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有关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的研究始终是研究农村体育的学者关注的焦点。

陈宁(2003年)指出: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尤其是在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集居地,群众组织难,更不要说是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了。所以他认为,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限制了健身活动的开展”。【30】

裴立新(2003年)认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是造成城乡之间体育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特色,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它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农村体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1】

冯奇荣在《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2004年)一文中指出:发展农村体育是实现新时期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重点,我国农村体育存在农民体育观念淡薄,体育锻炼少且无规律,体育消费低,这与农村体育资金、场地器材少、组织不力有关等问题,提出要根据农村情况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与经贸活动结合、开展多样的活动等建议。【32】

王晓玲在《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2005年)一文中提出现阶段发展农民体育可以加强农民体育的理论研究,在农村广泛进行养生、保健等健康宣传教育,注重开展带有地域、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将政府投入与发展农民体育产业结合起来,注重农民体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改革农村学校体育等相关对策与建议。【33】

陈仁伟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欠发达地区农牧民的体育价值取向趋于一致,社会发展和经济滞后、体育消费低、不良生活方式、余暇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等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对农村体育的宣【34】传和经费投入,创编农村体育活动项目,建立配套的体育活动场所。

钟赋春在《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06年)一文中指出影响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因素。认为要发展农村乡镇体育,应当采取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体育的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特色项目,实现以点带面;强化学校体育,促进习惯养成;加强业务指导,推广体质检测;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的策略。【35】

胡庆山,王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2006年)一文中指出,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机构变迁和投入力度因素、导向机制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农村贫困文化因素等。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提出了: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等建议。【36】

李莉,柏慧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制约性及对策的理性思考》(2007年)一文中对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制约性进行探讨,认为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文化素质因素、政府投入力度因素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主体力量因素等。【37】

于向在《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07年)一文中指出: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文化建设落后、主体力量削弱、体育指导员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偏重等。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建立健全农村体育法制是解决的对策建议。【38】

朱勇在《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2007年)一文中对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体育环境、培养农村体育骨干、加大体育指导工作等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可行对策。【39】

左新荣在《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开展乏力的社会因素分析》(2007年)一文中指出体育在推进农村社会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价值,因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亦要求相应发展的农村体育,在深入分析了农村体育的开展情况后得出:农村群众体育开展乏力,是由“我国社会的二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农民生活方式”等若干社会因素所致。【40】

戴健等人在《长三角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8年)一文中认为长三角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文化和区域地理的互补联动性在该区域农村体育工作中未显现出来;长三角地区的一级城市尤其是上海的龙头作用活力不足;农村体育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潜力有待开发;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思路有待更新,管理能力尚需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体育活动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体育活动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