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体育研究的美学方法(2)

五、体育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所谓基本问题,就是体育美学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可以决定其他问题的、具有中心地位的、焦点性质的问题,也是研究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

体育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也就是研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体育人、体育项目、受众。其中,体育人必然是体育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所以,体育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体育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话题有:

(二)理性与感性

理性是体育人的概念、判断、推理和结论的能力与过程;感性是指体育人的情感、直觉和想象的能力与过程。

生存发展离不开理性,是体育人赖以存活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此可以发现每个人的智商;感性表现为体育人的生龙活虎的生活气息,这是一组组丰富多彩的完整的动态画面,由此可以考量每个人的情商。理性看护着感性,感性滋养着理性,感性思维的情感逻辑与理性思维的概念逻辑的交叉界面上,智商与情商并驾齐驱,体育人才能产生创造性的辉煌业绩。

美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培养体育文化人,体育文化人就是“用两片脑页”进行思维的人。惟此,他们才有希望获得健康完整的未来。

(三)静态与动态

静态是指人的身体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动态是指人的身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静态中的人善于理性地思考,动态中的人方便发挥感性直觉的功能。

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在运动中的全部复杂变化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体态语言编码”活动中,最为基本的符号化的行为元素,其实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动”,一个是“静”。

这就是道家对于混沌初开时的宇宙阴阳哲学阐释,天地初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于是,演绎了整个万象更新的、喧闹沸腾的、多样化的、共生共存的生命世界。

所以,动静、虚实、快慢、阴阳,这是包括了体育人文在内的生命世界的节奏和韵律。

(四)局部与整体

局部是指体现出人的部分特性,整体是指显示出人的全体特性。美学研究就是要想法在局部的联系中,分析人的整体特性。

首先,以小见大,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活现出整体的肌理。

修瑞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微循环系统专家【27】。她能够从局部诊断整体,她通过婴幼儿的手指诊断疾病;西医通过人体组织切片化验发现人体的病况;雕塑家通过拉奥孔父子脸上的恐怖表情,就反映【28】出了全部主题;中国的国画,尤其讲求虚实相生,写意空灵,经营尺寸笔墨,写进全部时间与空间。

换言之,高明的艺术创作,袖里乾坤,正是以小见大,微雕绝技名满天下;杰出的运动选手,总会寻找突破口,集小胜成大胜,善于四两拨千斤;阿基米德大致讲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整个地球。

其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艺术哲学,也是管理学诀窍。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胜利。这就是部分有机整合的神奇。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难断。体育教练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历来都是获取胜利的法宝。

所以,领悟部分与整体的辩证依存关系是研究体育美学的需要。

(五)宏观与微观

道与器、形而上下、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的结合。这是思维的向度,也是制订训练计划,或者部署战略与战术的眼光,即所谓小处入手,大处着眼。

审美活动,尤其要求能够随时把对象放在动态的过程中去考察,过去、现在、将来的描述,才能产生超前的预判,从而赢得决策的先机。

体育人应当树立过程的概念。学习使用动态把握的思维方法,要求把任何一个事物,放在一个生命活动的流程中去考虑:小到能够在一个具体的话语环境中,根据上下文去把握一个语词的意思,大到把“体育美学”一个学科,纳入到“社会、体育人、体育项目、受众”活动过程中去考虑。分析事物的“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下的可能情况,就会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而决不是把事物静止的、孤立的或者平面化的去看待。

比如:相对微观“人”这个语词,就有“受孕、分娩、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美学往往考察个体生命的情感方式。

比如:相对宏观“人类”这个语词,就有“原始人类、现代人类、未来人类”等等,美学关心人类的情感方式,借此衡量人类的生存质量,了解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总体的文明走向。

歌德说:“在命运的伟大的天平上,天平针很少不动,不是下降就是上升,不做铁锤就得做铁砧。”

过程中动态地考察人的生命轨迹“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个人作为一个动点的活动轨迹,生命的坐标中就会展示出个人的、人类的生存的价值、意义,从中探询最佳的生命存在方式——美的、有尊严的生活。

(六)概念与形象

概念属于科学理性思维的最小单元。掌握一个名词概念,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内涵与外延。内涵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本质的特征。揭示内涵使用下定义的方法,如:篮球是向空中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运动项目。外延就是概念使用的范围。确定一个概念的外延,使用分类的方法。如:篮球比赛分为NBA、CBA等等。分类标准一次只能有一个标准,如此掌握一个概念,属于语言逻辑的一般方法。从此,人类可以逻辑手段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客观规律:运用概念,组织判断;由多个判断组织推理发现新的结论。

形象属于文学艺术思维的最小元素。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准确地感觉它,感觉到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感觉是掌握事物的又一种方法。感觉包括声音、颜色、气味、画面、图象,事物形象的体验,依靠人的感官去接近它、触摸它、了解它,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正好是人五大感官“耳朵、眼睛、舌头、鼻子、皮肤”的基本功能。第六感官就是审美。

概念思维属于近现代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理性的逻辑手段,它的品质是定性定量的准确性,客观可验证性;形象思维的逻辑来自于史前文化的传统,属于比喻的、诗意的、情感的、非理性的逻辑,它有助于文学艺术活动过程中完成审美。

两种逻辑分别属于科学与艺术,互为补充,相互参照,类似人的两只手或两只脚,统一于身体的指挥系统——大脑的领导,高层次上两者“并行不悖”,体育审美判断就是在两个界面上完成。人类的所有审美创造,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七)编码与解码:阐释的循环

第一,符号化时代到来

正如卡西尔所预料的那样,而今计算机网络、数字显示屏、信息高速公路连接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从语言论转向到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人类一切文化活动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数字编码系统。

举凡体育活动所有项目,就是将人体的肢体语言进行一组一组编码的动态过程。

一方面,竞技体育套路、动作规范需要创新突破,进行精心设计,剪辑与组合,蒙太奇手段运用,呈现出类似“高、难、美、变、准”的美学效果与诉求,这是一个符号化的编码过程。

另一方面,阐释体育活动过程的美感,就是尽量使用专业化的理性逻辑手段,调动感性形式的审美愉悦,花样翻新,吸引观众眼球,打动裁判的审美共鸣,才能完成审美。

当人们缅怀这个文化的发展走过的漫长符号化历程,或许是十分有意味的启示。

第二,缅怀神而化之的神农出现

回顾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的早期文化传播方式,人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阐释世界的原始修辞方法如下:

原文:“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29】

译文:先人传言:黄天造就万物,用土地养育众生,圣人极力成全他们。圣人功业、德化与天地结合,天地运行的秩序就产生了。

原文:“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30】。

译文:初民靠狩猎吃肉喝血生活,把动物皮毛做成衣服;到了神农时代,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很难养活百姓,于是寻找其他食物,神农亲自尝百草的滋味,他就开始教百姓播种“五谷”。【31】

上述史料清晰可见:神农顺应天时地理,制做耒耜等农具,教百姓务农技术,他使百姓有了生路,神而化之,所以称颂他为神农。又,太平御览七八引贾谊书曰:“神农以为走禽难以久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实,察咸苦之味,教民食谷。”

这是一个典型的神话时代:早期初始状态的先民,经历过一个符码化的时代。原始艺术,歌舞,酒神,日神,大巫师,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风俗禁忌,名不正言不顺,每次命名一个事物,都是一种生存需要。蒙昧时期,用巫术、神话、原始宗教解释世界,目的就是凝聚人心,约束部族,统一步伐,脱离困境。

第三,迁徙道路上的领袖形象:摩西或者盘庚

如《圣经》里摩西的形象:“当埃及兴起了不认识上帝的王,而苦待以色列人时:上帝差谴摩西前往,带领以色列人从埃及迁出来。当以色列人犯罪得罪上帝时,摩西对耶和华上帝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根据《圣经》记述,以色列的先知摩西手拿一部经卷,为了躲避埃及人的迫害,率领部族,出走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帝国,创造了犹太文明。他把人们带进新的地段,重新开始百姓的文化活动,走上康庄大道。

小篆:“道”,从,从首,谓长行,首: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途,此途即道。故其本义作“所行道也”解。

译文:人生就是一条道路。如何把握方向走好这条道路,需要深信那是每个人终生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踏上这条康庄大道。因为它需要明智的才能与努力的学习实践,才能走上光明的人生大道。

阐释方法:人生必须走“正道”,为什么呢?因为邪道、旁门左道会引人走入黑暗的歧途。唯有践履正道,才是人生幸福美满的保证。而正道必法自然,正道就是自然的运行,就是自然的原理原则。如果违背自然之道,人类会遭受许多的痛苦和灾难,因为邪路是根本行不通的,终究还是要回归自然的。

意思是说:率领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就得领袖出现。

尚书《商书·盘庚》中关于盘庚迁都的原文: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従厥志。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従,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文献清晰表明:中国夏、商交界时期,盘庚说服部族,将商都从奄(今山东境内)迁到了殷(今河南境内)。《盘庚》之迁是另一段广为人们熟知的故事。

盘庚对百姓反复讲明为何要迁徙:“你们问我:‘为什么要使万民震动而迁徙呢?’我告诉你们,我之所以迁徙,是因为上天要使人们恢复祖先的德行,安定治理我们的家园。我要孜孜不倦地向着忠厚谨慎的目标迈进,恭谨地保护民众的生命,从而使大家永远幸福地居住在这新邑。”

可见,盘庚不仅知道自己动迁的目的、明白自己的使命,而且懂得为百姓的命运向上天祈求。

从年代比较表上,细心的读者还能看出摩西与盘庚是同一时期做出了同样惊人的历史举措: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下的出埃及,并在约书亚的领导之下于公元前1401年最终安居迦南;中国人在盘庚率领下于公元前1400年完成历史性的迁都与朝代的更名。

另据《圣经》记载,现今以色列人的祖先,乃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所生的雅各。雅各有12个儿子,最受他宠爱的是约瑟,因为“是他年老生的”【32】。父亲的偏爱激起了哥哥们的不满,他们竟联手将约瑟卖给了埃及人。约瑟在埃及时,得到上帝的启示,解开了埃及法老所做的一个梦。

“这就是我对法老所说,上帝已将所要作的事显明给法老了。埃及遍地必有七个大丰年;随后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在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33】

后来所发生的事,果然照着约瑟所说的:“埃及地的七个丰年一完,七个荒年就来了,正如约瑟所说的,各地都有饥荒,惟独埃及全地有粮食。……当时饥荒遍满天下,……因为天下的饥荒甚大。”【34】

中国商汤救旱,恰好证明遍满天下的“七个荒年”的《圣经》记载,是准确无误的。而《圣经》的记载也证实了中国关于盘庚动迁的事实。

先知摩西和商朝的国君盘庚,算是人类早期的领袖形象。

领袖就是把人群从一个地方领向另一个地方的人物。

领袖出现之后,意味着英雄时代、超人时代、非人时代,超符码化时代的相继到来。话语修辞开始变本加厉,人们盲目崇拜,直到用虚构的神来压迫现实的人,忍无可忍,无以复加。现实渐渐被语词扭曲了。研究表明,歪曲现实的修辞方法有: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