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一词,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所见。据孔丘门人所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称:“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称。”正如古时也有将“人才”写为“人材”,“口才”抑或写为“口材”。如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十)》有载:“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谈兵。”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张嘴,但是有嘴可不一定都会说话,话说得好不好,有没有水平,大有讲究。一言可以邀福,一言也可惹祸。它发挥的作用可实在不简单。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之说,而口才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很大作用,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口才是多么的重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语言表达的传统,并已充分认识到口头表达在安邦定国、社会交际中的作用。如我们常说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便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
好口才金不换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个贵族当奴仆。
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宴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您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
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看重口才的训练。
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美国黑人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3日于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他讲到高潮的时候,一连用了四段“我梦想着”,深情地、正面地、具体地表示了对自由的渴望,语言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他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这些话完全发自肺腑,说出了千百万黑人的心声。使得在场的听众有的喝彩,有的呐喊,有的痛哭,有的流泪。
所以说,口才被善良之辈所用,可以造福于社会,口才被野心家所用,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也是巨大的。口才是人生的工具,是人生的利器。我们回顾一下古今中外的历史,很多著名的领袖人物都有出色的口才,甚至本身就是优秀的演讲家。美国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依靠专业知识,而85%靠人际交往和处事技巧等综合素质。”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要生活,就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经常要说话,要交谈,要演讲,要谈判,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口才。话语交流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口才是生活的调味剂,是事业的推进器,是家庭的和谐曲,也是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好口才铸就美好人生
如果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的话,好的口才则会让你的生活、工作、事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
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罗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
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会策划营销、沟通管理、交际公关和创新的人才,而好的口才就是这些能力的展示!
俗话说:“一手漂亮字,一口漂亮话”是人出门在外的两块“敲门砖”。那意思是说,有此两项过硬的本领,赢得人家的好感。可见,会说一口漂亮话在人们的谋生生涯里是多么重要。
社会有分工,而且越来越细;学问有许多,而且越来越多。一个人在某一项专业和工作上有所擅长,能发挥作用,就算是人才。会看病的医生、很能干的会计师、做出成绩的编辑记者、创造纪录的运动员、胜任工作的资料员以及烹饪高手、摄影师、杂技演员等都是人才,但他们未必都有出色的口才,可见,是人才未必有口才;然而,有口才却必定是人才,而且是优秀的人才和难得的通才。
为什么说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呢?因为口才的能力比任何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活动更能促使一个人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更能促进一个人心智积极、自信主动、开发潜能、才思敏捷,并善于人际交流、心灵沟通。换句更简明的话来说,口才主要不是口上之才,而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和交流能力的体现。一个真正有口才的人,其整体素质较高,其交流能力较强,当然可以称得上是人才,而且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好口才价值百万
人为什么会成为万物之灵,不断地创造文明?这与语言,交流分不开。进行人际交流,就是开发自身的聪明才智,就会促使大脑发达。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来看,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绪的形式,或者说,思维是“内部语言”,语言是“外部思维”。尽管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等,但相互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您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从而胜出呢?专家指出:21世纪的人,必须熟练掌握五种生存技能:电脑、英语、驾驶、法律和口才。这五种技能,就像通向21世纪高速公路的5张“通行证”一样,缺一不可。
市场经济的到来,那种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每一个不想被淘汰的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当众讲话。
过去我们因为口才不好,表达不畅,错过了多少机会?
过去我们因为不善于沟通,人际关系紧张,损失了多少金钱?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改变,还要损失多少金钱,浪费多少机会?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赚不了大钱。有副好口才是人生一笔好财富。如何拥有这笔“硬通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修炼: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锻炼以及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运用,语言是最普通、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到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起到交流的目的。
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引起一场争斗,一句残酷的话可能会毁坏一个人的生活,一句及时的话可能会平复波澜,一句充满爱心的话可能会治愈别人的伤口。
好思维决定好口才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不是凭空而发的,它是思维的外化和结果。语言,是人类交换讯息、增进了解、建立共识和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沟通,则是人类最频繁的社会互动模式。
口才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口才的基础。
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这就决定了口才与思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从人类用语言反映事物开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成了中心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范畴诸多经验的表现。”17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学家也认为,说话即是表达思想,不同的词类跟思想的不同方面相一致。他们明确指出:人作为有理性、有思想的动物,创造出语言来就是为了表达思想。似乎可以这样说,语言的产生不是作为表达思想中已经确定的判断和疑问的工具,而是作为思想本身的工具。愚人只是知道接受思想的灌输,智者则重视掌握思维的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口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口才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怎样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准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准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口才,首先应该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演说,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调谨慎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佛教认为人有四口过——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指的是言不由衷,恶语伤人,说谎话,花言巧语等等,认为人人都应远离四口过,才不造口业,才积口德。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更是告诉我们说话的时机要拿捏好外,也当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要说;不该说话之时,当三缄其口。不该说时说,是急躁;该说时不说,则是隐瞒;不会察言观色,就像瞎子一样。“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地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做人要厚道,要有口德。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我们在这里要说,“三思而后说”。因为话一旦说出去,就像射出去的箭无法收回,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有好的思维才会有好的表达,好的表达就会有好的结果,有好的结果才会有好的命运。思考是一个问和答的过程。学会思考对一个演讲者来说极为重要。学会思考对一个演讲者来说极为重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演讲前我们要做一番自我分析:
(1)我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2)我演讲的动机是什么?
(3)我希望我的演讲带给听众什么?
(4)我设定我的演讲带给听众什么样的印象?
(5)我的演讲对听众有什么帮助?
(6)对我的演讲听众有什么反对意见?
(7)我应付反对意见的备用方案是什么?
(8)我要如何讲才会更有效?
(9)我要如何讲听众才会再次来听?
一个人在舞台演讲时不仅要思考,还要有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比如,我们在演讲当中,有的人会突然打断我说,“刘老师,我不懂这件事,为什么?”“刘老师,对不起,我朋友在外面等我,我能不能出去一下?”可能有人随时打断你的讲话。还有一句话,人的语言好像一条线一样。如果有人打断你,就像一把剪刀把这条线剪断了。有的时候接不起来,太有这种可能了。
我们要记住,一定要在边演讲的时候边思考。如果我在演讲当中不思考的话,我就不知道下一句话讲什么,我就不知道下一句话怎么表达,所以我的脑子在不停地转。脑子是越用越活,这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