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寸子

王 林 杨俊茹 李 山

1 踩寸子运动概述

“踩寸子”中的“寸子”是指满族妇女的“绣花旗鞋”。鞋底为二三寸,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两头宽,中间细,被称作是“马蹄底”。上宽下窄呈梯形,称作“花盆底”,也称为“寸子”。旗鞋,多在庆典祭祀时穿用,俗称踩“寸子”。妇女盛饰时多穿用,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现在多出现在舞台之上。

所谓“踩寸子”,亦称“踩跷”,是京剧旦角的一种技艺,分“硬跷”和“软跷”两种,就是将木头或布纳成的“跷”,绑在脚板下,外罩以绣花鞋,真脚被裙子或彩裤遮盖,只露出“三寸金莲”。

河北沧州落子是冀中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据沧县县志记载: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个小场子,起源于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 ~1821年)。传统的落子,女的脚踩寸跷(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点是,扇花少,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线美,讲究韵味儿。扇舞的风格潇洒,板舞的动作幅度大,节奏变化多,非常明快。落子的传统节目,内容大多是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爱情故事和人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茉莉花》、《放风筝》、《叹情郎》、《绣手绢》、《尼姑思凡》等。其中《荣莉花》、《放风筝》经过加工、整理,更加优美动人,成为舞坛上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

已故的著名民间舞蹈家周树棠在继承和发展沧州落子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周树棠先生从小在“落子坊”学艺,经过四十多年的磨练,自成落子舞的一个艺术流派。他的舞蹈韵律特点是,突出地刻画了女性“三道弯”的舞姿造型:头是歪的,腰是拧的,腿是曲的,线条儿美,韵味儿浓,使人感到典雅、秀美、端庄。在舞蹈步伐上,吸收了我国古典舞和兄弟民族舞的优点。他认为,民间舞不发展,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为了发展落子舞中的板舞和扇子花,他从各民族民间舞中,曾记下许多舞蹈语汇和舞姿韵律,经过认真剖析和钻研,把许多舞蹈语言溶化到落子舞当中,进而加工整理出二十多套扇子花和板舞动作组合。这些瑰丽多采、千姿百态的动作,增强了落子舞的表现力,发展了落子舞的传统艺术。

“跷工”又叫“踩寸子”,是旧时由男演员扮女性,用来模仿小脚步态的。这本是封建时代缠足女子的一种病态美,“揣摩时好竞妖妍,风会相趋讵偶然”(吴长元诗),魏长生适应观众好尚,使旦角舞姿提高了一大步,而且成为戏曲舞蹈基本训练的一种方法。梅兰芳曾说:“我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人,还能够演《醉酒》、《穆柯寨》、《虹霓关》一类刀马旦的戏,就不能不想到当年教师对我严格执行这种基本训练(跷工)的好处。”

2 踩寸子基本技术

踩寸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满族寸跷”,跷脚长1 尺左右,也称作“小高跷”。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踩寸跷”的风俗习惯,新春佳节时进行组队排练,串街打场表演。满族寸跷多配以太平鼓、秧歌步、山歌小调,形式活泼典雅,造型古朴大方。身着满族服装的少女扭动身躯伴随清晰的鼓声,走着“剪子步”、“串花空”、“挂葫芦”等队形,给人以线条流畅、身段舒展的美感,使人留恋忘返。

另一种是“汉族寸跷”,跷脚长3寸左右,于尖部装一只“金莲小脚”(假鞋)。这种寸跷在表演时以唱为主,表演为辅,多在“二人转”、“莲花落子”、“地秧歌”中出现。

因此,踩寸子对应有两种基本技术。由于跷脚的长度不同,在表演时的步幅和步频也不一样。踩寸跷作为民族性强的活动之一,由于使用的背景音乐不同,在技术动作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节奏,随着音乐所进行的踩寸跷在基本步法的基础上演绎出各种形式的变化组合,形式的多样增强了踩寸跷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3 踩寸子比赛规则

踩寸子以表演为主,无论满族还是汉族踩寸子,通常在新春佳节进行串街集体表演,表演时载歌载舞,配以各种欢快愉悦的民间乐曲。以“剪子步”、“串花空”、“挂葫芦”等队形表演为基本形式。由于踩寸子在民间已发展成为融集体与个体表演为一体的民族活动,在比赛时应注重其表演的整体性和个体性。

“满族寸跷”的跷脚总长近1米,有绑腿和支撑部两个部分。绑腿部长约50厘米,支撑部为30厘米左右,绑腿部分呈扁平状,支撑部分呈圆柱体。“汉族寸跷”总长约60厘米,绑腿部呈扁平状,长50厘米,支撑部长10厘米,呈圆柱状,顶端的“金莲小脚”不超过1厘米。

踩寸子的比赛规则与集体表演的比赛规则类似。各地进行踩寸子比赛时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比赛规则和比赛安排。由于踩寸子的形式不尽相同,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有应不同的要求和考虑。

总体来说,比赛时应规定参赛人数或组队规模,限定比赛时间和比赛地点,对表演时的服装道具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要求。队列、对形的编排,队列表演与背景音乐的搭配、全体表演时的整齐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都应该作为评判比赛结果的主要依据。此外,对于个体表演的临场发挥和技术动作也应归入评判体系之中。

4 踩寸子训练方法

灵活性、节奏感、柔韧性、平衡性和力量素质是踩寸子表演最主要的,必须具备的运动能力和基本素质。它的水平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表演者的表现力和艺术感。灵活性强可以提高动作的速度,也可以增加表演中各种技术动作的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节奏感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衔接、每个动作完成的时间、空间特征、以及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节奏感的培养首先以掌握基本技术为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背景音乐和队形编排。灵活性和节奏感的训练主要以各种舞蹈、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练习为主,在类似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中培养、提高踩寸子中的灵活性与节奏感。

踩寸子表演中动作的舒展、连贯与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大关系。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强有助于动作的大方和稳定,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柔韧性可以通过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全身性柔韧素质练习得以提高。压腿、正踢腿、侧踢腿、以及各种上肢、躯干各肌肉群的拉伸练习是常见的提高柔韧性的练习。田径和球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力量素质是踩寸子活动不可或缺的身体运动能力。各种动作的完成与下肢和全身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力量训练应注意负荷安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训练时遵循逐渐增加负荷量的原则,采用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通过负重循环练习和重复练习以及多种跳跃练习提高下肢和全身力量水平。

5 踩寸子竞赛注意事项

(1)在竞赛表演过程中注意身体的安全,慎重做高难度动作,注重动作设计搭配的合理性。技术动作是构成表演与竞赛的基本要素,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应保证其合理、科学。

(2)在表演比赛时应保证场地的平整与开阔。

(3)进行表演时应注意旗鞋要牢固地绑在脚板之上。此外,队列比赛时服装与道具应该整齐化一,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应注意秩序和队伍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