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日本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研究
- 罗时铭
- 988字
- 2024-12-20 21:43:27
第一章 当代日本学校体育课与社会的关系
一、 学校体育课与日本社会的关系
日本学者认为:被称之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总是生存和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各种各样的社会为了自身的独立和维持发展,总是用意于建立多种机能的社会制度。其主要代表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等,而学校教育是这些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教育学科领域的学校体育课,便同样具备有为建立社会秩序和维持社会发展而发挥作用的一种机能。
学校体育课的这种教育学科特征,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所谓人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规定社会中的人们如何进行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从学校体育课的角度看,主要就是怎样将人与体育运动能连在一起。由于人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同,所以学校体育课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以下正是从这样的角度,人们看到了学校体育课在当代日本社会的某些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日本学者是怎样讨论学校体育课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日本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著名学者竹之下休藏所揭示了关于学校体育课的社会结构(图1-1),即学校体育课与社会的关联。中虚线内揭示的是学校体育课及其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内部体系。虚线外揭示的是与学校体育课相关联的社会诸要素,可以称为是相对于内部体系的外部体系。可见,竹之下所揭示的这个学校体育课社会结构图,实际是一幅描述学校体育课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的关系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关学校体育课的社会结构,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涉及,而在这个图示中,主要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校体育课和社会的关系。
图1-1 学校体育课的社会结构(学校体育课和社会的关联)
图示中间的 “社会——集团——教师”一线,显示了授课老师乃是作为社会的代理者而参与课的活动。“社会——(选择)——运动刺激”这条线显示的是,课上所学习的体育运动内容,都是从社会本来就存在的体育运动中选择出来而被课堂所采纳的。在 “儿童学生——社会”这条线上,显示了经过学习活动的儿童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成果,从而走向了社会。
通过图示中的这些连线,人们看到了学校体育课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任务,而正是这些任务凸现出了学校体育课的目的和目标。所以说,竹之下设计的这个图不仅告诉人们支撑学校体育课的是教师、运动刺激(内容)和学生的组合,而且还让人们了解到了当代学校体育课的目的、目标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二、 学校体育课与日本社会关系的历史回顾
1. 时期的划分
要想对日本当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课的关系有所了解,就必须首先回顾一下日本的过去社会与学校体育课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然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怎样用体育课的观点对过去社会和当代社会进行时期的划分。日本学者的理论是,虽然什么样的划分方式都是允许的,但从当代立场看,时期划分的基本做法应该是随着人们对问题的意识程度而变化的。所以,在学校体育课问题上,也应该坚持这种基本的方法。
日本体育史学界的一般做法是:把体育课的开始从1872年设置学制时算起,直到现在。他们将学校体育课通常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个主要阶段,这样的时期划分乃是基于人们对战后学校体育课的认识,即战后体育课是对战前体育课的整顿和反省,是向与民主社会相称的体育课的转换。这样的时期划分,主要依据了高度经济发展时期,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存在的、把战前战后进行对比而分成两部分的方法。
日本学者指出,如果站在现在的时代立场,就能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新的社会变化就是竹之下休藏所说的:日本从过去 “把产业和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产业社会,而实现了 “向具有休闲、娱乐这样的人的重要生活方面的转移”。他们认为,这个新的社会变化就是 “从产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因而从学校体育课独立的立场看,它的发展变化也应该是与这个后工业社会相协调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当代日本,事实上已进入到一个大众体育不仅是作为手段,而且也是作为目的的快乐社会阶段。
依据竹之下的理论,并着眼于从产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日本的学校体育课变迁理解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日本学校体育课,理解为产业社会型体育课;这一时间以后的体育课,理解为后工业社会性型体育课。而产业社会型体育课又可分成战前体育课和战后体育课两个段落。
2. 日本的产业社会型体育课
(1)战前的学校体育课
日本学者指出,二次大战前的产业社会,虽然同样是把产业和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社会,但战前是天皇制的独裁主义社会体制,而战后则是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同型社会的不同发展方向,同样使社会人生观、生活观等基本方面有所不同。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迅跑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它紧紧追随欧美列强的殖民化政策,并在对东南亚及其邻国的战争威胁中,使日本快速掌握了欧美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手段,谋求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和近代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天皇制的独裁主义为背景,日本将富国强兵和发展生产、振兴工业作为国家政策而得到了彻底的推进。这在国民中虽然原本只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想法和做法,但还是被许多人所跟随,使得很多的国民把 “勤恳”和 “顺从上司”,强制为自我道德。结果,使休闲的游戏活动被他们所厌恶。
而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近代体育作为外来文化传进了日本。但是,像欧美那样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快乐,作为游戏以进行享受的事,在日本社会是不允许的。所以体育的目标便被锁定在: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分离的、那种教育中的体育和比赛。这就与西洋音乐在日本的命运一样,尽管在教育音乐和军队音乐中,西洋音乐占主流,但在广大国民中将其作为生活中的音乐来进行欣赏的习惯,还远没有形成。所以在当时的体育比赛活动中,少数参加竞技体育的选手,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主要是为所属的集团去争取胜利,结果,在日本形成了 “胜利主义下的战斗”的体育风潮。这样的体育状况在日本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日本学者认为,要说到人与体育运动的关系,那就是应该把体育运动作为国民生活的内容,使其附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再将其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然而在战前的日本,人们并未能循着这样的理念,使体育能在社会合法化。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并不具有产生这种体育理念的土壤。因为在天皇制的独裁主义背景下,为推进富国强兵和发展生产、振兴工业的政策,体育的任务只能被锁定在:姑且作为必要的提高国民资质的锻炼手段(在当时的国民资质中特别强调具备强健的身体和顺从上司这两点)。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支配当时日本教育界人生观的 “心身二无论”,曾被作为一种理论依据而有过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触及一下当时日本的教学指导法就能清楚地发现:自1913年瑞典体操成为日本学校的主要教材以来,把教师命令和学生服从作为原则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统一教学法,曾得到非常快速的普及。而这种作为日本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甚至作者在考察中看到,即使在今天的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时还留有这样的印痕。
(2)战后的学校体育课
在日本,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虽然发生了由天皇制独裁主义向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社会转变。但是,由于需要复兴被毁坏的国家经济,所以二战后的日本尽管已经是一个高速发展和战后的社会,但是作为一种把产业和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产业社会的基本性质状况并没有马上得到改变。对于正在进行经济复兴和高速发展的日本来说,虽然受到了美国那种已经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并从一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体育休闲和娱乐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容,以及固定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最强烈的影响;虽然美国那种后工业社会型的生活方式为日本国民所憧憬和向往,但似乎在日本不具有现实性,因为当时的日本最多也不过就是接受了欧美的娱乐思想及其实践。而要求日本从过去那种把产业和工作作为中心的价值观中一下子完全解放出来,看来还是没有可能。所以围绕学校体育课的情况,也基本上是这样,与战前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就体育价值观而言,除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以外,体育理应还应该在一部分国民中推行。但事实是,这种通过身心消耗而换取明天能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娱乐消遣,并未能使更多的日本国民把体育作为手段来接受,也未能上升到作为社会目的的生活娱乐来认识。
在教育学的层面上也是这样。从当时日本的教育实际看,二次大战后主要是在美国近代教育学及其实践的影响下,使日本的教育产生了大的改变,学校体育课也不例外。人们看到正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所实行的所谓 “新体育”,即把体育运动作为手段的全人教育,引入到了战后的日本学校体育课。这种体育课改变了支撑战前体育课的 “心身二元论”理论,它是把体育运动体验作为完人的体验来把握,并通过这种体验促进学生向完人的方向发展为目的的。顺便说一下,身体教育在作为日本完人的教育中,曾得到很好的吸收和理解。当时日本对学校体育课具有这种认识的背景,主要是由于 “进步主义教育观”的存在,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和为何而学等理念的引导。依据社会调查而弄清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再把这些经验编制成体育课的学习计划,同时重视自主性学习计划的研究,等等。这些正是二次大战结束后早期日本学校体育的重要现象。
在体育课教学中,为了确实达到 “新体育”的目标,考虑到要用正确的体验和活动,以保证锻炼手段的形成,所以在日本的学校体育中出现了单元、单元计划、单元学习、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指导等许多新的名词概念,它们成了支撑日本学校体育课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关键词。
当然,虽说通过体育运动与生活相关联而从中引出了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并也开始着眼于体育运动的娱乐价值,但在当时的日本,只要一提起体育课的话题,人们依然还是没有能从作为教育手段的范畴中解放出来。我们只要触及一下当时的体育教学指导法就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学校体育界的所谓取代教师为中心的统一指导新方法,也只不过是把以学生为中心,把为何而学作为理念,并依据这些理念进行一定的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不过,这期间的日本也产生了一些独自的学校体育成功经验,最显现的就是小集团学习法。这种小集团学习法,几乎可以说成了20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学校体育课的中心指导模式。
三、 当代日本社会的学校体育课
1. 学校体育课的任务
从学校课堂里走出的学生,他们不仅现在要生存,而且还有将来生存的问题。因此日本学者认为,当代学校体育课的社会任务,也必须围绕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这两个主题进行讨论。
首先,学校体育课的社会任务对学生的将来不仅越来越变得重要了,而且也越来越变得明确了。在迎接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作为生活内容的体育,其现实的背景是:不仅量的需求在扩大,而且质的方面也在提高。从量的方面看,现在日本担负体育产业的领域扩大了,地方变多了,而且预测近几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质的方面看,那就是体育作为现代人生活内容的现实越来越被固定、被确信。如果从现代日本人的生存方法看,则可以发现:在这个经济大国里,他们生活的支配方式正实现着从 “所有——消费”,向 “存在——自我实现”的转化。而现代体育正是作为这样的生存方式,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那么,作为自我实现的体育生活,在现代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关于这一点,在当前日本学术界虽然不能说完全取得共识,但我们可以通过竹之下的一段原话,而解读到他们的基本看法。
竹之下说:要说体育对人类的意义,虽然是快乐,但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自我努力和开动脑筋的创见,以及超越自我的时候,才能产生出的真正的快乐。因此,那些笨拙的孩子并没有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开动脑筋,可以开辟人生的新境界,感受其中的快乐。笨拙的孩子、体弱的孩子在体育中经常感受到的只是痛苦和悲哀。就是说,体育的快乐要将自发的努力和开动脑筋的创意结合起来,才能打开自己的新境界和新世界,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体育中的自我实现。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保证那些笨拙的人和体弱的人,也都能平等地感受到这样的体验。如今的日本,体育产业已经扩大到4兆日元的市场,不久的将来据说可达到15~20兆日元。国民如果不能作为聪明的体育选手,作为聪明的体育消费者成长的话,那么,体育也不过仅仅是成了装扮企业的门面。因此,认识体育的价值和对自己的意义,掌握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体育活动方法、进行方式,以及保障生涯体育的基础性学习等,便都成了学校体育课最重要的社会任务(宇土正彦等《学校体育授业事典》77页,大修馆书店,1995年日文版)。
其次,学校体育课的当代社会任务。日本学者认为,就当代日本社会的体育课而言,其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围绕学生的环境问题(诸如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也有在保障学生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太相称的地方。他们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自然离孩子们的身边是越来越远了,孩子们已没有了在自然中生活的体验。到处是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制造的文化,或是浸满了商业味道的文化。在日本的学校体育课上,人们看到的只不过是那些由“体育童子军”等具有显著成人化扮演主角的 “孩子体育”,而这些怎么也不能称之为是孩子们的本来文化。他们认为,正是这些很不理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加了对孩子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恐怕是谁也不能视而不见的真实。所以他们呼吁:日本的学校是不许无视孩子们的这种生活状况的。
他们指出,学生的生活中心时间带,主要是在学校渡过的。学生原本具有这样的权利,即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智慧、理性、感性以及围绕身体性的资质和能力,可以进行充分的释放、发挥和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权利被大量地剥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对一天中有相当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来说,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权利的呼声在日本越来越高了。而称之为体育的学科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它在学校生活中是占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日本文部省平成二年 “学校不适应对策研究合作会议”所作的关于 《登校拒否问题》的报告,在 “讨厌学校”一栏中,每年在学校缺席的学生,1974年有约1万人(初中,小学合计);1989年有小学生约7千人,初中生4万人;1993年每年旷课30天以上的小学生是1万5千人,初中生升高到6万人。这样的事实说明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即日本的学校也已经不是许多学生满意的生活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问题所在是,现在日本的学校还是过多地偏重于对学生将来的准备教育。然而当代社会对学校的更大期望的应该是: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现在的欲求和必需;应该成为对学生的生活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场所;应该是学生生活场所的再生地。学校体育课应体现出是学生生活的内容,并以快乐体育为中心的体育运动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将日本学者提出的现代社会的体育课任务,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点:第一,保障生涯体育的基础性学习;第二,依据体育运动,促进身心的发展;第三,为学生的现在,提供相适合的生活场所和内容。
2. 体育课的目标及其结构
通过以上对体育课的社会任务确定后,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关于体育课的目标问题。但是日本学者指出,要能够正确地提出体育课的种种目标,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体育课的中心目标和派生目标,或叫做附带的目标是什么。他们认为,虽然体育课是有意图的教育经营活动,其目标是依据计划而实现的,但是,如果对于所提到的几种体育课的目标,在目标上认为全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就会使得拟定计划变得困难,因为要保证什么样的目标都能在体育课上实现,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具有明确的单一目标的时候,才能使拟定计划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他们提出,在存有多种目标的情况下,一定要找出一个单一的能包括其他目标(即派生的或附带的目标)的中心目标来。而所谓中心目标的确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单一性和包容性(或称全体性)。日本学者认为,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真正机能的体育课,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它的中心目标,什么又是派生的或附带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弄清目标的结构。
在当代日本学校体育界,他们主要是围绕目标的结构化问题提出了一个关于体育课目标结构的基本想法。日本学者认为,虽然作为体育课的社会任务已经明确了,包括促进身心的发展,为学生提供相适合的生活环境和内容,并为作为度过一生的生活内容的体育运动的基础性学习提供保障。然而必须弄明白的是,什么样的任务是重要的?什么能够满足目标单一性和包容性这两个条件而成为中心的目标?图1-2就是日本学者按结构理论而提出的现在体育课的目标结构。我们一边参照图示,一边进行说明。
图1-2 体育课的目标及其结构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在所提出的体育课三个社会任务中,具有体育意义的中心目标是:保障作为生涯生活内容的体育运动的基础性学习。这里所说的作为生活内容的体育运动,是指作为休闲的体育运动生活,作为游戏的体育运动生活。因此,作为生活内容的体育运动的学习,也就是指作为休闲体育运动生活的学习,作为游戏体育运动生活的学习。而正是这样的学习活动,应该考虑到促进其派生的心身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为学生提供相适合的生活场所和生活内容的可能性。日本学者说,关于作为休闲或游戏的体育运动,具有促进心身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点,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是得到共识的。因此这里所要强调的实际是,体育运动也是学生的生活场所和生活内容的问题。
日本学者认为,无论是促进心身的发展,还是为孩子们提供相适合的生活场所和生活内容,把这两个社会任务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具有可能性的中心目标,要想包括完成全部体育课的社会任务,都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提出,应把保障整个人生生活内容的体育运动的基础性学习,作为中心的目标。而把依据体育运动促进身心的发展,和为孩子们提供相适合的生活场所和生活内容,只作为附带的、周边的目标。这就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日本学校的体育课目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