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传统体育100例
- 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 北京体育大学
- 3721字
- 2020-06-24 18:33:28
地弹球
1 地弹球概述
地弹球是由满族古代踢行头运动发展的一种在足球场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踢行头在清代十分盛行。冬季在冰地划界,两队队员用脚蹬,来往攻守,将行头踢入所划线中,得分多者为胜。古代满族人踢的行头是用熊皮或猪皮缝制的圆月形,里面装上绵软之物,或以猪膀胱灌鼓为囊,大小、形状如同现代的足球。
地弹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据记载,满族旗人经常在苏子河和浑河的冰面上进行竞技。在陆地上也“踢行头”,以踢进对方营房的寨门为胜。在冰上或陆上“踢行头”,当时就称为“蹴踘之戏”。在当时,不仅皇帝大臣要亲自观赏“蹴踘之戏”,而且还要邀请朝鲜和蒙古的来宾参加。1642年农历正月初八和正月十五两天举行了两场踢行头比赛,就曾邀请在盛京的朝鲜王世子和大君前往观赏,可见在清代,蹴踘之戏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为人们喜爱。据史料记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蹴踘的原始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开展。沿至汉代,蹴踘运动已经被应用于军事训练。到了唐代,蹴踘运动在民间极为流行,蹴踘活动在宋代依然很盛行。如图1所示,当时人们的蹴踘图。
到了清代,由于单人踢球技艺表演形式兴盛以及向着耍杂技方向发展,再加上清王朝统治者严禁民间结社活动,因此,以群聚竞技为特征的蹴踘球戏的发展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关蹴踘活动的记录也较为少见。尽管如此,蹴踘之戏在清代并未绝迹。
踢行头也是蒙古族流传久远的一项娱乐活动,蒙古语的“布木格”指“球”,又称踢行头或踢熊头。“行头”是用牛或羊的膀胱制成的,把它吹成球形,用脚踢。踢行头花样很多,过去踢行头比赛,只是比高度,而且也没有规定严格的标准,参加者中踢得最高的就获优胜。先将动物的膀胱充足气,气口结死,外面缝上羊皮套。成为一个轻便的球,类似现代的足球、排球之类,然后踢着玩。如今,行头已用足排球代替。
图1 历史上关于蹴踘的有关记载
踢行头比赛开始是看谁踢得高,后来逐渐规范化,在一个广场立一根木杆作标志,木杆上划出鲜明的高度符号,如10米、11米、12米、13 米、……等等,以立杆为中心,向外辐射,划五个同心圆,圆与圆的距离为1米,赛场直径为10米。比赛时,参赛者站在赛场圈内任何一个位置向高踢球,每人踢3次。高标分:每踢高1米得1分,不足1米不得分,如果踢高15.6米,只得15分。落地分:球落在第一圈内得5分,第二圈内得4分,第三圈内得3分,第四圈内得2分,第五圈内得1分。离杆最近的里圈为第一圈,最外层的圈为第五圈。高标分与落地分相加为当次的成绩,3次成绩相加为总成绩。如果第一球落在第五圈外,即取消资格,第二球落在圈外时,第一球成绩有效。以此类推。如图2所示,圈内的数字表示该圈的得分数。
图2 古代人们踢行头比赛场地图
2 地弹球的基本技术
现代地弹球的基本技术有以下几种:
2.1 脚内侧(足弓)踢球
动作要领: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厘米左右处,脚尖指向出球的方向,膝稍屈,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屈膝外转,脚尖稍翘起,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加速前摆,击球时踝关节紧张,脚掌与地面平行,用脚的内侧击球的后中部。
这种踢法的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力量小,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出球平稳、准确。适合用于推进撞击对方的球,当然也可以进行射门。
2.2 脚背内侧踢球
斜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后方25厘米左右处,膝微屈,支撑脚尖对准出球方向,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前摆,膝踝关节稍外转,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膝关节摆至球的内侧上方时,小腿加速快摆,脚面绷紧,脚趾扣紧斜下指,以脚背内侧击球的后中下部,击球后摆动腿顺势前送。
该技术的特点是触球面积较大,出球平稳有力,适用于射门和中、长短距离的击球。
2.3 脚背正面踢球
踢球时采用直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15厘米左右处,脚尖对准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摆动腿屈膝后摆,大小腿自然折叠。当支撑脚落地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前摆,小腿加速前摆,脚趾扣紧,用脚背正面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摆动腿顺势前摆。
该技术的特点是动作摆动自如,幅度大,速度快,击球有力,适用于中远距离的击球或射门动作。
2.4 六号守门员的防守技术
六号队员是球队的防守核心,由于位置的独特性,他的防守技术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该位置的主要技术包括准备姿势、选位、移动、接球、扑球,托球等。
(1)准备姿势
要领:两脚自然开立,屈膝半蹲,脚跟稍提起,重心靠前,以保证爆发式启动。两臂于体前自然屈肘,两手自然张开,掌心向下,眼睛注视来球。
(2)选位
选位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封住对方的射门角度,一般站在球与球门线中点的连线上,并根据球的远近适当调整前后距离。
(3)移动
移动是守门员完成选位或接、扑球技术的前提,滑步和交叉步是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运动技术要求是快速、灵活、平稳。
(4)接球
接球的可靠性是评价守门员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接球技术可大致分为下手接球和上手接球两种。
[1]下手接球
一般用于接射门的地滚球、低于胸部的平直球或高弧度的降落球。
要领:面对来球,两脚自然开立,上体前倾,伸臂迎球,两手张开,掌心向上,当手触及球的瞬间,屈臂引球,并顺势夹肘屈腕,将球抱住。
[2]上手接球
一般用于接齐胸或高于胸部的来球。
要领:当判断好来球后,调整身体位置和姿势,两手上举迎球,手指自然张开,拇指靠拢,掌心向前斜相对,使接球手形似一球窝状,接球时手腕和手指用力,手臂顺势引撤缓冲,同时前臂外旋夹肘,两手紧贴球体表面滑动翻转,将球抱紧胸前。
(5)扑球
扑球是守门员技术中的难度动作。包括倒地扑球,鱼跃扑球和扑脚下球几种形式:倒地扑球身体平直扑出,速度较快,主要用于接急速的体侧近身球;鱼跃扑球身体是腾空跃出,运行距离较远,适于接体侧远角球。
(6)托击球
当守门员没有把握接稳来球或临近防守队员有冲撞意图行为时,为了稳妥,可用掌跟或拳面将球托出或击出,以摆脱险境。
3 地弹球的竞赛规则
3.1 竞赛规则
地弹球的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每一局为20分钟,局间休息10分钟,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方。
3.2 场 地
地弹球的比赛场地采用足球比赛场地(如图3所示)。
3.3 器 材
足球球门、球网两付。红色、白色足球或篮球各5个,小红旗四面。
3.4 队 员
比赛双方按比赛用球的颜色分红白两方,每方11名队员,上场队员9名(其中3名防守队员,6名攻击队员),两名队员替补。
3.5 得 分
把球踢入对方球门本方得3分,用本方的球把对方球撞出场外得2分,自己把球踢出场外对方得1分。
图3 地弹球比赛场地图
3.6 攻击队员
(1)共有6名攻击队员上场,分别编写为0 号、1 号、2 号、3 号、4号、5号。
(2)攻击队员只许踢自己方的球,不许踢对方的球。
(3)可用自己方的球去撞对方的球,如果把对方的球撞出场外则得2分,如果击中,但没有撞出场外,则可以继续连击一次。
(4)球踢出后任其自由滚动,直至停止,攻击队员不得阻拦。
(5)球踢出后如果撞到了对方的球,本方任何一名攻击队员可中途踢或者阻拦滚动中己方的球一次。
(6)攻击队员可以踢场中己方任何一个球,但必须待对方攻击停止,由场上队长0号下达指令后方可踢球进攻。
(7)每方进攻时1次只可以踢一个球,如果同时踢本方两个球,则判“重踢”,罚一名攻击队员和一个球下场,同时失1分。
(8)踢球进攻红白两方轮流进行。裁判鸣笛宣布一方进攻中止后对方才可踢球。
(9)每方5个球,分别编号为:1号球、2号球、3号球、4号球、5号球。哪个球被撞出界或罚出界,相应编号的球员也同时下场。
(10)获得进攻权后,若未撞到对方球,则每踢一次球只准踢一脚,否则判犯规。
3.7 防守队员
(1)防守队员编号为6号、7号、8号,6号队员为门将,不许出球门区,7号和8号队员不许过中场。
(2)6号防守队员可用手抓球。
(3)防守队员可用脚踢对方撞球后运动中的球。
(4)防守队员可以拦截对方攻击队员踢出的己方球,不使其出场。
(5)6号防守队员抓到对方射门的球,可向前、左、右三个方向抛出。
(6)门将抛出的球对方防守队员和攻击队员均可以拦截,就地定球。
(7)门将6号防守队员将对方攻来的球推出场外或沾门将身体后弹出场外,由对方攻击队员在场角发球。
(8)攻进球门后,原球仍放到中场的开球位置,重新发球。
3.8 发 球
(1)开场时,每方5个球呈半圆形均匀放在中场半圆形线上。
(2)发球时,每方可任选一个球向对方攻击,可以撞对方的球,也可以射向对方场地。
(3)球被对方击中,要任其自然滚动,直至静止,不得阻拦。
(4)击中对方球的攻击球为活球,本方可以连踢一脚,对方防守队员可以阻拦或将其驱逐出场;本方攻击人员在对方防守队员沾球后也可阻拦。任何驱逐或阻拦只允许踢一次。
3.9 裁 判
地弹球比赛设主裁判一名,副裁判二名,各在甲乙两个半场。主裁判最后判定得分、计时和胜方。两边各设一名司线员。
3.10 胜负和处罚
(1)误踢对方球,停止一次击球。
(2)连踢本方球,将球回归原发球点。
(3)攻击队员抢踢,对方进攻尚未停止或球的滚动尚未静止时就开始踢本方的球实施进攻,停止一次击球。
(4)重踢,同时踢两个球,后踢者连人与球一同罚下场,并失1分。
(5)越位:防守队员越区进入对方场地踢球,罚下场。
(6)防守队员若把本方球踢出界,与原编号队员和球一同罚下场,失1分。
(7)三局赛后未分胜负可以加时比赛。
(8)加时比赛未决胜负可以点球决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