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体形态的现状与规律

身体形态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要求,本次测定3~69岁男女共10161人的身高、体重,以评估人群的体型特点和体格特征。

1.1身高和体重的年龄、性别特征

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的发育状况,是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体重则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及内脏器官的综合状况,是人体长度、围度、宽度和厚度发育状况的重量整体指标。

从表1-1-1和图1-1-1、图1-1-2可见,3~69岁男女身高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快速增高、趋向平稳、逐渐变矮的三阶段变化趋势。

表1-1-1 南山区3~69岁男、女身高平均数比较表 单位:㎝

续表

图1-1-1 南山区3~19岁男女身高比较趋势图

图1-1-2 南山区20~69岁男女身高比较趋势图

3~6岁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快速增高。至6岁时,男女身高平均数分别为118.92㎝和117.77㎝,男女身高相差1.15㎝。在此阶段,除3岁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男幼儿始终高于女幼儿。3年内男幼儿增高了16.96㎝,女幼儿增高了17.61㎝。

7~12岁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仍呈现快速增高趋势,尤其是女生从9岁起生长突增,身高超过同龄男生(10岁和11岁组差异显著),出现男女身高生长曲线第一次交叉。随着男生12岁开始生长突增,身高超过同龄女生,生长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13岁以后男生仍快速增高,女生增高趋缓,男女身高差距随年龄而加大。直至进入青年期,男女身高才趋于平稳。在此阶段男生的身高始终大于女生,经统计检验,差异显著(P<0.01)。

身高生长突增是青春期开始最早的信号。《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公布的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变化趋势表明,男女学生身高平均数出现第一次交叉在10岁(女生身高平均数138.62 cm,男生137.96 cm),而南山区男女学生身高平均数出现第一次交叉在9岁。由此可见,与全国比较,女生提前了一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

20~40岁男女身高基本上保持稳定,但是从45岁以后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男性65~岁组身高为165.24 cm,比17 岁峰值172.64 cm下降了7.40 cm,女性65~ 岁组为154.07 cm,比17岁峰值160.75 cm下降了6.68 cm。上述事实表明,45岁左右是人生的一个生理转折点,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快速下降,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椎间盘萎缩,脊椎骨扁平,脊柱缩短,从而逐渐变矮,任何人都无一幸免。但是男性身高平均数仍然大于同龄女性(P<0.01)。

从表1-1-2和图1-1-3、1-1-4可见,3~69岁男女体重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加、逐渐减轻的三阶段,变化趋势与身高基本相似。

男女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快速增重,从3岁至6岁体重分别增加6.25㎏和6.14㎏,平均年增重2.08 ㎏和2.05 ㎏。男幼儿体重大于女幼儿,3岁和5岁组差异显著(P <0.01)。

表1-1-2 南山区3~69岁男、女体重平均数比较表 单位:kg

图1-1-3 南山区3~19岁男女体重比较趋势图

图1-1-4 南山区20~69岁男女体重比较趋势图

7~12岁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仍呈现快速增重趋势,整体而言,男生增重快于女生,但是9至12岁女生增重加快,体重与男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从13岁开始增重又变缓,而男生仍快速增重,直至进入青年期,此阶段女生体重始终小于男生,差异显著(P<0.01)。

女生身高、体重的生长突增开始于9岁的现象表明,9岁是女生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同样,男生是12岁进入青春期。可见,南山区女生比男生早三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

197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的结果表明,男女学生的体重平均数和身高一样,也出现两次交叉,见图1-1-5。而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的体质测试结果,却没有出现体重平均数的两次交叉,与2000年全国的监测结果相同。这一结果提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男生的体重增加较快,因此即使在女生进入青春期体重突增阶段,男生的体重平均数仍然大于女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在全国各地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深入探讨。

图1-1-5197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的体重平均数趋势图

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缓慢增加,但是从45岁开始逆转,呈缓慢下降趋势,表明由于退行性变化,人体肌肉、骨骼、水分等非脂肪成分逐年减少。与身高一样,无论是成年人还是老年人,男性体重始终大于女性(P<0.01)。

1.2 BMI指数

《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8版)指出:BMI指数的定义是20岁以上的人相对于其身高的平均体重,BMI指数=体重(kg)/ [身高(m)]2。BMI指数值与身体的肥胖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肥胖与否很有价值,它的缺点是不能判断到底有多少脂肪和脂肪的所在位置,因此BMI指数值不能应用于运动员(肌肉发达)、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增重属于正常)、65岁以上的老人(人随着年龄增长高度会变矮)。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指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于1991~2000年对国内现有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了评价BMI指数的中国标准:BMI指数<18.5为轻,≥18.5<24为正常,≥24<28为超重,≥28为肥胖。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只讨论20~64岁人群的BMI指数,并根据中国标准划分超重和肥胖界限。

从表1-1-3和图1-1-6可见,20~64岁男女BMI指数平均数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性从20~岁组的21.65上升到45~岁组的25.00,女性从20~岁组的20.23上升到45~岁组的23.32,男女差异显著(P<0.01)。但是不论男女,虽然30岁以后骨质逐渐流失,肌力也在减退,但是脂肪组织却在不断增加,即所谓“中年性肥胖”,因此BMI指数值仍呈现上升趋势。

表1-1-3 南山区3~64岁男、女BMI指数平均数比较表

续表

图1-1-6 南山区20-64岁男女BMI指数比较趋势图

男性45岁以后BMI指数平均数略有下降,女性则趋于稳定。这是由于人体肌肉、骨骼、水分等非脂肪成分逐年减少和脏器萎缩所致。男女BMI指数曲线逐渐靠近(见图1-1-6),是由于女性脂肪组织增加较快,还是由于男性非脂肪成分减少较快造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表1-1-3可见,7~18岁学生随着年龄增长,BMI指数平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其身体充实度逐渐增加。鉴于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胖子”,究竟应如何界定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急待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国家指定有关部门早日着手研究。

从表1-1-4和图1-1-7可见,根据中国标准划分界限,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BMI指数≥24的比例,即超重以上(超重+肥胖)人群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上升速度快于女性,男性4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达66.28 %,之后缓慢下降;女性逐年上升,最高比例为45.88 %。显然,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超重以上人群所占比例较高,意味着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

表1-1-4 南山区BMI指数≥24男、女人群比较表

图1-1-7 南山区BMI指数≥24男女比较趋势图

1.3身高标准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是我国体质评定标准中,评定体重和身高比例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每个人的身高值,查出相应的体重范围,从而评定人的胖瘦。《评定标准》将“身高标准体重”分为正常,偏轻或偏重,特轻或超重。

3~69岁男女身高标准体重的分布情况见表1-1-5、1-1-6、1-1-7、1-1-8。从表1-1-5、1-1-6可见,在不同年龄段身高标准体重为正常的男性占66.4~73.1 %,女性占71.8~81.3 %;女性偏轻和特轻的比例高于男性,而男性偏重和超重的比例高于女性。尤其是3~6岁幼儿和7~12岁小学生中偏重和超重的比例超过了32.2 %和29.3 %,比例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图1-1-8可见,在儿童阶段男幼儿超重的比例最高,但是女生进入青春期后13、14岁时超重的比例高于男生,以后又是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对“肥胖儿”越来越多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肥胖儿童为成年以后患肥胖症及相关疾病埋下了隐患。毋庸质疑,缺乏运动和热量过剩是造成超重的罪魁祸首。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的肥胖现象,应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和合理饮食来控制。

成年、老年男女体重大致呈现两极变化趋势:男性偏重和超重者多于偏轻和特轻者(见表1-1-7),女性则偏轻和特轻者多于偏重和超重者(见表1-1-8)。这种男性“胖子”多,女性“苗条者”多的现象意味着,男性患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人数多于女性,其原因可能与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或体育运动多于男性有关,也可能是女性比较注重饮食控制,保持体型所致。

表1-1-5 南山区各年龄段男性身高标准体重分布 单位:%

表1-1-6 南山区各年龄段女性身高标准体重分布 单位:%

表1-1-7 南山区3~69岁男性身高标准体重分布 单位:%

续表

表1-1-8 南山区3~69岁女身高标准体重分布 单位:%

图1-1-8 南山区3~19岁超重比例趋势图

1.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形态指标比较

将小学、中学男女学生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组,对他(她)们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从表1-1-9、表1-1-10可见,独生子女组身高、体重和BMI指数三项指标平均数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经统计检验,除小学女生组外,其他各组的三项指标都是独生子女组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1)。

表1-1-9 南山区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形态指标比较

表1-1-10 南山区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形态指标比较

调查研究证实,经济发展和营养状况与儿童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好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好于农村,经济富裕家庭好于贫困家庭,即使是中产阶级,一个子女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好于多子女家庭儿童。我国的独生子女也不例外。

1.5南山区与全国身高、体重比较

从表1-1-11~表1-1-14和图1-1-9~图1-1-14可见,与全国2000年体质监测的统计数据比较,3~18岁幼儿、学生除女12岁和16岁组外,无论男女,其身高、体重平均数均大于全国同龄人,经统计检验,差异显著(P<0.01)。女12岁和16岁组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该组人数偏少有关。由于深圳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的收入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少年儿童营养状况较好,因此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水平就较高。

表1-1-11 南山区与全国身高平均数比较表(男) 单位:㎝

表1-1-12 南山区与全国身高平均数比较表(女) 单位:㎝

表1-1-13 南山区与全国体重平均数比较表(男) 单位:kg

续表

表1-1-14 南山区与全国体重平均数比较表(女) 单位:kg

续表

图1-1-9 南山区与全国身高比较趋势图(男3~19岁)

图1-1-10 南山区与全国身高比较趋势图(女3~19岁)

图1-1-11 南山区与全国身高比较趋势图(20~69岁)

图1-1-12 南山区与全国体重比较趋势图(男3~19岁)

图1-1-13 南山区与全国体重比较趋势图(女3~19岁)

图1-1-14 南山区与全国体重比较趋势图(20~69岁)

与全国2000年体质监测的统计数据比较,成年、老年男女身高平均数大部分年龄组大于全国平均数,差异显著(P<0.01);其中女性18~34岁年龄段的身高平均数低于全国,差异显著(P<0.01)。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山区成年人构成比中,该年龄段中体质较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的比例较大有关。成年组男性体重大部分年龄组大于全国平均数,差异显著(P<0.01);而女性则相反,大部分年龄组低于全国平均数,差异显著(P<0.01)。

从表1-1-15、表1-1-16和图1-1-15、图1-1-16可见,20~64岁男女BMI指数平均数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上升。与全国监测数据比较,男性BMI指数平均数大于全国,30~、40~、45~、60~岁组差异显著(P<0.01);恰好相反,女性BMI指数平均数始终小于全国,除60~岁组外,差异显著(P<0.01或P<0.05)。显而易见,相对全国比较而言,男性显得体型“粗壮”,女性则体型“苗条”。究其原因,可能与深圳市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高有关。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男性不注意控制饮食和缺乏运动的人较多,因此45岁左右超重的也较多(见图1-1-15);由于深圳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受港澳的影响,女性关注自身体型,减肥健美的人较多,因此苗条的青、中年女性较多(见图1-1-16)。

表1-1-15 南山区与全国BMI指数平均数比较表(男)

表1-1-16 南山区与全国BMI指数平均数比较表(女)

图1-1-15 南山区与全国BMI指数比较趋势图(男)

图1-1-16 南山区与全国BMI指数比较趋势图(女)

1.6小 结

1. 南山区3~69岁男女身高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快速增高、趋向平稳、逐渐变矮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女生从9岁起生长突增,身高超过男生,出现男女身高生长曲线第一次交叉。随着男生12岁开始生长突增,身高超过女生,生长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表明女生9岁进入青春期,男生12岁进入青春期。与全国比较,女生提前了一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

2. 3~69岁男女的体重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加、逐渐减轻的三阶段变化趋势。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缓慢增加,但是从45岁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表明由于退行性变化,人体肌肉、骨骼、水分等非脂肪成分逐年减少。

3. 20~64岁男女的BMI指数值,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性明显大于女性。不论男女,虽然30岁以后骨质逐渐流失,肌力也在减退,但是脂肪组织却在不断增加,因此BMI指数值仍呈上升趋势。男性45岁以后BMI指数值略有下降,女性则趋于稳定。这是由于非脂肪成分逐年减少和脏器萎缩所致。

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以上(超重+肥胖)人群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意味着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

4. 身高标准体重显示:在儿童阶段男幼儿超重的比例最高,但是女生进入青春期后13、14岁时超重的比例高于男生,以后又是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对“肥胖儿”越来越多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肥胖儿童为成年以后患肥胖症及相关疾病埋下了隐患。毋庸质疑,缺乏运动和热量过剩是造成超重的罪魁祸首。

5. 独生子女身高、体重和BMI指数三项指标平均数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调查研究证实,营养状况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即使是中产阶级,一个子女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好于多子女家庭儿童。我国的独生子女也不例外。

6. 与全国2000年监测数据比较,3~18岁男女儿童身高、体重平均数均大于全国同龄人。由于深圳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的收入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少年儿童营养状况较好,因此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水平较高。

成年、老年男女身高平均数大部分年龄组大于全国平均数,但是其中女性18~34岁年龄段的身高平均数低于全国。其原因可能与南山区成年人构成比中,该年龄段中体质较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的比例较大有关。

7. 与全国2000年监测数据比较,男性各年龄组BMI指数平均数大于全国,恰好相反,女性BMI指数平均数却小于全国。因此,相对全国比较而言,男性显的体型“粗壮”,女性则体型“苗条”。这可能与男性不注意控制饮食和缺乏运动的人较多,而女性注重减肥健美的人较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