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体能训练的新观念

本专题包括:共性与个性兼顾、整体与细节并重——陈中、罗微备战雅典奥运会的体能训练;夯实基础、托起大厦——皮划艇项目坚持有氧耐力为基础的训练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深厉浅揭——中国青少年男篮的体能训练;卧薪尝胆、厚积薄发——中国女篮的有氧训练;结合实战、突出专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5个案例。

案例17 共性与个性兼顾 整体与细节并重

——陈中、罗微备战雅典奥运会的体能训练

跆拳道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个人同场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运动员既要具备专项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柔韧素质,还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和连续的击打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必然要求全面而科学的体能训练。

在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国家跆拳道队就对陈中和罗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体能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练组对跆拳道项目的特征及其对体能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它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及柔韧等等。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应具备快速反应、连续快速攻击的能力,所以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应是该项目的基础体能条件;又因跆拳道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需要有快速位移的能力作为攻击、防守、及反攻击交替运作的连结,所以敏捷也是体能素质的重要因素;另外,跆拳道运动在竞赛过程中常使用下劈、后旋踢等高位技术,在人体关节、肌肉、和韧带的配合协调转动及伸展能力上更需具备有柔韧性的体能素质。

在把握跆拳道项目的体能特征之后,教练组为陈中和罗微制定了较为全面的体能训练计划(表4)。

表4 国家跆拳道队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训练内容、方法及要求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跆拳道的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力量和快速移动能力及灵活性,加快出腿速度和快速反击能力,以便能有效得分战胜对手。

对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训练过程的力量素质训练安排比较重视多种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结合,重视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强调小负荷多组数刺激强化。在练习的动作结构上尽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一致。如在发展腿部力量练习中,采用负重半蹲及侧跨步练习,这样的动作在用力的角度和方向上与跆拳道的技术动作更接近。注重力量训练课后的转换练习,采用单一快速踢或沙包连续踢的形式转换力量能力,做到从专项特点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适应比赛的需要。

在速度素质训练方面,对练习时的运动时间以及节奏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训练与跆拳道项目需要的本体反应速度和神经类型相一致;同时从专项需要出发提高速度的训练,在要求上更有针对性及个体性,坚持从解决细节问题、减少多余动作入手,提高训练的质量。采用的方式:速度+技能;速度耐力+技能的组合方式进行训练。从具体备战过程的训练安排来看,比较重视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和方法,重视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起动和本体反应速度,同时结合多种跳跃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在跑的练习上注意提高脚下快速交换的频率;在跳的练习上重视结合专项技术特点发展脚下的瞬间爆发力;在专项练习上注意起始状态的放松,保证机体在轻松快速的情况下达到训练目的。

在耐力素质训练方面,结合跆拳道女子比赛的时间:2分钟3局,中间间歇1分钟,跆拳道比赛的血乳酸值为7mmol/L左右,说明了比赛中糖酵解的供能占重要的比例,但由于跆拳道比赛时,攻防双方都不是持续运动,而且每次攻击或防守均需较大强度,运动中的心率高,因此比赛中更需要良好的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做基础。同时,跆拳道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天内连续作战4~5场,始终保持高质量的连续作战能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也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所以在此次的备战过程中,针对耐力的训练,更贴近比赛所需,更注重运动员训练中储备的能量能有效转化。在具体的训练安排上全面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同时注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手段相结合。这有效地保证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要求,为技术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在柔韧素质方面,强调横竖叉的规范性、高位动作的充分发力和髋关节的最大幅度转动,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高位动作的准确性。在灵敏素质方面上针对队员肩膀僵硬,身体柔和性欠缺的问题,主要强调运动员的身形变化、动作的整体意识及上下肢协调的配合,在高难度动作训练中抓打前打后要求、动作的顺畅性和连贯性。

从具体的训练安排上看,训练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并采取集体或个人、双人、器械压等多种方法、手段、形式发展柔韧和灵敏素质。陈中在训练中侧重于柔韧性问题,罗微则侧重于动作的顺畅性。

案例18 夯实基础 托起大厦

——皮划艇项目坚持有氧耐力为基础的训练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对皮划艇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主要是依据其比赛距离和时间,根据其能量代谢的特点来考虑,认为皮划艇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导供能的运动项目,故在训练中过分重视无氧训练,冲强度的间歇训练比例安排过大,而对长距离有氧耐力训练重视不足,忽视了有氧能力训练。从九运会皮划艇12个比赛项目冠军艇前后半程的时间对比来看,只有一个项目保持了前后半程的匀速,其他11个项目的后程速度明显下降,下降最多的一个冠军艇的后程比前程慢了22秒,从比赛中可以看出九运会前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训练不足。此外调查还发现,九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广东和上海等队,其成功经验的主体就是在备战过程中大力发展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这些都提示我们必须对皮划艇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进行重新认识,加强对有氧能力在皮划艇运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ATP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它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不论机体从事什么性质的运动,三个能量代谢系统都同时参与供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是各自的供能比例不同而已。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能力的基础,超强的无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础上的。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还可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培养“技术感觉”与专项知觉,加大运动素质的专项化转移,提高肌肉募集程度,提高每桨输出功率,以及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有效改善有氧代谢系统的结构(肌肉形态—肌肉细胞、肌肉附属结构的支撑强度、内脏结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运动员机体三个能量代谢系统供能活动进行重新整合,认为有氧能力的高低只是反映了其供能速率不同而已,即有氧能力的单位输出功率的高低。并提出在2002年的训练中必须坚持以有氧能力训练为基础,不断提高有氧训练的强度、技术质量与有效量,进一步研究适合不同阶段的有氧训练方法体系。

九运会结束后的冬训,皮划艇国家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有氧能力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坚持12公里的长划,从2001年12月28日一直到2002年春节的冬训期间,坚持12公里长划。在训练第一周的测试中, 45名运动员中只有2名成绩在60分钟以内。随着有氧训练的继续,以及四月份全国冠军赛的临近,反对的声音再次响起:“马上就要全国比赛了,还不进行高强度的速度训练,到时候比不好怎么办?国家队的脸面怎么办?”对此,队领导层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坚定信念,继续坚持有氧训练为主。结果,四月份冠军赛,在没有进行以高强度、速度为主的训练的情况下,国家队的运动员包揽比赛的前八名,这在以前的比赛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这一下增加了国家队坚持有氧训练的信心,各省市队也开始认识到有氧训练的重要性。

为了把这种先进的思想和训练方法推广到全国,水上中心采取了“强势管理”的措施,通过调整和改革竞赛制度来引导和促进各省市的训练实践。具体做法包括取消过去的200米比赛,增加12公里的长距离比赛,而且全国160名运动员必须先划12公里,只有12公里比赛的前60名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主体比赛,否则你的专项成绩再好,也没有公资格参加。竞赛是杠杆,通过一系列的赛制改革,全国都开始注重12里的有氧训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在2001~2002年的冬训第一周的12公里长划测试中,45名国家队运动员中只有2名成绩在60分钟以内,到雅典奥运会结束时,全国140多名运动员中有120多名成绩进入60分钟之内,最好成绩更是达到54分钟左右。有氧能力的提高也带来了运动成绩的突飞猛进,2002年以前的6年中,我国没有一名运动员进入过世界杯前六名,而经过以有氧为主的5个月的训练,就拿到了世界杯的金牌,6个月后夺得了12个世界冠军。再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水上项目更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孟关良,杨文军以千分之七点二秒的微弱优势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皮划艇项目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有氧训练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新的认识将激励不同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及管理人员勇于向自己、向传统提出挑战,更深入、细致地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探索和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实现既定的训练目标。

案例19 全面推进 深厉浅揭

——中国青少年男篮的体能训练

随着姚明等运动员进入NBA并在NBA站稳了脚跟,我国的篮球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热爱,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始终没有质的突破。究其原因,就像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胡加时副主任谈到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球员的体能储备不足。尤纳斯指出中国球员的体能是可以练出来的,姚明当初去NBA时体能也不怎么样,可如今呢?姚明崛起的基础就在于他体能上去了。现在体能问题已经成为近期制约中国篮球发展的瓶颈,解决不了体能这个问题,技战术发挥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要求各级国家队把体能训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运动队,不同的比赛任务,各级国家队对体能训练的安排也不尽相同。

首先,表5是U16男篮在2005年夏训期间的一个周训练计划,从表中可以看出,几乎在每一个训练日,教练员都会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能训练,像周一、三、五、日的腰腹肌、单足跳练习,周二、四、六的力量练习(计划中黑体字部分)。U16的运动员年龄在16岁以下,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而且是身体素质增长的敏感期,在运动员整个运动训练全过程中属于基础训练阶段,在此年龄阶段的训练主要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运动能力,主要的训练内容必然包括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体能)。因此,本训练计划反映出,国家队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的认识比较到位,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比较高。

表5 中国U16青年男篮2005夏训周训练计划

2005年5月16日~5月22日

表6是U19男篮在2005年夏训中一个周训练计划,在一周的训练中,教练员在周二、四、六三天把体能训练作为专门的训练课单独进行了安排,也看出了教练员对体能的重视程度,但与前面的U16周训练计划相比,体能训练的比例有所下降。在篮球项目上,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教练员在训练计划安排上,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步降低。

表6 中国U19男篮夏训周训练计划

日期:2005年5月9日~5月15日

表7展示的是中国U20男篮在2005年5月备战东亚运动会期间整个5月份的训练安排,主教练是法国的盖当。从表中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天都安排了体能训练。这种安排看起来有些违背常规,篮球做为一项技能主导的球类集体项目,又是在备战比赛的最后3周,为什么教练员还会安排如此多的体能训练呢?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对此进行分析,首先应当承认的是,这届U20国家队,运动员的体能的确非常差。这一点在随后进行的2005年阿根廷世界青年篮球锦标赛上得到了证实,在本次比赛中,中国队6战皆负,平均净输分达27.3分。赛后,国际篮联秘书长鲍曼感慨到:“中国青年球员先天不足,身材偏瘦,对抗太吃亏。”因此,集训期加强体能很有必要(尽管效果不好)。其次,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没有把临近的东亚运动会做为最重要的比赛,而是全力备战8月份的世青赛,所以技战术训练比例不是很高。

表7 中国U20男篮备战东亚运动会月训练计划(2005年5月)

但是,作为教练员,针对不同的运动队,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比赛任务,不同的训练阶段,在体能训练的比例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是可以理解的。

案例20 卧薪尝胆 厚积薄发

——中国女篮的有氧训练

1999年,中国女篮陷入了最低谷,她们在亚锦赛中被挤出四强,同时也失去了进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这时宫鲁鸣从加拿大回国,接过了中国女篮主帅的教鞭。

接任不后,宫指导对女篮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并大胆革新了女篮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即“全时段、全场范围和全体人员”。为了能贯彻这种战术思想,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尤其是有氧耐力水平做保证,为此,宫指导还专门挑选了国家田径队的短跨教练王卫星来共同承担体能训练这项艰巨的任务。结果,经过系统的训练,中国女篮在2001~2003年间取得了第十九届亚锦赛、第十四届亚运会的冠军和第十四届世锦赛第六名的好成绩。表8中显示,2000年组建的国家女篮与1996年的国家女篮相比在身高、体重和最大摄氧量上差异显著。1996年的中国女篮最大摄氧量水平在47.39ml/min·kg左右,这样的有氧能力在攻守中是很难保持全场比赛的快节奏,因此在进攻战术上主要以阵地进攻为主。而2000年组建的国家女篮经过两年多系统的体能训练,最大摄氧量水平达到了53.73ml/min·kg左右,这一水平已经与一般水平的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相接近,因此,如此优异的有氧能力使得宫指导的女篮在进攻中采用快速移动战术,在防守上大胆运用全场紧逼战术,也使得他所倡导的“全时段、全场范围和全体人员”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得以贯彻执行。在釜山亚运会,一向以“跑不死”著称的韩国女篮也终于被女篮姑娘们拖垮。

表8 两届中国女篮部分生理指标对比表

(依陈德春,2002)

回顾两年多的系统训练,在主教练宫鲁鸣和体能教练王卫星的带领下,姑娘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

在一次进行极限训练时,练习内容是滑步。连续练了两三个小时后,好多人都累得不行了。突然间,叶莉“啪”地摔倒了,队员们赶紧把她给扶下去。因为知道她在来之前就有心肌炎,所以包括教练在内的所有人都劝她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可过不了一会儿,她自己又偷偷地上来接着练,滑着滑着“啪”地又摔倒了,再扶下去。过一会儿她又上来了……就这样,叶莉不停地摔倒、爬起,看到她这样,好多人都是一边哭一边练。后来,当宫鲁鸣指导再次对记者谈起这些时,钢铁汉子泪水夺眶而出。

还有在提高有氧能力的万米跑训练中,队员陈鹭芸跑着跑着一头栽倒在地,好不容易醒过来了,二话没说接着跑。为了进一步发展女篮的体能,女篮还尝试着去高原训练,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2002年的世界女篮锦标赛期间,因为要准备接下来的亚运会,中国女篮边训练边打比赛。宫鲁鸣每天给王卫星指导60分钟的时间来练体能,而其中有许多内容就是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以应对高密度的比赛,促进疲劳的恢复。当时,中国女篮提前一小时到球场,引起了许多媒体的不解,也成为球场上的一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在这些平时的训练积累中,女篮姑娘们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改善,最大摄氧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氧耐力得到了增强。一周练13次,平均每天6个小时的艰苦训练,让她们在放弃了很多原本属于自己和这个年龄该有的生活和快乐的同时,收获的是良好的体能和坚定的自信。

案例21 结合实战 突出专项

——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

快速力量是跳远运动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素质,因此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就必须把这项素质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应该说,我国的跳远教练员对快速力量的重要性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因此都非常重视快速力量的训练,这一点从他们每周安排的快速力量训练的课次(准备期2~3次,比赛期2次)就可以看出来。

发展快速力量的方法有许多,但发展腿部快速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各种各样的跳跃练习(也常常被称为超等长练习),在这些练习中,肌肉都是被迫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肌肉被拉长),然后非常迅速地转为向心收缩(肌肉长度缩短),生理学研究的结果已经证明预先拉长的肌肉在收缩时的速度更快,产生的力量更大,在一定范围内,肌肉被拉长的速度和幅度与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力量成正比,因此,这一类练习训练的能力正是跳远运动员需要的。当然对于跳远运动员来说,还要在众多的跳跃练习中挑选更符合专项特点的那些,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最常用的跳跃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向上为主的垂直跳跃练习。

上步跳栏架(1个):向前跨1~2步双脚起跳,然后收腿越过栏架,起跳点至栏架的距离至少要在1米以上,以便使运动员向前上方跳起。

连续跳栏架(5~10个):栏架之间的距离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变化,基本的原则是尽量使运动员更多地向前上方跳起,也可以使栏间的距离长短不一,这样还可以同时发展运动员控制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灵活性等。另外,此练习既可以用双脚起跳也可以用单脚起跳(取决于运动员的能力)。

连续跳上跳下跳箱练习(5~10个):此练习与连续跳栏架非常相似,难度略微小一些,因为运动员跳到跳箱上时可以稍稍停顿一下再开始下面的动作,但在要求上尽量缩短落地起跳停顿的时间,保证动作的连续性,其它的要求与连续跳栏架基本相同。

跳深练习等:此练习中跳下的高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太高会使运动员承受的负荷过大,同时会使运动员的起跳时间加长;而太矮又不能给运动员足够的刺激;最适合每个运动员的高度是他或她从这个高度跳下后马上垂直跳起能够达到最大的垂直距离,这个高度会因运动员而异,因每个运动员不同时期的能力而异。因此教练员要重视对运动员最佳跳深高度的测试,以便在不同的训练时期采用适当的高度进行练习。另外,从高处跳下的方法可以是向下跳或是向前下方跳,着地后跳起的方法也可以分为向上跳或向前跳。再一点是既可以用单脚也可以用双脚起跳。

实际上,连续跳栏架和连续跳跳箱练习就等于连续跳深的练习,在进行这些练习时,不应该只是注意跳过的高度或者远度,而应该特别注意每次起跳脚的支撑时间要短,起跳的速度要快,跳的高度或远度应该是在保证快速起跳的前提下才考虑的因素。如果因栏架或跳箱的高度太高而使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减慢的话,则应适当降低高度进行练习,这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关键。另外,在进行垂直跳跃练习时,应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栏架之间和跳箱之间的距离,以使运动员起跳的方向能够更向前一些,从而更符合专项的要求。垂直跳跃练习的另一个要求是要适当地用单脚进行起跳,这样既可以加大练习的难度,又可以在跳的过程中加上摆动腿和双臂的摆动配合,使练习的动作更接近实际的专项动作。

第二,以向前为主的水平跳跃练习。

跨步跳:两条腿交换连续跳过一定的距离。

单足跳:一条腿连续跳过一定的距离。

跨步跳和单足跳结合跳:两种跳法任意组合连续跳过一定的距离。

这三种水平跳跃练习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使用得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这些练习有一定的水平速度,更强调向前跳,而且每一跳起跳腿的积极扒地动作和摆动腿的摆动配合动作与跳远起跳时的动作基本一致,因此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还可以训练和发展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跳远专项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也常常被称为专项跳跃练习。一般来说,这些练习跳的距离从30米到100米不等,准备期中训练的距离较长一些,随着时间向比赛期的推近,跳的距离逐渐地缩短。这些练习基本上有三种跳法:一是以尽量少的步数跳过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要求每一步跳的距离尽量要大;二是以尽量快的速度跳过一定的距离,而不考虑所跳的步数,也就是要求运动员要尽可能加快跳的频率;三是在规定的距离中要求运动员用尽可能少的步数和尽可能快的速度跳完,这就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较大的步长,又要有快的步频,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跳法,也常被称为快速跨步跳。严格地讲,仅仅要求步长的跳法常常会使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减慢,从而更多的是在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是很大;而后两种跳法由于特别强调跳的速度,因此运动员必须尽可能地加快每一跳的起跳速度,所以对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效果较好。一般来说,在准备期中,要求步长的跳法用得较多,而在比赛期中,要求速度的跳法用得更多一些。这与我国跳远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准备期更重视力量的发展,而在比赛期将重点主要放在发展快速力量上的训练思路是一致的。

短距离助跑(4~6步)5~10级跨步跳(主要穿钉鞋进行)和短距离助跑(4~6步)5~10级单足跳(主要穿钉鞋进行)。

这是两种对运动员要求更高,对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效果更好的练习方法。因为这两种跳跃练习都是在运动员进行一定距离的助跑之后开始的,从第一跳就己经具备了较快的水平速度,所以运动员练习时的客观条件与实际跳远时的条件非常相似,在落地时腿所承受的负荷也比一般的跳跃练习要大一些,这样运动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较大的力量来才能有效地完成这样的练习,因此这种练习的难度比一般的跳跃练习更大一些,对于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快速力量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而且除了训练方面的作用之外,这样的练习还可以作为测试运动员专项快速力量水平的很好手段,测试的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运动员当时的专项快速力量水平。国外和我国的许多运动员都在参加比赛前1周到10天左右用此种练习测验专项快速力量的状况。

在目前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不可能再有什么秘密的训练方法或手段别人不知道,也就是说,大家几乎都互相知道各自在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从我们对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和安排的了解来看,在绝大多数方面与我们是非常相似的,因此许多人就认为他们己经掌握了现代的或者是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被他们忽视了,这就是在大家都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要求不同,那么,所获得的训练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时甚至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以跳跃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为例,尽管我们采用的练习完全一样,但如果在训练中我们只要求运动员跳得高或跳得远,而没有重视起跳的速度的话,那么就可能更多地发展了运动员的力量能力,而不是快速力量能力。而如果我们在训练中是在始终要求快速起跳的前提下去要求跳的高度或者远度,则就会在发展快速力量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那么跳远运动员应更多地选用水平跳跃练习还是垂直跳跃练习呢?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的教练员认为水平跳跃练习对发展运动员的起跳快速力量能力更为有效,特别是助跑水平跳跃练习的效果更好一些。这是因为这一练习在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水平速度、动作结构、用力特点等)都与实际起跳时非常相似,更符合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因此应作为跳远运动员在发展起跳快速力量时首选的练习。但其他的跳跃练习也不能因此而弃之不用,因为如果运动员能够按正确的要求进行训练,也能够对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为避免训练的单调提供更多的练习手段。(节选自冯树勇博士论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2001)

【专题点评】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能的优劣对其竞技能力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良好的体能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但是,这种传统观念只是停留在一个较宏观的层面,它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运动项目。而且越是在竞技水平较低、层次相差较大的竞赛中或是在技术的学习掌握阶段以及一些新开展项目中,“体能是基础,技战术是关键”体现的越明显。

然而,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体能特征仔细研究,会发现在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特别是在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和技能类的对抗性项目中,由于运动员之间技战术的差别很小,因而体能的因素逐渐被看成取胜的关键。在这些项目中,是完全可以用“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的观念,来诠释体能的重要地位(王卫星,2006)。

2006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在观看国家女子网球队教学比赛时指出,各支国家队都要充分重视体能,也一定不能孤立看待体能教练的问题,体能教练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队伍,体能训练是走向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加快建立体能教练队伍,这是竞技体育教练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肖天副局长的这些谈话不是空穴来风,一是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欧美运动员相比,我国的运动员确实存在巨大的体能差距;二是国外的高水平运动队大都配备专业的体能教练。美国就有专门体能训练的组织机构: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而且,美国的专职体能教练员必须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有许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运动实践的经历和持有NSCA的CSCS资格证书这三个基本条件。

因此,体能训练逐渐受到各级运动队的重视,其在整个训练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像我们的优势项目跆拳道,快速突破项目皮划艇,重点集体项目篮球,甚至是比较落后的跳远项目对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