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 李鸿江
- 2378字
- 2016-01-12 17:30:34
基于对高等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新要求。
一、高等教育对“科教兴国”责任的分担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深刻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的基本内涵就是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要求,使科技、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6】自1995年做出这一决策以来,党和国家为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当中应有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科教兴国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非常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要在新的世纪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高等教育就必须承担起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敢创新的知识青年的历史重任。当前国际形势虽然以和平为主题,但局部动荡和西方思潮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正在渗透着青少年一代,如果党和国家培养的人才只有知识、能力,而在思想信仰方面存在问题,那我们的社会主义方向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这在东欧和前苏联都有沉痛的教训。因此,高等教育首先在当今要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当今社会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知识经济已露端倪,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各种高新技术迅速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快速崛起,均需要有掌握科学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做充分支撑。我国是世界上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如何使人口多的劣势变为优势,高等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自觉地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上下功夫,为21世纪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三、高等教育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及科技文化知识产生、发展和集散基地的高等学校,要利用自身环境的优势、学科的优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自觉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挥作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为,高等学府历来都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集散地,也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高等学校不仅要抓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还要充分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另外,高等学校要利用学科优势和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过去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未来我国的发展中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继承、弘扬、借鉴、发展,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明理论基础。再有高等教育应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人才,通过对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贡献,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四、高等教育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
高等学校具有强大的智力优势。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职能的高等学校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日趋明显。因为高等学校是人才、知识密集的地方,目前,全国高校拥有60多万教学科研人员,其中有数百名中科院院士,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专家和学者,有数十万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和他们所培养的人才是知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发明的原动力。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汇集,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为高校进行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将科技与产业结合,实现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孵化科技成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等,可有力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校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利用其人力资源和科技方面的优势进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为社会企业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技术咨询和服务。高校创新学科领域,发现新技术,发明新产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可直接参与经济建设。高校要通过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这是知识经济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要主动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握若干个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和开发的制高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创办科技产业,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并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开发与转化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7】另外,高等教育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拉动内需”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也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由于目前我国传统消费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趋突出,需要消费领域的创新。把高等教育作为产业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不仅可以缓解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而且可以大大拓展人民的消费空间,可以构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