,只是你这个名字虽然也很不错,但是比较适合用在小时候,如果你功成名就用这个名字就不太合适了。这样吧,我帮你改个名字。”对于这个要求,张白圭欣然接受,何况由主考官来给自己改名字也是一种荣耀。于是,李士翱就给张白圭改名为——张居正。之后,李士翱还鼓励张居正刻苦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李士翱是张居正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师,他还向湖广提督学政田顼极力地推荐张居正。田顼为了考验张居正,让张居正当场做文章。张居正的表现非常出色,最终被田顼接纳。由此,张居正告别了张白圭的孩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