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竞技体育,落实体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广州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调查对象,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来的培养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对“六个环节”培养后备人才模式进行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对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效益。研究证明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也明确阐明了“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实效性,为完善、推广和应用“六个环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广州;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Guangzhou

[Abstract]:Training for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search for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ining mode in which young Guangzhou athletes are trained under the“Whole Nation System”. More specifically,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alled the“Theory of 6-Links”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perspectives of the“Theory of 6-Link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The population of the study was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Guangzhou,while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wa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training for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Guangzhou in recent years.It is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interviews and comparison.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The Theory of 6-Links”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the case of Guangzhou The“Theory of 6-Links”proved to be not only very effective,but also very successful.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reserved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t also showed some valuable results on how the“Theory of 6-Links”influences the training of young potential athletes.

[Key word]:Guangzhou,competitive sport,training,mode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竞技体育,落实体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决定着中国今后竞技体育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也是中国体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竞技体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奥运会参赛资格后,中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参赛,到北京奥运会夺取金牌总数第一,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回顾这一进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社会现阶段,中国的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体制,即“举国体制”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证。事实充分证明,坚持“举国体制”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获得北京奥运会成功时一条重要的经验,成为今后一个历史阶段中国体育领域内发展竞技体育遵循的具体作法和必须坚持的管理体制,今后我们还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

然而,坚持举国体制,不断完善举国体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做基础。如何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呢?如何才能够让举国体制落实在实处,让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百花常开呢?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举国体制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显然,广州体育局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并适时地提出了“六个环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通过实施“六个环节”,广州市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空前的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州市在2002年、2006年、2010年广东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省运会上,连续三届夺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创造了自第一届省运会至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第一名从来没有花落旁家的历史;在2002年亚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上,广州市为国家队培养的运动员所获成绩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各城市前列;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广州市为国家输送的运动员在跳水和羽毛球两个项目勇夺金牌,实现广州市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20年来金牌的历史性突破,2007年全国第六届城运会,广州市又取得团体总分、奖牌总数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州市输送出去的运动员陈燮霞、杨伊琳又夺得了举重、体操两块金牌和两块体操铜牌。

多年来广州市先后为国家培养出张洁雯、杨维、杨景辉、陈燮霞、杨伊琳等奥运会冠军和关渭贞、林燕芬、吴迪西、劳玉晶、余锦豪、谢杏芳、雷声、林志刚、邓伶、刘秀华、康永刚、江剑芬等大批世界冠军,并为国家队输送了杨伊琳、陈燮霞、刘诗雯、周汉明、黄耀江、雷声、朱俊、苏婉文、黄嘉玲、陈江华、王仕鹏等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胡锦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都对我国运动员的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做出指示“要关心运动员,抓好运动员的全面教育”。在总结多年来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上,广州市体育局提出了“选材、学训、输送、竞赛、跟踪、安置”六个重要环节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并走出了一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成功之路。广州市体育局提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六个环节就是对国家领导人指示精神的具体落实,较好地体现了在体育事业(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广州市的竞技体育不仅仅重视培养运动员出成绩,同时注重运动员全方面能力素质的教育和提高,以及退役后的运动员安置。这就确保了竞技体育领域里培养优秀人才和谐环境的建立,使广州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呈现出经久不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广州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这也是广州市体育部门贯彻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示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的贡献。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在举国体制下培养优秀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创新理念;其次,重点对广州市体育局提出的“六个环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作详细阐述;另外,本研究还针对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

本研究以广州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调查对象,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来的培养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对广州市体育局提出的“科学选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六个环节培养后备人才模式进行实证性研究。

一、科学选材

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需要有科学地选拔后备人才的理论和方法,即:科学选材。科学选材的内涵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正如图一和表一所示,广州选材和培养的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而且覆盖面也很广。

图1 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和培养层次

表一:广州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层次

另外,对所有广州市入队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选材测试,包括骨龄、形态、机能、心理、素质、专项指标,评价合格方可入队(参见图2、图3)。同时,为了统一选材标准,广州市体育局编著《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手册》,手册描述了田径、游泳、体操、举重、篮球等运动项目的选材指标体系、指标作用和意义,量化了选材指标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增加了一些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同时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生物学指标,广州市体育局开发《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评价软件》,便于选材测试结果的评价及选材档案的管理。建立运动员选材数据库,广州市体育局制作《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方法》DVD教学片。

图2:广州市选材指标体系

图3:广州市运动员选材流程

二、系统学练

训、教、科、医四位一体。

所谓的系统学训就是由教师和教练根据个人的初始基本情况制定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文化学习、体能、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全方位的学习和训练。具体来讲,所有的教师和教练都要有详细的学习、训练计划。严格按照各自项目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习、训练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安排,根据管理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训练进行总结,并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针对自己的教学、训练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进行发表。

1.训

广州市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指导思想是“重在培养、旨在输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他们在运动负荷的控制上都能够严格执行训练大纲的要求,不单纯追求“拔苗助长”的大强度、大负荷量的训练,而是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基本技术、基本素质方面。

广州市教练员人数:市属教练员共233人,其中专业层次教练员25人,半专业层次教练员125人,业余层次教练员83人;各区、县级市业余训练教练员约300人;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俱乐部、厂矿、企业、体育社会团体业余兼职教练人员逾千人,初步形成了层层衔接的人才梯队建设。

广州市运动员注册人数目前共有专业运动员83人(编制数)、半专业1008人,市属业余体校普通班运动员955人,区、县级市业余运动员9000余人。

2.教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进行系统科学训练,不仅仅是针对训练而言,还应该包括文化学习和思想教育两个部分。运动员通过文化学习的进步,可以促进智力因素,培养心智能力,智力和心理因素的提高,又可以帮助理解技术,体会训练的科学理论。为此,广州市体育局一直把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在把原来的伟伦体校升格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后,开创了运动员的培养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专的十五年一贯制“一条龙”模式,使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均能保证得到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3.科

设立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有专职人员21名,拥有各种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设备,能够为运动员的选材、训练、追踪进行监控和科学测试与评定,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科技服务与科学训练的作用在于:1.克服训练的盲目性;2.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3.把经验上升为理论;4.检验和反馈训练计划的正确性。

4.医

入队前组织运动员进行体检,从源头上杜绝一些先天性的疾病;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重点运动员健康档案;实行医务人员联系运动队制度,医务人员定人定点下队服务,做到每个运动队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按摩师;在比赛期间,做到每个运动队至少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按摩师,在赛前、中、后全方位地为运动员服务;加大跟踪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力度,经常派人协助国家队、省队做好本市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严格执行《反兴奋剂条例》和省、市体育局有关规定,坚决反对使用兴奋剂,严格防止误服违禁药品。

三、求实竞赛

在我国青少年的各种比赛中,运动员隐瞒年龄,改户口上的真实年龄去参加比赛的事情时有所闻,各种媒体都曾经把这个问题当作体育界的新闻进行炒作。这种不良的风气不仅违反比赛规程和纪律,更重要的是污染了青少年纯洁的幼小的心灵,影响了后备人才培养的人文环境,打击了那些有天赋的后备人才对体育酷爱的心情,泯灭了他们对体育极大的兴趣。这样发展下去,最终使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这个问题当作重要的事情来抓,多次下发文件提出要求,要像打击伪劣产品一样打击年龄问题的虚假。

广州市体育局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对年龄、资格、身份、性别、能力五个方面的严格监督,把好求实竞赛关。通过多年“求实竞赛”的要求,广州市青少年的体育竞赛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赛风得到好转,成绩步步提高,从而保证了后备人才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求实竞赛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采取的具体方法是教育、自律、引导、监督、惩处。

众所周知,运动员通过比赛不但能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通过比赛还能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因此,广州市体育局除了为运动员提供市运会、市单项锦标赛、中小学生比赛、市公开赛等众多本级赛事外,还组队代表广州市参加省运会、城运会等重要赛事。另外,也积极选送优秀运动员代表广东省和国家队参加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国内、国际赛事。

四、及时输送

按照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依照各训练层次特点、年龄要求、训练条件和水平及时向上输送。及时输送既是后备人才发育年龄时间的需要,也是一种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科学要求。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期间的变化幅度较大:送早了,特点不突出,显示不出个人的才华;送晚了,错过发展的最好机遇,对运动员的成材不利。

广州市体育局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广州市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成材的标志是向上级更高层次输送更多的“苗子”,使他们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最终进入省队、国家队,代表国家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全国比赛中夺取冠军,打破国家纪录,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广州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一直把输送苗子当作重要的任务来抓。

图4:广州市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渠道

广州市体育局鼓励教练员及时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

1.改善输送奖励方案,有效地增强了基层训练单位和教练员向上输送苗子的积极性。

2.主动加强与省体校、省队、八一队和国家队的联系,保证输送渠道畅通无阻。当前,广东省队的体操、击剑、乒乓球、女篮有一半以上队员来自广州,国家队的击剑、体操、举重、田径等项目有一大批广州籍运动员。陈燮霞、杨伊琳、雷声、朱俊等就是优秀苗子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队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多年来,广州市输送给广东省队的后备人才数量、质量一直在广东省各地、市中排列第一,现如今还在广东省队训练,代表广东省队参加比赛的广州市输送上去的运动员就有近400人。3年来在国家队集训的队员一直保持在50人左右。

五、紧密跟踪

对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到国家队和省队之后,运动员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他们既远离父母,又离开了自己训练多年已经熟悉的学校、队友和教练,所以,此刻运动员特别想家,想念原来熟悉的教练员。为了使运动员能够尽快熟悉新的训练生活,在节假日里还能坚持按照要求进行训练。广州市体育局把输送出去的队员仍然当作自己家里人一样,进行关怀和帮助,提出了对这些输送出去的运动员要“紧密跟踪”,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他们能够尽快成材。具体措施如下:

1.思想引导:长期保持与省和国家队的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广州籍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和思想动态,加强与省队、国家队协调沟通,帮助运动员排忧解难,使其能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

2.生活关心:关心运动员的训练、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家庭的情况,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之全心全意、安心的训练。如为了做好广州籍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跟踪工作,广州市体育局提前两年成立奥运工作小组,专门派出相关科研人员驻京专程为广州籍运动员进行医疗保健,并解决他们的营养问题,促进

3.经验传接:对每个被输送到国家队和省队的广州市籍运动员,教练员必须负责到底。首先和其新任教练取得联系,尽快将队员的特点和训练的详细情况告之新任教练,以使他们早日熟悉队员,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有必要时,教练员可以直接前去国家队和省队,和队员的新任教练进行交流沟通,为队员尽快适应新环境,调动其训练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妥善安置

有关运动员的退役及再就业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竞技体育发展难点,同时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州市体育局针对广州的实际,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1.创办高职院校,实施体教结合。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文化教育规律,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完善运动员训练竞赛和文化教育运行机制。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省市教育、编制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将原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升格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较好地解决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升中、高职高专“一条龙”教育体系,为运动员得到系统学习教育、学业升迁提供前提,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为将来走向社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从落实义务教育入手,建立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制度,妥善解决学训矛盾,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筑牢运动员文化基础。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校外技能实训基地,与市多家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局系统各体育场馆建立学生校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让学生掌握相当的职业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有一技之长,有安身立命之能。

3.完善制度保障,健全法律依据。近年来,为从法制层面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就业安置、伤残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稳定在训运动员队伍,按照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和相关法规规章,草拟了《广州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并努力争取年内将该办法纳入市人大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使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广州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广州市体育局高度重视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想方设法为运动员提供就业渠道。在安置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除积极向市劳动、人事部门、企事业推荐外,克服困难,主动作为,立足在局系统内部各基层单位消化、安置退役运动员,为解决运动员就业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2002年以来,广州市体育局通过指令性安置、自谋职业、经济补偿、升学就读等措施,先后安置了111名省市退役运动员。其中,安置市退役运动员32名,经济补偿48名;安置接收省退役运动员31名。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体育局提出的“科学选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对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效益。实证调查情况表明,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是非常有效的,近年来广州培养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全运会等)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本研究证明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也明确阐明了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实效性。然而,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六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实效性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在其他省市推广、应用“六个环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首届全国体育职业教育论文报告会宣读,200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