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间歇性训练对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的启示

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刘贵宝

通过听取加拿大魁北克省体育科研专家Guy Thibault博士的间歇性训练监控模式讲座,使我对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一、间歇性训练模式

Guy Thibault博士认为,应用间歇性训练模式之前,关键是要理解这种模式怎样想出来的,因为训练监控模式首先是一种训练思想。早在1996年,Guy Thibault博士开始研究并试验间歇性训练模式。当时,他要求一名自行车运动员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训练,目的是想观察经过这种模式的训练试验后,人体的疲劳是否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结果他意外地发现,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多次阶段性得到了提高。试验之后,这名运动员参加了加拿大魁北克省运动队的集训,在集训过程中,最大有氧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集训之后,Guy Thibault博士又一次要求这名运动员进行间歇性训练,最大有氧能力又一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后,这名运动员回去进行夏季训练,令Guy Thibault博士意外的是经过一个夏季训练之后,他的最大有氧能力回落到原先的水平。个例试验结果无法验证这种间歇性训练模式的有效性,却启发了Guy Thibault博士对间歇性训练能够提高以最大有氧能力为强度指标的人体运动耐力水平的认识,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的间歇性训练模式理论与方法(见图1)。

图1 间歇性训练模式示意图

根据间歇性训练模式示意图,Guy Thibault博士指出了如何应用间歇性训练模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为强度指标的耐力水平。例如图1中:

A点可以应用为:4×(7 或8)×1:30 @ 85 % MAP(1:00-3:00);

B点可以应用为:2×(4 或5)×1:00 @ 1 1 0 % MAP(3:00-1 0:00)。

A点训练含义是指,每次训练强度为最大有氧能力的85 %,时间为1:30min,每组重复进行7或8次,共完成4组,每次训练间歇时间为1:00min,每组训练间歇时间为3:00min。B点训练含义是指,每次训练强度为最大有氧能力的1 10%,时间为1:00min,每组重复进行4或5次,共完成2组,每次训练间歇时间为3:00min,每组训练间歇时间为10:00min。比较A点和B点的训练含义,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训练强度增加,训练时间缩短,间歇时间延长。这种变化是以最大有氧能力指标归类为一条强度曲线的,使不同重复次数和组数下的训练时间与间歇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具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按照间歇性训练模式中的强度曲线,对不同重复次数和组数下的不同强度训练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训练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以及该强度下的训练时间。

二、间歇性训练模式的应用与启示

自从Guy Thibault博士认识并研究出这种间歇性训练监控模式之后,他就一直应用该模式辅助教练员进行相关能力训练。多年的训练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经过10次系列训练之后,运动员所增长的最大有氧能力所对应的负荷平均可以达到20Watts。Guy Thibault博士强调,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个体特点来确定如何选取适当的训练强度曲线,并且尽量采取80 %以上强度进行训练,尽可能延长80 %以上强度的训练时间。按照这种训练监控模式,随着运动员的能力提高,训练强度不断加大,训练时间不断延长,最终使运动员达到训练目标所预定的竞技水平。这也是与训练负荷量调整的一般原则相一致的,即训练开始阶段的运动量比较大,以运动量带动运动强度发展,接近比赛期的运动强度比较高,逐渐实现与竞技状态接轨。同时,根据运动员完成训练质量情况,可以判断运动员的相关能力水平,帮助教练员发现运动员训练能力的发展区域。这一点启示我们,在对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的研究中,要注意如何科学地协调与搭配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关系比例,使运动员的相关能力按照可监控与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Guy Thibault博士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加拿大自行车队有一名运动员,由于冬季不能参加自行车比赛,就改为速滑项目训练,他想参加速滑项目比赛。Guy Thibault博士建议他的教练员采用15min训练时间对应30秒间歇时间的训练模式,而教练员理解并按照20min训练时间对应40秒间歇时间的训练模式。结果是这名运动员在速滑比赛中获得了2 枚铜牌。Guy Thibault博士指出,在应用间歇性训练模式过程中,关键在于要理解间歇性训练模式的作用与内涵,不要拘泥于具体的形式。这一点启示我们,科学是发展的,一成不变就不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校验科学的作用。科学化训练的每个方面都是有科学性联系的,要以某种核心为枢纽组织起来,形成一定体系,使各个方面获得协调发展,而这个核心是随着认识与目的而变化的。要发展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就要根据科学的理念进行创造,并根据实践结果调整具体的应用方法。这种理念可以渗透到训练的很多方面,掌握了训练监控模式的理念精髓,也就是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训练方法学上的制胜规律。同时,教练员的训练经验虽然都是比较丰富的,但训练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教练员对训练实践有不同水平的思考能力。高水平的训练需要高素质的教练员,高素质的教练员有很好的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来自教练员所积累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没有科学依据,我们的训练就可能包含错误与盲目,训练也很难达到系统化与科学化的要求。因此,也要注意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科学素质,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深度,才能更好地应用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

监控模式是训练方法与理论的转化形式,也是一种软性的训练手段。对于训练手段,往往有多种应用性的训练方式。实际训练中的一个问题是运动员不能始终保持同一训练强度进行训练,而是随着运动能力的变化,训练强度水平也不断变化。Guy Thibault博士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他称之为极限法(见表1),可以加强间歇性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

表1 训练强度的极限法

表1是以每分钟为单位来示意极限法的训练模式。每组的重复次数为3次,前两次间歇时间较短,属于不完全恢复,第三次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恢复。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来选择训练时间与间歇时间之间的比例,原则是训练强度越大,间歇恢复时间越长。Guy Thibault博士指出,最高强度下的训练时间与间歇时间的比例不要低于1:2,因为有效的训练需要兼顾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与恢复能力。对研究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的启示是,对运动量与强度变化的监控,目的是寻求最佳的训练负荷量,同时也要考虑运动员的恢复问题,取得有利于训练目标的训练质量。应用训练监控模式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原则和科学依据,来设计同一训练模式下的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适应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和实际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固守一套训练方法,而能够根据训练监控模式创造适应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目的是挖掘训练监控模式的训练价值。而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可能来自同一训练思想,这时候如果认识背后的训练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训练方法,避免训练内容选择的盲目性。

Guy Thibault博士又提出了一种预疲劳法,也可以用来加强间歇性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了说明这种预疲劳法的使用形式,他举了一个训练例子:

第1分钟,进行力量练习,例如大负重慢速度。

第2分钟,进行速度练习,要求动作速度要快。

第3分钟到第5分钟,进行专项练习。

预疲劳训练方法的科学依据是,根据肌肉特点,不同人体运动的力量与速度所要求的肌肉纤维性质也不同。前两分钟的练习,分别使肌肉快慢肌纤维产生一定的疲劳,可以增加肌肉纤维在专项练习中的工作强度。Guy Thibault博士也作了补充说明,目前对这种训练方法的研究还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实践。这一点启示我们,在训练实际中,不一定需要很高级的训练器材,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科学化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善于开发利用现有手段,尤其是挖掘简单训练手段的专项性组合,并且具有一定科学性(科学依据),而所需要的动力可以来自某种训练思想或者监控模式的支持,例如类似Guy Thibault博士的间歇性训练模式。如何合理地把科学认识转化为训练方法,如何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训练手段,既需要科研人员能够了解运动项目规律和深入专项训练实际,也需要教练员不断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运动员的每一种能力训练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次的训练结构组合搭配,都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训练效果就是对这种艺术品价值的最好诠释。高水平的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艺术家,其训练实践所需往往是简单的,用简单的训练手段也可以辅助加强专项训练,同时根据训练监控模式能够兼顾非专项的辅助练习的负荷量安排。这是优秀教练员的内在品质,即对训练计划有足够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并且能够不断自我学习提升,在科研人员的支持下创新训练方法与策略,有效地解决训练中的问题。

三、对科学化训练机制的思考

根据Guy Thibault博士的讲述,在形成间歇性训练模式认识的过程中,离不开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等运动训练实体的有效合作。我国的一些教练员思维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往往对规律只是感性认识,而没有形成理性知识。而一些科研人员又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科研究上,不能深入训练实际,这就造成科研人员与教练员之间相互沟通困难。我们早就认识到了科研与训练“两层皮”这种矛盾,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能深入训练又能深入科研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担的。现实情况是,科研人员没有教练员的丰富训练经验,教练员没有科研人员的专业研究能力。因此,在发展与应用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是科学化训练工作的基础条件。

许多简单的东西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并非能够受到有关各方面的支持。为了达到宏观上的科学化训练,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可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管理体系的功能是协调和沟通科研人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科学化训练的管理体系不仅针对运动员个体,还包括针对运动项目,若有可能甚至还应针对整个体育系统。这样,某个运动项目或者整个体育系统才能强健有力地发展。例如,加拿大实施的是全民健身理念下的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起到一种全民健身的引导作用。加拿大体育运动中心与大学之间保持经常联系,体育运动中心可以方便地转化与应用大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体育运动中心培训各层次的教练员,协调与优秀运动员有关的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和关系,并由胜任的教练员负责相应竞技层次的运动员训练。加拿大体育运动中心提倡分享理念与科研成果,因为理念与科研成果越被更多的人理解与应用,其所发挥的力量越大,国家的体育运动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对我国冬季项目来说,科学化训练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希望好的教练员也应该是好的科研人员,反之,好的科研人员也应该是好的教练员。教练员具有丰富的训练实践经验,经过思考,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科学依据解决问题。科研人员,能够理解训练实际中的问题,并结合专项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教练员掌握运动员最后如何训练的决定权,教练员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训练科学化的高度。科研人员不是教练员,科研人员的任务是提供科研成果给教练员,辅助教练员进行科学化训练。

四、小 结

竞技体育是高水平训练效果的检验,背后是训练科学化水平的较量。运动员的终极梦想是获得金牌,而与金牌相关的因素有很多,科学化训练的任务是根据科研成果与科学依据对这些因素加以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与思考科学化训练的制胜规律。监控模式是科学化训练制胜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对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的认识,更好地应用训练监控模式,是训练方法学上的制胜规律之一。

建立与优化监控模式是冬季项目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密切合作。教练员根据经验提出训练方式和方法,设计训练内容,科研人员据此深入研究,提出科学依据,并进而建立相关的监控模式与研制相关的训练手段。Guy Thibault博士的间歇性训练模式理论与方法,是通过间歇性训练思想,把科学测试分析指标与训练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兼顾了超量恢复问题,能够实现可监控与可预测的运动能力训练,使训练计划和目标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科学化训练理念,背后是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有机整合,对于我国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拓展科研理念和启发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为了发展我国冬季项目训练监控模式,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先进理念,监控指标可以涉及到与人体心肺系统、神经肌肉系统、能量代谢系统有关的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等多学科,训练内容可以涉及到训练与恢复、负荷量与强度、运动速度与力量、能量消耗与利用等多种关系领域,进而形成多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监控模式。